簡祺標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KAN Kei-piu, Paul 
按立/轉職年份:
1992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北角衛理堂主任牧師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家庭牧養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世界循道衛理宗華人教會聯會之宣教委員會成員 
電郵:
喜愛之金句: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不困倦, 行走不疲乏。」 以賽亞書四十章卅一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2015年05月3日 
進入社會,承擔使命 
復活期第五主日 
第18期 

今年正是本會慶祝一九七五年循道公會與衞理公會聯合四十周年。由蘊釀至聯合已經花上不少功夫,再由初步聯合至到全面聯合,又再用上五年時間完成。合併行為在商業機構都是經常出現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實力、精簡架構、去弱留強、資源共享等等。

本會聯合的目的又是甚麼呢?是否有別於其他機構組織呢?其實,「聯合」本身就是彼此相愛的行動,就是實踐合一的美好見證。「聯合」不是單指內部組織的重整,更重要的乃是要承擔使命為方向。因此,在一九八零年總議會提出要以「三結合」的理念推行宣教牧養、學校教育、社會服務三方面,並以宣教為主導。

路加記載耶穌剛被聖靈引到曠野接受魔鬼四十天的試探後,就回到加利利傳道。緊接着,路加就記載耶穌到達他自己長大的地方拿撒勒,在安息日他進入會堂並引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2節作為其宣教使命宣言。「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宣告上帝悦納人的禧年。」(路4:18-19)主耶穌清楚申明其宣教使命乃是由主所發動的,不是他自己的。宣教使命的對象肯定是貧窮人,耶穌所理解的貧窮不單指物質,也指心靈的。耶穌親身直接地走進人群裡,並向身心靈貧乏的人宣告上帝權能的彰顯、光輝的照耀,和國度的降臨,使他們得釋放、得看見、得自由。主耶穌所到之處都帶給人安慰和盼望。這就是好消息,就是福音。

面對香港社會的種種問題,包括政府管治危機、貧富懸殊,生活壓力日益加增,人際關係疏離及心靈貧乏空虛等等。本會實在需要在各方面作好準備,以承擔上帝託付我們重大的使命。

本會各堂雖然身處不同的社區,是否努力進入社區,接觸人群,實踐使命?我們自己雖然身處於人群中,是否努力進入那些身心靈貧乏的人的生命裡,宣告上帝的權能和悦納呢?盼望本會今年慶祝「聯合四十」是要我們重申立志委身上帝的差遣與託付,就是進入社會,承擔使命。


2014年05月4日 
活出公義 
復活期第3主日 
第18期 

在路加福音十六章記載了財主和拉撒路的片段。財主生前天天過著奢華宴樂的生活,而拉撒路是一個討飯的人,全身長滿了瘡,要靠人帶來這財主的門口,指望想得到財主掉下來的零碎食物來充飢。結果,拉撒路未能如願以償。

這財主明顯地是既得利益者,對他來說施捨給拉撒路絕不是一件難事,然而他對拉撒路的漠視,甚至鄙視,很可能是因為拉撒路的出現,更凸顯了社會中的不公不義和財主對別人的剝削和壓迫。

正如以賽亞先知所說:「這些狗貪食,不知飽足,這些牧人不知明辨,他們都偏行己路,人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賽56:11)貪婪令人失去知足感,使人產生無止境的追求,好像賽狗場上所有賽狗都瘋狂地追逐那在前的電兔,這是一個不會達到的目標。縱使一天那賽狗追上了電兔,卻發現那電兔不是美味的食物。有些人確實每天都是在追逐一些他們達不到的目標,縱使真的得到仍不會為他們帶來美好的結果。

主耶穌曾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16:26)耶穌提醒我們甚麼是重要的,不是由我們自己界定的,乃是其本質已經決定的。很多人常常認定賺得全世界就是最重要,並且願意付上一生來換取回來。結果,這一切都轉眼成空,如飛而去。其實,主耶穌已經帶出活出生命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他自己也曾說:「我來了,是要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就是能夠獲得從上帝而來的豐盛生命才是有永恆價值和終極意義。

「少獲利,行事公義,強如多獲利,行事不義,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16:8-9)原來在上帝的眼中,不在乎是否獲得利益或既得利益如何,上帝卻在乎我們是否按着他的指引行事公義。否則,我們就會成為那個財主一樣,在世生活時只顧自己而忽視他人需要,成為不義,最終後悔莫及。切記!


2013年09月22日 
竭力保持合一 
學校教育主日 
第38期 

九月十日晚上七時半在本會九龍堂禮堂由本會屬校七間中、小學聯合舉行歷史性法團校董會成立後首次會議。本會去年就有關章則條文與教育局同事在文件往來已無數次,我們的目標是要盡量爭取本會作為辦學團體的應有角色和地位。
以往學校校董會是直接隸屬於所屬的辦學團體管理,直至十多年前教育統籌局(即教育局前身)推行校董會法團化,強制學校要成立法團校董會,使學校校董會的管理權從辦學團體轉移到學校不同持分者掌管。結果,使辦學團體原本的領導地位和管理角色分開;辦學團體日後只能夠扮演着理念上領導地位,但是學校管治權則由學校不同持分者所組成的法團校董會負責。
本會一貫以來的立場是積極鼓勵學校不同的持分者直接參與校政的管理,提高校政管治的透明度,亦提升持分者對學校的歸屬感。從九十年代起,本會屬校亦逐漸開始邀請教師和家長進入學校校董會參與會議討論,共同決策校政,效果理想。緃使本會學校仍未成立法團校董會,本會所屬學校的校董會成員已包括了校長、教師和家長,甚至有校友和獨立人士加入參與,彼此間同心協力管理學校。
今天,法團校董會已經成立了,意味著該校董會在法理上是完全獨立,不受任何干預。不過,辦學並不是靠權力來推動的,乃是靠理念和信念、靠堅持的態度、靠生活的感染,靠生命影響生命。因此,我們會繼續致力推動優質生命教育,不單只讓我們的學生懂得欣賞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及分享生命,還延伸至不同持分者的生命,尤其是教師的生命成長。我們相信讓每個持分者更認識本會的辦學宗旨與理念,就會更齊心努力辦好我們的學校。
法團校董會的成立,在法理上校董會是完全肩負自己的責任,同時與辦學團體割離為獨立個體,這是我們最不認同的地方。不過,作為辦學團體,我們會繼續樂意承擔責任、投放資源,與我們屬校並肩同行,為學生的福祉盡上最大的努力。我們相信辦學團體與屬校校董會不單單只存在著法理的關係,我們也會有相同辦學理念的關係、相同辦學歷史傳統背景的關係,相同信仰價值系統基礎的關係。我們相信法團校董會不會使我們彼此間的關係分割的,相反,法團校董會成立的新里程卻時常提醒我們,關係不是靠法理成立的,乃是靠關愛和承擔而建立的。
「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弗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