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鳳霞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CHUNG Fung-har 
按立/轉職年份:
1998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鯉魚門堂主任牧師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家庭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成年信徒培訓計劃小組委員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2003年02月16日 
耶穌的醫治 
大齋前第三主日 
第7期 

在耶穌的生平與事奉中,醫治常常與祂的宣道及教訓相提並論。祂的醫治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的衝動,而是由於愛人,願意拯救人類各方面的軟弱,包括身體與靈魂的需要,並把我們的「全人」帶到父神面前。
耶穌的醫治非為沽名釣譽:有人以為耶穌要引人注意,證明祂的神性,顯明祂的能力,從而引人歸信。但福音書上給我們一幅完全相反的耶穌形象——祂逃避名聲唯恐不及。好幾次祂醫好了人之後,就嚴嚴地囑咐病人說:「不要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太8:4、可 1:44、路8:56)。因為祂絕不願意用神蹟來譁眾取寵,取代了單純聖潔和犧牲的愛。神蹟奇事決無法產生真正的信仰,耶穌深知:「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路16:31)。先信主耶穌才能信神蹟,而非藉神蹟來接受基督,本末不可倒置。醫治的成功,包含主耶穌的恩典和人的信心,病者發自內心深處的「信心」使他們得著醫治,得著痊癒(可1:40、2:5、5:34)。

耶穌的醫治乃由於祂的憐憫心腸:聖經上提到主耶穌的手觸摸痲瘋病人的傷口,絕非作戲給人看,乃基於祂悲天憫人的心腸。英文「 憐憫」(COMPASSION)來自兩個拉丁字,意為「有難同當」,「一同受苦」(SUFFERING WITH)。主與痲瘋病人、癲癇病人、焦慮的父親 、心碎的母親同擔苦難。羅馬天主教提到耶穌有「五個傷痕」,這是來自十字架的釘痕與創傷。其實耶穌豈止有五個傷痕而已!祂為了人類的罪挨受了無盡的創傷。馬太引用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四節的說話: 「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太8:17)。由於祂所受的痛苦,我們才得到醫治。

耶穌的醫治是完備的醫治,包含祂的憐憫、力量和智慧。病者特別是痲瘋病人不單止忍受身體上的痛苦,而且還要接受心靈上的創傷 :與群體的生活完全隔絕,過著孤單放逐的生涯。耶穌吩咐病者透過一個康復的儀式:經祭司驗明,以及獻上祭物,始能回復正常生活( 利14:2-32)。整個人身心靈得痊癒,重新成為新造的人、健康的人 。


2002年11月17日 
跨越「信心危機」 
聖靈降臨後第廿六主日 
第46期 

香港近幾年來出現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引發眾多社會問題,整個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基督徒也難幸免。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出現危機,是因為我們不能接受上帝容許或做了一些我們看來不合理的事。我們或許不會放棄信仰,但在我們的心底,對上帝存有很多疑問,甚至有很多隱藏著的辛酸。這也是哈巴谷先知的問題,「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為何靜默不語呢?」(哈1︰13)。

上帝的答覆是︰祂並不是不合理,祂正在處理。祂興起巴比倫消滅猶大國,用巴比倫人來懲罰猶大國,以後巴比倫也不再存在。我們一貫所受的訓練,令我們很難接受一些看來不合理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習慣將上帝框在合理的範圍中,不容許上帝做一些我們認為不合理的事情。上帝沒有放棄他們,只不過用的方法不是他們能接受的。當哈巴谷無法接受上帝的答案時,他不是立刻責問上帝,他首先持守一些基本的信念,稱呼上帝為「耶和華我的上帝」(哈1︰12),抓緊 一些與上帝基本的關係,以及有關上帝的基本真理,然後透過那些真理,再看自己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合理的事件,情形就大大不同,因為焦點已改變了。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什麼話。 」(哈2︰1)先知一點也不放棄,他站在那裏等候上帝給他答案。縱然他不明白上帝的作為,但他仍舊在那裏等候,看上帝怎樣作第二次回覆。祂的回覆就是︰上帝要求他做一個義人,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依然對上帝忠心。最後,先知唱出凱歌︰「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柵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3︰17-19)。」先知能跨越「信心危機」,唱出凱歌,因為他不單與上帝面對面,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的回顧中確認上帝的拯救︰上帝如何帶領以色人出埃及,向百姓顯現,怎樣審判敵人,以祂的大能引領他們進入迦南等事蹟(哈3︰1-15)。先知看到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發覺那 位叫他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仍要信靠的上帝,已在歷史中證明祂起的誓是可信的(哈3︰9 ),讓我們得著面對信心危機的秘訣,通過歷史 的回顧,再次鞏固我們的信仰。


2002年05月12日 
基督化家庭 
基督升天後主日 
第19期 

近年本港發生一幕幕家庭悲劇,每一幕都令人歎息,也揭露了香港在經濟轉型、失業高企的情況下,所引發出眾多家庭問題的冰山一角。當中有多少的悲哀與眼淚?多少的怨憤與失落?我們實在要為這些家庭傷痛!
家庭、婚姻是生命的縮影,生命中無可避免有痛苦、眼淚、工作、重擔、責任、磨練、沮喪、低潮……等時刻。最重要是我們以甚麼態度面對?以甚麼信念強化家人彼此承擔之能力?

教會舉行「基督化家庭主日」為要勉勵信徒以上帝的旨意為依歸,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以愛為動力,積極建立和維繫合乎上帝心意的家庭。要有基督化家庭,就必須帶領家人信主,並以耶穌基督為人生的主宰。家庭不會因成員是信徒或參與教會聚會而成為基督化。家庭能夠基督化乃因成員接受福音後,改變過來又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從而讓家中每一份子能體驗到赦免、體貼、激勵、信心、愛心、感恩、喜樂等美事。要達至基督化,家中的基督徒必須時刻仰望主,以身作則,實踐基督愛的教訓,而家庭祭壇則不可少。藉著家庭靈修時間,各成員能互相傾訴及仰望上帝,經歷上帝與人同在的實在。

在諸多的挑戰和變化不定的現實生活中,要達到家庭基督化的目標並不容易。事實上許多基督徒家庭面臨的問題與非信徒的家庭同樣艱巨。作為家中一份子,基督徒有責任藉著信仰的力量,協助家人解決困難,擔當祭司的角色,促進家庭復和,將家人帶到上帝面前親近祂。這樣,家庭基督化才可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