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宏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CHIAH Chi-wang 
按立/轉職年份:
2012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救主堂主任牧師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2015年11月1日 
同心同行,見證上帝 
聖靈降臨後第23主日 
第44期 

曾經與少年人玩紥木伐活動,當時大家盡力用不同的材料紥成木伐,再把木伐抬到水邊,然後大家懷著信心,一齊歡喜快樂地下水,向著海外面出發。
不知什麼原因,通常去到海中央總會有些事故發生,不知是誰人綁繩不穩,便是水桶失去浮力,或者教練要求我們在海中的木伐上調位。於是,大伙兒要學會,如何面對突變的環境,學會問題出現時,要彼此遷就,才可以返回岸上,才可以體驗到如何在同一艘船上,互相體諒,彼此配合。其實,當我們說「港人同舟」或「共建香江」,何嘗不是要這些精神呢?
路得記出現在聖經中,這其實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有誰可以估計在猶太經卷中,竟然可以容納一個貞忠的外邦人也是女子——路得呢?拿娥米的命途坎坷,家中男丁相繼離世,但是她與媳婦路得的命途卻在此時糾結著。路得不計較地離鄉別井,與奶奶走上回歸異鄉之路。前路茫茫,誰可同心同行?
香港回歸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與人的差異不同。昔日的中港同心,唇齒相依,好似在被和諧中,被迫與內地看齊中,已成為歷史。反對國民教育、反高鐵、新界東北發展及撥款、雨傘運動、政改爭議、反水貨客、中港足球比賽、港大副校委任、機場三跑工程、港珠澳大橋、東江水問題,都不斷沖擊香港人的身份,甚至漸漸把港人回歸之心拿走。
今日,誰是拿娥米?誰是路得?就是兩個本來不同的人,她們在命途上相遇在同一個地方,一同面對人生的突變。她們走上回歸之路,一方面認定了大家的目的地,一方面是回歸旅程的彼此支持。差異沒有使她們分開,因為她們看到共同面對的問題。
社會中有些事情的轉變,是我們不願意見到,又或者是我們有不同意見的,但我們今日是否擁有同一個目標,以至我們可以同心同行下去呢?社會如是,教會更要如是。很多事情可以使我們不同,也許是外在環境改變了,但我們仍願意一同見證上帝的愛。
當我們願意放下彼此的不同,同心見證上帝時,也許就如有人說「此心安處是吾鄉」,也許可以好似拿娥米及路得,她們早已在對方心中找到安身之所,我們也可以在同心見證上帝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2014年01月19日 
樂意遵行主旨 
基督顯現後第2主日 
第3期 

今日的社會很習慣用指引來處事。如有任何問題出現,總認為寫一些指引,便可以解決問題,而下次再有同樣問題出現,就是因為有人不按指引辦事。撰文的時候,有團體研究立法局大樓棄置垃圾的處理,發現有很多人沒有把垃圾分類棄置,於是有人認為在大樓內應訂立棄置垃圾的指引,但是否有了指引便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呢?
我們基督徒在靈命上,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指引,幫助我們建立具體及穩定的屬靈生命,這是需要的!然而,事實上我們可不可以持久遵行呢?當我們要遵行上帝意旨時,我們也有沒有貫徹始終呢?
在以賽亞書49:1-7,耶和華的僕人帶來復興及歸回的信息,又鼓勵作萬邦之光,但如果沒有肯定自己的重要身分,可能一切都只是個徒具外表的要求;所以,先知認定耶和華選召及揀選了他,並且領會到他與耶和華上帝的緊密關係。
在哥林多前書1:1-9,保羅也在書信的開始,就自稱為「奉上帝旨意,蒙召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並且稱哥林多教會也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於是大家都有蒙召的獨特身分,並且彼此在主內都有獨特的關係。保羅從這點出發,才開始他對哥林多教會的具體勸勉和教導。
在實踐屬靈生活上,方法是為了可以幫助我們遵行,但如果沒有從內心發出的動力,一切屬靈的事情都變成虛有其表,甚至錯誤地認為只要完成一些操練、一個營會、一次聚會,就等同於屬靈生命的核心。對於以賽亞先知,對於使徒保羅來說,一切具體行動是始於蒙召,而蒙召成為他們面對困難的幫助,亦推動他們一生樂意地遵行上帝的心意。
弟兄姊妹,先知及使徒在實踐他們的使命時,他察覺到自己被召的身分,也認識到與上帝的關係,於是就成為內心的動力,而我們除了要堅守屬靈生命的操練之外,也要發現自己內在對屬靈生命的渴求,自己獨特的蒙召身分,才可以每日樂意地遵行上帝的旨意。
願我們在立約與受託中,感受到自己特有又尊貴的蒙召身分,使我們具體的事奉,都是從心發出,甘心樂意地遵行上帝的旨意。


2012年08月5日 
道中成長 
聖靈降臨後第10主日 
第32期 

任何生命都會經歷由出生到成長,由成長到死亡的階段。如果我們在信仰上決志信主的一刻,是生命的誕生,而跟隨主就是生命的成長。唯有不斷更新變化的生命,才是成長的生命。

成長的生命需要常檢視自己生命的不足,因為人很容易看到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樑木。在撒母耳記下11:26-12:15,大衛面對先知拿單的責備,最初懵然不知,但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罪,並願意認罪,他的家族也要為此負上責任。被責罰肯定是不好受的事,但當人懂得在責備中反省,生命才可以扭轉,並且不斷更新變化。

生命需要仰望生命的源頭。我們大多喜愛穩定,害怕轉變,因為轉變使我們感到沒有倚靠,很不安全。當我們知道成長的生命是需要更新變化時,我們就更要知道生命的源頭和供應。主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約6:35)他就是生命的倚靠,我們不是倚靠自己,我們需要倚靠他來面對生命的更新變化。

生命的成長來自上帝在群體的呼召。在更新變化中,我們或會感到迷失,失去方向,失去動力,然而當我們認識到我們是蒙召去成長,這成長是需要弟兄姊妹在旁的話,我們就發現生命成長中並不孤單,而我們在群體中的成長就更加有力,並且生命如此才可以被建立(弗4:1-16)。

讓我們知道若要在真道中成長,首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認清成長需要結連於主耶穌及需要信仰群體生活。弟兄姊妹,願我們把握成長的契機,參與教會生活,認識上帝更多,並有不斷更新變化的成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