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心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TEO Yun-sarm 
按立/轉職年份:
2021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藍田堂主任牧師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我們是他所造之物,在基督耶穌裏創造的,為要使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以弗所書 2:10 
喜愛之金句: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 6:8)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2020年04月26日 
在教會外「看見」耶穌 
基層主日  
第17期 

2019年12月政府公佈《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指出2018年本港貧窮人口多達140.6萬,貧窮率高達20.4%,是10年來新高。踏入2020年,肺炎疫情影響整個世界,同時令香港貧困人士狀況惡化。雖然現時防疫物資及日用品供應稍為穩定,但價格不是基層家庭可負擔。而疫情影響經濟環境,很多基層員工因開工不足令生活百上加斤。面對香港的貧窮問題,教會當怎樣回應?
每年基層主日編排在四月下旬復活節後的幾個主日,在教會年曆中,由大齋期到聖週,直到復活節紀念耶穌的救贖重要時刻。在節期後,我們的屬靈狀況會是如何?今年復活主日,因沒有「現場」崇拜,深信我們經歷深刻的一年,當中為我們帶來甚麼的反思及學習?
路加福音最後記載門徒往以馬忤斯路上遇見復活耶穌的片段,路加沒有交代門徒往以馬忤斯的原因,只記述他們由耶路撒冷離開時帶着愁容,而他們與耶穌對話的過程中,未能認出那人就是復活的主。對話中,門徒在縷述耶穌的事情幾乎完全正確,包括祂的身分和能力,以及被害、釘十字架至復活等消息。可是這一切經驗沒法建立他們的信心,也未體會耶穌的死和復活與上帝的救贖關係。這時耶穌向他們指出基督所受的苦是回應上帝的救贖計劃。耶穌的講解令他們由認知提升到心靈的體會,就在耶穌擘餅時,門徒再次「認出」耶穌,經歷屬靈生命改變,並感受到與耶穌對話的那份火熱。結果,他們改變行程回到耶路撒冷向其他門徒分享經歷。
門徒在以馬忤斯路上「看見」耶穌,改變了他們的方向及行動。今日我們有沒有在生活路上「看見」耶穌?由於目前的處境,我們未能「現場」一起崇拜,但我們復活的主又豈只臨在於教會的「現場」,祂現身於社會的每一角落,與我們在生命的「現場」相遇及同在。耶穌曾透過山羊與綿羊的比喻提醒我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今日在香港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來自基層,當我們回應要服侍耶穌時,不是只在教會或是參與教會活動,也不是依賴社會服務機構去做,而是我們每個信徒也可以身體力行,多關注社會處理貧窮問題的政策,並表達意見。同時多留意身邊鄰舍的需要,每當走在街上也可隨時為有需要人士作及時的幫助,回應上主的教導。但願我們能在香港困難的景況中,走入世界,實踐基督的教導。


2019年02月24日 
我們不是無力的受壓者,而是有力的施予者 
社會關懷主日 
第8期 

每日看着不同的新聞,都是帶着一份無力感。在黑暗的世代中,作為循道衞理的信徒,我們深信要關心社會,回應時代。今日經課——路加福音6章27-38節,一段熟悉的內容,卻是與世界不一樣的價值觀,正正對我們基督徒的生命作出挑戰。
  耶穌的論說對當時至今日也是同樣震撼:「有人打你的臉,連另一邊也由他打。有人拿你的外衣,連內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走你的東西,不要討回來。」(路6:29-30)單從字面看,我們會問:為何耶穌要跟隨他的人任人侮辱?為甚麼要包容那些凌辱我們的人?
  然而,耶穌在這裏教導的並不是「律法語言」,也不是弱者逃避現實的借口。耶穌提出:「可是我告訴你們這些聽的人,要愛你們的仇敵!要善待恨你們的人!要祝福詛咒你們的人!要為凌辱你們的人禱告!」(路6:27-28)提醒我們不是被動的受壓者,我們的反應不是由別人的行為所激發,而是由聖靈的聲音所引導,就是上帝召喚我們內在生命的聲音,並因耶穌基督的榜樣,使我們作出有力量的決定和行動,將天國的倫理實實在在的活在地上,成為真正有力量的施予者。
  面對今日的社會現況,當我們連自我生活也管不下時,還有甚麼力量可幫助別人?主耶穌的教導是挑戰在眼前的限制下,反思背後最終掌權者。改變現況並不單以權力換取回來,而是我們在這世代中不被改變。學像基督以愛回應世代,關心周遭的人與事,不計較回報的付出,無論是為弱勢社群發聲、走在街上表達訴求、關心鄰舍需要、善待勞動階層人士、關注動物權益或是注重環境保護,這也是我們改變世界、關心社會的一分力量。
最後以袁天佑牧師在《無力的時代》一書作出提醒:「盼望港人(不論是基督徒與否),不要因這時代的黑暗而感到無力,而放棄對社會的關懷。我更盼望信徒不要放棄自己所信的;反之,能好好活出基督信徒的精神。」
今日我們因信耶穌而向主所求的平安,並不是因為自己得幸福而有,而是在我們付出和犧牲中,因着別人得祝福而有。主耶穌同樣生於動盪的世代,他的犧牲為我們帶來福音,這福音也正是向今日黑暗的世代作出挑戰。願緊記我們不是無力的受壓者,而是有力的施予者。


2017年12月17日 
願我們成為真光的見證 
將臨期第3主日 
第50期 

天氣開始轉涼,若然有一天在你忙碌過後的回家路上,看見一位穿得不夠、餓着的人在你面前,你會如何做?
「成為真光的見證」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每一天生命的回應。
每年感恩節後,無論是商場,或是教會都已有聖誕節的佈置及播放着聖誕歌,告訴我們聖誕節快將來臨。教會節期中,在聖誕節之前的四個主日為將臨期,節期顏色為紫色,代表反思和尊貴,告訴信徒以反思等候的心為基督降生做好預備。施洗約翰的宣告是將臨期一個重要信息,提醒我們以警醒和回轉的心迎見救主,約翰福音一章6至8節,19-28節內裏都記載施洗約翰的人生使命,1章7節:「這人來是為了作見證,是為那光作見證,要使眾人藉着他而信。」換句話說,他的召命,就是見證真光——耶穌基督,一個清晰又崇高的召命。
回想施洗約翰的人生,所記載場景都是在曠野,沒有華麗背景襯托,一切關於他的都是以簡樸、直接的形容。施洗約翰回應別人對他身分的疑問時說:「我就是那在曠野呼喊的聲音:修直主的道。」正如以賽亞先知所說的(約翰福音1章23節)。另外,約翰又說:「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約翰福音1章26至27節)只是簡單講出自己就是為主預備道路的一位。
從施洗約翰的宣告及回應中,告訴我們不一定需要多姿多彩、刻骨銘心地經歷上帝,就是在平凡的日子,我們是否仍能忠心踏實,以單純簡樸的生活迎接主。信仰的真確,不是單靠震動人心的經驗和能力,更重要就是在於我們在每一日生活中,是否真實活出上帝給予我們的召命。正如施洗約翰的人生使命——「這人來是為了作見證,是為那光作見證,要使眾人藉着他而信。」(約翰福音1章7節)
每當年尾我們回顧過去並展望新一年時,願我們先看見自己生命的缺欠而學習改變自己。從施洗約翰的簡單生活,讓我們學習與主建立進深關係,重建個人讀經、祈禱、靈修生活,並積極參與教會祈禱讀經運動。同時,在節日中也提醒我們不只停留在教會的聚會中,更願意走出教會,藉行動分享主愛,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學習實踐主的使命。願我們成為真光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