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光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O Lung-kwong 
按立/轉職年份:
1979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循道衛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專業發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高級研究員(榮譽)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2009年01月4日 
與上帝重新立約  
基督聖誕後第二主日 立約主日  
第1期 

本會在每年的第一個主日皆稱為「立約主日」,這不單是繼承了會祖衛斯理約翰的寶貴傳統,更重要的是延續了聖經的核心信息:上帝與人立約。

但由於本會各堂的團契及小組都習慣在立約主日後舉行立願禮及職員就職禮,使「立約」與「立願」變了好像是同義詞,但其實「立約」與「立願」雖然有關,但絕不相同。

「立願」強調了人的願望,好像一年之始我們定下了一年的願望及目標;甚至一些拜偶像的人在初一、十五去向他們的神去求神許願一般。

但「立約」卻截然不同,「約」是指一種負責任的關係,而「立約主日」的核心是我們與上帝的立約關係,而約的核心是彼此作出承諾而非只是願望,承諾是可實現並且是必須遵守的,願望則是主觀的期望,甚至往往只是表達了個人的慾望。

在聖經中上帝最少與人有三個立約的關係:

(1) 創造之約:上帝創造了世界,並且向人承諾祂所創造甚是美好,給予人美好的生活環境;而人向上帝作出順服的承諾,並負起了管理及看守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和一切活物。

(2) 律法之約:也就是摩西之約,乃指上帝向祂的子民作出承諾要作他們的上帝,為他們的生活行為作出了道德之規範,並承諾賜福他們;而祂的子民承認上帝是他們的上帝,自己是祂的子民,承諾要遵守上帝所定的規範。

(3) 拯救之約:人自創世以來,從人類始祖開始便不斷背逆上帝,不守承諾,沒有信用;但上帝卻堅守祂對人的承諾,永不放棄,無論從始祖懷疑上帝,對上帝不順服,挪亞的時代人們否認上帝,耶穌的時代,否定耶穌的呼召。今天,我們不斷破壞環境,道德上無能,自以為義,作名利的奴隸,但上帝始終不斷提供拯救的途徑,並以方舟、彩虹、十字架、空的墳墓為記號向人作出承諾,上帝必定憐恤人的過犯,上帝必定將人從罪惡的權勢中拯救出來。

故此,在二00九年的開始,我們不但向上帝立願,更確定與上帝重新立約!向上帝重新承諾我們與祂的關係,並且確認在上帝的恩典中,承諾遵守所立的約,並接受祂不斷的赦免與拯救。


2007年10月21日 
健康是生命的最大盼望嗎? 
健康主日 
第42期 

「健康最重要!」在「沙士」一役之後,這口號代表了香港人最普遍的希望;因此,健康食物、健康舞等大行其道,各式各樣之體檢套餐,亦大受歡迎。其實,追求健康是世界上所有富裕社會的普遍現象。

為何健康那麼受到重視呢?究其原因,包括了以下三點──

(一) 沒有健康,甚麼事也不能做,需要倚賴人的照顧;病情嚴重的,更使人自覺成為廢人,
   沒有生存的價值。

(二) 疾病是痛苦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源,而痛苦更使人失去人生樂趣,
   甚至使人覺得沒有生存的意義。

(三)死亡往往是疾病的結局,疾病往往是死亡的前奏;死亡是生命的否定,因此,疾病使人驚恐,
   使人自覺接近死亡,令人不寒而慄。

在現代的富裕社會,醫學不斷進步、人類壽命不斷延長的情況下,保持健康,成為快樂的泉源,事業成功的保證,生命的最大渴求。

然而,人無論如何追求健康、期望避免痛苦,最後仍然無法逃避痛苦、疾病和死亡。若然如此,人豈不是註定了只有灰心失望,等候死亡的來臨?的確如是,若果我們不相信創造的上帝,拒絕他對生命的應許,每個人最後都必須無奈地接受年老、疾病和死亡!

其實,在福音書的記載中,耶穌雖然醫治了很多的病人,但耶穌並沒有醫治所有在他附近的病人,他甚至沒有在任何地方留下來醫治所有的病人。究竟耶穌為何如此呢?因為他進入世界的主要目標,並非要醫治人肉身的疾病;他的醫治,只是顯示他對人在疾病、痛苦和死亡處境中的憐憫,他最重要的目標,是使人不受這些困境的轄制,進而追求永恆的生命,也就是能夠積極面對而不懼怕疾病、痛苦和死亡的生命!健康,其實不是生命追求的目標,更非生命的最大希望;即使患病的人,仍可以活出永恆價值的生命!

因此,我們不要本末倒置了!在此世上,肉身的健康並非我們終極的關注;我們當然不會主動破壞健康,也不應消極求死;但我們不會為了保持健康而推卸上帝交托的使命;我們要愛惜身體,卻不會惜身而不願意承擔責任;我們需要休息,需要有適當的運動,食物要小心,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最重要的關注,而是為了活得更有意義和價值的較佳條件!我們不會懼怕死亡,更不會因怕死而違背上帝的異象!無論是保羅和馬禮遜,他們都願意每日冒死,為了見證福音的大能!

因為耶穌已經復活,勝過死亡,使我們不再為自己活,而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生存而生存,更是為主而活。

當我們從信靠基督而得了這個不怕死的生命,便能更積極地將生命獻上,甚至可能對健康有損,也願意去活出上帝眼中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生命。

因此,健康和長壽本身都不是我們人生中追求的最大目的,而是保持健康為了更高的目標,就是使別人和自己能領受更豐盛的生命。


2006年05月28日 
建立分享信仰的群體 
衛斯理 總議會 主日 
第22期 

信仰分享運動所要建立的,不只是要使更多人得到分享信仰的益處,成為基督徒,也不只是訓練一個一個的信仰分享大使,最重要的,乃是要建立起分享信仰的群體,也就是一個一個有使命感的信仰分享的堂會,在每一個不同的社區和社群中,不斷推動群體中的弟兄姊妹,彼此同心,彼此支持,彼此鼓勵,彼此提醒,可以繼續不斷去分享信仰。

使徒行傳第二章36-47節,記載了第一個分享信仰的群體是如何誕生、如何建立,以及有甚麼特色。

一.這群體有甚麼特色?(vv.36-41)

1.因聽道而扎心的群體(vv.36-37) 教會是一個信仰群體,由一群聽道之後扎心、悔改、受洗、罪得赦免並領受聖靈的人所組成。扎心是信仰的一個起點,扎心的人不會舒服,他必須尋求改變,問題是今天我們聽道有否扎心?

2.生命願意被改變的群體(vv.38-40) 教會是一群肯面對自己生命、願意改變人生方向,以致與這世代的方向不同的人所組成的!但我們必須學習追求上帝的方向,敢於與這世界不同,不被這世界的價值觀與看法所操控,並從上帝的眼光看事物!

二.如何建立信仰群體?(vv.42-47) 教會既是一群屬主並有生命的群體,這群體是如何建立的呢? 1.遵守教訓 2.相連相愛 3.外顯見證 4.凡物公用 5.同心敬拜 6.鄰舍喜愛

作為一個信仰群體,我們需要對道有所敏感,願意被道扎心,不要讓這世界的眼光和價值觀蒙蔽我們,使我們看不見上帝的方向和我們要做的工作;而且要悔改、更新、領受聖靈的引導,突破舊的習慣,脫離這世界的操控,願意作出改變朝向新的目標。我們亦需要遵行愛上帝愛鄰舍的教訓,在生活中彼此切實相愛,願意分擔分享,好使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信仰分享的生活,見證能榮耀上帝,得社區和鄰舍的喜愛。我們更要帶著信心,在主裡存著安全感,相信任何又大又難的事情,都不能難倒我們,主的恩典必有預備。我們對人也要存著信任,不要被過去的經驗所綑綁,尤其是全職事奉的同工之間,牧者與信徒領袖之間,牧者、領袖與會友之間,彼此信任,同心同工,建立一個有共同目標、分享分擔、有使命感的團隊,是一群分享信仰的上帝大能的子民。使整個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成為一個信仰分享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