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邦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FAN Kin-pong, James 
按立/轉職年份:
200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聖樂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以馬忤斯之旅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弗4:2-3) 
喜愛之金句: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見證或分享:
我喜愛《詩篇》23篇,因為詩人所描述的景況亦述說了我的際遇,詩人所舒發的情懷亦表達出我的心境,詩人所立的誓願亦道出了我的心願。現藉重新填詞,以表心志。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得享平安。祂賜我出生於牧師家庭,使我從小在主愛中成長。祂呼召我走上事奉道路,為主的名牧養祂的群羊。我雖被兇惡的狼狗嘶咬,也沒有喪命,因為祂大施憐憫,祂寬恕,祂拯救,賜我新生。在眾多挑戰面前,祂加添我信心力量,祂的真道使我剛強壯膽,使我的靈命更新。我永永遠遠都要盡心事奉上帝,我且要竭力服務社群,直到主再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19年01月13日 
做一個忠心良善的受託者 
受託主日 
第2期 

英文「Stewardship」,中文譯為「管理者」或「受託」。聖經《創世記》記載:上帝在造人之後,就賜福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這地,治理它;要管理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和地上各樣活動的生物。」(創1:28)意思是說:上帝在創世之初,就將管理宇宙萬物的權柄交給人類。這就是「受託」最原始的聖經基礎。
  在新舊約聖經中都有許多受託的故事。在舊約時期有一個人名叫「約瑟」,他被哥哥賣到埃及護衛長波提乏家裏做奴隸,因著上帝的同在與他的勤勞忠心,主人就將家裏的一切都交託給他管理。約瑟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分只是管家,並沒有因為被主人重用就放肆,他義正辭嚴地拒絕主母的勾搭。可見一個忠心的管家,不但在日常工作上盡職盡責,在道德生活上也要堅守忠貞。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多次用管家的比喻,要求門徒盡忠職守,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比喻是三個僕人怎樣回應主人的託付。請留意,耶穌在比喻中強調:主人並非將錢財平等交給僕人,而是按各人的才幹分配資源,並按各人完成使命的情況施行賞罰。
  在以上兩個富有代表性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受託」的關係是主人與僕人。在權責上,僕人要服從於主人,但在實際事務上,主人則需要倚重僕人的才幹,信任僕人的忠誠。但無論這個管家如何忠心能幹,最後他都必須隨時準備好向主人交賬。
  後來,耶穌再提升「受託」的關係,他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但我稱你們為朋友。」(約15:15)我們知道,朋友關係比主僕關係更進一步,如果我們能以這種「在耶穌裏,我們是好朋友」的心態一起參與事奉,就能彼此守望,互相勉勵,也只有用這種心態參與事奉,我們在教會事奉的擔子才會變得輕省。
  使徒保羅更將「受託」喻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參羅8:14-17)因為基督徒不僅是上帝產業的一個託管人,更因信靠耶穌而同屬上帝的兒女。作兒女的,自然有份承受父親一切的產業;與基督同作上帝後嗣的,除了與基督同得榮耀外,也有份承擔管理基督教會的責任,並主動參與「十一奉獻」行動,使上帝的家有糧;又要主動參與教會事奉,同心建造上帝的家,努力拓展上帝的國度。
  今日是本會「受託主日」,盼望我們能夠用實際行動回應與上帝所立的約,無論在堂會及本會的事工,或是在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中,都能盡自己的本分,做一個忠心良善的受託者。


2018年05月13日 
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 
基督化家庭主日 
第19期 

若要用大自然一件物體來比喻何為「基督化家庭」的話,我認為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頗為恰當,因為樹木的結構與人類的家族系統非常相似。
首先,樹幹就好像以父母為中心的家庭,是支撐整個家庭的核心,若樹幹粗壯,就可以抵擋狂風吹襲;其次,樹根就如家庭的族譜那樣源遠流長,樹木長得越高,根部就更加深入地底,樹木才能「根深蒂固」;最後,樹枝就像子孫後代,必須緊密連於樹幹,得到從樹根、樹幹源源不斷輸送的養分,才能不斷開枝散葉,結出豐碩的果子,傳宗接代。而眾多樹木可以組成森林,就如由眾多家庭組成教會,不同族群組成社會,甚至國家。
聖經當中有不少關於樹木的經文與家庭有關,其中詩人這樣描述:「你妻子在你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如同橄欖樹苗。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要這樣蒙福﹗」(詩128:3-4)葡萄樹和橄欖樹都是中東地區最常見的植物,也是當地最有經濟價值的植物。聖經的作者形容內室的妻子是多結果子的葡萄樹,這種講法與中國文化所說「男主外,女主內」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繼而描述「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如同橄欖樹苗」(和修本),其實,和合本原譯「如同橄欖栽子」,原來是另有「乾坤」。因為橄欖樹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主幹因樹齡太大而不能再結果子時,根部就會長出不少嫩芽環繞着它,就像兒女圍着桌子一樣。這些嫩芽長大之後,同樣可以結出果子,榨取橄欖油,延續橄欖樹的生命和經濟價值。
橄欖樹的這個特色恰好顯示「基督化家庭」的重要性,如果父母的信仰根基能夠扎得穩,不但自己可以多結果子,即使到了年紀老邁之時,憑着父母活潑的信仰生命力,以及強壯的屬靈根基之助,兒女亦能夠在信仰上成長,他們環繞在父母的身旁,給予父母所需的關愛及支持,並且能夠結出豐碩的果子。
然而,任何一棵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充足的水源,同樣,一個富有信仰生命動力的基督化家庭,都離不開「活水江河」——上帝的話語,主耶穌的教導。因此,聖經的作者提醒我們:「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
基督化家庭並非一句宗教口號,而是基督教信仰生命的實踐。若有人問:為何教會缺少「信二代」、「信三代」?那我們就要撫心自問:我們作為父母的信仰根基是否扎實?我們的生命見證能否成為兒女的榜樣?以致他們能夠如同「橄欖栽子」,一方面圍繞在我們身旁,給父母守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延續家庭信仰生命,為主多結果子。
祝願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夠成為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


2017年01月22日 
同蒙主恩召 
合一主日 
第4期 

重建國際禮拜堂暨總議會大樓工程是本會近年甚為重要的事工,不但將一間百年教堂重建為一座現代化大樓,更將原本服務英語群體的小教堂改為供不同種族人士使用的綜合服務大樓。更重要的是在籌建過程中,凝聚了本會各堂弟兄姊妹之人力資源及金錢奉獻,同心合意建造這座上帝的靈宮,體驗「教會合一」的精神。
  眾所週知的,基督教信仰源自於古老的猶太宗教。起初,猶太人從中東一個弱小民族,因得蒙上帝恩召,成為一個被揀選的民族,去成就上帝救贖世人的計劃。以賽亞先知宣告說:上帝使「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9:2)上帝藉着眾先知所宣告的信息,特別是藉着「道成肉身」住在世人中間的耶穌,將上帝的救恩傳遍普天下,使尚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同蒙上帝恩召,作主的門徒,並且在地上建立普世性的基督教會。
  然而,由於人心深處的罪性,即使在以基督為主的教會,仍然會有爭權奪利及結黨紛爭的事發生。使徒保羅就曾奉主耶穌之名勸戒歌林多教會的信徒:「你們中間不可分裂,只要一心一意彼此團結。」(林前1:10)可惜的是,直到今時今日,不同宗派教會之間仍然互相排斥,彼此傾軋。請看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已經是宗派林立,各自為政的情況甚為嚴重。雖然部分宗派教會可能間中舉行合一活動,如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每年一月推動「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但若要做到進一步的合一就「知易行難」了。
  可以說,本會在教會合一行動上已作出美好的見證,「循道」及「衛理」兩個分別來自本宗英美背景的教會,在四十多年前經兩個公會長牧及先賢的努力,他們放下各種信仰上的分歧,教制上的差異,大家「一心一意彼此團結」,成立「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為香港教會合一作出貢獻。
  本會國際禮拜堂暨總議會大樓是建造在堅固的花崗岩上,恰如主耶穌所宣告:「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深信這是上帝給我們最大的祝福,也是給我們極大的警醒﹗盼望我們都能同蒙主恩召,在追求教會合一的事工上繼續齊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