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玲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TO Man-Ling 
按立/轉職年份:
202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安素堂主任牧師、信徒培訓部部長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親愛的,至於你們,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藉著聖靈禱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進入永生。」(猶一20-21) 
喜愛之金句:
「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十五5)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十14)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伸展你居所的幔子,不要縮回;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列國為業,又使荒廢的城鎮有人居住。」(賽五十四 2 - 3) 


1 2 3 下一頁        
2024年04月7日 
「以愛為先—彼此牧養、深入相交」 
復活期第二主日 
第14期 

「彼此牧養、深入相交」會是你對團契小組、基督徒群體的期望嗎?在你參加的團契或小組中,又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本會第二季的主題「以愛為先—彼此牧養、深入相交」正提醒我們,「愛」需要行動,對鄰舍如是,對教會內的弟兄姊妹更應如此,而「彼此牧養、深入相交」正是愛弟兄姊妹具體的表現。
相信不少團契小組的團歌或團訓總離不開「愛」,希望團契的弟兄姊妹能經歷主愛,也學習愛主愛人。但我們是如何實踐的呢?我們應該也會把握見面的時間來彼此問候,但當有弟兄姊妹沒在教會出現,甚至離開教會時,有沒有人主動聯絡他們呢?當社會經濟低迷,教會出現赤字的時候,我們是否仍能幫助貧窮人,或支持教會撥款支持濟貧工作?當有新洗禮的弟兄姊妹加入教會而令我們感到歡喜快樂的時候,我們又是否願意持續的與他們同行,實踐洗禮禮序中要幫助他們成長的承諾呢?當有人因各種原因,不能自由的來到教會聚會時,我們又有否主動的去到他們當中呢?「愛」的挑戰很大,我們很忙,連與人見面、聯絡的時間都不多,有時又怕失望、怕蝕底、怕被傷害,「彼此牧養,深入相交」談何容易!
會祖衞斯理約翰在他的書信中曾提到,「愛」是一切誡命的目的,也是整個基督教的教規。這愛不只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實在的關係,會表現在對上帝的敬拜和對人的關顧當中,例如愛失喪的人,就是要把基督傳給他們;愛貧窮人就是要為孤兒寡婦預備房子,提供醫療、食物、衣物、教育;愛初信者就是要建立他們成為門徒;愛流散者,就是要去到他們那裏,為他們舉行聖餐。對會祖來說,我們應該持守「愛」,不論用甚麼方法,總要以此為滿足。
這季的主題經文約翰福音十三章34–35節中提醒我們:「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門徒能彼此相愛,這是主耶穌向天父的祈求。主耶穌對天父的愛,對世人的愛,成了我們能夠愛的力量和榜樣。願意我們更深經歷主的愛,並願意效法主,把愛化作行動,讓主的愛透過人流到弟兄姊妹、再流到不同的人當中。


2022年09月4日 
愛的小故事 
聖靈降臨後第13主日 
第36期 

甚麼是愛的小故事?愛的小故事就像在一條寒冷暗黑、不見盡頭的隧道,燃起一點燭光,給前行者添上溫暖和希望。所以,在氣氛低沉的日子,有人喜歡閱讀「好人好事」為自己打氣,也有社福機構舉辦關愛同行、疫中送暖等行動為社會注入正能量。你有否想過,自己也可以靠着基督成為愛的小故事,為社會帶來希望?今主日所讀的腓利門書,雖是聖經其中一卷最短的書卷,卻曾被形容為「在涼薄殘酷社會中的愛的故事」,當中正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的身分、地位、角色有何不同,但同樣能被編寫成為愛的故事。

腓利門書可說是保羅為一位出走的奴隸阿尼西謀向其主人腓利門所寫的一封求情信。按當時法律,奴隸逃走是會被處死的。然而,保羅雖知道阿尼西謀所要面對的後果,卻仍希望他不再逃避,能回到主人那裏承擔責任。為此,保羅寫下這封求情信,押上自己的輩分和地位,更代阿尼西謀作出補償,希望腓利門能順服,接納這位曾背叛他的奴隸,並視他為弟兄。這樣的求情信,實在不可能出現在第一世紀的羅馬世界——一個貧富懸殊、階級分明、各人待遇因社會地位有明顯差異的社會,人怎能為了他人而放下自己的身分或特權呢?當時的奴隸地位低微,沒有自主權,其身分、價值、前途全掌握於主人的手中;而主人亦有權把奴隸訓練成「角鬥士」,作為競技場上的娛樂及賭具,以人的性命換取個人快感。但保羅、阿尼西謀、腓利門卻展現出因基督而與別不同的關係,他們彼此成為弟兄。他們所做的,正讓人看見在當時不公平、貧富懸殊、令人失望的羅馬世界中,仍然存有一個因基督的愛而造成的新世界。

我們喜歡在教會內稱呼彼此為弟兄姊妹,但腓利門書告訴我們,已成為弟兄姊妹的關係靠着基督還可有更進一步的突破,不但願意接納對方,更會為對方好處付上代價,甚至是令世界驚訝。過去數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相當大的傷害,你願意靠着基督去接納他人為弟兄姊妹,甚至付上一定的代價嗎?有甚麼成為你的難阻嗎?教會第三季的主題是關愛服事效法主,願我們靠着基督更新與人的關係,使你和我的故事能成為基督在這世界燃起的一點燭光。


2021年01月10日 
實踐託付 
受託主日 
第2期 

有一位年青人,在大學畢業後便立志要將一生和整個人奉獻給上主。從那一天開始,他知道他的一生要徹底活出愛上主和愛人的生命,問題是「他的生命要委身在甚麼事上,才能成就上主所託付他的使命呢?」後來在成長的歲月,他雖然有不錯的工作,卻認為那不是他最能事奉上主的任務。他繼續在不同的崗位中嘗試,但也發現不是上主給他的託付。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他開始問一個問題︰「我的一生何去何從呢?我甚麼也嘗試過,餘下的人生要怎樣才能完成上主的託付?」
以上的經歷是我們會祖衞斯理約翰追尋人生使命的序幕。無論你是年輕人,或是進入人生下半場,可能也曾經問過或正考慮着這些問題。特別是在今天的社會,一個黑暗又令人迷失的世代,可能更多人會問,我們的未來如何呢?還可以做甚麼才能成就上主所託付的使命呢?
在上主的恩典下,會祖當年的問題得到解決。他經歷靈性復甦,使他明白他一生要宣講的信息,就是「上主的救贖恩典會帶來生命的潔淨與更新,被上主強烈的愛完全充滿,而活出聖潔,愛主愛人的生命」。雖然這信息與基督教一直所說的大誡命和大使命大同小異,但因為他所宣講的地點和對象,是非一般教會傳統所能接受的,他仍需要克服內心的掙扎和來自教會內部的挑戰。但在聖靈的印證下,他多次勇敢的向不同的人表明及解釋上主託付他的使命,多年以來,他終能一直堅定的回應及委身上主對他的呼召。
今天的香港,或許有不少人已經長時間過着像創世記所形容「混沌」、「空虛」和「深淵」般的生活。我們所面對的社會跟以往已經很不一樣,無論在個人或教會層面,一直沿用作實踐使命的方式可能已不再適切,這也逼使我們需要以新思維來活出上主對我們的呼召。今天是受託主日,願我們能一同尋求聖靈的帶領,讓上主的話更新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教會和我們的社會,使我們有活力、有動力和有生命力去實踐上主所託付給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