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會訊 | 靈音 | 靈修日程 | 書籍 | 刊物
再上路? 幾年前我從居住了廿多年的家,搬到只有舊居一半面積的新居。我是特意這樣做的,為了要過簡樸的生活,有更多時間回應上帝要我寫作的呼召。我最後一次從舊居駕車離開時,真是難過極了。因此,當我讀到創世記十二章一至九節亞伯拉罕的故事時,我想到他在哈蘭已居住了七十五年,離開對他來說真是極難受的事。更難得的是,亞伯拉罕離開時,甚至不曉得自己最後要往哪裏去。你能想像把自己所有的家當搬進一輛貨車,出發時卻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裏去嗎?可是,亞伯拉罕順服上帝,願意冒這個險。他的順服是甘願冒險的順服! 新年伊始,前景未明,上帝呼喚我們每一個要甘願冒險,也要信靠祂。我們踏出這一步,可能要放棄某些人際關係和擁有的東西。上帝總是在作「新事」(參賽四十三:19),我們可以選擇是否聽從上帝的呼喚。俗語說,做平常事,得平常果。因此,若我們要建立不同於以往的關係,那麼,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若我們想工作有進展,我們必須以從前未曾使用過的方式去工作。若我們想靈命有更好更深的突破,我們必須嘗試那些推動(或拖曳)我們進到新領域的屬靈操練。若我們想以新的角度去認識基督,我們必須在新的範疇內服侍(參太廿五:31-46)。 亞伯拉罕的例子為我們提供了幾個方法,以回應上帝的呼召。首先,亞伯拉罕要我們誠實檢視自己的狀況。亞伯拉罕評估自己的家庭狀況,並決定離開哈蘭。我們許多人都活在自己無法或不應忍受的處境,上帝呼召我們活出豐盛的生命,離開攔阻我們活出這生命的環境。 亞伯拉罕也說明了,有信心的人會花時間傾聽上帝指示方向。我決定搬家之前,請朋友為我禱告,我自己也為此向上帝祈禱,默想經文,寫日記;為了更大的改變而先作出小改變,然後才作出決定。可是,我們也可能掉在準備的泥沼裏而停滯不前,我們計劃,再計劃;安排,再安排;領受,又再領受。準備行動反而會令我們逃避行動。最終,我們必須踏出第一步。 當亞伯拉罕踏出第一步,他並不是一個人走出去。個人主義會令我們不受保護和缺乏支援。我們是互相需要的,我們需要友伴,幫助我們按上帝的心意去回應祂的呼召。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新建立的友誼都是上帝的恩賜。 亞伯拉罕的榜樣也令我們想到,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在路上會有休息和再上路。亞伯拉罕和他的家人「一段一段地往前行」,我們也要這樣。我們走向上帝為我們計劃的將來,這條路鮮會是康莊大道,在路上總會有迂迴曲折和休息站。 最後,亞伯拉罕的榜樣,讓我們明白如何在路上為上帝正在作的事或已作成的事而感到高興。亞伯拉罕和他的家族在路上建造祭壇和立石為記。我們也許會藉着寫感恩日記,當為慶祝上帝的同在和祂在我們生命中所作的工。或許我們可以每天做簡單的自省,在就寢前問自己:「我今天在甚麼地方看見上帝?」或「我今天怎樣回應上帝的呼召?」或許我們可以參加小組,幫助我們持守如禱告或研經這些屬靈操練。重點是我們要留心上帝,並找出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這樣做的操練。 對許多人來說,把屬靈生命比作旅程是不適切的,因為我們不想原來的生活有所改變。回應上帝的呼召,就是要把自己投身於未知的事。然而,這是每新的一年的呼喚。我們要張開眼睛,對將來的事信靠上帝,踏入新的一年。雖然我們不曉得在這一年會發生甚麼事,但因為上帝介入我們的生命,我們就知道這將是刺激的旅程。 今期內好幾篇默想都談到上述的內容。請再讀一月二、七、十二、十四、十六、十九、廿二、廿三和廿五日,並二月八、十、廿一、廿四、廿七和廿九日的默想,然後回答以下的反省問題。 甚麼是你曾冒過最大的險?結果怎樣?結果比你期望的更好或更差? 你人生的哪部分曾因被上帝催逼而離開舒適圈?事情怎樣發生?你會因上帝的吩咐而放下一些重要的東西嗎? 你對自己的屬靈狀況感到滿意麼?若是,甚麼令你到達這地步?若否,你希望在甚麼地方作出改變?為甚麼? 我們在舒適圈裏為上帝所作的服侍有甚麼價值?感到舒服是不對的嗎?何出此言? 要是你能改變一個你人生裏曾作出的決定,可以重頭來過,你會改變哪個決定?若你當時沒有下這個決定,你的人生會有甚麼不同? 你怎樣知道上帝期望你做甚麼?在這過程中,誰幫助你?怎樣幫助? -Mary Lou Re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