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娟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POON Yuk-kuen, May 
按立/轉職年份:
1994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家庭牧養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啟發統籌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下) 
喜愛之金句: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彀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見證或分享:
今日能在上帝和眾弟兄姊妹面前被按立,接受牧師的職分,實在感到非常榮幸和有說不完的感謝。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20年08月2日 
彼此認罪 
聖靈降臨後第9主日 
第31期 

過去一年香港因「反修例」事件,之後又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和現在「國安法」所帶來的衝擊,令香港陷入一個非常嚴峻艱難時刻。同時對我們教會確實面對很多衝擊和挑戰,性騷擾事件處理不當並引致教會洩密令我們教會蒙羞,對同工及弟兄姊妹造成無法彌補之傷害,破壞了彼此之間互信和教會合一。而社會事件,因政見不同而彼此割蓆,令教會嚴重撕裂。

教會究竟是甚麼?潘霍華曾寫道:只有為他人而存在的教會,教會才是教會。教會必須在社群中與人共同呼吸,幫助和服務人,而不是主宰;教會需要為克服任何分裂人類的阻隔而努力。教會是被呼召出來,見證上帝為整個受造世界的拯救和解放。教會是祭司身分,是為全世界的救贖而代禱。教會的合一是應該看得見的,沒有這個明顯可見的合一,教會將支離破碎。莫特曼寫道,教會的中心就是被世人看見的一群人聚在一個特別的地方,以特別的方式做特別的事情。教會的共融合一是基於與上帝復和的經驗。

保羅曾說:「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使命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裏使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信息託付了我們。」(林後5:18-19)耶穌基督的職事就是使人與上帝復和,而教會就是被呼召繼續復和的天職。復和是指從敵對的關係轉變為和好,願意彼此溝通、交待的關係。

雅各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提醒我們要向上帝認罪悔改、立志更新,是作基督徒的必要條件。人與人之間若彼此有嫌隙,我們也應當主動認錯、尋求別人的原諒。教會才能復和,教會才是教會。今天,我們都活在像一個大陰溝的社會中,骯髒、追逐權勢名利、不公義的事每天發生;教會也一樣,因為我們都是罪人。雖然如此,但我們不能放棄追求仁愛與善良,公義和希望。

弟兄姊妹,本月主題是「彼此認罪」。讓我們一同來到上帝面前彼此認罪,並懇求上主赦免我們的過犯,憐憫我們,憐憫我們的教會。讓我們放下仇恨,不要將生命的焦點只放在那些創傷、對立、差異、眼淚、恐懼,而是能夠面向釘在十字架為罪惡權勢及我們的罪而死的基督,從痛苦、悲傷中得着赦罪、醫治和安慰,轉而迎向耶穌基督的復活,復活是一條醫治的路,是生命的歷練,並幫助我們從傷痛之處萌芽出新的生命。讓我們的教會能成為真正教會,聆聽不同人的聲音,彼此包容和接納,努力去修補彼此間的關係,拆毀彼此之間圍牆,重新建立我們的教會,將上帝的國實現人間。往後的日子,或許我們教會要走的路並非容易,但靠着那加給力量的主,一同努力吧!


2019年12月22日 
以馬內利的聖誕 
聖誕主日 
第51期 

今年聖誕節,因特首強行修訂逃犯條例所引起之風波,令整個香港陷入一個前所未有之僵局。過去很多商人不惜工本營造聖誕氣氛來吸引顧客,甚至為吸引遊客,在多處地方利用大型燈飾和聖誕節目來吸引外地遊客來港過聖誕,這種熱鬧氣氛今年似乎有些遜色。相反,很多人因這次事件受傷、被捕,甚至有人失去生命。社會充斥着強暴、罪孽、奸惡、毀滅、爭鬥、紛亂、撕裂的狀態中,法治受到破壞,人與人之間存有仇恨、隔膜、紛爭,特別警民關係和對政府不信任。整個社會充滿着令人窒息的怨氣,都令人感到焦慮、惶恐和不安,對未來失去信心。
事實上,昔日主耶穌降生時,並非如一般人所想像有很多人為他慶祝,迎接他的來臨。相反,耶穌在兩千多年前誕生時,當地人生活得很不安寧,他們渴望救主來臨拯救他們。耶穌的出生,乃應驗以賽亞先知的話,「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太1:23)以馬內利翻出來的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記載,當約瑟預備迎接馬利亞時,他發現妻子已懷孕,但嬰孩不是自己的。可以想像他內心的感受,簡直是一場惡夢。當約瑟想暗暗也想解除婚約時,天使就夢中向約瑟顯現,於是約瑟就安然地娶馬利亞過門。約瑟樂於聽從上主的話,甘願放下自我,脫離自私和軟弱,最終,他發現上主的拯救行動,是要將人從自私和軟弱中拯救出來。「耶穌」這個名字,就是要將人從罪惡裏救出來(太1:21)。人的罪惡,離不開自私和軟弱,不樂意為人而活,自憐和自覺無力去服務他人。約瑟首先領悟了這道理,脫離開自私和軟弱,成為領受聖誕真義的第一個人,也同時領受了上主同在的真正平安。你是否也同樣領受這份聖誕的平安和喜樂?
盼望在這聖誕節,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領受這份聖誕的平安和喜樂。願意好似約瑟,離開自私和軟弱,樂意為人而活,接受天父所賜給我們的聖誕禮物——「以馬內利」。以致我們有勇氣、有力量繼續為世界和平、為教會、香港的前途和人類的苦難代禱,並懷着信心在這令人失望的境況中,尋找到掌管這世界和賜予人生命的主,讓我們從紛亂中一同轉向基督,重燃希望!在這黑暗的生活中,尋找主的恩光,享受耶穌基督降生所賜給您真正的平安。耶穌說:「我就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必不在黑暗裏走,卻要得着生命的光。」(約8:12)


2018年09月2日 
彰顯公義 
聖靈降臨後第15主日 
第35期 

「行公義」是舊約律法書、智慧書及先知書首要的要求之一。事實上,上帝在其創造宇宙時,已將公義的規律放置在其中,成為宇宙的秩序。「公義」有如雨露自穹蒼降在這不行公義的世代中,爲要使地產出救恩,産出公義的苗裔。正如上帝鋪張穹蒼,創造大地一樣,他要在靈裏創造「公義」,他降下公義,爲要使公義發生!他使無變有,使不公義的大地變成公義的邦國,使不公義的民變成公義的後裔(賽45:8、約壹2:29)。
上帝創造世人,治理這世界,使之合乎公義與公平。上帝與人及人與人的最美善的關係,就是實踐公義。因此,我們看見彌迦書第六章,上帝控訴以色列人,是因為他們忘記行公義。昔日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之家,被欺壓,被踐踏,當時百姓失去了盼望,不單他們一生一世要為奴,他們的子子孫孫也必然是奴隷,整個民族正處於絕境,不能自救,完全沒有出路。耶和華就在這無指望之中,使公義彰顯在埃及之地,使他們得着釋放。因此,對以色列人而言,「行公義」積極去解救受欺壓的人,去除不公平的制度,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辯屈,是上帝對其子民基本要求。
上帝怎樣降下「公義」?上帝差遣他的獨生子耶穌降生在地上,完成公義的救恩,使人因主的救恩成聖稱義!他更賜下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在人裏面進行除淨汚穢的工作(賽4:3-4),使人的靈漸漸煉淨成爲公義的靈!聖靈如光照耀我們的靈,彰顯公義,勝過罪。
今天,我們如何實踐「公義」?行公義就是愛我們的弟兄姊妹,「孩子們哪,不要讓人迷惑了你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基督是義的……凡不行義的,不是出於上帝,不愛他弟兄的,也是如此。……」(約壹3:7-12)約翰清楚指出人若有公義的靈,就必有公義的行動。甚麼能彰顯公義呢?就是遵行那條永久而常新的命令——彼此相愛,愛弟兄如同愛自己。
當人越發愛上帝及愛人,自然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他人的好處,妄顧別人死活。不過,要如何才可越發愛上帝及愛人?我們相信,只有扎根於上帝裏面的生命,才能結出果子。也唯有當我們謙虛謹慎與上帝同行,對上帝完全順服,服膺於上帝的帶領之下,不自以為義,才能體察他的心意,行出真正的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