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二十週年的日子。在政府推行數以百計慶祝活動中,作為基督徒,我們所追求的是一個怎樣的教會和希望看見的是一個怎樣的社會?記得回歸前,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重新與中國建立關係,如何準備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如何堅持作一個與內地不同的「香港」中國人。二十年後的今天,在電視媒體訪問中,看見香港人對「中國人」身分兩極化,有人仍努力尋索認同此身分,有人只認同自己是「香港」中國人,但亦有人堅拒「中國人」,只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的身分。
事實上,香港回歸這二十年間發生很多事情,以致香港處於一個紛亂、撕裂的狀態中,人與人之間存有仇恨、隔膜、紛爭,整個社會充滿着令人窒息的怨氣,社會制度不公平,貧富懸殊,加上政府管治問題,社會出現很多政治爭拗,香港核心價值,民主自由,法治精神受到威脅和破壞,社會問題一浪接一浪,都令人感到焦慮和不安。
在這紛亂、隔閡、對立的世代,教會可以做甚麼?今季教會主題:「願教會合一」。今年是宗教改革運動500週年紀念,其實過往多年來天主教和基督教不同宗派彼此間透過真誠聆聽、互相學習、求同存異、合作配搭,希望拆掉過去阻隔我們不能合一的牆,同心活出在聖靈裏彼此相愛的合一見證。
同樣,今天在教會內都有很多阻隔我們不能合一的磚牆,我們有着不同政見,不同身分的認同,但我們能否因着十字架上的基督消滅了冤仇,重修復和的道路,以致我們願意以誠實、尊重、信任、體諒、寬恕的態度,接納與我們不同的人?因着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可以合成一群,成為一個新的群體,一個屬於基督的群體。作爲基督徒,願我們是一個熱愛香港的基督徒,更要堅持作個講真話的人,作個有理想的人,作個活出基督價値觀和使命的人。我們不希望未來的香港是一個更撕裂的社會,更不願看見我們的教會,因着政見不同,彼此排斥對方,甚或有你無我的態度存在教會當中。
弟兄姊妹,盼望我們藉這十字架使我們與人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以致我們能接納與我們不同的肢體。一同建立一個復和、彼此信任、寬容、尊重的群體,並能將基督的光散發出去,影響社會。祈求天上的父幫助我們,賜力量予新一屆特首和他們新的班子帶領香港。期盼未來我們的香港不再是一個撕裂的社會,而是一個復和、信任、寬容、尊重、互助、互愛的社會。
最近七十二歲賣報紙的睡婆婆故事感動幾千網民,引發很多人對老人問題之關注。老人的問題是一個嚴重的世界性問題,很多地區的社會都出現人口老化。環顧我們的社會,香港不少長者缺乏社交生活及良好支援系統,也有很多是生活貧困需長期依賴政府綜援,加上香港社會對認識長者的生理、心理、社交、信仰、精神上的需要有所不足。根據二0一四年統計報告,香港自殺的九百人中佔了三成是長者。
教會每年舉行敬老主日,目的是要提醒我們要對長輩尊敬,並要履行敬老及護愛的精神,以實踐聖經的教導,好讓我們長者能享有尊嚴和優質的晚年生活。聖經將敬老的教誨放在一個較廣闊的範疇中,使之成為信仰實踐的部分。律例中最明顯的教導在利未記十九章;這章聖經是「聖潔的法典」的核心經文,在32節:「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要尊敬老人;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華。」經文中除了吩咐我們,遵守一些外表的規律外,還要教導我們內心真誠的尊敬。事實上,他們過去為社會和家庭勞碌,服務了上一代,今天他們亦已累積了不少人生經驗及生活智慧,只要我們多從欣賞的角度出發,由心去敬重他們其實並不太為難。
利未記對尊敬老人的了解不止於在精神上,它進一步闡釋這精神背後的神學基礎,將一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帶到信仰的層次上,「要敬畏上帝,我是耶和華。」經文將「尊敬老人」與「敬畏上帝」連繫起來,使敬老的範疇得以擴闊。「尊敬老人」成為敬畏上帝的一種表現。上帝是生命的創造主,因此尊敬其他人的生命,便是敬畏創造主;踐踏生命就是侮辱主。
既然尊敬老人是上帝的命令,聖經的「聖潔法典」,因此,如果我們說敬畏上帝,就必然尊敬長者,如果不能尊敬長者,談何尊敬上帝呢?今天,教會必須承擔「敬老、愛老」這責任,我們才能實踐「敬畏上帝,尊敬老人」的誡命,將溫情送到有需要的長者心裏。
盼望我們的長者雖然隨着時日身體出現各方面退化,但仍感受被愛護和尊重,以致我們的這一班寶貝能享有豐盛的晚年生活。
十一月份秋收的日子,農村信徒在農產秋收之後,因感到五穀豐收有賴上帝賜給他們風調雨順,所以為表感謝神恩,便將大量瓜菜果穀奉獻給主。申命記26章記載,以色列人每年在收成的日子,特別收集各種初熟的土產,放在筐子裏拿到上帝的聖所交給祭司放在壇前,是要紀念上帝如何將他們從埃及受困苦之地領出來,今日他們生活穩定,地有出產,皆是上帝的恩典,所以他們要將上帝賜給他們地上初熟的土產奉獻給主,表明他們感謝之心。現今教會每年在收割感恩節都舉行感恩崇拜,目的是提醒信徒要數算主恩,不要作個忘恩負義的人。
事實上,人在順境或安逸的時候,很容易忘記上帝的恩典,正如申8:11-20,以色列人在安舒日子中忘記上帝:
1. 當人吃得飽,穿得暖,安居樂業時,容易心高氣傲,忘記神的恩典。(v11-14)
2. 當人有財有勢時,便會自大,自以為神,以為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才能所得來,而忘記上帝的恩典(v15-18)
3. 人在順境時,容易拒絕上帝,因為有很多東西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以致我們離開上帝,忘記謝恩。(v19-20)
弟兄姊妹,我們有否忘卻上帝的恩典?我們是否懂得凡事謝恩?在過去一年,我們如何經歷上帝的帶領?面對香港這個充滿著令人窒息的怨氣,社會出現不同的怨氣:如社會制度不公平,貧富不均,樓價上升,升斗市民抱怨無法可以安居樂業,社會出現很多政治爭拗,人與人之關係撕裂……這些怨氣每一天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如何面對?
沈祖堯校長曾說:「懂得感恩的人,不會要求得到更多,不會抱怨社會太多,只會願意付出更多。假如我們都能做到一點點,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都市,豈不是更快樂,更積極和更互愛嗎?」換言之,「懂得感恩,便會快樂。」
保羅說:「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盼望我們在這充滿怨氣的陰霾下,能學會多欣賞,多感恩,不論憂喜順逆,也能以感恩的態度來面對。只要我們學會了保持喜樂的感覺(這喜樂從感恩、盼望、內心的平靜流入流出),縱然所埋怨的是事實,但仍在感恩中積極面對困難。在這社會散發基督香氣和祝福,一同在我們心靈及外在的萬物中演奏感恩喜樂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