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的澳門宣教計劃由提供社會服務而展開,始於1989年。首次主日崇拜則於1990年8月5日舉行。社會服務中心及澳門堂先後於1998年及2003年遷入建華大廈現址。轉眼三十載,蒙上帝恩典,同工及弟兄姊妹的努力,我們於今明兩年將舉辦一連串的慶祝活動,數算主恩,展望未來。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澳門循道衞理社會服務處由單一的建華服務中心,發展成為一間具規模的多元化澳門社會服務機構。2019年不單是「建華家庭服務中心」開展三十週年;同時,也是「氹仔家庭成長軒」十週年及「迎朗計劃」五週年。此外,「欣頤居長者護養院」亦將於今年最後一季投入服務。「愛傳濠江三十載,信心澆灌創未來」便是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慶祝三十週年的主題標語。
相對於社會服務的發展,澳門的宣教牧養工作真的不易,一方面是宣教同工的缺乏與不穩定,另一方面是澳門的社會結構,令宣教牧養工作面對極大的挑戰。澳門堂在過去三十年,一直透過與建華家庭服務中心的合作配搭,以外展進入社區。近兩年間,在同工的努力下,澳門堂的職青、青少年、兒童及婦女的福音工作均見明顯的發展,實在感恩。
澳門的宣教工作較難發展,更常被稱為福音的石頭之地;但希伯來書十一章一節提醒我們:「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我們深信主耶穌將宣揚福音的召命賜予我們,我們就當把握機會,努力為主作工。
執筆之時,正是香港處於風雨飄搖,黑白難辨的日子。但筆者深信加拉太書六章九節的提醒:「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無論是對當下香港的處境,或是繼續為福音的緣故在澳門奮鬥,我們都不可灰心。在處於末世之中,我們祈盼主的再來,更要趕緊作工。主耶穌教訓我們說:「你們要束緊腰帶,燈也要點着,好像僕人等候自己的主人從婚宴上回來。他來叩門,就立刻給他開門。主人來了,看見僕人警醒,那些僕人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2:35-37)
願主幫助我們,一同警醒,成為有福的僕人。
主耶穌說:「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5:9)這是主對我們的訓誨,他帶着期望,也滿有應許!對此,相信眾弟兄姊妹並不陌生,亦必曾經面對許多實踐上的經歷與挑戰。
今天的舊約經課,選讀了撒母耳記下的開頭,當中記述了大衞面對掃羅和約拿單之死的心路歷程。他不單放下了與掃羅的怨仇,並能尊重掃羅也原是上帝所膏,曾為上帝所悅,而約拿單更於他有情有義,是以色列民的英雄。所以,大衞悲痛而泣,以真情淚水代替了指責與埋怨,並作哀歌悼念以代替尋仇與報復。這行動,安慰了大衞的心,也醫治了陷於分裂與受創的以色列民,最終帶來了和平。而這份和平的力量,正是來自大衞對上帝的倚靠與信心–「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篇23篇1節)
香港–我們土生土長的地方,近年卻常陷於民主政治對立中帶來的分裂與人心受創,同時也要面對許多社會民生問題與中港關係的衝擊。身為香港人,也同作基督的門徒,我們可以如何自處?如何實踐使人和睦的職分?這讓筆者想起聖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的著名禱文:「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
締造和平,使人和睦,同作香港和平之子,相信這是主耶穌對我們的期望與託付。但大家切勿簡化使人和睦的意思,這不是狹指改善人際關係或消除異見,更不是向罪惡及不義讓步與低頭!撒迦利亞書8章16節這樣告誡我們:「你們所當行的是這樣:每個人要與鄰舍說誠實話,在城門口要按真正的公平來審判,使人和睦。」使人和睦的真正果效,是使人人與上帝和睦,當上帝成為核心,每個人都朝向上帝,人的分歧自會減少,距離也會拉近,便能步向與人和睦,與上帝和睦的境界。
今天,無論你是否會參加七一遊行,都可同心為此城求平安,求和睦。願聖靈幫助我們,成為香港的和平之子–棄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求。(詩篇34篇14節)阿們。
離開埃及只是短短的一個多月,以色列人便忘記了上帝的帶領和所行的神蹟奇事,因擔心食物和水的供應,一而再地發出怨言。他們中間出現了爭鬧,並且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否在我們中間呢?」(出埃及記17:7下)
當我們面對苦難,曾否也有類似的質疑?1939年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一群美國長老教會的牧師,響應克爾牧師(Rev. Dr. Hugh Thomson Kerr)提出的呼籲,普世教會透過一同舉行聖餐崇拜,祈求上帝的愛、憐憫與救贖的臨在,祈求世人和平共處。自此,美國基督長老教會,美國衛理公會及其他宗派教會均正式推行,「普世聖餐主日」定於每年10月份第一個主日舉行,至今已78年。
「普世聖餐主日」設立之後,鑑於不同宗派對聖餐觀的分歧與爭議,普世教會協會(WCC)的信仰與教制委員會,特地邀集不同宗派的神學家,按着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章23-26節的教導:「我當日傳給你們的是從主所領受的。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他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來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宣告主的死,直到他來。」及聖經其他各處的記載,於秘魯的利馬舉行會議,並在1982年發表了《聖洗、聖餐與聖職》(Baptism, Eucharist and Ministry ),藉此說明聖餐的五項重要意義:
1. 是對上帝的感恩——在聖餐中,所有得蒙救恩之人,同向上帝獻上感謝
2. 是對基督的紀念——在聖餐中,重述基督的十架救贖,提醒領受者的身分和責任
3. 是對聖靈的呼求——在聖餐中,藉着聖靈,基督臨在其中,賜予領受者屬靈生命的恩典
4. 是在基督內的信仰聯繫——在聖餐中,領受者同領一餅一杯,同屬基督
5. 是天國的筵席——在聖餐中,領受者憑信得預嚐天國之餐,於歡慶中盼望基督國度的來臨
今天,當我們再次憑着信心領受聖餐的時候,願聖靈再次提醒我們: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然人多,仍是一體,我們同享一個餅。(哥林多前書10:17)並且,藉着普世聖徒同領聖餐,我們堅定相信:上帝是在我們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