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會訊 | 靈音 | 靈修日程 | 書籍 | 刊物

會訊
如需要開啓 PDF 檔,請下載 Acrobat Reader.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第345期

家長教育

2016年 5-6 月刊


早幾年流行講「贏在起跑線」,已經害了許多人;最近一個電視節目竟有父母大放厥詞,說不單止要兒女「贏在起跑線」,甚至要「贏在子宮裏」,以至「贏在射精前」。 種種謬論說來說去,不外是把兒女當作競賽的工具;在這些父母眼中,把兒女生下來,只有一個目的,兒女對父母的價值和意義,在於他/她能否脫穎而出,在父母臉上貼金。 對此謬論信以為真的人,兒女已經不是一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個要在競賽場上爭先恐後的「賽手」。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操練他/她,催谷他/她,鞭撻他/她,試問如此父母子女的關係會變成甚麼?兩代之間還有感情、還有愛嗎? 今期《會訊》讓我們一起思索這個課題,盧龍光牧師親自執筆分享他的親職經驗,尤值得一讀!


第344期

生命教育──無為?有為?

2016年 3-4 月刊


生命教育有「無為」及「有為」兩種。 「無為」的生命教育,乃無形的教化和感染,即人們所常說的「春風化雨」或「潤物無聲」,前者出自孟子的《盡心》篇:「有如時雨化之者」,後者源自杜甫的《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二者皆指出真正影響和改變生命的教育,有如雨露滲透大地,達成潛移默化的效果。 至於「有為」的生命教育,是刻意的課程化、標準化、評核化,處處設立量化的指標以證明成效。今天香港特區教育官僚和主流專家學者多推崇此套。 本會辦學,重視「生命教育」,當然不能免役於設立課程,撰寫教材,但於此同時,實不能忘卻教育的本意在於「生命影響生命」這份含蓄和隱藏。早前網上瘋傳本會兩所屬校的新聞,不論是校長的善舉,抑或師生協作的數學歌,原本都是「無為」,卻帶來震撼性的果效,此為例證。 吳思源 九龍堂 《會訊》總編輯


第343期

信仰分享運動十週年

2016年 1-2 月刊


猴年的第一日晚上,旺角發生激烈的警民衝突,持續多個小時,特區政府翌晨隨即定性為「暴動」。電視畫面所見的衝突場面可謂怵目驚心,暴戾程度恐怕是六七暴亂後的首次。第二天早上筆者也趕赴現場,見到街上堆滿焚燒過的雜物,滿目瘡痍,十分可怕。 對於暴力,我們堅決不予認同。李柱銘先生說得好,暴力只會引發社會動亂,因為一旦用暴力,必定失去群眾支持。但深藏於暴力背後的那份仇恨,其實比暴力本身更加可怕。那晩參與騷亂的多是年輕人,被補者之中亦有不少是大學生,究竟這些大多成長於九七回歸後的香港青年人,對建制、對社會、對國家,為何有如斯深厚的仇恨?這實在需要細察。 今期《會訊》的主題是「信仰分享運動十週年」。耶穌曾說,跟隨祂的人就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從這角度看,信仰要活出「鹽」和「光」的特質:「鹽」有調和及防腐的功能;「光」有照明及溫暖作用。今天香港社會存在種種深層次的矛盾,政不通自然人不和,戾氣怒氣俱增,教會必須好像福音書說的那五個警醒的童女,徹夜不眠,提燈守候,宣講符合真理的信息,不向權貴屈膝,也不討好群眾賺取一時的掌聲。這任務是何等艱難,但我們又豈能輕慢?


第342期

走出抑鬱

2015年 11-12 月刊


煩躁、憂慮、不安、緊張、亢奮、低落、易怒、悲觀、缺乏動力、情緒動輒大上大落,這些情緒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經歷到,據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每五個人在一生當中,就有一人受到某程度上的情緒病困擾,其中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都市病。本期請來數位會友分享怎樣走這抑鬱幽谷之路,上帝的信實及主內肢體愛的關顧是撥開黑雲、重見陽光不可或缺的元素。


第341期

各行各業的會友

2015年 9-10 月刊


是期訪問本會從事不同職業之會友,有的士司機、餐飲業東主、有替賭場作室內設計的、有從事專門的建造工程、有的是殯葬行業。從他們的分享中,可見本會的會友來自各行各業,有我們熟悉、經常接觸的,也有我們不多見的。他們或許沒有戲劇化的屬靈經歷,但在生活中有血有肉的見證所信,亦經歷上帝的信實。願他們的分享,成為我們的提醒,每天與主同行。


第340期

總議會特輯

2015年 7-8 月刊


本期《會訊》報道一系列總議會消息,包括二0一五年總議會代表部會議重要議決、與本會未來十年路向息息相關之「教會路向領袖諮詢會議」及第四屆亞洲循道衛理宗大會記要;盼望各位弟兄在禱告中記念教會未來的發展!


第339期

循道.衛理聯合四十年

2015年 5-6 月刊


一九七五年,香港循道公會與香港衛理公會聯合,成為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一如李炳光牧師在本期的文章所分享:「兩間同宗同背景的教會,但差傳的國家各異……各有不同的習慣和傳統,但為要見證主內一家……決心結合成為一間教會,這實在是香港教會的創舉。」聯合至今四十年,本會面對不少挑戰,惟靠着上主的恩典與帥領,「直至今天我們證明了教會聯合是具體可行的,為此我們要不斷感謝天父上帝。」今期請來兩位長牧及資深會友與我們分享教會當年聯合的人與事。盼望弟兄姊妹回溯歷史之餘,亦為教會的未來祈禱,讓我們堅守信仰,同心邁步向前,一起建立教會,成為上帝在地上明亮的燈檯。


第338期

啟發課程

2015年 3-4 月刊


「啟發課程」(Alpha Course)起源於英國,一九九四第一次在香港舉辦,其中有參加者有見「啟發」傳福音的果效,盼望香港的教會也能因這課程蒙福,遂成立香港啟發辦事處,並著力把課程有關資源陸續翻譯成繁簡體、國粵語中文版本,以配合華人教會的需要。 本會先後成立「啟發課程統籌專責小組」(2008年)及「啟發事工執行委員會」(2010年),屬下不少堂會曾舉辦/正舉辦「啟發課程」。左方圖表是過去四年(2009-2012)部分堂會開辦啟發課程的數字,我們以此與同年該堂洗禮數字作一對照,雖然沒有實質顯示參加者因參加了課程而接受洗禮,但肯定基督福音的種子已撒在他們的心田中,完成課程後亦繼續參加教會的各式聚會;亦正如課程的目標是以輕鬆的氣氛、豐富的真理內容,與人分享耶穌基督的好信息。 香港啟發踏入二十週年,配合時代的變遷,開展一場傳福音的浪潮,願上帝繼續使用這事工,成為眾堂會的祝福。


第337期

我們學到了甚麼?

2015年 1-2 月刊


本會為總議會教牧人員設立了休假進修之制度,目的是為使彼等疲憊的身心得以休息,能保持其敏銳力及有機會反省其工作;使彼等能跟上知識增長及社會變遷的速度,能繼續作時代的先知;及讓彼等知道有進修向上的機會,並鼓勵彼等有願意繼續學習的心。 今期請來數位在去年休假進修的牧者,分享在休假期間的得着。從他們的分享中不難感受到在主愛中重新得力的喜悅,還有願意為主走更遠的路的決心。但願在新一年開始,我們也能有時間在繁囂忙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與主親近,回到生命的本源。


第336期

事工介紹

2014 年 11-12 月刊


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融和不同族裔人士。 根據二0一一年人口統計結果,香港約有四十五萬人報稱為非華裔人士,約佔人口的6% ;其中菲律賓人士超過十三萬三千人,印尼籍人士更佔首位。截至二0一三年四月底,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資料顯示,在港外傭約卅一萬五千人,其中印尼家傭(印傭)人數接近十五萬。此外,隨着香港回歸中國,兩地人士交流日見頻繁,內地來港升學、工作甚至定居的人越來越多。 教會是有機的生命體,與所處身的社會同呼同吸,亦是走入社會,以基督的愛服侍社鄰的群體,有見上述兩大禾場,本會開展了「服侍本地印尼傭工事工」及普通話團契,為印尼家傭及來自內地不同的省份、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本港說普通話的人士提供一個屬靈的家。今期《會訊》特別介紹這兩項事工,願弟兄姊妹代禱記念,有更多人能透過事工認識基督,沐於主的愛中!


第335期

他們眼中的循道衛理會

2014 年 9-10 月刊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致力於結合宣教牧養、學校教育及社會服務,在本港共有廿五所堂會,並開展了在澳門的宣教工作。此外,亦開辦了十九所中小學、十二所幼稚園及幼兒園、五個社會服務機構。「循道」「衛理」兩會在四十年前,放下各自意見及個人的好處,兩會聯合,成為主內合一的佳美見證。 這合一包容精神的可見於各事工單位中,會友不難發現,無論在堂會、學校,以至在社會服務機構工作的同工,不論哪個職級,都不全是來自循道衛理會的「自己友」,而是來自不同宗派或未有信仰的。今期《會訊》請來數位在本會不同單位工作了頗長時間而非本會會友之人士,分享他們眼中的循道衛理會,是何等模樣。


第334期

最後的一程

2014 年 7-8 月刊


人生的旅程就如乘坐一列火車,一站過一站,相聚離別,各有行程,然而最終的一站,古往今來無人能免的,就是死亡。有人說,死亡不可怕,雙眼一閉就見主面了,最可怕的,卻是死亡前的肉體折磨,足以摧毀心志,但惟有愛,才叫人得以在死蔭幽谷中得力平靜。今期《會訊》分享陪伴身邊人走最後一程的心路,盼望弟兄姊妹以愛心支持病榻上的肢體。


第333期

基督徒家長的反思

2014 年 5-6 月刊


從前,對已成家又有孩子的人來說,星期六、日又叫Family Day,是放下工作與孩子共渡時光的日子,但現在的星期六日他們十之八九成為專職司機保母,接送孩子參加一堂接一堂的興趣班、補習班。莫說郊遊遠足,簡單如到遊樂場玩半天已屬奢侈,他們的日程表比我們排得還要緊湊。現在的孩子十八般技藝樣樣皆能,繪畫英文普通話法文芭蕾舞鋼琴小提琴珠心算,很多家長都不惜重金培育孩子,為的是怕他們比不上別人,五六歲的小小人兒,獎狀獎杯證書擺滿一櫃,直叫成人自愧不如。 時下家長追捧的「贏在起跑線」你認同多少?又參與這遊戲多少?如果有一天,孩子問你:「人生中甚麼才是要緊?怎樣才是有價值的人生?」你又懂得回答嗎?假如你的答案與本會會長袁天佑牧師所說的一樣:「追求公義慈愛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箴廿一:21)你又正在做甚麼來把天國的種子種在孩子心裏?深願我們在世俗的狂風巨浪下,能以基督的道作錨,不致隨波逐流。


第332期

和平佔中運動何去何從?

2014 年 3-4 月刊


為推動本會會友及本會屬下單位之同工了解香港民主政制發展,二0一七年普選特區行政長官及「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彼此間之關係,社會服務部社會事務關注小組於二0一四年二月廿三日(主日)下午三時在本會安素堂正堂舉辦「和平佔中運動何去何從?」研討會,邀得「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發起人陳健民教授及「幫港出聲」發起人何濼生教授擔任講員,並由本會牧者陳建基牧師回應分享。當日約有一百四十位來自十間堂會之弟兄姊妹出席,會上彼等踴躍發言,通過理性分析及客觀討論,從多角度認識有關課題。今期《會訊》特別輯錄研討會精彩內容,期望會友能從中更多了解這個社會議題。 本會社會服務部


第331期

退休牧師的那些年

2014 年 1-2 月刊


香港沒有法定退休年齡,公務員一般於五十五至六十歲陸續退休,各公司則按各自情況設下退休年齡規定。本會總議會教牧人員的退休年齡為六十歲,牧者亦可由五十五歲起申請提早退休,或申請延期退休至六十五歲。 蒙召獻身作主僕的,莫不以牧師為終身職事,雖則退休,仍以牧職事主,可謂退而不休。今期《會訊》訪問本會退休牧師,細聽他們分享蒙召的經過、牧職難忘片段等等。他們的那些年,沒有隨身的電子通訊工具方便他們與會友保持聯絡,而是必須登門拜訪、親身慰問;交通亦不如今日的快捷便利,到哪裏也要轉折乘車坐船再加上步行;生活更不如現今時代的舒適,牧師袍也是由他們自己一手去搓洗,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四十多年的牧職生涯,退休後更是退而不休,繼續以不同形式參與本會的事奉,一如會長袁天佑牧師所說的,也許退休是受時間限制,但對上帝的事奉卻是從不間斷。甚願感動他們熱忱事奉的靈,也同樣感動我們每一個基督的跟隨者!


第330期

慶典特輯

2013 年 11-12 月刊


二0一三年是本會北角衛理堂鑽禧,愛華村堂、亞斯理堂、觀塘堂金禧堂慶,沙田循道衛理中學三十周年校慶及華英中學建校百周年。無論是堂會在社區的植根還是學校的建立,都是本會對時代及社會需要的積極回應,實踐基督信仰。 本期《會訊》邀請以上單位分享他們慶典的喜樂,同時見證他們的立志,在未來繼續委身基督,見證福音的大能!


第329期

手機與我

2013 年 9-10 月刊


到底使用智能手機有多普遍?只要留意車廂中的乘客便毋須多說了!手機對現代人有多重要?對低頭一族來說,相信帶手機比帶身份證更為重要。手機科技發展至今,已不再是單單通訊工具,更是娛樂必須品,上網、聽歌、玩遊戲,讓人不自覺沉迷當中。 在世界最大智能手機生產商三星電子的總部南韓,國民平均擁有超過一部手機,網絡成癮的情況也相當嚴重,根據其早前的調查,青少年(10-19歲)沉迷智能手機成癮率是18.4%,比起成年人高出一倍。事實上,香港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去年香港有調查指,逾八成中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當中約15%每日使用超過四小時。 成為手機「低頭族」,最容易引起的健康問題如頸肩痛、手指麻痹等,但對年輕人及學童來說,手機成癮對成長有更大影響。長時間打手機,沉迷自我世界,依賴短訊與人溝通,與人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少了,會降低社交、溝通等能力。 小小一部手機,原意本應是與人加強溝通,但過度使用,則問題叢生。作為家長,不能因噎廢食,而是應以身作則,成為正確使用手機的榜樣!


第328期

屬靈追求

2013 年 7-8 月刊


屬靈操練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各適其式,惟當中必須連於上主,讀經、默想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讀經靈修是與主親密的美好時光,但現今生活忙碌,與主相親的時間亦如現代人的親子時間般,少得可憐。今期《會訊》請來兩間堂會分享他們的屬靈操練及靈修方法。鴨脷洲堂的主任牧師劉建良牧師發起了用手機收聽《靈修日程》作每日靈修,形式切合當今信徒繁忙的生活及手機普及的情況;而北角衛理堂推行手抄聖經,安靜身心,一字一句細想經文,眼觀、手抄、心悟。兩者方法看來南轅北轍,但共通的卻是渴望與主相親之心。 每天與主相親的時間不可缺少,坊間有不少幫助靈修之讀物,今期介紹兩本由本會文字事工委員會出版之刊物──《靈修日程》已有近一甲子的歷史,而《靈修日思錄》則翻譯自Disciplines。 《靈修日思錄》「(The Upper Room Disciplines)中文版」首冊出版於一九九二年,廣受讀者歡迎;第二冊於二00六年面世,均由本會文字事工委員會出版。《靈修日思錄》有三百六十五篇研經及默想文章,每天一篇,足夠一年靈修之用,作者來自不同的國家、種族和膚色。基督教信仰從來就不單是個人的宗教體會,更是屬於一個廣大的群體;《靈修日思錄》有助帶領我們進入這個廣闊的群體中,使我們更能享受到在主裏團契和合一的喜悅。 查詢及訂閱,請致電2529 3285與循道衛理書室聯絡。


第327期

總議會特輯

2013 年 5-6 月刊


總議會代表部會議乃本會最高決策機構之一,所討論之議程對本會至為重要。本年度總議會代表部會議業於五月廿四日及廿五日在本會九龍堂順利舉行,當中重要之決議摘要及會議花絮可見於本刊之報道。無論是教會各項事工之發展、人事變動更替或其他長遠之籌劃,均需弟兄姊妹記念代禱及熱心參與其中,讓這個屬靈的「家」有更健康的發展及美好的見證。


第326期

喪葬牧養

2013 年 3-4 月刊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過程,有生的喜悅,自然難免死的痛別。對每個人來說,死亡,從來都不是件輕易面對的事,無論對當事人或是身邊的親人,這死蔭幽谷的路讓人心膽俱裂。 有云,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聖經教導我們不單與喜樂的人分享快慰,更與悲慟哀哭的人同哭。死亡的路雖然險惡,然而,因着耶穌基督十架上的捨生,救贖我們勝過死亡。透過基督所賜的平安和主內肢體的愛,更加添我們面對艱難的力量。喪葬牧養,不單是牧者的工作,也是弟兄姊妹愛的服侍、關懷的體現。今期文章增加我們對喪葬牧養的認識,適逢「沙士」十年,更盼望透過李炳光牧師的講道,從死亡中反思何謂生、怎樣生!


第325期

與國內分享信仰

2013 年 1-2 月刊


三十多年來,中國無論在國際政治、經濟及社會上都有很大的轉變,宗教上亦相對較從前開放,中國最大的聖經印刷廠設於南京,截至二0一二年,累計為世界各地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印刷聖經一億册,其中包括為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印刷的中文及少數民族語言的聖經,其他語言包括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近九十種。這是三十年前難以想像的。 近年教友與國內信徒聯繫及交流日漸增多,《會訊》早前向各堂發出問卷,搜集本會各堂舉辦與內地分享信仰之事工情況。本會廿五間堂會中,共有十二間是有舉辦有關與內地分享信仰之定期事工/活動,其中一半(六間,包括北角衛理堂、亞斯理堂、主恩堂、九龍堂、觀塘堂及大埔堂)的事工對象是佛崗;另有三間(香港堂、北角堂及鴨脷洲堂)是專注於惠州的稔山;廣東的中山(將軍澳堂)、河源黃田(禧恩堂)及四川的瀘州(馬鞍山堂)各有一間堂會事奉其中。由一九九三年至二0一二年四月,本會支持內地事工之項目共有四十五項,由教堂、神學院重建或擴建等硬件之資助,以致宣教同工之培訓等。本期《會訊》除分享中國教會的發展外,更特稿分享本會教牧同工及常務委員到溫州的交流學習之旅。


第324期

教會一家

2012 年 11-12 月刊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顧名思義,就是「循道」與「衛理」兩會聯合,這是合一的見證。本會屬下共有廿五間堂會,以社會服務、學校教育及宣教三結合模式發展,這特色是全港只有一個整體的循道衛理會,九龍堂、香港堂等堂會是本會屬下設於不同地區的一所堂會,無論會友上哪一間堂會聚會,都是先屬於循道衛理會的會友,然後才是該堂的會友,牧者亦然,先是屬於循道衛理會的牧師,然後才分別被分配在各堂事奉。正如聖經所言,整個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也像一棵葡萄樹,肢體相連,枝葉共生,資源共享。教會是信徒屬靈的家,我們的「家人」分散港九新界,有些甚至遠至海外,但也無阻對「家」的共同感情,對「家人」的彼此關


第323期

世界循道衛理宗華人教會聯會第六屆宣教大會

2012 年 9-10 月刊


世界循道衛理宗華人教會聯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es (WFCMC)會於一九八七年正式通過成立,創會會員為新加坡、香港、台灣、東馬及西馬之總議會/華人年議會,澳洲及沙巴於二00七年加入成為執行委員。聯會以促進本宗華人教會之聯絡及彼此關懷、策劃共同合作事工、推廣宣教領域等為目標;以協調全球本宗華人教會,共同擔負宣教使命,實現衛斯理約翰所宣示「全世界為我牧區」之意願。 聯會每五年舉行大會一次,以茲加強合作,推行宣教事工。剛過去的第六屆華衛聯會宣教大會在台北劍潭活動中心舉行(六月廿一至廿五日),大會主題為「敬虔與宣教」(Inward Experience, Outward Practice),來自十四國家/地區超過七百名代表參加,香港區參加者有七十九名,當中包括本會教牧同工及來自各堂的會友。要接待超過七百位參加者順利完成五日四夜的行程,大會派出超過二百多位義工,他們來自台灣本宗不同地區的教會,熱情委身的接待,令到參加者印象難忘。五年後,二0一七年,第七屆宣教大會由香港本會接棒。屆時來自各地區的循道衛理會友聚集一堂,我們如何為他們留下信仰路上美好的回憶?共同向基督立志,見證天國的福音?不論是在禱告中記念或是親身參與以示支持,相信各弟兄姊妹都能從中有所得着,感受本宗連繫合一的精神。


第322期

教會夏令營

2012 年 7-8 月刊


對那些自少返教會的信徒來說,參加教會舉辦的夏令營相信是悠長暑假中的難忘活動。與現在相比,當年的營舍設備簡陋,活動程序亦不如現今的精彩萬分、目不暇給,然而卻成了不少年青人立志委身、獻身事主的轉捩點;過往的夏令營的確是造就年青教友的一個重要平台,現今積極熱心事奉的會友,不少都是當年教會夏令營的參加者。今期〈會訊〉請來李炳光牧師娓娓道來教會夏令營的發展和轉變,並請來會友和牧者分享那些年他們一生難忘的營會回憶。
時代轉變,本會三個退修場地亦已先後進行優化,如今參加營會,除了透過優質的退修環境達到身心靈休息,更是與上帝再遇,如鷹展翅,重新得力的時機。但願各位弟兄姊妹都能積極參與教會舉辦的營會,在當中有美好的得着!


第321期

紅毯的一端

2012 年 5-6 月刊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11年全港共有57883對新人成婚。〈會訊〉早前向各堂所搜集資料,本會屬下八間能供借堂舉行婚禮的堂會,過去一年共借出169次(國際禮拜堂71次、愛華村堂2次、香港堂13次、北角堂7次、北角衛理堂9次、九龍堂12次及安素堂55次)供教友借用;而過去三年(2009-2011),本會屬下堂所共有251位會友結婚。 有網上調查顯示,結婚平均開支接近廿七萬,最高消費的項目為「婚宴酒席」,如以較平實的酒席價錢計算,每席七千元,二十席即為十四萬元;其次消費為「蜜月旅行」及「婚紗攝影」。此外,調查亦顯示近六成受訪者的結婚開支最終亦比預期多,可見不少人均出現「洗大左」的情況。雖然婚宴酒席支出每年均有所增加,但「人情」公價依舊維持不變,可見結婚擺酒已難以補貼支出,更遑論如那些年般「有得賺」了,故新人於計劃婚禮時應量力而為,以免入不敷支。 華人傳統婚嫁喜慶多大排宴席,一來賓客共歡,二來舖張的程度與面子成正比,然而近年環保愈來愈受重視,在婚禮籌備方面也有環保意識的推動。傳媒於年初時報道一宗綠色婚禮,新郎新娘沒有錦衣華服,婚戒是以草織而成,枯後將埋入黃土,用作肥料再生,賓客自備碗筷,享用有機素食,二人身體力行宣告一埸難忘婚禮毋須物質堆砌。其實籌備環保婚禮絶對不困難,只要花點心思就可以做到,有興趣的讀者可瀏覽「香港婚禮管理協會「可持續」環保婚禮大行動」(www.greenwedding.hk)及「大自然婚禮」(http://outdoorwedding.hk)。 今期〈會訊〉請來弟兄姊妹分享他們的難忘婚禮或精明籌備方法,並牧者語重心長再次重申婚姻的重點並非一場華麗的婚禮,拆開層層物質的包裝,與主同行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