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會訊 | 靈音 | 靈修日程 | 書籍 | 刊物

靈音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2013年12月29日 
家在何處? (李鼎新牧師) 
聖誕後第1主日 
第52期 

聖誕剛過,歡樂氣氛意猶未盡,當我們仍陶醉在普天同慶、歡賀聖嬰在馬槽裏誕生時,今主日的福音書卻把我們從夢中驚醒過來──新生王一夜之間成為難民。

在中外歷史,難民不斷湧現。只要人間出現暴君、強權壓迫,或是天災人禍,人的本能便是逃離困境,尋求一個更安全的地方。今年聯合國指出世界難民人數不斷增加,各地的難民潮已達到一千五百萬人之多,以巴衝突、敘利亞內戰、非洲部落衝突和各地頻生的天災人禍,迫使人們離開家鄉,顛沛流離,且隨時陷入絕境,命喪異鄉。可見這世上有無數的人流離失所,只為尋找安身立錐之地。

在黑夜的掩護下,聖嬰耶穌由父親約瑟和母親馬利亞帶同離開伯利恆,逃往埃及,並住在那裏。耶穌一家為了逃避兇殘的希律王,成為難民,在異邦生活;但上帝卻有他的計劃和供應,在適當的時候耶穌返回加利利,為世人帶來拯救,施行醫治,並存憐憫之心,關愛周圍無依無靠、求助無門的人。曾是「難民」的耶穌深深理解到造成難民背後的原因是暴政暴君、腐敗的社會架構和敗壞的人性,使人們被迫遠走高飛,逃離家園。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詩四十六:1)。教會在世上也要成為有需要的人的避難所,成為別人的力量,人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自一九四九年中國變色以來,香港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環境,成為國內大批難民棲身或往其他地方長居的中轉站。就算是越南難民大量湧入本港時,我們的政府和志願機構,包括教會在內,也盡量提供實質的幫助和屬靈的牧養關顧。

今主日聖經給我們提醒緊記耶穌和他父母的經歷,耶穌在其宣教生命中,也居無定處,「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他們曾遭患難艱苦,而在危難中,上帝的使者指引他們在何處能得着庇護,並能獲得上帝的供應和平安。今日教會和信徒也要成為許許多多因強權暴政或天災人禍而流離失所的人們的安慰和祝福。


2013年12月22日 
接受改變 (陳德昌牧師) 
聖誕主日 
第51期 

聖誕節又到了!對大部分的市民來說,這可是「普天同慶」的日子!
然而,人們為甚麼對聖誕節感到高興快樂呢?「聖誕假期、聖誕旅遊、聖誕大餐、聖誕派對、聖誕禮物、聖誕老人……都可以是聖誕節使人歡愉的原因,而對以消費和商業掛帥的現今世代來說,這節期也實涵含著無限的商機。」
但對基督徒來說,在今天的聖誕節,耶穌基督在那裡呢?這位被稱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的徵兆、曾為我們在首個聖誕夜出生的那位救主,是否在信徒的心中已在今天璀璨的燈飾、熱鬧的聖誕活動中被淡化、被遺忘了!
昔日「亞哈斯」王以一個屬靈的藉口:「我不試探耶和華」來拒絕上帝介入他生命的核心;對他來說,耶和華只應在「聖殿」裡受尊崇,受敬拜。而在他平素的生活裡,特別是在他的「專業」政治權術計算,合縱連橫運籌帷幄中,他不需要上帝。先知不得不以童女生子,並起名叫「以馬內利」的預言來敲醒亞哈斯王對上帝和世局短視和無知。相反地,約瑟願意放下自己對婚盟和前景的籌算,以信靠順服的心接受「以馬內利」的來臨,讓這聖靈的作為進入他和馬利亞的家,得讓那關乎萬民得救的救主嬰孩耶穌進入人間。
「以馬內利」:上帝在我們中間可以是祝福,因為我們活在一充滿危機迷失的世代,我們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和保護來面對;也讓上帝作我們的磐石和避難所;但它也可以是一種警戒,因為我們以不同的理由把上帝拒諸門外。保羅正確地指出罪心與罪行衍生的根源:「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把他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思想變得虛妄、無知的心昏暗了」(羅1:21)
今天,讓信徒重新反思我們的聖誕節,不要遺忘了「以馬內利」的重要,也不要讓各樣的節慶活動取代了耶穌基督的臨在於我們人間和生命裡,它所帶來真正的喜樂和平安。
一位長牧語重心長地以「開開心心三幾日,無無謂謂又一年!」來提醒我們不要本末倒置,在聖誕節慶中只有世俗的慶祝節目而忘記了聖誕的主角。今天就讓我們「悔改」,把聖誕節的核心精神,藉「以馬內利」的耶穌基督帶回我們的每天的生活中:感恩傳頌耶穌基督的已降生,謹慎警醒地等候他的再來。


2013年12月15日 
新天新地 (余煥群宣教師) 
基督將臨前第3主日 
第50期 

今天是等候主的將臨期第三主日,主題是喜樂,所引用的三代經課都和新天新地美麗的景象有關。

新天新地的應許(賽卅五:1-10)
  這美麗的景象帶給我們喜樂和盼望,因這段舊約經文應許我們將來曠野和乾旱之地必有水源,有開花植物生長茂盛。軟弱的變剛強,包括瞎子能看,聾子能聽,瘸子能走。而曠野中必會有一條為選民預備的救恩道路。

新天新地的顯現(太十一:2-11)
  常在曠野宣講天國福音,呼籲人要悔改的施洗約翰,他在監裡時,透過門徒傳達主耶穌的話,認識到猶太人所等候,舊約聖經所提及將來的彌賽亞主耶穌已降臨。他醫治病人的神蹟正應驗了以賽亞書卅五章對將來新天新地部分的應許。因此令施洗約翰喜見自己已達成為主預備道路的使命,對新天新地完全的實現充滿盼望。

歡呼等候新天新地降臨(雅五:7-10)
  如雅各書所述,今天我們活在等候著已復活升天的主耶穌再降臨的時代,我們要知道主的日子已近,要學習農夫忍耐,等候雨季來臨。要知道當雨水澆下來,將有豐碩的收成擺在我們面前。
  若你正像農夫一樣默默耕耘地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卻在社會上和自己的崗位上仍眼見有不公義的事情,你所耕耘的工作仍像曠野般暫未見有開花結果。請停一停默想以賽亞書中新天新地的美麗景象,同時為過去一年已經成就的事情獻上感恩禱告,須知道他所應許的必不會落空。在嚴冬過後,春雨必降臨。讓我們在這等候期間學習懷著信心,忍耐禱告,仍然堅守崗位,努力面前的工作,終得見收成。因知道主的話語必不會徒然返回,正如經上記著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一二六:5)


2013年12月8日 
實踐使命 (梁慈光牧師) 
聖經主日 
第49期 

施洗約翰在猶大的曠野宣講,應驗了以賽亞的話:「在曠野有聲音呼喊着: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馬太福音3:3)馬太福音這段描寫,充份表示聖經的話真確可信,幾百年前的預言最終成就了。
試想在曠野中的呼喊聲,真會有人聽到嗎?有人會留意嗎?怎麽不在城市內呼喊?這都超乎一般理解。去年曾到經文提及的猶大曠野,四處杳無人煙,看不到植物、流水與燈光,全無生氣,那裡大喊也沒有人回應,「曠野中的呼喊聲」看似全無意義。這曠野就在耶路撒冷東面,與耶利哥城連接的路就在猶大曠野中,無怪乎耶穌在好撒瑪利亞人比喻中,提到有猶太人在此路上遭強盜洗劫,然而約翰卻在此無人的曠野中呼喊,應驗舊約聖經先知的預言。
看似無意義的工作,約翰忠心的實踐,果效卻出人意表,「耶路撒冷、全猶太和全約旦河地區的人」(馬太福音3:5-6)都出來悔改認罪,甚至接受約翰的洗禮。看來上帝的工作,上帝必會完成;上帝的話帶有能力,不單預言應驗,更改變人心,歷代信徒都渴望認識上帝而查考聖經。
六十年前在猶大曠野死海旁的昆蘭,一牧童尋找失羊時意外發現聖經最早的手抄本,被視為考古學歷來最偉大發現之一。經考古學鑑證舊約卷籍早於耶穌的年份,不單推翻過往外界批評舊約預言應驗只是事後孔明,更加有助優化聖經校勘,使聖經的修訂更趨完善。過往舊版《和合本》聖經九十年來廣受華人教會喜愛,陪伴不少華人信徒成長,靈魂藉此被救、教會得以建立、信徒得以被造就。今天我們教會一般所使用的聖經已轉用的《和合本修訂版》,已加入死海古卷的發現為參考,當中經歷不少困難和挑戰,彰顯了《和合本》之「和衷合作,承先啟後」精神,凝聚了港台與國內聖經學者的心血優化,實踐使命,使我們今天唾手可得的優質聖經,為此感恩。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你的話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16)但願我們愛讀聖經、踐行聖經,並為主完成使命。


2013年12月1日 
你為何事作準備? (宋寶琼牧師) 
基督將臨前第1主日 
第48期 

踏進十二月,除了大型商廈亮起聖誕燈飾外,店鋪也找緊營運商機,售賣各種節慶的禮品。香港人雖然工作繁忙,亦開始籌劃假期的去處。不同的人都整裝待發,你呢?

今主日是將臨節的第一主日,這節期意指「接近」、「準備好」。當在崇拜中頌唱「以馬內利來臨歌」時,我們的心是否也隨著旋律和應說:是呀,上帝!以馬內利懇求降臨,與我們同在;我們是否也準備向人宣告,救主與我們同在的好消息。詩人邀請所有朝聖者「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詩122:6),耶路撒冷無論對猶太人或基督信徒,都是神聖的地方,讓人與主相遇,經驗從上而來的平安和喜樂。詩人相信這平安伴隨著公義與人民的福祉而來,信徒不但為自己和同胞求平安,並且也將這份平安傳給周圍的人。環顧今天的社會,充斥著怨憤戾氣,實不容易經歷平安和喜樂;我們是基督的跟隨者,是否常常親近主,以他的同在充滿自己的心靈,以致有力與人分享他的恩典和愛?

當然,將臨期並非只等待基督首次降臨,同時也是期待他的再臨。除了約瑟、馬利亞和牧羊人,基督的首次降臨是平靜的,不大為世人所注意的。但對於基督何時再臨,多少人曾努力破解啟示錄的密碼,希望能預早知道這日子。福音書的記載清楚指示,那日子和時辰,沒有人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太24:36)使徒保羅給羅馬人的信,讀來也像馬太福音所記,世人無法預知基督再臨,但大家都明白,現在又比去年、前一個月或昨天,更接近那日子了。因此,保羅提出四項忠告:一、要從睡夢中醒來;二、除去暗昧的行為;三、行事為人要端正;四、披戴主耶穌基督(羅13:11-14)來勸勉信徒。

昔日耶穌靜靜地降生在馬槽,或者提醒現今的信徒,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常懷一顆渴望與主相遇、期待與上帝同在的心;並向所有的人宣告在基督裡的愛、公義、和平、關懷和祝福,努力為所接觸的、相遇的人──無論你認識或不認識、喜歡或不喜歡的人求益處和平安。你已作好準備嗎?


2013年11月24日 
讓主居首 (林 津牧師) 
收割節感恩主日 
第47期 

今主日是教會所定的收割節感恩主日,背後的歷史或許不用再次交代了,但我想重申這日子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為著今天我們所有的一切而獻上衷心的感謝。如果今天我們自覺豐富,感恩當然是一件自然不過的事,可是如果我們今天自覺缺乏,那麼要感恩就似乎有點兒強人所難了。今主日讀經的主題是讓主居首,它正好從兩方面幫助我們重新明白感恩的真正意義。

第一,上主是我們和萬有的第一因(First Cause),沒有祂便沒有你和我,因此今天只要我們一息尚存,便應當感恩,因為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更不需與別人或過去比較。記得年青剛信主之時,在家中謝飯祈禱時曾遭家人取笑道:「祈禱感謝主嗎?如果不是我們辛苦工作賺錢,你哪有飯吃?」當時口中不敢辯駁,心中卻明白,如果不是主的恩典,辛苦工作也未必有飯可食。

第二,上主是我們一生中最好的所有(The Best),正如保羅所說:「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贏得基督。」今天當我們感恩之時,是因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還是因為我們在人生的不同處境中經驗到上主不離不棄的大愛呢?說實在的,我曾看見過不少的信徒曾在豐富中離開上主,卻在缺乏和困難中確切地體驗到上主的同行。

但願我們在今主日再一次讓主居首,好讓我們在一切的境況中,都能因著上主無時無刻的同在而衷心感恩,阿們。


2013年11月17日 
上帝啟示 (張智傑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26主日 
第46期 

能得到屬天的啟示,一直是人趨之若鶩的期盼,期盼能知別人所不知,早著先機而從中得利;亦有期盼能藉此作出合宜的決定,不至恨錯難返。回歸十多年,香港社會出現的爭議比之前多,近年更多見到不公義和漠視民意的情況,民主進程及政制改革未見喜色,令人感到傷感和痛心。上帝藉先知以賽亞對亡國的以色列民作出啟示,預言新天新地的出現(賽65:17);新約中耶穌對門徒,預言將有重大的困難需要面對。此等啟示對今日生活在香港的我們,又帶來什麼意義,使我們在困難中又看見什麼盼望呢?

和平的願景——賽65:19-22勾劃出當時以色列民的生態處境,就是因亡國而沒有喜樂,不單對壽數無指望,連工作後亦未能享用成果。在不同的時代,因制度不公而衍生的不義時會發生,非只在香港出現,在久遠的舊約時期同樣發生。但主應許在新天新地中,從前的事不被記念,亦沒有資源的限制,人可以享用他們勞碌得來的分,野獸可和平共處。這種和平的願景,鼓勵人不用因現況氣餒,而是要有更遠的目光。

堅心忍耐——誠然新天新地並未立時出現,不公的制度不見消失,耶穌提醒門徒又大又可怕的事將會發生(路21:10-12)。然而,門徒更應在主的啟示中堅忍,在逆境中作好準備,持守信念。因為主的恩典是足夠的,力量也是由他而來,信徒只要堅心信靠,縱然在大時代面對失望困難,仍然能夠體驗到上帝不住同行這最大的祝福,好使我們能繼續作美好的見證,並在人子面前站立得住(路21:36)。


2013年11月10日 
理性與邏輯之外 (鄧珮雯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25主日 
第45期 

每天翻開報章,都可以看到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界別,對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立場。要從紛亂的意見中整理出頭緒,達成共識,懂得「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尊重」是一種個人素質和立身處世的方式,當中包括開放的胸襟和包容的態度;這種素質和生活態度,亦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橋樑。如果人人都能夠接納別人與自己不一樣的地方,不以自己的觀點作為唯一的標準,以謙虛的態度討論問題,就能建立仁愛、公義、和平及非排他性的共融社會。
在路加福音記載,有些撒都該人來見耶穌。他們說沒有復活這回事,於是問耶穌﹕「老師,摩西為我們寫下這話﹕『某人的哥哥若死了,有妻無子,他該娶哥哥的妻子,為哥哥生子立後。』」(路二十27-28)。撒都該人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主要是由祭司階層人士所組成的一個宗教組織,而且是世襲的。他們的排他性很強,生活富足並貴族化。在信仰上,他們只接受希伯來聖經(舊約)前五卷書的權威性﹕他們不相信天使、魔鬼、復活及永生之事,也不認同法利賽人所遵守的口傳律法。他們原與法利賽人不和,但後來聯手對付耶穌。事事講求實際,信賴邏輯,輕看信心價值,就是撒都該人的特色。對於這班否認有復活這回事的撒都該人,耶穌直指他們信仰系統裡的缺陷,他們以人的計算和理性來推理上帝和他的工作,上帝就是使人活著的那位,這是經上記著的,並不是人自己推論或想像出來的。上主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因為他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所以我們可以永遠活著。
在現今的世代,撒都該人的影子似乎還沒有過去,人們著重分析和數據,看重策略和計劃,高舉理性和邏輯之餘,卻拒絕接受理解、考慮與不同信仰表達。甚至有人是在社會上擁有崇高的地位,是既得利益者,為了維持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別人的權益。讓我們在理性與邏輯之外,更要學習謙卑,追求基督耶穌的教導,明白每人都有信仰上的盲點。願聖靈幫助我們,擴闊我們的信仰天地,讓我們的目光從地上的事,轉移到天上的事。


2013年11月3日 
隨心?隨主! (余勝意牧師) 
聖靈降臨後第24主日 
第 44期 

曾看過一個分享,有兩個在中環工作的人,每天早上都會到附近的報攤買報紙,而每次其中一位都會與報販說聲「早晨!」但那個報販卻是出名態度一般的人,即使別人向他問好,他不一定會回應,雖然如此,那位買報紙的人仍是一如既往的每早與這位報販打招呼。終於有一天他的同伴忍不住問他:「為何這人如此態度惡劣,從不回應,你仍要如此有禮每天與他打招呼?」那位買報紙的人就立即回應:「為何要由他的反應決定我的心情和態度?」
今天路加福音的經文,第一眼看上去,好像耶穌基督在此特別針對富人,看重貧窮人一般,又或者,耶穌在這裏的教導好像是要將不可能的任務加諸於跟隨者身上一樣。然而若我們仔細閱讀,卻會發現耶穌在這裏的講論,針對的對象有部份是那些想聽他的教訓,或者可以說,是一些仰慕他、想跟隨他的人。而另一部分則是想從耶穌身上得到好處,就是那些想藉著耶穌的能力得著醫治的人。耶穌把握這個機會,將作為他的跟隨者應有的態度向群眾宣講,然後指出「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作為主的門徒,我們的生活態度實在不能只像世人一樣,當別人對我好時我才對他好,當別人對我有好處時我才和他建立關係,當遇著一些合不來的人,或是曾有嫌隙,曾被對方傷害時,就態度惡劣相待,甚至帶著仇恨。我們應當明白,待人處事的態度是我們對信仰的一個見證。主耶穌提醒他的跟隨者,不要因著自己已擁有的而自滿,亦不要因著別人的態度來決定你如何跟隨和見證上主,而是要以一種更高的層次,以基督作為生命核心的態度,學習如何對待他人。
各位弟兄姊妹,今天就去建立一個合宜的關係,作為你回應主恩,見證作為基督跟隨者的一個行動吧。願主加添你力量。阿們!


2013年10月20日 
「健康」的再思 (劉家莉宣教師) 
健康主日 
第42期 

當一個媽媽懷著一個小生命的時候,一般來講,都希望孩子生來是健健康康的!究竟什麼是「健康」?那是不是起碼要有手有腳、五官端正、無病無痛呢?

在一次午飯時間,我約見一些馬循(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的同學,請他們做一個〈自尊感評估〉習作。那習作文字不多,同學在工作紙上見到一籃蘋果,而每一個蘋果都寫上不同的自我描述,如:開心、有趣、可愛、有笑容、受歡迎、健康等等,同學就著這些描述作自我評估。

當同學都聚精會神地做著時,有一個男生來到我面前,問:「劉姑娘,我是有皮膚病的,那算不算健康?」我抬頭看看那男孩,他的臉和手都脫了皮、皮膚更是通紅的。我想了一想,就問他說:「你自己認為呢?」他就回答:「健康!」就返回座位,繼續他的習作。

在這問與答之間,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健康」?而這思考是從狹義、外顯的「身體健康」,進到遼闊、內在的「心靈健康」去!

與此同時,令我想起人稱“阿Nick”的力克•胡哲。他生來沒有手腳、只有頭和身軀,樣子與常人不一樣。或許在世人眼中,視他如怪物,一個受咒詛的生命!他成長得實在不容易,因著這個「不一樣的身體」,令他吃盡苦頭;可是因著他堅實的信仰,而孕育出一個「健康、活潑,向上帝開放的心靈」,以致一個看來「不健康、殘缺的身軀」,反倒成為榮耀上帝的器皿!

弟兄姊妹,在這健康主日,盼望上述的分享,能啟發我們對「健康」的再思!


2013年10月13日 
祝福心懷 (鄧麗珍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21主日 
第41期 

耶利米先知從耶路撒冷寄信給被擄巴比倫的祭司、先知和眾民,就是萬軍的耶和華以色列上帝向他們說的話:「我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向耶和華祈求,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着得平安。」(耶利米書29:7)

活在充滿競爭、弱肉強食的都市裡,我們都被擄去隨著世俗的標準去掙扎求存,並以扭曲的價值去教育下一代:「爭勝」是意義,「名成利就」是皇道。人與人之間再沒有愛,只有爭競。作為基督徒,我們也會如此。我們不再敬畏上帝,卻容讓自己繼續犯錯,肆無忌憚地得罪上帝,作上帝看為惡的事:人與人之間的猜忌、鬥爭與嫉妒;自私念頭驅使的張狂、貪婪與欺詐;我們都漠視上帝的警誡:拜金錢偶像、作不公義的事、說謊話為自己謀益處;我們竟以跑贏鄰舍為傲,卻忘記耶穌「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教導。對於社會上的事情,我們只以冷漠對待:面對弱者受欺壓的事,我們竟然可以默不作聲;面對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我們可以無動於衷;面對民間爭取平權的激進情緒,我們竟然只覺討厭。

我們的心靈都被擄去了。今天香港人心惶惶:幼稚園報名大排長龍、香港父母與雙非母親爭床位、爭奶粉等中港矛盾事、市民對政府民生政策及官員個人操守的不滿情緒升溫,每個人都活在不安之中。我們都需要被祝福,並且祝福別人!

讓我們的生命返回上帝的旨意中,為我們的心靈求平安,為我們身處的城市求平安,為人心的改變而禱告,祈求主的祝福臨在這地,讓人心不再被邪情貪慾所轄制,叫我們降服於上帝裡,甘願謙卑在上帝面前,放下自以為是的惡習,歸回上帝,使我們在世上按著主的心意作鹽作光。

保羅教導我們:「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作一個經得起考驗、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講解真理的話。要遠避世俗的空談,因為這等空談會使人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提摩太後書2:15-16)

願我們都竭力地緊隨基督,甘心被上帝拆毀、被栽植、再建立。常存祝福別人、祝福社區、祝福這城市的心懷。


2013年10月10日 
從「摩西之歌」看「教會音樂」 (文向恩宣教師) 
聖樂主日 
第43期 

處理「教會音樂」,我們不能輕易忽略「摩西之歌」(申命記32章)。以下將透過理解「摩西之歌」來肯定:信仰群體對三一上帝之歌唱既是信心回應的行動,也是責無旁貸的任務:
1. 教會有理由歌唱:上帝是創造者
  「愚昧無知的百姓啊,你們這樣報答耶和華嗎?他豈不是你的父,創造了你嗎?他造了你,堅立你……」(參申32:1-9)
  歌唱是教會對上帝感恩圖報的具體表達。若然我們都認同這「嘴唇的祭」是被造物精心獻給創造主的感恩禮物,那麼,我們對自己的歌唱要求又怎能不投注心思、攻克己身、不斷追求進步和提升呢?為此,教會致力開設幫助弟兄姊妹向上主歌唱的訓練班,要珍惜!
2. 教會有生命歌唱:上帝是拯救者
  「耶和華見他的百姓毫無能力,無論是為奴的、自由的,都沒有存留,就必為他們伸冤,為自己的僕人發憐憫……」(參申32:10-38)耶和華的憐憫實現在歷史中:基督用自己的血把教會娶作新婦。如此,教會是被聖靈以大能甦醒,又承受著各種屬靈福氣、生命應許的信仰群體。
  教會對歌唱的熱衷和雀躍正反映出我們是一群自由的、被上帝從罪中釋放、連於永恆生命的一群大能子民!因此,古有摩西、大衛、保羅和西拉(獄中仍高唱)……,今有查理士衞斯理、以撒.華慈、范妮.克羅斯比、蓮娜.瑪莉亞……為上主的慈愛和偉大發聲!弟兄姊妹們,讓我們同來加入這生命獻唱行列當中!
3. 教會有使命歌唱:上帝是審判者
  「我若磨我閃亮的刀,我的手掌握審判權,就必報復我的敵人,報應那些恨我的人……」(參申32:39-43)這是耶和華對仇敵(不信世代)的警告。
  一但「教會音樂」重拾其神學任務:平衡地宣告上帝的創造、審判、救贖(整全的福音內容),那麼,信仰群體的歌唱也就成為我們向世界宣講福音的行動!是對「不以上帝為真神的世代」的見證和指控,同時也讓外邦人具體地體驗「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的珍貴!弟兄姊妹,讓我們一同來繪畫這幅圖畫!
  總括而言,「教會音樂」是教會對上帝認知的具體實踐和回應,因此,絕不能因循苟且:一方面我們要拒絕任何一種「突出個人表演」或「被動的觀眾心態」,另一方面,弟兄姊妹應當操練自己,時常浸淫於上帝的話語和奇妙作為當中,好使你可以時刻有理由歌唱、有生命歌唱並帶著使命地歌唱!


2013年10月6日 
持守信心、勇氣和堅忍 (艾樂芙牧師(國際禮拜堂)) 
普世聖餐主日(74屆) 
第40期 

今天的主題是「持守信心、勇氣和堅忍」,對於國際禮拜堂和整個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而言,特別在我們想及那個高達四億港元的重建計劃,以及最近梅浩華牧師被診斷患上舌癌的時候,這是一番極具挑戰性的說話。在這樣的巨大挑戰中,我們怎樣憑藉信心、勇氣和堅忍來踏步向前呢?
1991年秋天,外子和我離開了我們喜愛的美國神學院圈子,去到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神學院進修一年。有人告訴我上帝也在蘇格蘭那兒,只是我卻不太確定。我思鄉情切,渴想着那些我所認識和酷愛的人和事。「我們怎能在異地唱頌上主的聖歌呢?」雖然我曉得自己需要持守信心、勇氣和堅忍,但是我卻深知自己無能為力。
在格拉斯哥的某個主日,有人邀請我們在崇拜後一同午膳。我們應邀了。他們邀請我們出席幾天後的家庭小組聚會。藉着上帝的厚恩,我們不致孤苦伶仃地流落在蘇格蘭這片曠野中。上帝給我送上我極需要的友誼,我的信心逐漸成長。
幾週後便是普世聖餐主日,雖然我們在教會中已有三數位朋友,但是我卻極其渴望經驗上主的臨在。看着桌子上的聖餐餅和杯,讓我想到一生中每個擺放聖餐桌供應聖餐餅和杯的地方。上主使我憶起自己的母親和祖母,我坐在她們的膝上傾聽耶穌的故事;我也記起神學院裏的同學,懷念當中的團契友誼。在聖餐餅和酒那股熟悉的味道中,聖靈燃點着上帝恩賜的火焰,使我的勇氣在內裏熊熊燃起。
今天,當我們共享聖餐禮儀時,我們應當想到與我們一同歡慶的不單是我們教會裏的弟兄姊妹,而且還包括每個時空的上帝子民——我們在一場盛大的天國筵席中與古時的聖人聚首一堂,也與一些我們從未到過的地方的初信者共處。我們與世界各地遭受逼害的基督徒一起坐席,使我們的信心和勇氣得着啟發,我們的堅毅得以提升。
在今天選自提摩太後書一章1至14節的經課中,保羅在作出勸勉之餘,還肯定地說上帝已經拯救了我們……上帝已經把他的靈……基督耶穌裏的信心和愛心賜給了我們……聖靈居住在我們裏面。
今天,不論我們遇上任何挑戰,我們都當想起基督耶穌憑藉信心而活,懷着勇氣而死,並且透過上帝大愛的堅忍能力死而復活。他的靈在我們裏面運行,賜予我們信心、勇氣和堅忍,叫我們不論遭逢甚麼挑戰都可以繼續追隨基督。感謝上帝對我們的信實不變。阿們。


2013年09月29日 
堅守所託 (張超雄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19主日 
第39期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營營役役,以應付不同的要求,容易迷途,不知所向,忘卻上主託付我們的人生使命。在紛亂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如何才可堅守所託呢?
首先,踐行聖經對堅守所託,定有所助益。在「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中(路16:19-31),耶穌指出縱為熟悉律法的宗教領袖,卻沒有順服和活出律法的真義(路16:29-31),以致未能明白福音。現今如是,信徒雖然熟讀聖經,但順服和踐行的卻不多,忠於所託的又有幾人?聖經是人生的指南、生活的規範,我們需要學習應用並踐行,生活才不致世俗化,忘卻上主所託。
當踐行聖經教訓時,縱遇逆境風波,阻力重重,也要堅決遵行上主的吩咐,才是堅守所託的表現。亡國被擄之際,耶利米逆勢而行,竟然購置土地(耶32:6-15)。在世人眼中確是令人費解,但此舉正反映他的決心。在不宜置業的情勢下,仍堅決遵行上主的吩咐,何謂堅守所託,不言而喻。同樣,今時今日的環境,可能有許多不利信徒行道的處境,但我們要學像耶利米先知一樣,擇善固執,堅決遵行上主吩咐,使我們堅守上主所託。
還有,認準目標也有助我們堅守所託。身邊誘人之物,花多眼亂,多不勝數,把我們的眼球與心神皆轉到他處,唯認準甚麼才是信徒要追求的目標,才會不受迷惑,自能堅守所託。保羅提醒提摩太要追求正確的目標:「你這屬上帝的人哪……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你要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要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提前6:11-12)這也是對我們這群生活在以金融活動為中心之信徒的當頭棒喝。經文提醒我們要認準目標,不至於像那些「想要發財的人」一樣因貪戀錢財而背離信仰(提前6:9-10)。
弟兄姊妹,面對繁華社會,實在有太多燦爛耀目的事物讓我們神往、偏離、迷失,相信只有踐行主道、堅守主訓和認準目標才能讓我們堅守所託。


2013年09月22日 
竭力保持合一 (簡祺標牧師) 
學校教育主日 
第38期 

九月十日晚上七時半在本會九龍堂禮堂由本會屬校七間中、小學聯合舉行歷史性法團校董會成立後首次會議。本會去年就有關章則條文與教育局同事在文件往來已無數次,我們的目標是要盡量爭取本會作為辦學團體的應有角色和地位。
以往學校校董會是直接隸屬於所屬的辦學團體管理,直至十多年前教育統籌局(即教育局前身)推行校董會法團化,強制學校要成立法團校董會,使學校校董會的管理權從辦學團體轉移到學校不同持分者掌管。結果,使辦學團體原本的領導地位和管理角色分開;辦學團體日後只能夠扮演着理念上領導地位,但是學校管治權則由學校不同持分者所組成的法團校董會負責。
本會一貫以來的立場是積極鼓勵學校不同的持分者直接參與校政的管理,提高校政管治的透明度,亦提升持分者對學校的歸屬感。從九十年代起,本會屬校亦逐漸開始邀請教師和家長進入學校校董會參與會議討論,共同決策校政,效果理想。緃使本會學校仍未成立法團校董會,本會所屬學校的校董會成員已包括了校長、教師和家長,甚至有校友和獨立人士加入參與,彼此間同心協力管理學校。
今天,法團校董會已經成立了,意味著該校董會在法理上是完全獨立,不受任何干預。不過,辦學並不是靠權力來推動的,乃是靠理念和信念、靠堅持的態度、靠生活的感染,靠生命影響生命。因此,我們會繼續致力推動優質生命教育,不單只讓我們的學生懂得欣賞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及分享生命,還延伸至不同持分者的生命,尤其是教師的生命成長。我們相信讓每個持分者更認識本會的辦學宗旨與理念,就會更齊心努力辦好我們的學校。
法團校董會的成立,在法理上校董會是完全肩負自己的責任,同時與辦學團體割離為獨立個體,這是我們最不認同的地方。不過,作為辦學團體,我們會繼續樂意承擔責任、投放資源,與我們屬校並肩同行,為學生的福祉盡上最大的努力。我們相信辦學團體與屬校校董會不單單只存在著法理的關係,我們也會有相同辦學理念的關係、相同辦學歷史傳統背景的關係,相同信仰價值系統基礎的關係。我們相信法團校董會不會使我們彼此間的關係分割的,相反,法團校董會成立的新里程卻時常提醒我們,關係不是靠法理成立的,乃是靠關愛和承擔而建立的。
「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弗4:2-3)


2013年09月15日 
憐憫世人 (李英偉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17主日 
第37期 

若換了在今天的香港,耶穌在路加福音15:1-10的事件,肯定會成為新聞頭條:「名師行為不檢,教壞學生!」他會被「人肉起底」、甚至被「全方位公審」。耶穌竟然跟那些被主流社會定性為「壞人」的人士交往甚密,更出席他們的「江湖飯局」!
法利賽人和文士認定自己就是整個民族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祖宗家法的守護者,因為他們是「潔淨的」,要與一切「不潔淨」的人和事劃清界線,在他們的眼中,主耶穌的行徑是完全離經叛道。其實這不是個別事件,從福音書中我們看見主耶穌就是全無顧忌地去觸摸痲瘋病人、刻意不依從那些宗教領袖所定下的潔淨之禮,他更主動接觸眾多被社會「標籤」為「好人勿近」的不同人士。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召命就是要來拯救罪人,要向他們表明上帝的愛,他都願意去接納那些尋求他的有需要的人,與他們同行。
在主耶穌說出的「失羊」和「失錢」的比喻中,都有一個共通的信息,就是為著可以尋回那原先「失落」了毫無盼望的「一隻羊」和「一塊錢」,那羊主和婦人都有極大的歡喜。這是因為它們對當事人的意義不是在於數量,而是它們本身就是有無比的價值。即使是那些被社會棄絕的人,難道就不應得到拯救嗎?耶穌清楚註解,因著「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和「上帝的使者」都是這樣「為他歡喜」!而且「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還大呢!」(15:7和15:10)主耶穌的顛覆就是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套跟世界完全不一樣的天國價值觀!
更重要的是羊主和婦人尋找失物的態度都是很一致的。那羊主「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那婦人「點上燈、打掃全屋、細心地找、直到找著」(15:4和15:8),原來上帝不單是看人的眼光與世界不同,他除了會饒恕所有罪人、更是一個主動去尋找罪人的神,所以他要道成肉身進入人群中。這背後究竟有甚麼推動力呢?那就是上帝無私的大愛AGAPE(愛加倍)!
假如耶穌今天與我們一同在香港生活,他又會怎樣活出他的召命呢?我們這群耶穌的門徒,就這樣照著行吧!


2013年09月8日 
更新變化 (李蕙玲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16主日 
第36期 

前陣子閱畢一則國際要聞,報導西班牙興建一棟47層高,號稱全歐洲最高的住宅大樓「InTempo」,作為精神與希望的象徵。然而悲劇發生了,現在摩天樓眼看要蓋完,建築商才赫然發現忘了設計電梯,引起了廣泛報導。

不錯,蓋房前需要有計劃及準備,預計錯誤或輕忽處理,就必然面對嚴重的後果。路加福音14:25-33中,以兩個比喻形容跟隨基督之先,需要考慮其代價。耶穌分別以蓋房子和打仗為例,指出兩件事情的共通點,皆是在籌備之前以作好計算,是否能夠承擔?還是考慮其他出路?當決定了就當義無反顧地委身完成使命。同樣,當我們決定跟隨基督,亦需要認真考慮所付上的代價。所付上的代價,說真點就是指我們要放棄對自己人生的控制權,將主權移交給主手中。以使我們的人生不再一樣;經常心意更新而變化即是邀請主進入我們的生命中,作導航者、作管家。這樣,更新變化的生命從此而開始:一.不再依賴自己的能力,從今以後仰望上主的十字架,唯有十字架才是我們唯一的保障。二.不再以自己的喜惡為先,心思意念倒以取悅上主為首要,總以父家為念。三.不再擁抱所有,為主撇下一切,背上十字架。

聽過一句說話:「死於二十五歲,埋葬於七十五歲」,形容一個人每天營營役役在瑣碎的事上追求,浪費了美好的時光,錯過永恆價值的生命,肉體上死於七十五歲時,但心靈方面卻早於二十五歲時已與死人無異。基督徒也不例外,假若我們沒有認真地活出「只有今生」信仰的生命,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亦沒有被主塑造的勇氣。一生裡總錯失了永恆價值的意義,實在令人惋惜。

救恩是白白的恩典,但持守這蒙恩的生命卻是需要付上努力和代價……。要作真正的門徒,就要天天背起十架跟從主。福音書讓我們知道當時跟隨耶穌的人雖多,但主所看重的,顯然不是人數的多寡,而是他們的委身和生命的質素。所謂重質不重量。保羅也勸勉我們要作基督的精兵(提後2:3),而不是作士兵。唯有精兵才能在這黑暗的世代中為主打美好的仗。時刻讓主更新我們的內心,被主改變我們的生命,以至能深入世界,見證基督。


2013年09月1日 
謙卑服事 (潘玉娟牧師) 
聖靈降臨後第15主日 
第35期 

何謂謙卑?謙卑在聖經中代表願意服在上帝的權柄下,有受教的心,樂意接受和實行上帝的道。因此,猶太智慧的傳統常將謙卑與敬畏主相題並論,「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要得尊榮,先有謙卑。」(箴十五33)。

謙卑不只是一種德性,更是認識和實踐上帝的道不可或缺少的條件!耶穌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這樣,你們的心靈就必得安息。」(太十一29)。耶穌是一位「柔和謙卑」的教師,因此他的教導是正確的(「軛」象徵律例),他是值得跟隨的。一個謙卑的人承認沒有能力維護自己的地位榮譽,只能全心全意地信靠上帝。

一個謙卑的人不會挑戰別人的權利,也不會堅持自己所應得的,反會願意為了他人而放下自己的尊榮(參箴十五33,十八12),並且樂意將榮譽加給他人(腓二3下;參來二10)。謙卑的相反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為爭奪個人的利益和榮譽而不擇手段,惟有真正謙卑的人,才能體會在困苦和患難中的人的感受,真正愛自己的鄰舍,為鄰舍謀求福祉。

論到基督的謙卑,保羅在腓二5-11中有很清楚的描繪,這段有關基督的「虛己論」可說是神學上最重要的一段。大部分學者均認定這是教會早期一篇極優美的讚美詩,其中用字是經過精細雕琢的,藉著美麗崇高的措辭來歌頌基督謙卑虛己的榜樣。信息不但感化昔日腓立比信徒的心,也感動歷代信徒,叫我們不要自高,也不要結黨,乃要追求基督那謙卑順服的質素,彼此合一。

這首詩主要內容是耶穌基督貴為三位一體中的一位,卻從尊榮退下,放棄享受榮華、富貴及屬天的權柄,甘心降卑成為上帝的僕人,俯就卑微,甚至死在羞辱的刑具十字架上,完成上帝救贖罪人的工作。但奇妙的是:正因基督這樣降卑,上帝卻逐步把他升為至高,超乎萬名之上,成為榮耀的主,備受萬人敬仰尊崇!這是耶穌基督謙卑生命所付的代價,與及所得的尊榮回報!亦成為歷世信徒一種生活和事奉的典範。

弟兄姊妹,基督謙卑的態度正是他生命最突顯的氣質,這氣質應是你、我所該擁有和追求的事奉態度。


2013年08月25日 
向世界出發 (黃蘊真宣教師) 
差傳主日 
第34期 

衛理園的禮堂背後有一個紀念碑,上面刻了一個不熟悉的名字——Alfred Evans,他是誰?為何他的碑立於此地?原來他是位宣教士,1879年出生於英國,廿七歲時到雲南傳道,在那裏服侍四十五年,直至1951年因政局緣故來到香港,時年七十二歲,堅持留在中國人中間見證上帝,直至八十八歲回天家。當日的循道公會香港教區為他立了碑。若不是在衛理園到處逛,我也不會得知這位宣教士的存在。
自馬禮遜以來,多少宣教士回應上帝的呼召來到中國?我們沒可能算得過來,有不少我們從沒聽過他們的名字,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因著他們忠心的耕耘,很多中國人得聞福音,教會得以建立。他們也帶來了現代的教育與醫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昔日,這些宣教士並不局限於回應自己教會的需要,他們有更遠更廣的眼光:「未得之民」,因此他們遠赴重洋,來到文化習俗大相徑庭的民族之中,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
今天,讓我們也不單看到自己堂會的需要,而是舉目觀看。差傳學者稱為「10/40之窗」,值得我們留意,這是在地球的北緯10度至40度之間一大片長方形的地區,代表著普遍人未聽聞福音的地域,東面起自亞洲中部,包括日本,橫跨東南亞一帶、印度、中東、直至非洲西岸,這片土地佔世界土地三分之一,卻居住了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絕大部分未接觸福音。這地區同時也是全球赤貧的集中地,疾病叢生,文盲普遍。這裏也覆蓋三大宗教的中心,包括七億多的穆斯林信徒、七億多的印度教徒及一億多的佛教徒。誰願意到他們中間,宣告並展現上帝的愛?誰願在抗拒福音的石頭地,回應主的呼聲、忠心忍耐地開墾耕耘?
我們教會現在有幾位外派差遣員(宣教士)已在這些地區事奉,包括澳門、日本、緬甸和非洲,可惜仍是寥寥可數。誠然,不是每個信徒都被上帝呼召成為宣教士,在前線參與差傳事工,然而,我們起碼要成為有力的後盾:
1. 多留意宣教士消息,為他們及所服事的地區禱告。
2. 關懷宣教士,以信件、電郵、電話等聯絡問候、鼓勵及分享,讓他們感到有人同行。
3. 以奉獻支持海外宣教事工。
願我們都充份裝備,當上帝呼召臨到,我們願意離開自己的安舒區,踏上宣教路。衛理園的紀念碑彷彿仍在提醒我們,「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讓我們「求莊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38)


2013年08月18日 
明智抉擇 (劉家華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13主日 
第33期 

今天整個社會充斥著分歧、衝突,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又愛運用語言偽術,作為基督群體的我們,實在需要有分辨與抉擇的能力,以謙卑的心學習真理,免得陷入迷惑。希伯來書11:29-40節提醒我們,昔日的先賢確信上帝的應許,以信心的行動經歷上帝豐盛的恩典與神蹟,即使他們面對惡劣、絕望的環境,仍然堅信上帝的帶領,定睛於上帝的應許,選擇全心等候,勇於向前,克服面對種種困難。

因此,生活在這個紛亂的世代,我們更要緊靠上帝的話語,面對一切似是而非的事。希伯來書12:1-2上:「所以,既然我們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着我們,就該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耶穌。」更提醒、教導我們如何能在生活中作出明智的抉擇,當中有三個提醒:

第一,選擇與罪斷絕關係。忙亂的生活或許已令人疲於奔命,但我們要注意的不單是外在,更是內心的障礙,因為這更會阻礙我們與上帝親近。所以,我們要有警醒的心,時刻醒察罪是否已在我們的內心滋生。若我們不斬釘截鐵與罪斷絶任何關係,罪就會纏擾我們、捆綁我們,使我們倒下與迷失,最終遠離上帝。因此,我們要認真承認自己不能自救,唯獨倚靠上帝,決心認罪悔改,重新站立。

第二,以堅忍的心奔走天路。昔日的先賢就是選擇以堅忍的心,面對一切大而又難的挑戰,專心等待上帝,最終經歷得勝的生命。忍耐等候往往成為操練信心的必修課,若沒有學會忍耐等候的工夫,我們就難以忍耐到底,也難以看見從上帝而來的神聖且莊嚴的康莊大道。唯有在艱難的環境,學習堅心信靠,全心倚靠上帝向前奔跑,才能跑往上帝的施恩寶座前,經歷上帝豐盛的恩典。

第三,選擇仰望上帝。仰望就是堅定的注視,眼睛緊緊的定睛在目標上,無論在什麼位置,也堅定地專注在目標上。人的一生總要面對作出抉擇,若我們能夠堅定專注在主耶穌身上,留心祂的話語,聽從祂的教導,學效祂的樣式,我們就不致失腳,甚或迷失在世俗洪流之中。因為耶穌是我們一切信心的來源與力量,也是我們一切的盼望與喜樂的來源,是我們活著的理由與目標。


2013年08月11日 
因着信,石破花開 (陳建基牧師) 
澳門宣教主日 
第32期 

自馬禮遜牧師於1807年東來傳道,澳門成為福音初至之地,救恩之門藉此為香港及國內的信徒廣開。百多年後,本會於1987年舉辦「港澳交流團」,並於1989年發表「澳門宣教實踐工作計劃書」,澳門宣教事工隨即展開。其後總議會在筷子基購入地方,同步籌辦宣教及社會服務。1990年1月,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澳門堂及社區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2009年,當我們籌備慶祝澳門宣教事工二十周年的時候,前會長李炳光牧師以「石破花開」四字鼓勵弟兄姊妹,在這被稱為福音石頭之地的澳門,要憑著信心,繼往開來,努力為主作工,傳揚福音,見證基督,服侍人群,榮耀上帝。
因着信,石破花開!感謝主,花正在開。
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展,我們看見上帝不斷開路。近年來,更透過本會澳門社會服務的快速發展,同時讓宣教事工得到許多機會。「因着信,亞伯拉罕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承受為基業的地方去;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希伯來書11:8)昔日,亞伯拉罕蒙召就遵命出去,雖然他連去哪裏去也未曉得,但他的信心行動卻祝福了萬邦,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亞伯拉罕的信心是一份表裏一致,坐言起行的信心。今天,你願意因着信,回應上帝的召喚,遵命出去,參與澳門的宣教事工嗎?
讓我們放下憂慮,把攔阻與困難交給上帝。「因着信,撒拉自己已過了生育的年齡還能懷孕,因為她認為應許她的那位是可信的。」(希伯來書11:11)主耶穌提醒我們:「在人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在上帝凡事都能。」(馬可福音10:27)澳門宣教工作或許不易,前路或許曲折難走,但這位凡事都能的上帝是可信的,只要我們願意奉召出去,努力工作,必能含淚撒種,歡呼收割。
請大家為澳門宣教事工懇切代禱,也同樣請你為自己可以如何被主使用而禱告。若你有感動參與澳門的宣教工作,或願意全時間到澳門事奉,請諮詢你的牧者,請聯絡我們。
因着信,石必會破,花一定開!讚美主。阿們。


2013年08月4日 
心存良善 (林綺紅牧師) 
聖靈降臨後第11主日 
第31期 

今年七月初,一宗歷時多年的爭產案終於完結。事主商人因偽造遺囑及行使虛假文書兩罪被判囚十二年,同時遭法官狠斥為無恥、邪惡、極度貪婪的騙子。這案實是警惕世人,亦顯明了「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上)的道理。
  路加福音12章13節至21節記載主耶穌對一群人講述一個無知財主的比喻,當時有一個人請耶穌吩咐他的兄弟和他分配家產,而主耶穌卻看見那人心中的貪念。主耶穌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豐富。」(路12:15)人若以追求物質富裕和生活享受為人生終極的意義,這便忽略了人生的短暫與上帝的審判。主耶穌吩咐我們,不要被錢財纏累,教導我們免去貪心的秘訣;「你們要變賣財產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和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哪裏。」(路12:33-34)
  另一方面,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1節至17節教導信徒重整生命的優先次序;要棄絕惡行,追求良善。我們既與主耶穌基督同死同復活,我們一舉一動就應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6:4)我們改變生命追求的方向,治死身體的惡行(即脫去舊人),披戴主耶穌基督的美德(即穿上新人)。這樣我們便能經歷、活出豐盛的生命,榮耀上帝!
  各位弟兄姊妹,願我們稱謝上帝,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107:1)願我們多結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願我們常常禱告:「主啊!將你的話語刻在你子民的心版上,使他們能選擇愛慕你的聖潔及遠離罪惡,求主在他們生命中作成敬畏上帝的心,保守他們不是單單遵守一些教條,而是在所行的事上討你的喜悅,並在他們裡面陶造清潔的心,使他們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阿們!(改寫自「為兒女禱告文」)


2013年07月28日 
緊隨基督 (林智浩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10主日 
第30 期 

上主呼召我們,不僅讓我們成為聽道的群眾(信徒),更要成為切切實實緊隨基督的門徒!

每個駕駛民航客機的機長,在控制客機起飛以前必須先按照飛行員手冊的各項注意事項,仔細檢查民航客機的每個裝置,確定客機的所有部件和功能都正常運作,以確保旅程的安全。在萬呎高空,若然飛機的機件發生絲毫故障,後果便會不堪設想。故此作為機長,他不但需要擁有如何駕駛民航客機的知識,更要在每個細節上一絲不苟地按照指引檢查和操作客機。同樣,在當今世代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不但需要裝備各項屬靈的知識,更要在生活各個層面的實踐上顯明自己作為基督的門徒。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好像駕駛飛機的一趟旅程,要享受飛行旅程中上帝為我們預備的豐盛人生。而耶穌基督就恍如飛行員手冊,指引我們如何安全地邁進,當我們空有一腦袋屬靈知識,卻沒有把信仰實踐在生活當中,就恍如一個懂得駕駛客機的機長沒有依據飛行員手冊的指引,往往做成極具破壞性的後果;然而若然我們緊隨基督,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按照基督的教導實踐信仰,正如今天讀的書信提醒我們,我們「靠著他而生活,照著(我們)所領受的教導,在他裡面生根建造,信心堅固,充滿感謝的心」(參西2:6-7),這樣「我們就在基督裡面成為豐盛」(參2:10)。

在航行過程中,偶爾會遇上氣流和風暴,影響飛機行進的穩定,這個時候機長就要用極其謹慎的態度應對,小心控制飛機經過危險的區域。同樣在我們的世代中,亦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學說、文化、傳統,其中一些是與基督的教導相違背的,並有害於我們,故此我們應當謹慎,依靠聖靈有智慧地辨明真理及作出選取。求主幫助我們,在現今世代中緊緊跟隨基督,奔走天路。


2013年07月21日 
老而彌堅 (李炳光牧師) 
敬老主日 
第29期 

十分欣賞多年前一位資深的記者寫過以下的一段文字:「許多人都描寫老人是夕陽日落的人生時刻,在我們悲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同時,讓我們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夕陽』,『黃昏』是一日最多采多姿的時刻,那時刻正是華燈初上,萬家燈火,當青年『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時,就讓我們老年人來個『愛月夜眠遲』吧!如果在黃昏日落便速速安息就寢,便浪費了一日最美好的時光,怎能領略到這人生最精彩的節目呢?」真的,年齡的老不是真老,心境和意識的老才是真老。所以人的生命不應以年齡來計算。不錯,老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有人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亦有人以消極的心態來承擔;有人認為生老病死是人間苦事,亦有人認為這只是必然的生理變化;有人以為人生只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亦有人以為生命是充滿意義,應當活得精彩;有人認為老是生命暮年衰敗之時;亦有人認為老只是生命成熟的境界,正如詩人所說:「你以恩惠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油脂」(詩65:11)所謂「態度決定一切」Attitude is everything,美國有一位一百零三歲的老牧師,有人問他長壽的秘訣,他只是輕鬆的回答:「不死!」Don’t Die!他的樂觀和幽默實在使人敬佩。
  聖經中有許多位神人共悅的快樂老人:如被認為是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及活到百二歲的摩西、與神同行三百年的以諾、歷盡苦難,最後能親眼見主的約伯,夜訪耶穌,謙卑學習的尼哥德慕……他們都是令人敬佩的長者,曾與約書亞同工的迦勒說了一段令人振奮的話:「看哪!我已經八十五歲了。現今我還很健壯,像摩西差派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戰爭,是出入,我現在的力量和那時的力量一樣。」(書14:11)正如我們常用的祝福語:「你有多少日子,你就有多少力量。」(申33:25)又如我們中國成語所謂「老而彌堅」。「彌堅」不單是指身體的健壯,而心志的堅強更為重要,所以讓我們在主裏的長者們能:
(一)接受新陳代謝的事實,不要只活在昨天,讓年青一代繼往開來,扶掖下一代是老年人應盡的責任。
(二)保持更新而變化,保羅說得好:「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4:16,和合本)雖然老人要避免:老化、僵化、退化和腐化,所謂「老人四化」,但不要忘記不斷更新而變化。
(三)活在基督裏,如保羅所說的有寶貝在這瓦器裏,在基督裏我們就是新造的人,並且為主而活,常活在主的愛中,生命便充滿着活潑的盼望,所謂有主同在,便是天堂。
(四)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是喜樂平安的秘訣,也是享受生活,活在每一天的方法。
  願我們老而彌堅,愈老愈年青,不求改變環境,只求改變心境,把「老」字挪去,改作「成熟」吧!


2013年07月14日 
遵行真道的基礎 (李嘉文宣教師) 
青少年主日 
第28期 

小時聽過這故事:美國總統華盛頓年幼時非常喜歡爸爸送他的小斧頭,一天看見後院的小樹,想試試斧頭,結果砍倒小樹。爸爸回家發現,就傷心地問:「誰做的好事?這小樹是絕無僅有的櫻桃樹呀!」華盛頓鼓起勇氣出來說:「爸爸我知錯了﹗因我想試試斧頭,所以砍倒這寶貴的櫻桃樹……」爸爸聽後沒責怪兒子,反而說:「好孩子!我很高興!你不但沒有說謊,而且能勇敢認錯。雖然我失去這樹,卻得到一個誠實的孩子!」多動人的情節,後來發現是書商杜撰 ,但對教訓印象深刻:做人要誠實,勇於認錯!雖然做人越久,發覺越難做到。
今天是青少年主日,讀經主題是「遵行真道」。第一段經文(摩7:7-17)記先知阿摩司宣告上主審判北國以色列的信息,官方祭司阿瑪謝竟勸阿摩司「過主」返回南國猶大,反映一個自稱敬虔,卻拒絕聽真話的時代。第二段經文(路10:25-37)記律法師挑戰耶穌有關永生之道,耶穌邀請他實踐所信,但律法師最終未肯放下偏見,能說不能行。第三段經文(西1:1-14)談到福音使人成長,能結出果子,揭示早期教會如何令社會邊緣人,尤其奴隸,經驗生命改變,能在基督裡成為有德行的人。某程度,三段經文都觸及遵行真道的基礎,就是自省,在生活中決心去惡從善。令我想到,今天很多成年人期望青少年脫離自我中心,在真理中成長,但其中我所經驗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傳講,也不是展現善行,而是能否勇於認錯,展現遵行真理的決心。在群體中,認錯代表向身邊人負責任,承擔自己所作所為。當人選擇認錯,而不是砌詞掩飾,就表明他相信世間有真理,公道不能被屈枉,甚至願意付上代價。雖然他的判斷不一定就是真理,卻顯出遵行真理的決心,這是重要見證,青少年看在眼裡,效果更勝千言萬語。
打開電視,聽到很多「語言偽術」,看過很多在輿論壓力下不得不道歉的處境,卻鮮有真誠負責任的行動。虛情假意正侵蝕我們社會,這時教會願意成為一個自省的群體,決心遵行真理嗎?願我們能領受聖靈提醒。


2013年07月7日 
上帝的國臨近了! (盧龍光牧師) 
聖靈降臨後第7主日 
第27期 

耶穌所宣講的福音非常簡單:「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福音!」(可1:15;參太4:17)
  耶穌宣講的天國福音往往被誤解為「信耶穌死後上天堂」的福音,誤以為「天國」等於「天堂」。然而,耶穌說的乃是「天國近了」而非「我們上天堂的日子近了」;我們在主禱文中所祈求的是「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參路11:2)
  其實,「天國」或「上帝國」的基本意思是「上帝的主權」,因為一個國家的三個重要因素就是「主權、人民、領土」,而上帝國就是上帝的主權要臨近人間,在人群生活的空間中施行統治,使上帝的旨意能夠在地上實現,有如在天上。
  這個宣告要在此時此地實現,也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過程,同時是一個朝向未來的預告!因為今天的世界,罪惡的權勢仍然張牙舞爪,透過人間的各種權力控制着個人、家庭、團體、社會、政權和世界;這個不接受光的世界(約1:5),抗拒着光,也就是抗拒着上帝主權的統治,抗拒着上帝旨意的實現。
  而上帝國的福音不但是耶穌宣告的福音,也是他差遣門徒所宣告的福音(太10:7;路9:1-2, 10:9-11)。特別在路加福音10:1-12,主差遣了七十二個門徒到各城各鄉,去收他的莊稼,而所指的「收莊稼」並非指叫人信耶穌,而是指出去做主的工(路10:2-3)。
  因此,上帝國的臨在,不等同於人死後進天堂,而是門徒每天生活的內容和方式。首先,門徒必須意識到生活在世上乃是上帝的差遣,帶着使命和目標而活,而非遊遊蕩蕩或是忙忙碌碌地步向死亡;第二,門徒必須意識到這世上罪惡權勢的險惡,就像羔羊進入狼群一般,不要迷迷罔罔地失卻對罪惡的警覺性,沉溺於享樂和舒適的生活中;第三,不要帶錢囊,行囊和鞋子,也就是沒有擁有任何物質,不受物質的牽掛和負擔;第四,放膽進入別人的家,也就是進入別人生活的空間,主動並努力去建立人與人和好的關係,並且分享這些人的物質生活;第五,若果被拒絶建立和好的關係,就要清清楚楚地不要沾上一丁點的東西,並且宣告上帝的審判。
  我們有沒有接受耶穌宣告的天國福音並且在生活中接受上帝主權的統治?有沒有在生活中讓主的旨意行在地上?或是拒絕上帝的「佔領」?願我們都接納上帝國臨近的福音,不斷開放我們的生命和生活去被主統治,也願意被差遣進入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去抗拒罪惡的權勢,讓愛與和平統治香港。


2013年06月30日 
跟從耶穌的群體 (鄧其偉會吏) 
香港主日 
第26期 

香港社會錯綜複雜和充滿矛盾張力的狀況,令很多香港市民和基督徒都在無奈乏力的感受下生活。然而以利亞、保羅等聖經人物,都像主耶穌般,即使面對諸多的困難和矛盾,也是路向明確和滿有力量地前行。
  在路9:57-62,三種對跟從耶穌歸向上帝的不同回應,仍在向我們發出挑戰,惟有真正按著主耶穌要求和心意跟從他的信徒,才是承先啟後的信仰群體。
  主耶穌說「沒有枕頭的地方」是在提醒我們跟從耶穌比滿足自己更重要。
「眼高手低」的信徒,在跟從耶穌上不夠付出。耶穌是人的主,但他不是以控制人的權力來成事,反倒放下自己接受拒絕來達成使命。跟從耶穌服在他主權下的信徒,要學習不被自己的需要所抓住,若我們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生活時,我們容易停留在安舒的環境,失去了開拓的意志,甚或會為保有自己的需要而向不義讓步。香港社會的「賺到盡」心態,令人自私地看權利,而不加理會別人的需要;主耶穌反過來要求我們放下自己的權利,去關注別人的需要和權益。
  主耶穌說「手扶着犁向後看」是在提醒我們跟從耶穌比倚賴別人更重要。
「有口無心」的信徒,不能專心跟從耶穌,反而陷在矛盾中,口頭上在討耶穌喜悅,但又倚賴著家庭,於是以尋求家人同意作為借口,逃避對主耶穌的跟從。主耶穌絕不是要我們六親不認,而是不容我們一腳踏兩船,還想以其他人或事作為倚靠,我們很多時慣於自己的生存方法,以過往的技能、人脈作為安全感,而缺乏勇氣踏上新的路程。來專注朝向耶穌,進入更新生命的國度裏。
  主耶穌說「讓死人埋葬……死人」是在提醒我們跟從耶穌比依從社會更重要。
「察看形勢」的信徒,在跟從耶穌上故步自封。耶穌時代,社會上的孝親或守喪文化阻礙了人對耶穌的跟從,並非社會文化不重要,而是信徒不該被社會文化影響對上帝的優先次序,掌管生命的上帝應在信徒的人生上享有優先權。信徒和教會不要被文化及環境牽著走,在文化潮流上或政府施政上,不要計較被標籤成「守舊」、「保皇」、「激進」、「前衛」或是「沒立場」,而是要跟著主耶穌,幫助人回歸上帝,離開個人和集體的罪惡,同在真理中生活待人,彰顯上帝國度的公義。

我們來回應耶穌的邀請,捨己並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他。


2013年06月23日 
釋放自由的群體 (張國良會吏) 
聖靈降臨後第5主日 
第25期 

談起悔改,許多人的腦海裏就會出現一個審判者的形象;使人因罪受責。他們心目中所存的是一位可敬又可怕的上帝,要求人過嚴苛的清教徒式生活;上帝更像一個嚴厲的父母,每當我們稍作鬆懈,他便立刻命令我們:「立正!」

其實悔改,就是一個人真正的認識自我,能夠完全坦然面對自己,在上帝面前敢承認自己的污穢,經歷祂施恩之下,生命將感到如釋重負。我們不用壓抑,也不需收藏,更不用再裝假。悔改,並不是全盤否定自我,而是承認自己的本相,從而接受上帝的拯救鴻恩。

經歷真實的悔改,就是體會生命從罪咎的枷鎖中釋放出來,重得自由過新的生活。這釋放與自由,都藉從天上來的救恩而再來!浪子決定要悔改,他「醒悟過來」並摒棄舊有的生活方式跑回父親的家(路十五:17)。格拉森被鬼附的人,鬼附使他瘋癲,住在墳墓裏,與鄰舍家人隔絕;當耶穌逐出「群」鬼,他「清醒過來」,並懇求要和耶穌同行;被耶洗別王后下令追殺的以利亞,他逃到何烈山的山洞中,向耶和華上帝申訴他的苦情,心裡想著「只剩下我一人」;耶和華上帝使他知道他在「以色列中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親吻巴力的同路人」以利亞醒悟了,得力再前行。醒悟(awakening)就是確定自己從罪惡的桎梏裡得釋放,生命享自由,再世為人的重要時刻。

若真實地重視悔改帶來的醒悟,在生命中是如此重要和真實,基督的群體就應常常分享悔改歷程!你的團契小組有沒有讓團友分享個人悔改經歷?教會洗禮班有否幫助每一位準備接受洗禮的,重溫及肯定這屬靈旅程?個人層面上,你有否敏銳聖靈的醒察,自由地活出聖潔和得勝的生命呢?


2013年06月16日 
情理兼備的群體 (馮苑蘭宣教師) 
聖靈降臨後第4主日 
第24期 

亞哈王提出條件收購平民拿伯的土地,卻被拿伯拒絕,於是皇后耶洗別就用計殺了拿伯,奪取了那塊地。拿伯的殺身之禍是因他不識時務嗎?這本來是一場平常的交易,問題是亞哈王不尊重拿伯的決定,加上他的權勢,就造成了此慘劇。這雖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在我們的社會裏,類似的情況,我們都或遇過。一個不應有的態度加上權勢,不公義的事就發生了!
  在任何一個群體,正確態度是重要的,要懂得尊重人,更要懂得尊重上帝,這才能建造一個和諧公義的群體。讓我們再看看那邀請耶穌到他家吃飯的西門,他沒有尊重耶穌,因為他沒有按接待客人的禮貌來接待耶穌。當一個有罪被藐視的女人在他家出現,挨在耶穌腳前,緊張的氣氛就出現在他家。
  西門的問題是,他僵化地以冷冰冰的律法作信仰準則,卻沒有愛。法利賽人西門與有罪的女人是沒可能走在一起,但因著耶穌,他們就在同一場景出現了!一個被人厭棄、身份低微的女人,放下了僅有的尊嚴,不怕別人的眼光,想盡辦法走到耶穌跟前,獻上眼淚和香膏,謙卑的服侍,盡顯她愛主之情。因著愛,她被主所接納,她的罪被赦免了!雖然西門沒有善待耶穌,但耶穌亦愛他,給他悔改的機會,所以耶穌直接指出了西門的問題來。西門能接受,承認自己的罪嗎?我們不知道,但藉這事更叫我們知道人的罪被赦免,被接納,不是因為我們做了甚麼,而是在於我們對耶穌的態度,我們是否真心接待耶穌?惟有靠著上帝的恩典,因著信,迎接耶穌進入我們心裏,讓耶穌更新我們的生命,我們才有新的樣式,有新的生活。
  我們雖不是靠做好事得救,但上帝絕不喜悅我們作惡事。亞哈王和王后耶洗別仗著權勢作惡,人即使敵不過他們,但上帝按著他的時候施行審判,他們便受了重重的懲罰。我們也得警醒,如果有人因我們受了傷害,他們的哀聲一到上帝耳中,上帝自有他施行審判的時候。願我們這群被主愛吸引,因信得救的人,同將新生命獻上,同心服侍主,為主作見證,發出閃亮的光輝。


2013年06月9日 
不斷進深的信仰群體 (劉建良牧師) 
神學主日 
第23期 

基督信仰究竟相信的是甚麼?信徒又是否明白其意義(meaning)與含意(significance)?這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單因為現今世界充斥著不少借基督之名來「抓飯食」的異端邪教,同時也是信徒和傳道人的責任,對自己所信的作有系統而深入的反省(introspection)和反思(reflection),才能對信仰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能面對外界的挑戰,抓著上帝所賜祝福和應許。今天,透過各式各樣的佈道聚會,並電子媒體的幫助,信徒的人數著實有些上升,但有多少信徒願意或被提醒要在信仰上進深,扎根在真理之上呢?很多時候,我們較像一個「矇查查」、「吔吔嗚」的基督徒,多於是一個不斷成長委身,裝備自己的門徒。還記得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出版了不少幫助人反思信仰的書籍,例如Josh McDowell的《鐵証待判》、Paul Little的《你為何要信》、葛培理的《五百個為甚麼》和John Stott的《真理的尋索》(Basic Christianity)等,可惜這些好書都成為圖書館裡的珍藏,無人問津。若果今天信徒連屬靈書籍都不看,聖經也不讀,那他們還有甚麼渠道去更新進深呢?
誠然,基督徒對信仰絕不能含混而過,有系統地研讀聖經,反思信仰,尋問真理是必然的。在現今神學教育普及化的情況下,信徒應積極考慮讀神學,認真尋求對信仰的全面了解;做基督徒要做一個清晰自己信甚麽、爲何要信、並能向人有條理地解釋自己信仰的人。從前我就認識一位教成人主日學的弟兄,在他大學畢業後,用了一年時間到神學院進修,為的就是要教好主日學。這種對信仰和教導認真的態度,實在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神學大體分爲四個支柱,包括聖經研究、教會歷史、系統神學及實踐神學,信徒若能在這幾個基礎的層面有系統地學習,必定能使他們在生活、教導、事奉及見證上有更新,進入到信仰和屬靈上前所未有的境界。不過,在鼓勵大家對信仰作出更深更廣的追求時,讓我分享本港一位神學教授鄧紹光博士的提醒:「修讀神學的正確動機是一條追隨基督的路,學習耶穌基督為人死,爲人倒空和付出,把耶穌基督的話語分享出去。」而絕對不是叫人自高自大,看自己比別人強,而以自己的知識為教會帶來無盡的紛爭。
但願我們都盡力裝備自己,不做一個只享受別人餵食(spoon-feed)的基督徒,正如希伯來書6:1所說:「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基礎,竭力進到成熟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


2013年06月2日 
信心大能的群體 (王澤堂會吏) 
中國主日 
第22期 

自一九九三年起,每年最接近六月四日前的主日便定為「中國主日」,但弟兄姊妹有否想過,「中國主日」若在其他日期舉行不是更恰當嗎?如十一國慶日、或是農曆新年相近的日期,豈不是更有「中國特色」?選上了這日期,已是一個清楚信息的表達:縱使我們的祖國在這三十年間有著輝煌成就,繁榮富強,在國際舞台上也站在舉足輕重的位置,然而歡呼聲和華麗的外表,並不能掩蓋歷史的傷口。我們不能,也不應忘記一頁沉痛和黑暗的歷史,我們仍然堅守先知的身份和責任,為這不公義和違反人性的六四事件而發聲。我們祈求上主的醫治大能降臨中國大地,帶來更新改變,喚醒人心,讓統治者及人民放下包袱,有勇氣地面對歷史現實。

今天所讀的三段經文,無論是以利亞、百夫長、或是保羅,都遭遇人生中的逆境和重大危機。以利亞和巴力先知角力時,沒有一個百姓站在他一方,「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人」;百夫長所器重的僕人病得快要死了;而保羅卻發現他的屬靈兒女——加拉太的信徒們,這麼快便離開他們的上帝而附從別的福音。就像在足球比賽中,到最後一分鐘還落後兩球,加上更被球證判罰兩位球員出場,還有希望嗎?還可以反敗為勝嗎?然而在人看為不可能之時,上帝就施行神蹟奇事,讓百姓回心轉意,重回正道,也讓百夫長的僕人得醫治。其中的秘訣就是對上主全然的信靠,仰賴這位全能的上帝成就大事。然而在等待的過程中,那份「聖徒警醒心焦問,黑夜到底多長」的煎熬,也就是對我們信心的鍛煉。

對香港人來說,「六四」這數字代表著複雜的情意結;巧妙地,「四六六六四」這數字對南非人民卻又有另一番的意義,因為他們的民族領袖曼德拉,為了抗爭當時的種族隔離制度而被囚禁了二十七年的牢獄,這數字就是他的編號。曼德拉認為,他最偉大的老師不是任何人,而是監獄。二十七載的牢獄生涯像一座熔爐,去蕪存菁,將他鍛煉得更堅強,教會他節制、紀律和專注,也教他懂得做一個完整的人。 但願掌管歷史的主,在鍛煉我們堅定信靠祂的同時,也帶領我們的祖國重視人權,走上自由民主的路途。阿們。

理查‧史丹格著,郭乃嘉譯:《曼德拉的禮物——十五堂關於生命、愛與勇氣的課》,頁26。


2013年05月26日 
更美更真的敬拜 (范建邦牧師) 
總議會主日 
第21期 

「敬拜」是信徒在領受上帝恩典之後,發自內心的回應行動,就如使徒保羅所說:「以感恩的心歌頌上帝。」(西3:16)根據聖經的記載,敬拜可以有許多形式:挪亞一家在方舟裏經歷洪水災禍之後,他築了一座壇,拿各種潔淨的牲畜飛鳥獻為燔祭(創8:20),這是感恩的敬拜。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過紅海之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唱頌詩歌,他的姐姐米利暗就與眾婦女在旁擊鼓跳舞,一起敬拜上帝,歡慶得到拯救。(出15:1-20)尼希米帶領以色列人重建耶路撒冷城牆之後,他們聚集在水門前的廣場,宣讀律法書,以色列人就側耳而聽。當以斯拉稱頌上帝時,眾百姓就舉手應和:「阿們﹗阿們﹗」這是讚美的敬拜。當然,整本聖經還記載了許多不同形式的敬拜。
我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是一個沿用傳統崇拜禮儀的教會,藉著崇拜禮儀的進階,即「預備禮」、「聖道禮」、「回應禮」、「聖餐禮」及「差遣禮」等環節,將會眾一步一步引到聖潔的上帝面前,使我們藉詩歌頌詞讚美上帝,也有助我們敞開閉塞的心門,張開屬靈的耳朵,一起聆聽上帝的話語。
約在十多年前,本會各堂陸續引入以聖詩音樂為主的新形式崇拜,對工作生活壓力日益嚴重的弟兄姊妹來說,可以帶來心靈的釋放,參與者可自由舒展身體的不同部分,時而以激昂肯定的語調歌頌上帝大能,時而又以溫柔輕鬆的音樂獻上感恩為祭,實在有助我們將敬拜上帝的生活變得又真又美。
然而,雖然先進的現代科技可以使音響更趨完善,各種音效的中西樂器可以使音樂更加優美,能言善唱的歌手可以將敬拜帶出更多高潮。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我們敬拜的核心,也並非上帝所悅納的。因為主耶穌基督曾經教導我們:「上帝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約4:24)這就是我們要一代一代承傳下去的敬拜核心。因為,只有降服於聖靈指引的敬拜,只有誘導人認罪悔改的敬拜,只有啟發人追求上帝真理的敬拜,只有促進教會合一的敬拜,才是更美更真的敬拜。


2013年05月19日 
唇舌尊崇主、心卻遠離主 (林崇智牧師) 
衞斯理主日  
第20期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用一句說話:「在愛的名義下殺人放火」來指出,當人的情感泛濫,蓋過應有的理性判斷時,便常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同樣的是,教會若將聖靈在崇拜中的大能作為,扭曲成過度狂熱,只追求激昂的情緒和感覺(feeling),使崇拜群眾忘卻真正的信仰必須影響、連結我們生活的全部,忘卻鄰舍和教會牆外民眾的需要時,我們便會出現只有唇舌尊崇主,而心靈卻遠離主的虛假信仰和虛偽行為。
  狂熱的崇拜被批評為人「用言語使耶和華厭煩」,甚至被視為偶像崇拜的表現(王上18:20-29)。以色列人在先知時期的崇拜生活十分熱熾,他們「每日早晨獻上祭物,每三日奉上十分之一」(摩4:4)。但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厭惡這些聚會和嚴肅會,甚至不想聽他們的歌聲和琴聲(摩5:21-23)。因為他們躺卧象牙牀,吃群中的羊羔,卻為銀子賣義人,為雙鞋賣窮人,侵吞窮人,連他們頭上的灰塵也垂涎。他們踐踏窮人,收受賄賂,做生意以詭詐來欺哄人(摩2-8章)。當這些熱心崇拜的人只是用唇舌來尊崇主,但心卻遠離主時,他們的崇拜變成自欺欺人,自負、偽善、自鳴得意的把戲,甚至以為自己的信仰生活十分美好,得到上帝悅納。殊不知只實踐外在的宗教生活,卻忽略將公平、公義、愛人的誡命落實在生命中,是比過沒有宗教活動的生活更差。
  耶穌提醒我們,我們的生活不可以分作兩個範疇,一個稱為「宗教生活」,另一個稱為「實際生活」。我們必須要同時用嘴唇和生活來尊崇主,這才是真正的基督徒信仰。在這信仰光照下,循道衞理宗的教會教導我們判別所參與的崇拜,是否一個被靈火挑旺的崇拜,絕不在乎它是否帶來特別的感受或心靈激動;也不在乎崇拜中是否有說方言、信心醫治等異常的聖靈恩賜表現,而是在乎崇拜聚會後,我們的生命有沒有活出聖靈的果子,如仁愛、喜樂、和平、溫柔、良善、順服等屬靈美德,活出豐盛生命的質素。故此,讓我們以渴慕活出屬靈美德的心懷,來追求更美好的崇拜生活。


2013年05月12日 
家 (麥衛華宣教師) 
基督化家庭主日 
第19期 

今日是教會所定的基督化家庭主日,在此分享近日在自己身邊發生,幾件關於家庭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探訪教友時聽到的家庭故事。一位年長的姊妹談到母親是基督徒,當她出嫁時,丈夫並未信主,但她不但持守信仰,最後更令丈夫及兒女都信了主。這位年長的姊妹談到自己的母親,深深感到母親對信仰的堅持,影響了整個家庭。我想到在列王紀中談到君王生平時,總是喜歡提到他們的父母是誰,因為父母的信仰及行事為人,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箴言22:6「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我們怎樣教導下一代,的確十分重要。

第二件事,是今年大齋節中,上帝感動我要多為家人禱告。以往在大齋節中,我多會使用《如何為你的丈夫禱告》一書,為丈夫祈禱;今年我除了為丈夫祈禱,也使用了《如何為你的孩子禱告》,為我的外甥祈禱。由於我不是這孩子的父母,所以為這孩子禱告時,自然也為到孩子的父母祈禱,結果在禱告中,我就逐一為夫家及娘家每一位成員去禱告。這些禱告,讓我加增了對家人的愛。鼓勵大家多為你的家人禱告守望,讓主的愛和恩典進入的你的家庭當中。

第三件事,是我外婆上月初中風入院,外婆今年一百歲,以往身體一向不錯,只是一直未信主,我和她感情很好,偶爾也會鼓勵她信耶穌,但一直不果。外婆中風之後,左邊身體無力,也未能吞嚥進食,有時也會神志不清。有一天當她精神較佳時,我再問她會不會信耶穌,她仍是拒絕,我當然有點失望,但卻不會放棄繼續向她傳福音。近日禱告時,我常常祈求主,讓聖經中的說話「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在我家中成為真實,我懷著信心等待主垂聽我的禱告。

家,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願我們能將福音帶入家中,使我們所愛的家人都能認識主,和經歷主的恩典。


2013年05月5日 
尊主為大的敬拜 (羅瑪利會吏) 
基督復活後第6主日 
第18期 

每個主日,上帝的兒女們都去敬拜他,有些時候我們會問,為什麼每星期要去,不知道可否自己在家或看電視(權能時間)來敬拜上帝呢!上帝的心意是甚麼呢!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同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耶穌說:「……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上帝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約翰福音4:23-24)

上帝要我們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他,我們一同來反醒問問自己,你每星期日去敬拜上帝的心態是:習慣了、見見朋友(社交)、父母親話要去、這是教會的要求或別的……原因。有時候我們去敬拜上帝是人在心不在只忙於事務,心中只想隨隨便便,是是但但,不用太認真,遲到早退,拖鞋一對,我們不是要求大家穿名牌,而是要一個尊敬主的心,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路加福音1:46-47),這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及心態。

我們很想服事上帝,為主大發熱心,作大事,但當聖靈提醒我們,禁止我們,不許我們走自己的路和用自己辦法作事時,你是否順服上帝的心意,聽從主的引導!甘心放手跟隨上帝而行呢!還是深深不忿,反覆思想,總是覺得自己的建議和計劃是好的!是對的!是沒有問題的,一定要堅持下去。弟兄姊妹,上帝是我們的上帝,是我們的牧者,他必會引導我們走生命的路,如上帝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


2013年04月28日 
主愛寬宏睦友鄰 (粱麗蓮會吏) 
基層主日 
第17期 

二千年前,主耶穌復活後多次向門徒顯現,並且差遣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接著,門徒戰戰兢兢地隨走隨傳,建立教會。

二百七十多年前,會祖衛斯理約翰牧師說:「世界是我的牧區。」可見他胸懷普世,這召命推動著他馬不停蹄地遊走英倫三島廣傳福音,建立信徒群體。

今天,原來在很多人心中從沒有想過會進入教會,或者信耶穌,也曾了解過這些朋友的想法,他們的回應是:「教會是有閒人士才會去;教會不適合我去。」究竟教會合適誰進去呢?

福音書中律法師知道律法的教導「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如己。」(參路10:27)卻沒有真實的遵行律法,還理直氣壯地詢問「誰是我的鄰舍?」(參路10:25-37)

今主日的經課中主耶穌啟示新天新地的景象,上帝願意所有人都接受邀請進入他的國度,並且有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口渴的人。(啟21:1-6)我們都是蒙主呼召與被差遣的一群,教會以外還有很多群體是我們未曾接觸的,特別是勞苦重擔,心靈軟弱、物質匱乏的人,他們最需要主的拯救和安慰的福音,我們可曾看見、聽到他們的困苦與呼聲?

建議弟兄姊妹帶著主的愛走到街上看看聽聽……深水埗、荃灣、天水圍、尖沙咀、也可以星期日到中環、維園等地看看你的鄰舍,有甚麼方法可以讓他們進入教會?你願意他們進來嗎?


2013年04月21日 
善牧親領歷恩程 (馮玉蘭宣教師) 
基督復活後第4主日 
第16期 

近來見到身旁弟兄姊妹,自己和親友,有的身染疾病,有的離開世界,難免傷感。也思想到人生無常,平安穩妥並不是必然的事,生死禍福亦難避免。作為基督徒,我們應如何看人生呢?
  使徒行傳記載約帕女信徒多加患病,而且病死了,有好些婦女在旁傷心痛哭。剛巧彼得正在呂大那裡,有門徒請彼得來到,彼得就為多加禱告,多加復活了。多加得著恩典重新得著生命氣息,又可再繼續為主作工,這是令人興奮和感恩的事。我們實在不能解釋世人為何會遭遇苦難、疾病、意外和死亡,但上帝卻知道他容許的原因,深信我們終有一天也會明白的。
  約翰福音第十章,曾記載一些猶太人圍著耶穌,說︰「你讓我們猶豫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白地告訴我們。」,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卻不信。」(約十24-25)「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認識牠們,牠們也跟從我。並且,我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約十27-28)在這裡,主耶穌提醒我們要相信,以信心肯定他是那掌管生命的主,他會帶領我們,他會看顧我們,就是在任何境況也不要懼怕。
  從基督徒信仰來看,死亡並不是那麼可怕,因為這並非終局。既然耶穌基督已經戰勝死亡,又賜永生給我們,故此我們或生或死都是主的人!這正正是要鼓勵一切在主耶穌裡的人。提醒我們人生總會遇到高低起伏,在世路途總會有崎嶇不平,越過了高山仍會出現低谷,這一切就像食物有甜酸苦辣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我們放心主會親領我們經過。
  這信息令我想起有一首與主親密團契的詩歌︰「有一恩手帶領我」副歌的歌詞「……有一恩手帶領我,有一恩手帶領我,我知道我不孤單,我雖然行過世路途,因為有一恩手帶領我!」
  願我們不再猶疑,懼怕。求主堅固我們的信心,無論在任何境況,仍然持守對耶穌基督的信靠與盼望!


2013年04月14日 
脫去纏累,跟從基督 (李鍵衡宣教師) 
基督復活後第3主日 
第15期 

大多數人都不太樂意自己的過失再次被揭開,不單是怕被別人輕看取笑,也因著自我的羞愧心讓自己不堪回首。就是不少已為人父母的,縱然面對著自己所疼愛的兒女,亦往往只情願分享自己的「威水史」,鮮有人將自己的舊疤揭開,成為他們的借鏡。

今主日經課所提及的保羅和彼得,雖然他們也曾犯過嚴重的錯誤,但又同樣因著主基督的接納和恩召,得以脫去內心包袱的纏累,重新振作,努力跟從基督,完成當走的路。

保羅本是一位自稱在猶太教中比其他人更激進、比祖宗傳統更熱心的法利賽人。他曾竭力壓迫殘害上帝的教會(加一14-15)。就在他打算前往大馬士革進一步迫害教會的時候,主基督找著了他(徒九2-9),並透過亞拿尼亞的服侍和引薦加入了當地的信徒群體。然後他悔改了,並「立刻在各會堂裏傳揚耶穌,說他是上帝的兒子」(徒九20)。他繼續以外邦使徒這身份努力傳道、建立教會,改寫了個人和教會歷史。

彼得總給人性格爽直的感覺,心直口快的他曾得到主極大的讚許(太十六17-19);但亦常因說得太快而受責備(太十六23)。當主耶穌復活後再次向門徒顯現時,曾三次不認主的彼得,亦三次被主問及是否愛他;當然,他答覆雖然肯定,但語氣比以前收歛多了,主耶穌再次呼召,並將群羊託付予他,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廿一15-19)

保羅和彼得因著基督的愛及接納,生命得著極大的激勵。他們的過錯非但沒有成為跟從主的負累枷鎖,反而成為了他們傳道與牧養教會的原動力。同樣的,當我們面對著自己的過犯或軟弱時,不可只注意別人會如何看自己;更重要的,就是要清楚知道上帝如何看我們。基督已為我們的過犯受死復活,故此我們的軟弱和過犯,在他的恩典裏,只會讓人更加體會到基督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他亦因著信任我們,竟然將使人與上帝復和的職事交託我們,這些都印證著我們在基督裏是何等的備受重視,也成為今天我們仍然選擇跟從主的動力!

願我們都能切實體會基督的愛,藉著他的復活得著力量,脫去纏累我們的過去,日日跟從基督。


2013年04月7日 
一次重新確信之旅 (岑禹勤牧師) 
基督復活後第2主日 
第14期 

福音書記載耶穌復活的事蹟時,往往採用以下的模式:(一)門徒受著情緒困擾,(二)耶穌出現門徒面前,(三)結果門徒生命改變。例如:婦女由哀傷變為興奮,多馬從懷疑變為相信(約20:11-18, 26-29)。雖然這種轉暗為光的經歷,或許各人發生的時間不同,表現的方式不同,但我願意在此分享一次最近自己的經歷。
  上月一個主日,我參加完一個與埃及熱氣球爆炸事故有關人士的教會祈禱會,便帶着一份沉重的心情,到長洲思維靜院,作為自己安息年假期內的一次退修之旅。在靜修院內,有許多安靜祈禱的操練時間,而導師們提醒每個營友,要「口為主靜,心為主開」。因此,在一連四天的祈禱工作坊中,我刻意藉着課堂的學習,重溫十多年內每篇安息禮拜的講章,然後與主耶穌逐一訴說在事奉中所保存,與去世者之間的感情和思緒。另一方面,也藉着與修院屬靈導師的對話,幫助自己抒解在教會內,常常遇到生離死別的憂傷情緒。尤其近年面對家人體弱、衰老、去世和教友病危、災難、困境等事情,我實在需要從厚厚的迷霧中,重新一次看見復活大能的曙光,好叫生死兩相安,自己能繼續暢暢快快地宣講死人復活的福音。
  在這次安靜旅程中,我體會牧者和信徒一樣,同樣也有信心軟弱的時候;正如門徒面對耶穌受苦死亡之後,他們恐懼、失望、懷疑,甚至四散逃走。可是透過這些與主相遇的傷痛經驗,卻能更有力地見證復活的主(徒5:27-32)。所以,我感到牧者和信徒在忙碌或有限的時間中,若能夠找到合適的人,訴說自己不同原因造成的憂傷或困惑情緒,這是靈性康復的重要一步。其次是爭取置身在安靜的環境,回到聖經裏面,學習默想耶穌的言行和門徒的見證,在聖靈帶領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總能出現昔日復活的主與門徒對話的提醒,好叫我們感受這份「平安、興奮」,並再次確信從死亡中復活的主,真是「我的主,我的上帝」!(約20:28)
  我們的主是一位常彰顯復活大能的主,但願弟兄姊妹在信仰中常能踏上重新確信的旅程。


2013年03月31日 
耶穌復活的大能(約二十1-18) (杜樂士牧師) 
復活主日 
第13期 

復活節快樂!我們每年都會歡慶這個既特別又值得記念的事件:「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復活。」復活事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它不單是我們每年講述的一則美麗故事,也見證着我們價值取向和生活模式的轉變,不單關乎個人,而是一件涉及整個信仰群體的事情。
讓我們回想那次發生在主日清晨時分的事件吧。
當約翰看見空墳墓和那束細麻布時,他立時相信耶穌必定是從死裏復活了。讚美上帝,那個墓穴是空的。哈利路亞!耶穌是活着的!經文強調約翰在這裏「看見就信了」的重要性,藉此確認了使徒的親眼見證。
符類福音記載了基督的勝利。同樣的,今天的復活節也歡慶着基督的得勝。今天的信徒能夠分享這份勝利實在令人興奮莫名。事實上,我們不單記念上主的復活,我們還在自己的生活中歡慶着它。歡慶復活節就是要在個人的生命中經驗一件新生的事情,它給當下的生活,也給過往所曾發生的那件光榮事件賦予了意義。像門徒一樣,我們的生命也煥然一新。你是否認為只有那些第一代的門徒才能夠得着這份朝氣和力量去看到一個美好人生的榮耀盼望嗎?他們是否只是唯一有資格獲取嶄新而豐盛生命的一群人呢?不!這個生命是給所有信徒的,包括你和我。
這些門徒本來極其害怕、勇氣盡失、心灰意冷,但是頃刻之間,他們卻變得積極起來,充滿了勇氣和屬靈的力量,能夠重新振作,再次事奉,見證這個關乎耶穌基督的非凡真理。耶穌的復活的確是一件歷史事實,要求信心的回應。因此,復活節不單是一件記念活動,也是就着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所曾作過的奇妙事情的一次歡欣慶典。
基督裏的眾弟兄姊妹,復活節呼喚我們再次奉上一顆真誠而活潑的信心,與復活主耶穌基督建立一份信靠而親密的個人關係。在我們繼續歡慶這個復活節期的當兒,但願我們能夠在我們的生命中重新發現這種復活的信息與能力;但願我們能夠得着聖靈的力量、啟迪和大能,成為一間滿有朝氣的教會。我們必須成為基督與福音的工具、代表和大使,積極而持續不斷地向別人、家人、朋友、鄰舍、社群及整個世界分享、傳講和見證這個復活的信息!願榮耀歸予天父!


2013年03月24日 
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李少媚宣教師) 
大齋節第6主日 
第12期 

第一個棕樹主日盛況空前,當基督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時,群眾將衣服和樹枝鋪在路上,向他發出王者般的熱烈歡迎,並高聲呼喊:「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路19:38)一幅救主光榮進城的畫像,應驗了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和地騎著驢,騎著小驢,驢的駒子。」(亞9:9)

面對群眾的擁戴和喝采,驢駒上的基督未為所動,因他預見這些高呼〝和散那〞的群眾,亦是最終呼喊〝把他釘十字架〞的元兇;等候他的不是居於人心的王座,而是屹立各各他山的十架刑具;看似凱旋的遊行,原是受難前的歡送。基督迎向苦路,難掩心中哀戚;明知將要忍受撕裂的痛,但仍以遵行上帝的旨意為尊,他「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可見受苦的基督對世人心懷浩大憐恤的愛,縱被背棄、誣告、凌辱、釘死,卻沒有絲毫怨恨,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愛因世人的邪惡而有所消減,即使在十字架上,他仍堅持赦免。

過去一週,連續三日發生令人髮指的倫常慘劇,積壓的怨恨令人失去常性,不顧至親最愛,殺人然後自毀,人心敗壞至極!社會的悲情牽動每一個港人的情緒,為亡者悲慟哀嘆之外,不禁忿斥行兇者的冷血作為,判定他們犯下不可饒恕的彌天大罪、死不足惜。當我們祈求亡者得安息、傷者得治癒、哀者得撫慰時,對於即將面對審判、制裁的殺人者,我們又願否為他們向那仁慈和寬恕的上主獻呈摯誠的祝禱?

基督在十架上曾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路23:34),我們的救主耶穌,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面對置他死地的群眾,他依然堅持去愛、選擇饒恕。在這聖週開始,我們不但再次宣認「耶穌基督是主」(腓2:11),他更是普世的救主!我們相信世上沒有一個人是他不愛的、也沒有一個人是他赦免的愛不能改變的!相信唯有我們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常以寬恕、慈悲和憐憫去看待身邊的人,無論是卑微的、末後的、失喪的,就必能為我們的家庭、社會、甚至整個世界帶來改變,使這世界不斷充滿基督耶穌赦免和釋放的愛!


2013年03月17日 
活出新生命 (曾萍霞宣教師) 
大齋節第5主日 
第11期 

「有一種專業,讓利他大於利己。
有一種專業,不單幫助別人一時、更幫助別人一輩子,
有一種專業,用自己的一輩子、成就別人的一生。」
這個保險廣告文令我感動的是,一個工作可以被賦予這麼高的一個生命價值,成為一個異象、一個使命。讓我們從以下三段經文,學習怎樣活出一個新的生命。
(一)提醒我們記念上帝在過去的作為
今主日經文「以賽亞書四十三章」,耶和華再度介紹自己是救贖主,是以色列的聖者,他保證他已決心要毀滅他們的敵人。他首先宣告他的作為,然後肯定他的旨意。他已經開始行動,因為他已打發人到巴比倫去,他的旨意是要使百姓因此被擄、受苦。在這個宣告的中途,他為了鼓勵忠信之人,便呼籲他們回顧過去的歷史,因為猶太人已經逐漸忘記從前的事,也不思想古時上帝的作為。但先知同時也宣告過去的事將被新的取代,但這些新事也需要參考歷史的事件來說明。
(二)提醒我們不要單單沉溺在回憶中
今日書信「腓立比書3:4-14」保羅講到自己的生活時,他的心意定睛在上帝的應許,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每一天都是新開始,過去成功或失敗都不會阻礙他跟隨上帝的心意,人在缺乏目標的日子,很多時會選擇活在過去的記憶中來逃避現實。我們中間年長經已退休的人相信大都有「想當年」的經驗吧。然而年輕的人若太早存有這種心態,則太可惜了。我們若要在新的人生階段中,觀看上帝的作為和與上帝同工,也得先有謙卑尋求的心,否則就不會察覺上帝新的作為。保羅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得從天而來的賞賜,弟兄姊妹,你的人生目標又是什麼呢?人若活在過去的回憶,便不會敏銳上帝現在的工作,容易錯過上帝在我們人生不同階段的心意。讓我們每天用讀經及禱告操練自己,抽多些時間安靜,尋求從上帝而來的新目標。
(三)提醒我們的使命。
今主日「約翰福音12:1-18」馬利亞做了一件讓門徒很希奇、難以接受和理解的事,但從耶穌的角度卻是十分體貼上帝的心意,只做討上帝喜悅的事,她不介意世人的價值,而是把一切貴重投放在耶穌的身上。馬利亞曾經歷耶穌的醫治和施行救恩,使她可以重新做人。因此,她用盡一生去愛耶穌,回報主耶穌的救恩,成為耶穌忠實跟隨者,成為見證耶穌從死裏復活的第一人。我們也蒙耶穌的救贖,為基督的門徒,屬天國子民,有盼望的羣體,我們能否像馬利亞一樣用信心活出積極、創意、動力的生命,讓世人從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救恩。


2013年03月10日 
同蒙救恩 (關耀興宣教師) 
大齋節第4主日 
第10期 

救恩就是上帝差派主耶穌基督到世上,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代贖。我們相信基督,便可以被上帝宣稱為義。
  上帝的恩典可見於以色列人的早期歷史。他向埃及人施行十災,使埃及人讓以色列人離開為奴之地。他使紅海分開,帶領以色列人逃過埃及人的追殺。他賜下嗎哪、活水、鵪鶉,使以色列人有生活所需。他更要帶領他們進入流奶與蜜之地,可惜以色列人害怕迦南人,不相信上帝的帶領而被罰漂流曠野四十年。四十年屆滿後,上帝繼續帶領他們進入迦南。當新一代的以色列人踏入迦南地,享受上帝恩典之際。上帝要求他們受割禮,這是分別為聖的記號,以表他們是上帝的子民。他們要在迦南地遵行上帝的律例規條,作一個見證上帝的群體,使其他民族看到他們蒙恩的經歷而相信上帝。
  主耶穌基督藉著浪子比喻告訴以色列人,天父的救恩是臨到所有人,包括有罪的人。他形容天父既渴望浪子回家,也讚賞忠心服事父家的大兒子。在浪子回家這一天,是一家人最歡樂的日子。天父也期望大兒子能明白父親心情激盪,因為小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這句說話也使在座有罪的人心內有所迴響,因為家門原來已為他們打開了。
  直到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三天後從死人中復活,向門徒頒下大使命,要門徒將這和好的好消息告訴萬民,使萬民也得蒙救恩。十二使徒冒著生命的危險,將這救恩傳給以色列人。其後,使徒保羅更領受了馬其頓異象,向外邦人傳揚和好的信息。他要哥林多信徒在信仰上更上一層樓,深入認識基督,使自己的生命徹底改變成為新造的人。他更期望哥林多信徒與他一樣,不單與上帝和好,更進一步成為和平的使者,向普天下的人宣揚和好的信息,使普天下的人得蒙救恩。
  所以,當我們在享受基督的救恩之時,提醒自己要肩負和好的使命。就讓我們坐言起行,將上帝與人和好的消息向所有人分享,帶領更多的浪子回家,與天父一起共聚天倫。


2013年03月3日 
同心悔改 (鍾鳳霞牧師) 
婦女主日 
第9期 

今年年初發生印度女子被輪姦虐打致死,引致首都爆發民眾抗議示威,也激起全球關注當地婦女的情況和權益,讓我們意識到當地男女不平等的問題有多嚴重。
  其實在很多落後地區的文化中,女性地位仍然偏低。她們無論在家庭、社會和工作場所,或是教會都扮演較被動和服從的角色,特別是在婚姻及性關係上,女性無權發表意見,只有男性才有權「話事」。教會作為社會的良心,應按著上帝的心意,從聖經提供指引,喚起這些地區的人士注意維護婦女權益。
  時至今日香港整體婦女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提高了,男女較以往平等了;但社會仍充滿著男女兩性彼此利用、傷害,甚至殘殺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可找到很多利用異性來幫助自己事業攀升,欺騙異性的感情以滿足個人慾望,或得到某些利益,兩性關係破裂,彼此折磨等而產生的悲劇。這些令人髮指及婉惜的事例,充份展現男女的角力和鬥爭的罪惡。
  事實上,在任何的性別鬥爭或男女間之權力鬥爭中,結局往往是沒有真正的勝利者,雙方都是失敗者,兩敗俱傷。因為上帝造男造女都各有其功能角色,弱肉強食並非創造的原則。但男女卻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盲點和軟弱而彼此攻擊,以為對方更為有罪,把上帝拉到自己那邊的立場。我們要在上帝面前同心悔改,除去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自以為是的行為。耶穌說:「若不悔改,都同樣要滅亡。」(路13:3; 5)
  讓我們反省,承認自己的罪,積極對付「自我中心」,並靠著上帝的幫助,努力彼此相愛,達到他造男造女時共融的心願和理想。


2013年02月24日 
同作子民,關愛社群 (盧偉旗牧師) 
社會關懷主日 
第8期 

今天是本會訂立之社會關懷主日,我想藉着路加福音有關耶穌基督為耶路撒冷哭泣之記載,及保羅於腓立比書論到這世代的人性光景,作為默想反思的方向。

耶穌基督為耶路撒冷哭泣,明顯是指向他將要在這聖城,遭受到上帝選民的背叛和逼迫。究其原因,乃居於這城的人民,其心思眼目是短視的、被蒙蔽的。他們只顧眼前的利益,追求立時的滿足以及只看重這位耶穌是否有利用價值。當他們發現耶穌未能满足自己的政治期望;而在位當權者意識到自己的個人利益和權位受到威脅時,他們更會不擇手段,甚至歪曲事實,誣陷迫害異己。這是社會上的人性光景。

同樣,按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的說法,這世代許多的人均是活在黑暗和蒙昧中,他們的結局是滅亡。他們的神明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光榮,專以地上的事為念。

耶穌基督哭泣,並不是為自己即將受苦,恐懼而泣,乃是為人類世界的無知、貪婪、自私和敗壞而哀傷。同樣,今天我們身處的香港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經濟、民生、政治等問題,特別是百物騰貴、貧富懸殊、物慾氾濫、道德價值崩潰,人與人之間關係疏離和失去信任,社會上各種勢力的矛盾與攻擊越來越激化……,其深層原因,亦是人性的問題,而並非單單改變現有制度或更換領導層就能解決問題。

因此,特別在大齋節期間,當我們說要關心社會,必須關心社會上深層的人性光景和矛盾。作為天國的子民,更應為這城多付出一份感情和慈心,為這城代禱。這樣,我們的視野與行動便開始有所轉化,能學像耶穌,勇於承擔,將平安的福音和生命更新的盼望,祝福我們的鄰舍,並且以實踐基督犠牲的大愛去轉化整個世界。阿們。


2013年02月17日 
同心依靠 (任遠輝宣教師) 
大齋節第1主日 
第7期 

按中國曆法,今年是蛇年。蛇並不是受歡迎的動物,雖然今天有人以蛇為寵物,但畢竟大部分人對蛇的反應是負面的。在聖經當中,蛇更被認為是撒旦的化身,在伊甸園引誘始祖犯罪。

在本週所選讀的福音書所記載的,便是廣為人所熟悉,耶穌受試探的事蹟,而這件事蹟亦只有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有較詳盡的記載,並且馬太和路加在試探過程的記載上是有所分別的,馬太以耶穌被要求跪拜魔鬼為最後一個有記載的試探,我們不必認為魔鬼是用世上的富貴榮華向耶穌招降,相反,魔鬼向耶穌提議一個交易,只要耶穌向它下拜,它就交出這個世界,耶穌當然沒有答應,因我們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應與魔鬼有任何交易。

而路加的記載,則以魔鬼煽動耶穌驗證上帝的話為最後一個有記載的試探,試探的意味更濃,面對這試探,耶穌則以不可試探主為回應,主耶穌對上主當然有信心,耶穌雖然沒有驗證,但他對上主仍是有信心的,但這裡更揭示我們對上主的依靠是不應要求驗證的。依靠本身就是一個信心的旅程,我們能藉過去生命中的經歷,建立我們對上主的信心,但我們亦無可避免地會在生命中經歷一些更重大的事情,需要我們學習依靠,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我們或會希望上帝能提供一些保證,好讓我們能更安心,但其實這樣已偏離了我們對上主的依靠,依靠本身就是對依靠對象的信任,當我們所依靠的是創天造地的那一位,我們更應對他的智慧及計劃投以信心。

讓我們在新的一年中,並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都繼續學習依靠上主的功課,並且與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彼此鼓勵,同心依靠。


2013年02月10日 
榮光與真糧的主 (黃德馨會吏) 
基督顯現後第5主日 
第6期 

「一年伊始,萬象更新」農曆新年臨到,祝願各位「恩光照耀,享主真糧」,同心展望更好的景象。中國人過新年十分喜慶,其實「年」在甲骨文字形內,由“禾”及“人”兩字組合而成,意指年成便禾谷成熟,人負著禾,穀物纍纍,收成良好,反映傳統過「年」所展望是衣食豐足,而我們信徒所盼是得到真糧。
  摩西在山上領取上帝誡命的四十晝夜,使他臉上發光。摩西向眾人傳上帝吩咐完畢之後,就用面紗蒙臉(出34:33),雖摩西面光漸失,但人視摩西如上帝。當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神蹟時,卻有人輕看耶穌,因上帝藉著摩西所賜嗎哪的神蹟比他還大。可見人重視吃飽的,而疏忽神蹟中的信心對象。如果我們在神蹟標記(sign)上看不見標記所表達的,那奇蹟就被浪費了。天降嗎哪及光芒面容,絕不是為帶來一時的滿足、貪婪或興奮,卻為叫人看見永恆者,而增加信徒的信心。可惜,猶太人忘記了賜嗎哪的上帝,也因吃厭而抱怨。五餅二魚吃飽的群眾想推舉耶穌為王,這完全違背耶穌的意願。彼得見了耶穌登山顯榮高興得不知所措,但這經驗對他在耶穌苦難時似乎並無幫助。而信徒所盼是恩光照耀,不致失去信心。
  耶穌榮光與賜糧的神蹟,是叫我們認識他,他是「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從天上降下的真糧」,「賜生命給世界的」(約6:32-33),「你們要聽從他」(路9:35),我們吃主真糧也就是聽從天父所差派的愛子。我們蒙主光照,享主真糧,就當憑信心靠主更新。「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因為真理就在耶穌裏,你們要脫去從前的行為,脫去舊我;……穿上新我;這新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從真理來的公義和聖潔。」(弗4:21-24)


2013年02月3日 
心靈花園 (劉麗詩牧師) 
衞理園主日 
第5期 

「『沒有人需要向我證明禱告會帶來改變。……若不禱告,我會變得容易動怒、疲累、心情沉重。我會失去聖靈的引導……。我會變得暴躁不安、懷恨、想報復。』這是近代靈修大師盧雲所說的話。他曾經每天都待在小教堂裏一小時,但腦袋裏總是充滿著使他分心、令他不安的事情……日子久了,他發現其中十分重要的差別:『一天中沒有給上帝這一小時,我的生命便失去了連貫性。我會感覺生命只是一連串不相干的事和意外。』」(參考楊腓力著:禱告。校園。2008年。)

我們都需要安靜。停一停,才能聽到內心微聲的呼喚,呼喚我們回歸本源,回歸創造主的身邊。活在大都會裏,緊張、壓力、匆忙的步履、瞬息萬變的節奏……驅使我們每天都在追趕著。我們再無暇留意身邊的事物,也無心力去關愛同行的人。我們的生命正在萎縮、正在撕裂!

但是,主卻對我們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46:10﹚耶穌也教導我們:「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6﹚所以,退省、休息、每天靈修、定期退修等,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事,也不是奢侈的安排。親近主,乃是必須要的!禱告的人,心靈得滋潤;默想主的人,就必享和平。唯有不斷地追尋、晝夜思想主的話語,生命才能綻放亮麗色彩。如同那棵栽在溪水旁的樹(詩篇1:2-3),在主內,我們的心不會枯竭;不再是沙漠,也不是戰場,而是主所澆灌的心靈花園。在那裏,主與我們相遇,與我們談話,活水靈泉從其中湧流不息。世界在變,明天也無法向我們保證會更美好,但與主連繫的心,卻盛載著生命的真道和不變的平安。

幾年前,循道衞理聯合教會進行衞理園重修項目,將她塑造成為安靜退修的地方。今天被定為「衞理園主日」,就是要與弟兄姊妹們分享衞理園重修的願景:在主內,我們同心攜手,打造衞理園成為培育美麗靈性的「心靈花園」。阿們。


2013年01月27日 
培育下一代 (翁玉文宣教師) 
主日學主日 
第4期 

卡爾‧威特(Carl Weter)牧師認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和才能都得到良好發展的人。只重視他的身體,孩子將成為四肢發達可悲的愚人;只重視智力,孩子會成為弱不禁風的病夫,或者成為社會上的惡棍;只重視品德教育,孩子會成為懦夫。這種人對社會,對人類都是無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須三方面並舉。

當我們在教會中培育下一代,有否朝著這幾方面努力?路2: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孩童耶穌在「身量」上的成長,就證明了上帝在他身上的恩典。這裏對耶穌「身量」的形容,正回應路2:40有關耶穌的身體的描述:「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典在他身上。」主耶穌的身體,是強健地長大起來。相信在巴勒斯坦地生活,走遍高高低低的山野,鍛鍊出一身好體魄,以致主耶穌到處傳道,可以應付得來。未必每一間堂所都是座堂式,但有否將最好的地方,最大的空間作為培育下一代之用?

路4:14-15「耶穌帶著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傳遍了四方。他在各會堂裏教導人,眾人都稱讚他。」這處是延伸了耶穌受洗時聖靈的降臨,與及耶穌受試探的記述,指出聖靈在耶穌公開傳道中的工作。而聖靈的能力,並不局限於耶穌在會堂中的宣講,同時間也是近距離接觸。接受耶穌教導的群眾,從心底稱讚耶穌。主耶穌能力的發揮,並非指他的才華,而是他如何倚靠聖靈行事。能夠讓下一代經歷在迷茫中聖靈的清晰引導;在自我意識充斥的世代中仍然順服聖靈的帶領;在軟弱中深感聖靈得勝罪惡的能力。這實在有賴我們的同行!


2013年01月20日 
恩賜與受託 (周錦娥宣教師) 
基督顯現後第2主日 
第3期 

教會每年的一月份都有立約和受託的主日,好讓我們這群同蒙恩召的信徒們能在一年之初,向上主作出愛的回應——順服主的差遣,按各人的恩賜,彼此配搭服侍,承擔主的使命,作主喜悅的信徒,建立教會。

哥林多前十二至十四章是較詳盡地描述「屬靈恩賜」的主題和內容。雖然,「恩賜」這詞彙不是基督教的專用詞,它是泛指從上天白白賜予的恩典;但對我們信徒來說,萬物都是從上主而來,所以,世人所講的才幹,我們都可分別出來給上帝使用,視作恩典的禮物。然而,在林前十二8-10上所描述的「屬靈的恩賜」乃有特別所指,包括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信心;醫病的恩賜;行異能;作先知;能辨別諸靈;能說方言;能翻方言。 而在弗四11也是特別指「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者和教師。」等才幹職分。

林前十二1-7更重要的指出「屬靈恩賜」(一)是受聖靈的感動,由同一位聖靈所賜予的恩典禮物;(二)這恩賜賦與不同的角色與職分;(三)是出自同一位主所賜予的;(四)是獨一的上帝在人身上運行的恩典禮物;(五)是要與人分享,目的乃要造就人,叫人得益處。儘管「屬靈恩賜」是有分別,「我們每個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每個人的恩賜。」「為要裝備聖徒,……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7、12

但一切恩賜的發揮都是基於「愛」,包括對上帝的愛和對人的愛,是要透過您順服主給您的恩典禮物,謙卑和甘心樂意地去服侍,誠實忠心地承擔使命,互相配搭,追求合一,那樣,教會才得以建立,基督的身體也因此得著榮耀。今日您願意受主的託付嗎?


2013年01月13日 
合成一群,同受託付 (陳建基牧師) 
受託主日 
第2期 

《馬太福音》二十八章,有這樣的記載,當時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指定他們去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看哪,我天天與你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這實在是主耶穌對門徒發出的一個共同命令、託付與應許。

共同命令——你們要去
主耶穌約定十一個門徒一同聚集,目的就是要他們出去,到世界不同的角落,接觸不同的人,讓世人都能得聞福音,得著救恩,成為門徒。這是他對門徒的一項最終命令!

共同託付——使萬民作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並執行教導
主耶穌把「你們要去」的這個命令,進一步並清楚的說明了他對受託者——門徒的期望。行動的對象是萬民,是任何人。行動的內容是奉三一真神的名施洗,並按主的吩咐作教導,行動的結果是要使萬民作門徒,遵行他的吩咐。如此一來,為傳和實踐他的吩咐,這個共同託付也就適用於每一代的門徒。所以,我們也要去!

共同應許——主耶穌天天與我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
在受以上的命令與託付時,或許任何人都會感到不夠能力,不夠信心。但主耶穌並不是吩咐我們一個人去作,而是要我們合成一群,共同受託,共同承擔。並且,他更應許會天天與我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這實在是莫大寶貴的應許!

在2013年受託主日中,願「合成一群建神家,承擔使命創新猷。」成為我們的立志、禱告與行動。


2013年01月6日 
同蒙恩召‧憑信立約 承擔使命‧誠信守約 (余恩明牧師) 
立約主日 
第1期 

本會每年的第一個主日定為「立約主日」,一方面是秉承會祖衛斯理約翰牧師的教導,信徒在謹記上主救贖之恩外,亦得時刻奉獻己身,參與聖工,擴展主國。「立約」的基礎當然是來自聖經所記載,上帝主動與人所訂立不同的「約」,包括(1)管理大地(創1:26-31),(2)拯救大地(創9:9-17),(3)賞賜後嗣(創15:1-6),(4)遵守律法(創19-31)等。在這些「約」當中,人縱然被動,卻只須安分守約,就必定獲得上帝的恩福。可是,歷史告訴我們,人時常我行我素,往往未有守約,甚至妄想僭越上帝的主權,完全忽視「約」的精神,也忽視了「約」的本身,正是反映著上主對人的恩典與愛。

時至今日,我們同樣面對違約,甚至毀約的現實,好像購物時會貨不對辦,食物用品可以是冒牌甚至假貨,所置物業有縮水、發水情況,甚至政府官員、特首亦作出所謂「講大話」、「虛假陳述」、「語言偽術」的壞榜樣。此等壞榜樣,正每天蠶食人心,耳濡目染,我們以為作假失信是普及文化,違約毀約乃基本生存之道,更甚者以為作奸犯科若不被發現便是合理。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有必要做個守約的人,對上帝、對他人均要以誠信相待。

保羅就是一個誠信守約的人,他深深感受到上帝救贖之恩(弗2:1-10),甘心接受上帝職分的託付,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又謙卑為福音的僕役,自認比聖徒中最小的還小,更輕看個人自身的安危,竭力把福音傳揚,甚至在被收監時,仍以書信去激勵信徒,見證上帝的大能(弗3:1-12)。在2013年的立約主日,讓我們一同學效保羅那份謙卑自己,勇於承擔上主職分和使命,又能靠主恩典堅持到底,以誠信守著今天與上主重新所立的「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