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琼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SUNG Po-king 
按立/轉職年份:
1995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電郵:


上一頁 1 2 3        
2009年12月6日 
煉淨的日子 
基督將臨節第二主日 
第49期 

踏入將臨節期,即是教會年曆的開始,它代表信徒等待基督的再降臨,信徒藉讀經祈禱,多作反省自潔以預備迎接基督。本會各堂所或有為會友預備靈修、讀經等操練資料,方便個人自省。現代的信徒透過親自閱讀上帝的話──聖經,仿如照一面鏡子,被聖靈光照,看清自己的本相,這種屬靈的大掃除,讓信徒為耶穌基督的降臨作好準備。昔日的以色列人又如何預備迎見上帝?

在舊約,耶和華的日子被描述是大而可畏的,並且也是審判中追討以色列人的罪的日子。無論在哪個時代,當人活在舒適的日子,就容易驕傲自大,迷失自我,也忘記上帝;惟一旦遇上不公平、不公義的事,便易生怨憤,以為上帝偏幫惡人,准許行惡者存在,以惡為善。人就問:公義的上帝在哪裏呢?(瑪2:17)

長久期盼耶和華的日子,將如晨光破曉,但它不如尚未作好準備的子民所想像的輕鬆,甚至可解決人生疾苦的萬靈丹藥。早在主前第八世紀,先知阿摩司曾嚴厲地警告當時的百姓,除非他們已經完全預備好迎接彌賽亞的來臨,就不要切慕耶和華的日子;否則將遇見極其可怕的結局,跟那些僥倖逃脫獅子和熊,最後都被蛇咬的人一樣(摩5:18-20)。瑪拉基書先知同樣的提醒百姓:「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他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等候主來不是一樁小事。主來的日子,不但突然,而且極不愉快。誰說主縱容罪惡?主來到,完全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祂的公義必然顯露。瑪拉基書以兩個比喻描寫上帝的潔淨工作:火與鹼。火怎樣將礦渣與金屬分開,鹼如何將污垢與衣物分離,上帝的工作也必照樣臨到祂的百姓。(瑪3:2-3)「公義的上帝在哪裏呢?」耶和華親自回答質詢:「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面前預備道路。」(瑪3:1)耶和華不但派遣先知,也呼召施洗的約翰從曠野出來,來到人群中,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路3:2-3)。上帝要人親自面對自己的罪,真金不怕火煉,百姓若經得起考驗,就能「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3:3),信徒也能坦然迎向主,離惡行善,結出悔改的果子(路3:8)。

詩人也曾提醒信徒:「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詩130:3-4)

盼望信徒在將臨節期間,多思想基督降世的意義,懷著懊悔儆醒之心,認罪悔改,等待基督的再臨。


2008年11月9日 
常作準備迎見主  
聖靈降臨後第廿三主日 
第45期 

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曾經歷因損失帶來的傷痛。無論是長期的失去,如至親的離世;抑短暫的失去,如失業、失戀、失去機會,或一瞬間失去多年的積蓄等。這些遭遇無不令人悲憤、驚訝和恐懼,久久不能平復。當一切人和事仍然如常運行,我們可能不懂得珍惜,但有所損失時便覺得婉惜,因為我們在其中已建立關係,失去了倍感芳寸大亂。

猶太人的婚禮一般在晚上進行的,婚禮的童女(姊妹)的主要職責是迎接新郎;但新郎何時到達她們並不知道。因此,這批等候的童女,需要做足準備工夫,才不致失去機會,因為當新郎到達,門已關上,她們被拒門外,不能參與婚筵。馬太福音廿五章1-13節十個童女的比喻中,耶穌用戲劇化方式,讓猶太人明白他們身為選民,卻毫無準備接待上帝的兒子,好像提燈的沒有預備足夠的油,正如現代人要開車才發現沒有汽油一般。這個比喻提醒我們,任何事情都要準備,例如我們與家人是否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一旦發生不愉快事情時,我們懂得關心問候,減少責備埋怨。身為學生,考試前夕才溫習,怎能期望有好成績?待業賦閒在家時,應把握機會裝備自己,學習一門專業技能,否則機會來到只好望洋興歎。

信徒與上帝的關係也是如此,有人以為距離耶穌再來的日子尚遠,不會做甚麼準備。但從來沒有人知道何時被上帝召回;所以耶穌勸勉我們應做的事就著手去做,不要镱延至最後一刻才後悔。有些東西是無法借用的──我們不能借用別人的屬靈資本來與上帝建立關係。我們必須親自與上帝接觸,獲得屬於自己的屬靈資本。倘若我們一生愛上帝,並且愛人如己,常與主同在同行,縱然不知道那日子、那時辰,但我們已作好準備,就不怕會失去迎接新郎的時機。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後書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