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廸舜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Dickson Cheuk 
按立/轉職年份:
202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馬鞍山堂主任牧師、(澳門事工主任、澳門堂主任)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2020年06月7日 
不要停止記念中國 
中國主日 
第23期 

在各人正面對諸般困難、社會極度撕裂的狀況下去談「中國主日」,大家定有難以形容的感受。回顧三十多年前,香港不同宗派的教會紛紛設立「中國主日」,為的是記念在一九八九年發生的六四事件,最終目的並非要追究責任,而是盼望事件的真相能早日得以被查明,使死者家人能得以抒懷。更重者,是為中國禱告,盼望中國不單在經濟方面有良好的發展,更能有公義的法治和民主精神,尊重人權。
多年來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每年也會編寫一篇《六四週年紀念禱文》,禱文內容雖隨着社會處境而有所變化,主線卻總是向上帝祈求歷史真相得以平反,福音能真正降臨這片經歷眾多患難與變遷的土地。透過禱文,我們期盼祖國同胞得以早日聽聞福音,領受聖靈,並以上帝子民的身分推動中國社會不斷更新改革,最終能讓上帝的愛與公義彰顯國土。可以說,「中國主日」的設立,正是信徒對馬太福音28章中所記載的大使命的實踐。
從中國的救恩歷史角度看,福音在華曾經歷短暫光明順勢,更多時間卻是陷入絕望困境之中,我們心裏所期盼的終極拯救仍未實現。早於唐朝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藉景教傳到中國,並曾一度相當興盛,可惜在二百多年後被嚴厲取締。後在元朝捲土重來,稱為也里可溫教。明朝期間曾有西方教士嘗試到中國傳教,可惜因當時的對外關閉政策而被拒之門外。終於天主教的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及利瑪竇(Matteo Ricci)等人在16世紀透過科學開拓了中國宣教事工,到了19世紀,新教的馬禮遜來華宣教,為現代中國教會建立雛形。直至20世紀初,中國經歷內憂外患,繼而建立新中國,教會發展在多年來飽受了種種艱苦與危險,中國信徒以無數血汗、困苦、忍耐、堅毅、勇氣和信心,建立了得來不易的信仰群體。
翻開歷史篇章,我們見證隨時代洪流而來的種種變遷與巨大衝擊,更不能否定我們正處於上帝救恩歷史的重要時刻!雖救恩的終局仍是掌握於上帝手中,作為今天香港的信徒,我們可以如何在當下回應主的呼召?帶着主的真理、愛與公義,繼續見證耶穌基督的拯救,並成為中國救恩歷史的一部分?
今天也是聖三一主日,提醒我們這正是聖靈降臨期的開始。潔白的節期顏色代表三一上帝的至聖與光明,在教會年曆中象徵上帝於基督身上的顯現已告一段落,現正需要信徒行走在光明之中,靠着聖靈活出基督真理(living in the truth),為浩大的中國福音禾場帶來曙光,將三一上帝彰顯世人眼前,讓他們看到主的大能與救贖宏恩。


2019年02月3日 
回應呼召、為主所用 
顯現期第5主日 
第5期 

作為基督徒,你知道上帝有「呼召」你嗎?你有回應上帝對你的「呼召」嗎?
在聖經中,上帝以不同方法及在不同處境裏去呼召人作他的僕人。從呼召亞伯蘭、摩西等及一眾先知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上帝向人呼召的內容是清晰可見的。道成肉身的主更是面對面向人發出呼召,並直接叫人來跟隨他。
因此,呼召從來不只是關乎牧者或預備全職事奉的人的事!正如楊錫鏘牧師在他的著作《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中說:「因為上帝的呼召不限於聖工、事奉或職業,也包括整個人的生命。召命,是信仰核心的一個基本信念。」因此,回應呼召不只是需要頭腦上的理性,更是有關我們在靈性上的覺醒,以及在行動上的回應。
耶利米書1章記載耶利米先知蒙召的經過。我們可以看到,不是耶利米先知本身有甚麼過人之處,而是耶和華揀選他,並親自將要他宣講的話放在他的口裏,使他成為上帝的僕人。今天,透過聖經,我們知道上帝吩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大使命和大誡命,上帝已清楚指示你和我去將福音分享給未信的人,並且要盡力愛上帝及愛所有人。你有聽到這呼召嗎?你在靈性上有所醒覺嗎?有甚麼正在難阻你回應並實踐上帝對你的呼召?是工作太忙嗎?是沒有動力嗎?是怯懦嗎?還是甚麼原因呢?
神學家R. Paul Stevens牧師強調上帝的召命並不是要我們完成工作,而是要我們成為一個上帝所要的人。 所以,回應呼召就是在生活中活出屬上帝的生命,使我們成為真正的門徒,一個上帝所要的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提醒我們要作一個真正的門徒就是要活出帶着信望愛的生命,其中最大的是愛。現今世代充滿着不同的價值觀,使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不安、矛盾及衝突,各種關係之間缺乏了基督的愛。然而,呼召人的上帝,並不是要我們得着福音的好處之後就只活在自己的安舒區當中,生命一成不變,生活過得一點也不像一個跟隨耶穌基督的人!反而,他是呼召我們在不安之處播下平安、在有衝突之處使關係復和、在缺乏愛之處分享基督真愛!
弟兄姊妹,別害怕回應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呼召!因為這是一個充滿恩典的決定和行動。
「聖善的上主,求你幫助我以信心回應你的呼召,願意在生活上踏出安舒區,時刻為你作見證,成為真正的門徒!阿們。」


2018年05月20日 
生命復興、實踐所信 
衞斯理主日 
第20期 

本會於每年5月最接近24日的主日舉行衞斯理主日,以記念會祖衞斯理約翰牧師在1738年5月24日在倫敦阿爾德門街(Aldergate)的靈性復興經驗。會祖這次的靈性更新復興,不單引起了循道衞理復興運動,更對當時的英國社會有着深遠的影響。本會首任會長黃作牧師曾言道:
有一位歷史家說得好:「即使我們用最誇張的說話,也難以盡述衞斯理當時所領導的靈性復興運動的價值;因為百年以後,英國國教及其他宗派教會的宗教精神,四分之三是受到衞斯理靈性復興運動的影響。」

會祖的靈性更新所帶來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的禱告與禁食操練。他曾寫道:「當您禁食禱告尋求上帝,您不會尋不見祂的面。」而且他相信這也是信徒成長的一個重要蒙恩途徑。他的禁食禱告是在每個星期四晚餐後至星期五下午三時,不進食固體食物,進行禁食禱告,目的是克己自省,並為福音事工祈禱。這操練不單帶來個人的生命更新進步,更是他事奉得力以及整個復興運動的動力。

在1739年4月2日他第一次接受邀請在布利斯托(Bristol)進行露天佈道時引用了以賽亞書61章說:「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叫我報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自此以後,他一生騎馬走了超過25萬英里,穿梭英倫,在教堂以外的地方向礦工、囚犯以及社會中被壓迫的基層人士宣講福音,帶來很多人的生命改變,增加了眾人的信仰熱忱,擴大了英國的靈性復興運動,影響了當時的信徒、教會及社會的靈性及宣教事工的更新。

另一方面,當時的英國貧富懸殊,大部分的財富及權力落在貴族手中,普羅大眾的生活相當艱苦。會祖發起賙濟貧窮的工作,自己以身作則地過着節儉的生活,並且向當時的信徒群體發出呼籲奉獻。他收集金錢,並透過探訪主動關心基層的人士,將籌得的款項轉發給有需要的家庭,以解決他們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一生在扶貧的工作就是一個美好的見證,亦活出就如他自己所說:「盡力賺取、盡力儲蓄、盡力奉獻」的生命。
他在八十七歲時曾說:「不論是神職人員還是信徒,只要你能找到100位甚麼也不怕而只惡罪惡、甚麼也不渴慕但只渴慕主的人,他們就能夠震動地獄之門,並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

會祖在屬靈操練、宣教佈道與服務社群的實踐實在是留給循道衞理宗的信徒一個美好榜樣。當教會在這充滿各樣挑戰的世代要繼續作基督的見證之時,願我們能一同回應會祖的呼籲及教導,並透過實踐,不單時刻操練靈性,更能在宣教及服務上不斷更新,回應社會人士的真正需要,讓人群能體驗上帝真愛,興起教會,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

黃作牧師,「循道公會的建立與組織」,基督教週報,196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