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EE Kwok-keung, Benson 
按立/轉職年份:
2019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主恩堂主任牧師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2018年02月18日 
新年恭賀語 
大齋節第一主日 
第7期 

農曆新年,中國人傳統習俗往親朋戚友家中拜年,雙方見面送贈祝福說話必不可少,例如在人際關係上,祝願對方一團和氣、家宅安寧、和氣生財、合家團聚、蜜運成功。個人健康方面,我們會說身壯力健、龍馬精神、歲歲平安、青春常駐。有關心情方面,祝願對方笑口常開、歡樂年年、喜氣洋洋、四季平安。父母會寄語孩子學業猛進、五子登科、快高長大。做生意的當然希望能夠恭喜發財、生意興隆、百業興旺、大展鴻圖。作為信仰群體,我們較常以聖經金句作為祝賀說話,例如:主恩常在、福杯滿溢、出入蒙福、凡事興盛、常常喜樂等,盼望今天的經課,讓筆者祝願大家:
靈力充沛——誠如耶穌基督在約旦河受洗,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佛鴿子降在他身上。耶穌與聖靈的關係如此契合,進入他的生命裏頭,與基督同在彼此結連。但願我們每一個跟從耶穌基督的人,在新的一年,祈求聖靈如此降臨在我們身上,好讓我們與聖靈緊密結連,讓主的靈充滿我們整個生命,聆聽他向我們發出的聲音,在這紛擾悖謬歪曲的世代中,聽得見並且遵照上帝的心意而行,好讓上主親口向我們說:「我喜愛你。」
得勝有餘——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即使被野獸環繞,也沒有遭受任何傷害,並且得到天使的伺候。我們可見,即使耶穌身處任何險境,受到撒但諸般留難,亦將會贏得最後勝利。但願我們有這樣的信心,即使面對世界種種不公義的事情發生,甚至社會某些政策未如理想所帶來的失望,但亦不至將我們擊倒,我們仍然心存盼望,相信勝利始終在上主的那一方,勝過一切黑暗的權勢。
福音遍傳——耶穌宣講上帝的福音:「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福音。」福音遍傳與否,並不在乎我們的知識、能力與手法,而是我們對生命的放置,將生命投入上主的國度之中。耶穌邀請我們由悔改開始,作為回應福音一個重要的行動,假若沒有悔罪的信,又如何能夠透過福音轉化我們的生命?因此,讓筆者鼓勵大家,嘗試每日安排一小段時間,在上主面前省察自己的生命,嘗試學習悔改的功課,好讓福音能夠照常在我們身上彰顯,讓我們能夠在新的一年,活出一個豐盛的生命。


2016年08月7日 
為誰開門? 
基督顯現後第12主日 
第31期 

大家曾否經驗過,當你忘記携帶門匙,又或者雙手不方便取出門匙的時候,但你知道屋內有人,會否期望對方盡快給你開門?但可惜屋內聲浪太大,又或者室內的人好夢正濃,遲遲還未開門,少不免埋怨對方為何聽不到門鈴?內心亦不其然咒罵對方反應太慢,甚至將怒氣發洩在門鈴或大門之上,好叫對方知道門外有人,正在焦急等候進來。倘若叩門的人是耶穌,我們作為那室內的人,該當如何面對在門外叩門的主?
  今天的經課正好提醒我們,門徒比作等候主人回來的僕人,比喻中,主人或是半夜來,或是天亮之前來,不論何時到來,作為僕人必需隨時警醒。顧名思議這比喻是針對那些沉睡的人,需要常作準備,好讓我們能夠成為有福的人。
  實際上,作為一個僕人,或許由黃昏等候主人至天亮,這並非出自僕人的意願,亦非查究主人何時回來的問題。僕人主要職責是好好打理家中的事務,按主人的吩咐,迎接主人回到家中伺候他。當黑夜來臨的時候,如何能夠保持清醒並常作準備,才是值得我們關心的事情。假設黑夜是代表罪惡的權勢,當中所帶來的挑戰,容易使門徒陷入迷失與試探之中,亦有機會讓賊人乘虛而入的厄運,在此世代我們需要尋求智慧,懂得分辨該做什麼事情才對,好叫我們能夠作主忠心僕人,當中不可忘記兩件重要的事情,從而避免引狼入室。
  束緊腰帶,是叫我們不要忘記僕人這身分,這緊身的腰帶確實讓人感到不舒服,想讓肚子稍稍放鬆亦造成障礙,但卻能夠幫助我們意識它的存在,好叫我們在黑夜之中,能夠保持警覺,今天我們靠着什麼事物,來提醒自己是僕人這身分?
  燈也要點着,是叫我們藉着光照亮黑暗的房子,免得我們被黑暗籠罩,因而失去主所託付給我們的使命。聖經中有不少經文提及上帝與光的關係,當中包括「求你使你的臉向僕人發光,憑你的慈愛拯救我。」(詩篇卅一:16)「耶和華啊,求你用你臉上的光照耀我們。」(詩篇四:6)「使你的臉發光,我們就會得救!」(詩篇八十:3,7,19下)「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詩篇廿七:1上)「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約翰壹書一:5上),能夠成為警醒的僕人,每時每刻不可不親近主,以至我們常在光明裏面,能夠有智慧分辨出這門為誰而開。但願我們每一個都能夠好像詩人一樣,由心發出的願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篇一百三十:6)


2015年11月8日 
糖衣背後  
聖靈降臨後第24主日 
第45期 

耶穌在教導門徒的時候,叫他們防備文士,「防備」在原文的意思是專心注意,究竟耶穌要求門徒專心注意文士什麼事情呢?從經文中有三方面值得我們留意。
第一方面在衣著上,文士喜歡穿著長袍走來走去,目的可能更容易讓人發現他們的存在,當然這並非最終目的,而是更進一步,在人多喧鬧的街市上,有人主動向他們致意、問候,是他們所受落的。在於當時的社會文化,文士接受別人的問安有何出奇的地方?也許我們亦會向一些受人敬仰的人物,很自然亦會恭恭敬敬,試問這方面的情況,問題出在哪裏?
第二方面,耶穌指出文士喜愛猶太會堂裏的首位,最高位置,並且在宴席上,主人旁的位子也是他們所喜愛,從而展示自己的地位十分超然。或許文士在當時社會被人所尊重,因此自覺配得坐上這些高位上,自我感覺良好,試問我們又何嘗如此?耶穌的指責會否過於嚴苛?
問題或許在第三方面,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教師和律法師,深受猶太社會尊重的人物,並對他們身分上的信任,何竟侵吞寡婦的家產?可知在古時,寡婦除了上帝已經別無依靠,作為宗教領袖,本應以行動彰顯上帝眷顧弱小,但卻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名聲來欺壓弱者,並故作以較長的禱告來掩飾自己的罪行,文士在耶穌眼中,豈能逃避將來受到更重的懲罰呢?
因此,文士喜歡別人的問安是不真實的,透過別人對他們的問安來填補自己的虛怯,其實沒有帶來真正內在的平安。他們喜愛會堂的高位,宴席上的首位也是虛假的,他們實質不配得別人如此敬仰,只是虛假地塑做一個不真實的身分,以厚顏無恥來形容他們最貼切不過。
透過今天的經課,亦好讓我們一再反思,專心注意自己是否好像昔日的文士一樣,當我們彼此問安的時候,能否感受到內心真正的平安?當我們擔任一個事奉崗位,與我們屬於上帝所選召的身分,是否恰如其分?若然不是,便應好好想一想,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祈求上帝的憐憫,給予我們恩典,從悔罪之中,祈求上帝親自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