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曾否經驗過,當你忘記携帶門匙,又或者雙手不方便取出門匙的時候,但你知道屋內有人,會否期望對方盡快給你開門?但可惜屋內聲浪太大,又或者室內的人好夢正濃,遲遲還未開門,少不免埋怨對方為何聽不到門鈴?內心亦不其然咒罵對方反應太慢,甚至將怒氣發洩在門鈴或大門之上,好叫對方知道門外有人,正在焦急等候進來。倘若叩門的人是耶穌,我們作為那室內的人,該當如何面對在門外叩門的主?
今天的經課正好提醒我們,門徒比作等候主人回來的僕人,比喻中,主人或是半夜來,或是天亮之前來,不論何時到來,作為僕人必需隨時警醒。顧名思議這比喻是針對那些沉睡的人,需要常作準備,好讓我們能夠成為有福的人。
實際上,作為一個僕人,或許由黃昏等候主人至天亮,這並非出自僕人的意願,亦非查究主人何時回來的問題。僕人主要職責是好好打理家中的事務,按主人的吩咐,迎接主人回到家中伺候他。當黑夜來臨的時候,如何能夠保持清醒並常作準備,才是值得我們關心的事情。假設黑夜是代表罪惡的權勢,當中所帶來的挑戰,容易使門徒陷入迷失與試探之中,亦有機會讓賊人乘虛而入的厄運,在此世代我們需要尋求智慧,懂得分辨該做什麼事情才對,好叫我們能夠作主忠心僕人,當中不可忘記兩件重要的事情,從而避免引狼入室。
束緊腰帶,是叫我們不要忘記僕人這身分,這緊身的腰帶確實讓人感到不舒服,想讓肚子稍稍放鬆亦造成障礙,但卻能夠幫助我們意識它的存在,好叫我們在黑夜之中,能夠保持警覺,今天我們靠着什麼事物,來提醒自己是僕人這身分?
燈也要點着,是叫我們藉着光照亮黑暗的房子,免得我們被黑暗籠罩,因而失去主所託付給我們的使命。聖經中有不少經文提及上帝與光的關係,當中包括「求你使你的臉向僕人發光,憑你的慈愛拯救我。」(詩篇卅一:16)「耶和華啊,求你用你臉上的光照耀我們。」(詩篇四:6)「使你的臉發光,我們就會得救!」(詩篇八十:3,7,19下)「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詩篇廿七:1上)「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約翰壹書一:5上),能夠成為警醒的僕人,每時每刻不可不親近主,以至我們常在光明裏面,能夠有智慧分辨出這門為誰而開。但願我們每一個都能夠好像詩人一樣,由心發出的願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篇一百三十:6)
耶穌在教導門徒的時候,叫他們防備文士,「防備」在原文的意思是專心注意,究竟耶穌要求門徒專心注意文士什麼事情呢?從經文中有三方面值得我們留意。
第一方面在衣著上,文士喜歡穿著長袍走來走去,目的可能更容易讓人發現他們的存在,當然這並非最終目的,而是更進一步,在人多喧鬧的街市上,有人主動向他們致意、問候,是他們所受落的。在於當時的社會文化,文士接受別人的問安有何出奇的地方?也許我們亦會向一些受人敬仰的人物,很自然亦會恭恭敬敬,試問這方面的情況,問題出在哪裏?
第二方面,耶穌指出文士喜愛猶太會堂裏的首位,最高位置,並且在宴席上,主人旁的位子也是他們所喜愛,從而展示自己的地位十分超然。或許文士在當時社會被人所尊重,因此自覺配得坐上這些高位上,自我感覺良好,試問我們又何嘗如此?耶穌的指責會否過於嚴苛?
問題或許在第三方面,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教師和律法師,深受猶太社會尊重的人物,並對他們身分上的信任,何竟侵吞寡婦的家產?可知在古時,寡婦除了上帝已經別無依靠,作為宗教領袖,本應以行動彰顯上帝眷顧弱小,但卻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名聲來欺壓弱者,並故作以較長的禱告來掩飾自己的罪行,文士在耶穌眼中,豈能逃避將來受到更重的懲罰呢?
因此,文士喜歡別人的問安是不真實的,透過別人對他們的問安來填補自己的虛怯,其實沒有帶來真正內在的平安。他們喜愛會堂的高位,宴席上的首位也是虛假的,他們實質不配得別人如此敬仰,只是虛假地塑做一個不真實的身分,以厚顏無恥來形容他們最貼切不過。
透過今天的經課,亦好讓我們一再反思,專心注意自己是否好像昔日的文士一樣,當我們彼此問安的時候,能否感受到內心真正的平安?當我們擔任一個事奉崗位,與我們屬於上帝所選召的身分,是否恰如其分?若然不是,便應好好想一想,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祈求上帝的憐憫,給予我們恩典,從悔罪之中,祈求上帝親自拯救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似乎道出每個家庭都存在著向人難以啟齒的事情,但想深一層,這究竟是一句不願向人多提自己家庭問題的藉口,還是對存在已久的家庭問題,感到無奈及認命的感受。還好,作為跟從耶穌基督的群體,我們還有「家家有本要念的經」,但可惜的是,這本要念的經並不是每個屬神的家庭所看重,或是未能按著這經所教導的,實踐在家庭之中,以至家庭面對困難的時候頓失方向。
約翰福音第十章1-10節,耶穌透過羊圈的比喻,道出好牧人如何守護他的羊,讓我們應用這段經文,實踐在家庭之中,從而讓家庭成為主耶穌的羊圈提供安全及保護,成為我們一生的倚靠。
我們需要重新認定主耶穌是我們一家之主,由他親自給予我們生命的保障,得著他的餵養,因他應許我們:「凡從我進來的,必得安全,並且可進出,找到草吃。」羊不能靠自己保護自己,唯有透過牧羊人的保護及供應,羊才能得著生命的保障,免被野獸攻擊或缺糧因而喪失生命。可是,現今家庭的重點只求賺取更多資源,認定這是家庭最重要的保障,因而漸漸將這些東西取替上帝的位置,我們對上帝的信靠變得可有可無。我們認為孩子多參加一兩個興趣班,作為他們升學及前途的保障,即使放棄參與教會崇拜及團契生活也在所不計。似乎我們誤會了以上種種是生命的全部,而忽略了真正的保障來自主帝。因此讓家庭能夠得著真正的保障,我們今天需要選擇返回主耶穌的身邊。
其次,主耶穌要我們認識盜賊的詭計,羊圈內可供盜賊進行的非法行徑,無非是盜取羊隻、殺害羊隻,甚至毀壞羊隻棲身之所,使他們不得安寧。然而;我們既然有主耶穌成為我們的牧者,我們確實不需要擔心盜賊的來襲,因牧者會親自保護我們。但問題在於今天,能否在家庭中見證主耶穌給我們的應許,「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為羊圈以外的羊作見證,讓他們識別正確的選擇,以愛吸引他們歸入基督的名下。耶穌亦曾經向那分家產的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豐富。」(路12:15)耶穌將自己的生命擺上,為羊捨命,來表達他愛我們到底,好讓我們得著真正的生命。因此;家庭若以基督的愛來彼此維繫,讓這愛成為祝福別人的管道,不單讓屬神的家庭在關係上更加鞏固,亦能提防盜賊有機可乘。
盼望每一個屬神的家庭,再一次以基督作為一家之主,帥領我們每一天以聖經真理來建立家庭,一起讀經,一同靈修,以基督的愛彼此建立。因我相信,牧羊人並非一星期才來看看羊群的情況,他是每時每刻與羊群住在一起,那我們是否願意緊緊跟隨他的腳蹤及他的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