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擊敗歌利亞的故事(撒母耳記上十七:32-49)家喻戶曉,百聽不厭。
非利士人歌利亞出師要攻打以色列的軍隊。歌利亞,身材高大,兇神惡殺,手持利器,闖入以色列的營。以色列人驚惶害怕。
耶西之子大衛當時還是個牧童,短小精悍,卻不怕巨人歌利亞。大衛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鏢矛,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
歌利亞迎著大衛前來。大衛從囊中掏出一塊石來,用機弦彈出,打中非利士人歌利亞的頭,石子進入額內,他就仆倒,伏地死去。
是的,大衛有信,深信耶和華上主有保護以色列人的大能。
他有勇,有勇氣面對高大兇悍的歌利亞。
他還有機智,不用刀劍與敵人格鬥,他明知這樣做是敵不過他的,他卻巧用機弦彈出石頭去擊中敵人的要害。
每一世代都有它的歌利亞。今日他代表粗暴、霸道的強勢力,欺凌良民。他代表擁有龐大軍力的強國,侵擊弱小民眾。
大衛呢?初出茅蘆的大衛代表護衛人民的英勇分子。他有敬虔的信仰,以萬軍的耶和華上主作後盾。他復有機智,避免以武力相對峙,而用他熟練的武器取勝。
除了這樣向外攻擊敵人和內部護衛人民之外,我們可用大衛和歌利亞來形容屬靈的爭鬥。我們的內心也有屬靈的敵人──例如兇狠的心、毒辣的心、蠻橫的心。我們非要信靠上帝不可。我們要有勇氣面對我們的過失。我們還要有智慧去理解以及履行上帝的真道。
今日的經文選另一段(哥林多後書六:1-13),本來很有意思,可間接對應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不過辭彙繁雜一點。假如我今天講一篇道,以「只要信,不要怕,還要有機智」為題,我會釋義那段經文的字句,湊成幾個武器為象徵,用在屬靈爭鬥的戰場上: 以盾牌代表信靠上帝。以號角代表勇氣。以飛彈代表機智。
哪一位信徒不想有基督化的家庭呢?然而怎樣著手去建立基督化家庭呢?
可否從一個有形式的方法做起?相信大家都看過用畫紙裱好或用相架裝上「基督為我家之主」的字句。若配上耶穌的畫像,他真的有一個為人之主的神情,那就更適切了。
假設你家的飯廳或客廳掛有這樣的一幅耶穌畫像附上以上的字句,一家人天天看這幅畫和句子,基督怎樣可成為你家之主呢?我想起幾點:
第一,學習祈禱,就如耶穌教我們怎樣祈禱。「主禱文」是耶穌教他的門徒的典範禱文。我們每主日都誦唱這禱文,可是教友們都心領禱文的每一句的意思,而一家人都能夠按照主禱文的精髓去祈禱嗎?如何真誠的稱呼神,為日用的飲食謝恩,並在患難中求脫離凶惡呢?當然,耶穌還有其他的禱文。禱告,是人與神最深的靈交,也可以打開人與人之間的心窗,故此一家人能夠同心祈禱,必然是親切的家庭。
第二,以耶穌的言行為我們待人接物的模範,從在家裡做起。耶穌沒有編成一套完整的家庭倫理或一本家庭教育手冊,然而從耶穌的訓言、比喻可得到活生生的訓示,用來做建立美滿家庭生活的指標。僅以「登山寶訓」(馬太福音五至七章)而言,已經有取之不盡的資料了。
第三,從耶穌的教訓建設全家可實踐的價值觀念。一個進步的家庭應該對錢財、工作、才能、社會秩序、政治問題、自然環境等有合情合理的價值觀念。耶穌雖然不是社會學家或經濟學家,但他的智慧,即使在今日的社會,是有嚮導性的功能的。當然還要配合現代人的需求。有這樣高度靈性修養和追得上時代的智慧的弟兄姊妹,一定能夠有穩固立足於今日世界的家庭。
最後,在暢論家庭生活之餘,別忘記獨身、單親、喪偶、成為孤兒、無子女、流落異邦的人士。他們也需要有「家」,這個「家」可由另類形式來補償。其實耶穌的時代不乏這些人。教會本身是個「大家庭」,是不是在這裡有特殊的挑戰?
不管我們的家有沒有掛上耶穌的像和「基督為我家之主」的金句,最要緊的是我們的家表揚信奉耶穌基督為主的精神。
一年一度的普世聖餐主日又來臨了,今次是第六十五週年。普世聖餐主日是在一九四0年開始的,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了,不同國藉的基督徒關心世界和平,有先知先覺之士唯願可以聚集在一起為世界和平祈禱,最好能夠聯合舉行聖餐。可惜教義的分歧和差異的傳統防止了跨宗派的聖餐,順利進行。雖然如此,各地基督徒可在自己的教會裡(或部分教會可聯合起來)舉行聖餐,特別為世界和平祈禱。可以意想,隨著地球的旋轉,同一主日從日出到日落,都有信徒連續順序在普天之下進行聖禮,為和平禱告,甚至有行動。
這樣想起來,普世聖餐主日是蠻有意義的,亦可形成一股力量吧(雖然合一的見證還不夠)。
現今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可是暴力主義隨時襲擊任何地區,文明衝突遍及全球。防止殘暴蔓延,不單是軍事上的問題,更是靈性上的問題。普天下的基督徒懇切為世界和平祈求及表現行動,實屬刻不容緩。
利瑪聖餐禮儀中有一段禱文,十分美麗:「散佈在田野和山邊的縠物和葡萄,現在結合成為檯上的餅和酒。主啊!求快快使教會從世界各個角落聚集在一起,進入的國。求主快快來臨!哈利路亞!」
讓這成為一個寓言。快去把分散在荒山野嶺的人們團結起來吧,帶他們到主耶穌基督面前,讓祂的愛彰顯各地,然後用籃子(同一籃子也好,分開籃子也好)載著餅和酒分給人們吃,這些代表靈性的糧食,好叫人與上帝和好,也叫人與人、國與國和睦相愛。如此一來,不但信主的,他們還帶領其他人,進入佳美的景地,在那裡不再有爭戰,不再有殘殺,祗有和平,祗有安寧。
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激勵我們行動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