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感謝主讓我有機會在本會澳門堂的崇拜中,講解保羅在腓立比書一至四章經文中勸勉教會「同心合一」的信息(參腓1:5,2:1-4等)。
腓立比的教會在外面臨逼迫壓力,內部卻有紛爭隱憂。保羅特別提到兩位資深姊妹:友阿蝶和循都基(甚或她們各有支持者)存在不和而無人處理。保羅在腓立比書第四章二節說:「我勸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這裏指出了教會面對內憂外患時,彼此追求同心合一的關鍵所在——「在主裏」。這句話對本會堂所和港澳宣教事工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首先,「在主裏」意味着教會的同心合一要建立在主耶穌的教導上。特別是宣教事工,在任何時期,教會都面臨政治經濟、人力資源、文化差異等壓力和困難。但教會的同心合一不是單靠個人權位或一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而是要建立在主耶穌基督的教導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太28:19-20、徒15:1-29)。當遇到意見分歧、步伐不一致時,我們要坦誠溝通,讓彼此理解,以基督的心為心,放下各自的執着甚至學習妥協,教會才能真正同心合一,努力面前(腓2:1-11,弗4:25-27)。
其次,「在主裏」要求教會在領導和信徒事奉上,都以主基督為中心;超越傳統觀念、世俗價值觀和標準。因在某些情況下,教會需要長輩的智慧或專業意見,但在決策和選舉的過程中,要避免成為「高高在上」或以「息事寧人」的心態來維持表面和諧,而失去公開、透明和屬靈原則的討論去處理問題。在事工發展上,也不應只注重數字增長、外表興旺、事奉效果等,而忽略內在的屬靈質素。保羅告訴我們,教會的同心合一不在乎這些,而在乎能否順着聖靈行事,活出基督的樣式,才合乎信徒群體的見證(腓1:9-11、3:7-11、4:4-9、弗4:29-32)。例如:澳門堂自從今年四月開始,將週五的崇拜與主日的崇拜重新整合,聯合為一個崇拜的過程,便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本會澳門宣教正邁向卅五週年,在事工定位、服務規模、發展方向和重點等都產生了變化。但對我們來說,「在主裏」的同心合一,是建立健康的自立澳門事工的關鍵。無論外在政治經濟壓力,還是內部人事變動和事工決策,我們只要緊靠恩主,以基督為中心,彼此相愛服事,謙卑捨己,澳門循道衞理會才能站立得穩,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培養屬靈領袖見證福音大能。
疫情肆虐、人口老化、戰火蹂躪、天災人禍,帶來的死亡問題,令許多人不幸地失去了摯親摯愛。主耶穌復活的故事,能否為這種種傷痛,提供出路給予安慰呢?
死亡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無論他們是好人壞人、80歲或者只有7、8歲,也有機會遇上死亡這個不速之客。根據世衛二0二二年底的公佈,自首次在中國發現新冠病毒以來,全球官方通報的確診死亡人數超過665萬。這些年間,我在事奉中也經歷年老教友死亡、家長意外遇難、小學生血癌離世、還有緬甸軍警殺害平民、俄烏戰亂的報導,無論我們願意或不願意,都要面對這殘酷的死亡。
哀傷
死亡確是殘酷可怕,又是難以掌控的人生結局,疫情下更讓人感到迷惘、遺憾和有口難言的哀傷。經歷哀傷的人,容易偏執過去,心裏充滿疑問和眼淚。此刻人所能夠做的實在不多,往往需要時間讓哀傷的人復原。而一班跟隨主的門徒,也曾軟弱得躲藏起來,只有幾位婦女,來到主耶穌的墳墓外面哭泣(約20:21、路24:1)。然而,主耶穌復活卻給她們極具安慰、盼望和見證的動力。
主復活
透過今天經課,上主在耶穌裏彰顯了復活的大能,叫跟隨他的人:(1)看見生命的勝利:透過主的復活,哀哭的馬利亞,在墓前看見生命的勝利,並且對死亡有一種嶄新的體會,生命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約20:1-18)。(2)勝過死亡的盼望:死亡變成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從這短暫而多災多難的世界中思考天上的事,進入沒有痛苦的永恆國度,也在地上活出復活的盼望(西3:1-4、啟21:1-4)。(3)見證主愛的力量:彼得作為被主醫治,領受主愛的見證人,在講道中再次提醒信徒,那不偏待人的上主,第三天,使主耶穌復活升天,並吩咐信徒傳道給眾人。因此,一個經歷哀傷的過來人,適時與其他哀傷者同行,正是這份大愛的最佳見證;縱使自己或別人也曾陷在傷痛和困難的處境(徒1:8,10:34-43)。
總而言之,主耶穌復活能夠給心靈哀傷和失去摯親的人一條出路,這不單是因為人在軟弱時,需要信仰提供安慰;更重要是主耶穌真的極愛世人,他不願意見世人死,也不會見死不救。所以他按着上帝的旨意降生、受死、復活、升天,且願意住在每個相信他的人心內,並要賜給他們永恆的生命和愛的力量,這樣的信仰和生命,你願意得着嗎?
過去一年,隨着《港區國安法》的訂立和施行、人大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整個香港的政治生態已有重大變化。原先治港方針,在回歸祖國24週年的今天,已經感到陌生和不斷轉變,這令不少香港人需要重新學習和積極適應。但不管你對政治環境的改變有何評價,從現實生活所見,我們仍然需要真正謙卑而不過於自信和傲慢的領導官員,帶領香港邁向更好的未來。
在今天的經課中,我們讀到有關大衛被正式認可為統治全以色列國的君王。他不但在上帝面前與上帝立約,得到上帝「祝福」支持,也得到以色列眾支派的上下支持,才能生效。(撒下12:1-5)同樣,對任何一個受香港人愛戴的領導人來說,就算得到足夠的票數當選,也不能脫離民意和市民的認可而有效施政。正如箴言所指「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要得尊榮,先有謙卑。」(箴言 18:12)在大衛之前的掃羅王,便因為驕傲自滿被上帝棄用。
面對香港未來的管治人才,我們作為局外人,很難知道甚麼人可以順利「入閘」,以致順利當選成為各級官員。在這個參選空間收窄的環境下,香港還是需要合資格的政治素人,他日成為治港要員。但從猶太人看耶穌「那不是木匠的兒子嗎?」這句話的含意;便知道耶穌這個「普通人」是如何被羞辱和拒絕。(可6:3、太13:53-58)作為他的跟隨者,未來的遭遇不會好過他這位先生。(太10:24)然而,耶穌卻賦予他們屬靈的權柄和能力,制伏污靈、勸人悔改、醫治許多病人。(可6:12-13)終於成為天國事業的接班人,且代代相傳至今二千多年。
《孟子》一書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你看孟子說得有道理嗎?孟子認為,每個立志向善和做善行的普通人,都可以成為古代唐堯、大舜一類的賢者、聖人,甚至可能成為萬眾支持的政治領導。問題是你是否真的願意真心行善、心存謙卑待人,腳踏實地的為他人辦事;並努力學習,修養好自我身心。不要認為遇上逆境或不如意,便自暴自棄,故步自封,放棄行善,甘心成為孔子批評的「不可雕」的「朽木」!所以,我們要謙卑看自己的領導,也要謙卑看被領導者。
上帝的心意,不會是人人蒙召踏上從政之路,但在各自的專業和崗位上,不論是甚麼身分地位,總需要人扮演領導的角色。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辦事公義,對人憐憫,存謙卑的心,按上帝的心意而行,深信也能做到為主發光,祝福香港,榮耀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