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勝意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YU Shing-yee 
按立/轉職年份:
2007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香港聯區聯區長、北角衞理堂主任牧師、兼任筲箕灣堂主任牧師,禧恩堂顧問牧師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青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本地宣教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栽培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耶穌幾時都咁愛你! 
喜愛之金句: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加拉太書5:1)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2007年07月22日 
關心是不可止住的 
聖靈降臨後第八主日 
第29期 

近來,香港經濟明顯復甦,股市大熱暢旺,屢創新高,令到很多人覺得「艱難的日子」終於捱過,隨著口袋裏的錢多了,銀根鬆動了,如何作進一步投資,或者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下一步要計劃的問題,一切看著是好的,然而在繁榮的背後,貧富懸殊的情況進一步惡化、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低落、越來越多長者缺乏照顧等事實,在我們的社會中亦持續出現,作為身處香港的基督徒,我們究竟應以怎樣的態度面對?

一位主前八世紀的先知亞摩司,生於烏西雅和耶羅波安二世分別為南北二國君王的時期,這是兩國最興盛的時期,當中自由貿易發展蓬勃及稅務收益穩定,令庫房收入不斷增加,國家經濟一片繁榮。然而,在歌舞昇平的背後,一般平民卻受盡剝削,在旱災或收成不足的時候,更出現債台高築,任由債權人魚肉的情況,生活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貪財的富人則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剝削窮人,毫無憐恤之心。在宗教方面,百姓對耶和華的崇拜雖然沒有鬆懈,但卻變得表面和儀式化,失去信仰的真義。他們生活腐敗,違背了上帝的律法,人與人之間充滿不公平和不人道的事。亞摩司就在這種環境下,得到上帝多次的異象,要向這樣的環境作出挑戰,指出當時的富人和掌權者的不是。

今天,雖然我們未必會如當日的以色列人一樣,刻意壓榨剝削他人,但我們又會否只看到經濟的富裕,而忘卻在我們週圍有很多的人,仍然生活在窮苦之中,需要我們去以行動關心他們。青少年主日和敬老主日提醒我們,要關心那些弱勢和無力自保的鄰舍,除了不主動剝削他們之外,更要向那些對他們進行不同形式剝削的人提醒他們的不是,現在這兩個主日剛剛過去,盼望我們不會就此打回原形,而是願意繼續努力,讓上帝的神聖與公義在地上得以彰顯。


2006年08月13日 
新心 
聖靈降臨後第十主日 
第33期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

甚麼是「新心」呢?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和以往不同的,已經改變了、更新了的心。是一顆能夠將邪情私慾除掉,感受上帝的愛與呼召,以及能與別人以愛相待的一顆心。

那麼,誰人最需要「新心」呢?最直接想到的,就是那些「心靈」有問題而需要更換的人,當然「新」是相對於「舊」而說的,所以需要新心的,亦同樣是那顆心已經變得陳舊了的人。

以西結書中的以色列人,本來擁有從上帝而來的應許,但卻因為褻瀆上帝,犯了很多的罪過,道德墮落和膜拜偶像,使到自己變得污穢不堪,亦因而受到上帝的懲罰,容讓週圍的強國蹂躪他們,最後因著以色列無法保護自己而國破家亡,更被週圍的強國嘲諷,損害了耶和華的威名。所以耶和華藉以西結先知宣告自己要採取行動,將以色列人的心靈徹底潔淨,讓他們接受一次全新的改造,而他們所失去的土地也將物歸原主。這些行動都是耶和華主動作出的,為了保全「我的聖名」,好使他們「知道我是耶和華」。

同樣,今日最需要被上帝改造的心,就是那些因著罪的原故,被罪所污穢成為它的奴隸,道德墮落和膜拜偶像的人。此外那些因著遭遇人生的劣境,而令對上帝失去信心的人,和那些因著自己的生活行為敗壞而令上帝的聖名被褻瀆的人。而這些人正是我們自己!

假如,你因著過往的傷害,無論是別人或自己所做成的,而懷恨或自棄,你需要上帝賜你這新心。

假如,你在生活行為上有壞的習慣和嗜好,你亦需要上帝賜你這顆新心。

假如,你將自己看得比上帝大,覺得自己比上帝有能力解決更多的事情,你同樣需要上帝賜你這顆更新的心。

願我們每人祈求主賜給我們有這新心來榮耀祂!


2005年11月13日 
選擇與負責 
聖靈降臨後第廿六主日 
第46期 

我們都喜歡選擇,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擁有選擇權就被視為等於擁有人權,所以「無得揀」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縱使在我們生活中「有得揀時反而唔識揀」的情況時常出現,然而保持著選擇的權利仍是好的。

另一個現象是我們都不大喜歡負責,即使是因著我們的身份而來的責任,甚至「天職」,但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仍然希望不用承擔責任,或者如果可以由別人承擔的話就會更好,因為責任始終是一件使人感到沉重,容易疲累的事情。

昔日,約書亞向那些經歷了上帝無數恩典的以色列人發出呼籲,提醒他們當年他們的先祖們如何得著上帝的應許和賜福,今日他們怎樣經歷上帝帶領離開埃及為奴之家的恩典,然而約書亞還是向這群上帝的選民發出提問:「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雖然百姓選擇了事奉耶和華這個答案,然而約書亞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提醒他們,他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若他們真的如此選擇,他們就「自己作見證吧!」(書24:22)可是,由於「見證」這個字的字根,亦有「證據」的意思,故此約書亞可能亦是要他們用證據證明他們真的如此選擇,他們需要為自己所選擇的有所行動。

今天,我們亦同樣有權選擇,我們都是自願選擇成為基督的跟隨者,我們都是因著祂的恩典吸引而自願作祂的門徒。然而選擇往往比負上責任容易,既然我們選擇了這樣的身份,自然地,我們亦必須承擔從這身份而來的責任,而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所以各位弟兄姊妹,趁著零五年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讓我們再一次思想,我們的選擇是甚麼,並且努力地為我們所選擇的負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