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輝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Yam Yuen-Fai, Paul 
按立/轉職年份:
2023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神愛堂主任牧師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1. 明白一切就會饒恕一切。
2. 彼4:12-13親愛的,有火一般的考驗臨到你們,不要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喜愛之金句:
弗4:11-12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2013年02月17日 
同心依靠 
大齋節第1主日 
第7期 

按中國曆法,今年是蛇年。蛇並不是受歡迎的動物,雖然今天有人以蛇為寵物,但畢竟大部分人對蛇的反應是負面的。在聖經當中,蛇更被認為是撒旦的化身,在伊甸園引誘始祖犯罪。

在本週所選讀的福音書所記載的,便是廣為人所熟悉,耶穌受試探的事蹟,而這件事蹟亦只有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有較詳盡的記載,並且馬太和路加在試探過程的記載上是有所分別的,馬太以耶穌被要求跪拜魔鬼為最後一個有記載的試探,我們不必認為魔鬼是用世上的富貴榮華向耶穌招降,相反,魔鬼向耶穌提議一個交易,只要耶穌向它下拜,它就交出這個世界,耶穌當然沒有答應,因我們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應與魔鬼有任何交易。

而路加的記載,則以魔鬼煽動耶穌驗證上帝的話為最後一個有記載的試探,試探的意味更濃,面對這試探,耶穌則以不可試探主為回應,主耶穌對上主當然有信心,耶穌雖然沒有驗證,但他對上主仍是有信心的,但這裡更揭示我們對上主的依靠是不應要求驗證的。依靠本身就是一個信心的旅程,我們能藉過去生命中的經歷,建立我們對上主的信心,但我們亦無可避免地會在生命中經歷一些更重大的事情,需要我們學習依靠,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我們或會希望上帝能提供一些保證,好讓我們能更安心,但其實這樣已偏離了我們對上主的依靠,依靠本身就是對依靠對象的信任,當我們所依靠的是創天造地的那一位,我們更應對他的智慧及計劃投以信心。

讓我們在新的一年中,並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都繼續學習依靠上主的功課,並且與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彼此鼓勵,同心依靠。


2011年10月9日 
仰望主恩典 
聖靈降臨後第17主日 
第41期 

信主十多年,一直覺得信靠上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竟要怎樣才稱得上信靠上主呢?除了為到事情禱告交託外,過去亦認為若事情結束後,我們的反應是感恩的話,則可以算是信靠上主;相反,若事情結束後,我們的反應是沾沾自喜,則好可能我們是在依靠自己。

在本主日所揀選的第一段經文中,記載到金牛贖的事情,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百姓就說︰「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然後要做一個神明在他們前面引路。我們不用特別覺得當時的以色列人頑梗悖逆,硬着頸項,相反,我們看見的是人信靠的次序,先是看得見的領袖(摩西),接着是看得見的神明,而自有永有的耶和華上帝則暫時未有被考慮。

參考出埃及記的經文,會看見領袖是很容易被埋怨的,只要百姓的需要暫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埋怨領袖;人往往藉埋怨,將自己的責任轉到別人身上;人手所造的神明雖然不能保證甚麼,卻成為人信靠的對象,事情順利的話,大可以說神明顯靈,證明自己有眼光;事情不順的話,亦可以再造一個。以上兩種做法,潛台詞所關心的都是自己。

看不見的上帝則未有被以色列人認識,但上主的本質正挑戰我們的人生觀,人生是可以被計劃但不能被操控的,說到底,人只能憑信心仰望上主的恩典,恩典固然是豐盛的,主權卻在施恩者的手中,並由施恩者決定恩典的內容,問題只是我們是否願意謙卑的接受上主的恩典,相信上主的善,這種善所關心的不再是我們自己,而是從上主的創造中、從上主的角度去衡量事情的得失,讓我們都憑着信心仰望上主的恩典。


2009年11月29日 
懷盼望時常儆醒 
基督將臨節第一主日 
第48期 

本會今季的主題都是圍繞盼望,我們所講的信、望、愛中,較少提及的可以說是盼望,但盼望卻是我們今天十分需要的。盼望的其中一種素質應好像一副眼鏡,在主耶穌基督回來之前幫助我們以不同的眼光觀看事物,例如金錢,主耶穌教導:「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16:9),我們可能會覺得,我的錢財不是不義之財,但無論如何,我們有否拿來結交朋友,並相信錢財有天會變成無用呢?

在今日所讀路加福音的經文中,主耶穌提到上帝國近了時會發生的異象,並勉勵信徒當有這些事時,應挺身昂首。最後主耶穌提到當這些事尚未成就時,我們應有的態度:「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信徒活在世上常會遇到很多試探引誘,天主教傳統有所謂七宗罪:驕傲、憤怒、妒忌、不貞潔、貪食、懶惰和貪婪,近年更宣佈了在新時代下的「七宗罪」,包括吸毒、污染環境、過度富有貪財無度、令人貧窮、導致社會不公、基因改造,以及在人體實行惹起道德爭論的科學實驗,我們可以留意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出於人的自私並世界的引誘,我們如何能勝過這一切呢?主耶穌正正提醒我們要因著將要發生的事,而逃避眼前的試探引誘。

「儆醒」對今天的人來說可以說是陌生的,我們有的多半是緊張,而不是儆醒,緊張和儆醒在外貌上可以非常相似,但緊張是來自外來的壓力,並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例如失眠、腸胃不適等;而儆醒是基於對上主的渴慕並等候主再來的盼望,發自內心的一種紀律,是能夠建立人的,就像馬太福音提及這五個聰明的童女一樣,真正願意儆醒的人,生命會得著更新,並進入屬靈的紀律中。

儆醒可以發揮在我們生活中每一環節裏。靈性方面,我們有否看重與上帝的關係?個人方面,我們有否關心健康?工作方面,我們有否盡責?家庭方面,我們有否負起當盡的本份?教會方面,我們有否盡力參與而不埋怨?話雖如此,動力從何而來呢?動力就是從我們對上主的渴慕,並我們對主再來所懷的盼望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