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EE Kwok-keung, Benson 
按立/轉職年份:
2019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主恩堂主任牧師 
電郵:


1 2 3 4 下一頁        
2024年06月2日 
北上消費以外 
中國主日 
第22期 

我們對中國現況的認識,港人熱衷北上消費,新聞網絡媒體報導,並相關書籍及學者研究,給予我們當中的各種說明和認知,構成我們今天對中國的理解與認識。就這些認識,產生對這中華大地,各自不同的解讀與印象,或許期盼它仍有待改善的空間,亦不乏有人欣賞它進步之處,那在於彼此站在不同位置,陳述當中不同的事物而已。不論如何,單從個人層面去理解中國這國土,總有其不足及限制的地方,假若就其片面全盤接受或否定,在廣傳福音的前提下,定必若有所失,或許從今天的經課,幫助信徒回應上帝的心意,來面對我們的祖國。
從舊約經課撒母耳記上,耶和華親自向撒母耳呼喚,起初撒母耳直覺認為,是祭司以利在呼叫他,但經過幾次的呼喚,撒母耳最後按以利的指示,首次懂得回應耶和華的聲音:「請說,僕人敬聽!」。今日或許我們是祭司以利,幫助仍未聽聞福音的朋友,回應上帝發出的邀請。也許跟撒母耳一樣,知道上帝親自向我們發出呼喚,在疫情期間,彷彿上帝對國內的言語稀少,不常有異象,再一次向我們發出邀請,按他的心意來回應中國對福音的需要。
第二段經課,福音書主耶穌在安息日摘起麥穗,又在安息日醫治患有萎縮症的人,卻遭受法利賽人及百姓,控告他觸犯了他們的誡命,但主耶穌的回應卻是:「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合法的呢?」。當時百姓受到律法所禁止,因而失去對人提供適時的幫助,亦道出一個重要的真理,在上帝眼中,人的生命總比一切都重要,我們有否被無形的「律法」所規限,甚或單從消費享樂,因而忽略國內群體對福音的渴求,主動向他們見證福音?
最後一段經課來自哥林多後書,保羅分享自己的生命,常為耶穌被置於死地,或許再一次提醒我們,見證基督遇上困難是常態,好叫我們所倚靠的,非自己有多少能力與智慧,乃是靠從上帝而來的幫助:「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為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或許今天在見證福音的工作上,並非害怕面對困難,而是缺乏倚靠上帝的能力,主動尋問他的心意,來從事福音的工作,願意在這大江南北的土地上,也屬於上帝的國土中,一同去見證主耶穌。


2022年10月16日 
復原之路 
健康主日 
第42期 

疫情已超過兩年,我們整體社會,學懂不少保障自己健康的新知識,除了加強注意個人衛生,隨身攜帶口罩消毒藥液,健康食品一應俱全。加上各種防疫措施,有限制的社交距離人數,規範表列處所,每日通報有關樓宇住戶,接受檢測避免病毒擴散,凡此種種措施,目的都是遏止疫情數字持續上升,為要保障市民大眾身體健康。但經過兩年多時間,我們是否比疫情之前,大眾社會變得更加健康?於我而言,疫情已發展至第五波,普遍市民大眾亦對疫情抱持一個觀望態度,相對起初階段所帶來的惶恐,不知所措得到改善,曾經經歷「病患」的城市,就「後遺症」需要作出正視。
葛雷哥里・詹茲博士、濟斯・沃爾合著的《健康與痊癒的五關鍵》提出五個方法,好幫助我們在疫後邁向全人健康的生命。關鍵一:「駕馭你的思想」,提出潛意識會聽到,並且相信你說的每一句話,因此要養成積極、建設性的思想。關鍵二:「使你的情緒恢復健康」,痛苦的情感會削弱我們的心智,使我們感到被困、失去盼望,而這正警示有些問題亟需治癒。關鍵三:「培養你的人際關係」,孤立的人無法健康成長,我們因着許多理由而彼此需要:陪伴、鼓勵、支持、回饋和洞察力。關鍵四:「滋養你的身體」,如果未善待身體,人會感到疲勞、生病、不安全或沮喪,它幾乎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最後一個關鍵是:「深耕你的靈命」,在一個關係不穩定的世界裏,上帝堅定不移的愛鞏固我們情感和靈性的根基。在一個終將過去的世界裏,上帝的同在不斷提醒我們祂的愛與關心。
五個關鍵跟聖經多方面的教導不謀而合,可見上帝十分着重全人健康,誠如今日我們所選讀提摩太後書三章16-17節:「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祝願大家在復原路上,靠主力量得着健康的生命。


2021年04月25日 
承先啟後 關愛基層 
基層主日 
第17期 

2020年12月樂施會出了一份研究報告「香港貧窮報告:疫情下貧窮人口的失業情況 」,當中資料顯示,2020年第二季,失業人口大幅上升至109,400人,比起2019年第二季增加67,400貧窮人口,增幅達160%。而貧窮住戶的失業人數達45.5%,較2019年同期數字的36.7%高出8.8%,可見情況十分之嚴重。從數字反映背後的結果,必然導致貧者越貧,基層家庭生活必然面對更大的困難。
除此以外,另一份由「香港中文大學博群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與「循道衞理觀塘社會服務處神愛關懷中心」合作,探討基層家庭下兒童照顧者的角色和面對的困難 。報告內容指出,基層家庭普遍居住環境衞生惡劣的劏房,令照顧者更容易出現勞損狀況,可說是非常不友善。不少受訪基層家庭表示,由於空間不足以擺放洗衣機,被迫蹲在地上,彎腰使用置於地上的水盤,人手浸洗自己和子女的衣物和床鋪,造成身體不良影響。沒想到一件看似極為平常的事情,卻為他們帶來其中一個困擾。按政府2018年統計數字,全港現存超過9萬個劏房單位,逾21萬人棲身其中,人均居住面積大約57平方呎,大約一個車位三分之一面積,疫情期間被困於細小空間,磨擦增加必不可避免。
每當看見社會貧窮情況越趨嚴重,基層家庭面對各種衝擊,或許感到無能為力,但不至於採取逃避責任,袖手旁觀的態度。昔日會祖衞斯理約翰,為到貧苦大眾致力行善,以具體關顧行動懷抱窮人為己任,在衞斯理的努力下,關社扶貧早在循道衞理社體成立之初,構成這個社體存在之核心基因之一。 我們不忘承傳這美好的基因,成為這社體一個重要的標誌,致力與「他們」共享同行。
衞斯理約翰曾說:「一個人固然熱切地踐行敬虔之工,但應該更加熱切地踐行憐憫之工,因上帝喜愛憐憫而非祭祀⋯⋯當兩者出現矛盾時,我們應該選擇憐憫之工。我們面向愛這個最大召命,即蒙召去解救鄰舍肉身或心靈的苦痛,甚至連閱讀和聆聽聖經、禱告也應暫停或押後。」 可見衞斯理約翰對憐憫之工勝過任何事情。或許教會因疫情受到不少影響,但當大家看見這篇文章,作為教會群體有那些迫切事情而忽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