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EE Kwok-keung, Benson 
按立/轉職年份:
2019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主恩堂主任牧師 
電郵:


1 2 3 4 下一頁        
2025年07月6日 
說好香港故事的教會 
香港主日 
第27期 

本會網頁對於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的歷史,在首段中有以下描述:「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是本地一個致力結合宣教牧養、學校教育及社會服務的宗派組織。多年來,循道衞理教會勇於承擔信仰使命,積極回應時代需要。可以說,循道衞理的故事,與香港的故事幾乎同步發展。」
至於本會如何延續與香港同行,與香港的故事同步發展,結尾亦作出這樣的回應:「進入廿一世紀,聯合教會積極反省過去,探索前路,為如何實現「三結合」的理想,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而努力。誠然,我們仍有許多缺欠,惟賴從上而來的恩典,共同面對,創路前行。」此番言辭,聯合教會在廿一世紀之際,與香港故事一起前行。在積極反省過去,探索前路的過程中,與本年度教會全年主題「溯源踐信 共創新篇」互相呼應。深信這正是上帝的心意,藉着整個信仰群體在香港努力實踐信仰、落實使命。
我們深知,歷世歷代的信徒皆蒙召回應上帝的託付,承擔主耶穌的使命。教會自身固然尚有不足之處,唯靠上帝的恩典,才能忠心履行責任,建基於聖經真理而行。正如路加福音第十章1至10節所啟示,每位門徒皆為上帝所差遣,如同羔羊進入狼群,既是挑戰,亦是信心的操練。然而,時代的轉變毋須令人懼怕,只要緊緊跟隨群羊的大牧者——主耶穌基督的步伐,他必親自看顧及保守他的群羊。
另一方面,主耶穌吩咐門徒進入家庭中,接受他們的供應,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現實又有何家庭,無緣無故接待陌生人,提供飲食住宿?也許,主耶穌呼召我們,真正融入宣教對象的生活脈絡中,以愛服事,建立真誠關係。誠然,教會當思考其牧養是否過於倚賴活動,或是更加需要投身於人群中,作社群的同行者。
最後,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該知道,上帝的國臨近了。」我們能否察覺,上帝的國不論任何時刻,在我們的生活處境中不斷運行,發揮影響力,吸引萬民回轉歸向上帝?即使面對重重挑戰,仍然可以看見上帝奇妙的作為,在今日香港社會中彰顯。但願每位循道衞理宗的信徒繼續與香港同行,與人分享信仰,以更多美好生活見證,訴說上帝在香港的故事,直至主再來的日子。


2024年06月2日 
北上消費以外 
中國主日 
第22期 

我們對中國現況的認識,港人熱衷北上消費,新聞網絡媒體報導,並相關書籍及學者研究,給予我們當中的各種說明和認知,構成我們今天對中國的理解與認識。就這些認識,產生對這中華大地,各自不同的解讀與印象,或許期盼它仍有待改善的空間,亦不乏有人欣賞它進步之處,那在於彼此站在不同位置,陳述當中不同的事物而已。不論如何,單從個人層面去理解中國這國土,總有其不足及限制的地方,假若就其片面全盤接受或否定,在廣傳福音的前提下,定必若有所失,或許從今天的經課,幫助信徒回應上帝的心意,來面對我們的祖國。
從舊約經課撒母耳記上,耶和華親自向撒母耳呼喚,起初撒母耳直覺認為,是祭司以利在呼叫他,但經過幾次的呼喚,撒母耳最後按以利的指示,首次懂得回應耶和華的聲音:「請說,僕人敬聽!」。今日或許我們是祭司以利,幫助仍未聽聞福音的朋友,回應上帝發出的邀請。也許跟撒母耳一樣,知道上帝親自向我們發出呼喚,在疫情期間,彷彿上帝對國內的言語稀少,不常有異象,再一次向我們發出邀請,按他的心意來回應中國對福音的需要。
第二段經課,福音書主耶穌在安息日摘起麥穗,又在安息日醫治患有萎縮症的人,卻遭受法利賽人及百姓,控告他觸犯了他們的誡命,但主耶穌的回應卻是:「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合法的呢?」。當時百姓受到律法所禁止,因而失去對人提供適時的幫助,亦道出一個重要的真理,在上帝眼中,人的生命總比一切都重要,我們有否被無形的「律法」所規限,甚或單從消費享樂,因而忽略國內群體對福音的渴求,主動向他們見證福音?
最後一段經課來自哥林多後書,保羅分享自己的生命,常為耶穌被置於死地,或許再一次提醒我們,見證基督遇上困難是常態,好叫我們所倚靠的,非自己有多少能力與智慧,乃是靠從上帝而來的幫助:「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為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或許今天在見證福音的工作上,並非害怕面對困難,而是缺乏倚靠上帝的能力,主動尋問他的心意,來從事福音的工作,願意在這大江南北的土地上,也屬於上帝的國土中,一同去見證主耶穌。


2022年10月16日 
復原之路 
健康主日 
第42期 

疫情已超過兩年,我們整體社會,學懂不少保障自己健康的新知識,除了加強注意個人衛生,隨身攜帶口罩消毒藥液,健康食品一應俱全。加上各種防疫措施,有限制的社交距離人數,規範表列處所,每日通報有關樓宇住戶,接受檢測避免病毒擴散,凡此種種措施,目的都是遏止疫情數字持續上升,為要保障市民大眾身體健康。但經過兩年多時間,我們是否比疫情之前,大眾社會變得更加健康?於我而言,疫情已發展至第五波,普遍市民大眾亦對疫情抱持一個觀望態度,相對起初階段所帶來的惶恐,不知所措得到改善,曾經經歷「病患」的城市,就「後遺症」需要作出正視。
葛雷哥里・詹茲博士、濟斯・沃爾合著的《健康與痊癒的五關鍵》提出五個方法,好幫助我們在疫後邁向全人健康的生命。關鍵一:「駕馭你的思想」,提出潛意識會聽到,並且相信你說的每一句話,因此要養成積極、建設性的思想。關鍵二:「使你的情緒恢復健康」,痛苦的情感會削弱我們的心智,使我們感到被困、失去盼望,而這正警示有些問題亟需治癒。關鍵三:「培養你的人際關係」,孤立的人無法健康成長,我們因着許多理由而彼此需要:陪伴、鼓勵、支持、回饋和洞察力。關鍵四:「滋養你的身體」,如果未善待身體,人會感到疲勞、生病、不安全或沮喪,它幾乎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最後一個關鍵是:「深耕你的靈命」,在一個關係不穩定的世界裏,上帝堅定不移的愛鞏固我們情感和靈性的根基。在一個終將過去的世界裏,上帝的同在不斷提醒我們祂的愛與關心。
五個關鍵跟聖經多方面的教導不謀而合,可見上帝十分着重全人健康,誠如今日我們所選讀提摩太後書三章16-17節:「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祝願大家在復原路上,靠主力量得着健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