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主日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四日,當年國內稱為「聖經禮拜」。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之後,國內展開全面抗戰,沿海各省變成戰場,立時烽煙四起,哀鴻遍野。在一片混亂動盪的環境中,人們對於聖經的需求十分殷切,設於上海的中華聖書會(即香港聖經公會前身)派發的單張被爭相搶奪,人們渴求從上帝的話語中得安慰、得導引。中華聖書會藉此鼓勵國內各地方教會舉辦「聖經禮拜」,不但傳講上帝的話語,更讓人從上帝的話語中得着激勵和盼望。自此各教會宗派每年都訂立一個主日為「聖經主日」。
今天已經是互聯網的世代,而互聯網是一個非常犀利的通訊工具,包含有各式各樣的通訊方式。我青少年時很容易就記得不少重要的和經常性要用的電話號碼,今天大部分人都不會去記住電話號碼,只需要在手機裏「搜尋」一下就知道。這個世代的人愈來愈依靠手機,更多依賴互聯網。
六十、七十年代大多數信徒仍然會
今主日是本會訂立為神學主日,提醒我們在信仰根基上要不斷進深,在聖經和神學上要繼續研討和反思。這樣,我們就能夠在現今世代活出上帝的心意。
究竟耶和華上帝心目中用甚麼條件去揀選合適的人呢?是英明神武?是聰明才智?是飽讀詩書?是神通廣大?是刻苦耐勞?我們嘗試從耶和華藉先知撒母耳揀選大衛,去看耶和華揀選的條件。
耶和華吩咐撒母耳去到伯利恆人耶西那裏揀選其中一個兒子為祂作王。起初,撒母耳看見耶西的長子以利押時,被以利押的出眾外貌和身材高大所吸引。但是耶和華淸楚地向撒母耳指出,「不要只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外貌」:原文直譯「眼睛看得到的」。
耶西說:「還有一個最小的,看哪,他正在放羊。」耶西就派人去叫他來,他面色紅潤,雙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華説:「起來,膏他,因為這就是他了。」耶和華揀選大衛是否因為大衛的行為正直,心地善良?不是。當大衛作王後,他明目張膽地姦污其部屬赫人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並用盡心思設計派烏利亞到最危險的前線,結果他戰死沙場。
耶和華揀選大衛是因為大衛信靠上帝。當大衛知道非利士巨人歌利亞向以色列軍隊罵陣時,他就懷着在牧羊時建立對上帝的信心,接受挑戰。「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他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着刀槍和銅矛,但我來攻擊你,是靠着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辱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上帝。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裏。我必殺你,砍下你的頭,今日我要把非利士軍兵的屍體給空中的飛鳥和地上的野獸,使全地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上帝,又使這裏的全會眾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戰爭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裏。」
盼望弟兄姊妹透過外在可見的崇拜、讀經、祈禱、奉獻、服事等過程,建立我們內在對上帝的熱誠、信靠、勇氣,在這個時代成為上帝的軍隊。
本會今年全年主題:「我們是上帝的子民」。這是每個信徒在地上屬靈的身分認同,不論身處那個時代、那個地域、那個群體,都不會失去的,更要努力彰顯出來,使復活的主得榮耀。
從今主日經文中讓我們看見兩個上帝子民的標記。
第一,湧流出活潑的生命。信徒要與主耶穌產生直接結連的關係,正如耶穌向井旁的婦人發出挑戰:「誰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耶穌又向群眾挑戰:「信我的人……從他腹中將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8)
彼得獲得聖靈的能力,出去公開宣講耶穌就是勝過了死亡,並復活的救世主基督。彼得和約翰勇敢地回應在位者:「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判斷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我們不能不說。」(徒4:19-20)門徒的生命湧流出信心和勇氣,面對強權而不退縮,作出見證。
保羅在腓立比被關在監獄,被棍打、下內監、兩腳拴在木架上。但是,保羅和西拉於半夜在獄中禱告唱詩讚美上帝,眾囚犯側耳聽着,最後連獄警一家也受洗歸主。保羅和西拉的生命湧流出喜樂和平安,面對黑暗而不畏懼,分享信仰。
第二,領受聖靈,恩賜服事。今主日是教會所定為聖靈降臨主日,是記念五旬節那日,藉天上下來的響聲,好像一陣大風吹過,有舌頭如火焰落在當時門徒身上,就被聖靈充滿,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今天聖靈繼續隨着其自己的心意將恩賜分給每個信徒,目標是要建立教會,建立基督的身體。保羅透過哥林多前書教導我們聖靈賜下不同的恩賜,如智慧的能力、知識的能力、信心的能力、醫病的能力、行異能的能力、辨別諸靈的能力、說方言及翻方言的能力,還有作使徒、作先知、作教師、作關懷、作治理等。保羅提醒每個信徒要追求那更大的恩賜,就是愛。
弟兄姊妹,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挑戰不安的世代,忠心地活出「我們是上帝的子民」。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