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光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Dr LI Ping-kwong 
按立/轉職年份:
1966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愛主更深,委身事奉。 
喜愛之金句:
我們相信,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三:18)。 
見證或分享:
數十年的事奉和牧會,深感主恩豐盛,並且確信在主裡的勞苦是永不徒然,所謂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謹此籲請同道們殷勤事主,熱愛教會,多種多收,主必恩上加恩,力上加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2020年12月20日 
這個冬天不太冷 
聖誕主日 
第51期 

多年前某間教會請我在聖誕節主持佈道會,給我的講題就是「這個冬天不太冷」,這題目似乎與聖誕節無關,可能是引用當年一齣電影的片名:「這個殺手不太冷」,內容是描述一個滿有溫情的殺手,使本來是滿有血腥的場面卻充滿了溫馨。
香港本來就很少有太冷的冬天,在北半球許多地方都冷天雪地,而香港仍溫暖如春,不過,有時「冷」未必單代表天氣,也可代表不愉快的處境,也代表冷酷無情的事件,更可用來描寫一個人的態度,「冷」可代表着缺乏愛心、缺乏溫情、缺乏關懷、失去平安、喜樂等情況,如果「冷」用來描寫以上情境,那麼,香港這個冬天天氣不太冷,其實在處境中,人的心情上,這個冬天實在很冷。
新冠病毒的疫情延續了差不多一年了,我們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難,天災人禍使整個世界都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今年的聖誕將是一個缺乏歡樂的聖誕。其實,第一個的聖誕節也是一樣,當年人是活在冰冷的黑夜,沒有佈置,沒有燈光,沒有多姿多采的慶祝,人活在失落痛苦的日子,但在失望、灰心、期待的心情下,因為耶穌的誕生,帶給他們溫暖、喜樂、平安和盼望。
天使當年的佳音:不要懼怕(安慰),大喜信息(歡樂),關乎萬民(屬所有人的),生了救主(拯救)包着布,馬槽(窮人的福音)那就是記號(希望的福音),榮耀歸上帝(榮神),平安歸人(益人,平安)。
不錯,聖誕的精神是「平安」;聖誕的喜樂是「希望」;聖誕的中心是「愛」。
曾看過一張聖誕咭,畫面是冷天雪地的郊野,到處都是白色、灰色等冷的顏色,但中間有一小房子,在灰白色的背景中,只有屋子的窗戶配上紅色,所謂萬白叢中一點紅,這點紅使整幅圖畫變為溫暖,並代表着屋內有光、有火、有人、有生命,這幅畫最能代表聖誕的精神和耶穌基督降生的意義。
這個冬天原本很冷,能否因着基督的愛和我們信、望、愛的生活見證,變得溫暖一些呢?
但願我們因為耶穌的降生,我們的生命將會不一樣,這個聖誕不太冷,祝聖誕快樂!


2019年10月20日 
祝君康泰 
健康主日 
第42期 

「你身體健康嗎?」可能我們會很輕鬆地回答:「托賴!身體還好,無病無痛!瞓得食得!」但身體健康,無病無痛是否就表示你真的健康呢?如果再問:「你心靈健康嗎?你與人的關係正常嗎?」可能我們要再三考慮才能答覆。真的,如果你身體的各樣指數都正常,但你的內心沒有平安,惶惶然不可終日,勞苦愁煩,憂心戚戚,嫉妒忿怒,憤世嫉俗,緊張衝動,人事不和,關係惡劣,矛盾衝突等等,那麽我們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健康應該有問題了。
世界衛生組織曾為「健康」作了以下的定義:「健康——是包括肉體,精神與社會和諧關係的完備的狀態。」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confined health a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 social well- being.”。
耶穌的成長,聖經有如此記載:「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
「這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堅強,住在曠野,直到他在以色列人面前公開出現的日子。」(路1:80)
這可謂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均衡的健康發展。
「親愛的,我願你事事安寧,身體健康,正如你的心神安寧一樣。」(約三1:2)舊的和合本的描述較為清楚「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所以健康不是免除一切疾病,也不是除去老死,而是與身、心、社、靈、有直接關係,多年前觀塘聯合醫院創辦社區健康計劃是包括防禦、教育和根除,健康不單是針對有病的人和滅病的人,而是我們日常生活接觸的任何人。
一個不健康的社會,很難有健康的羣眾,一個不健康的心靈,就沒有健康的生命,所以健康是全面的。其實,心靈的疾病比肉體的疾病更可怕,讓我們追求身、心、社、靈的健康。耶穌說:「願你們平安!」這平安也包括了全人和全面性的。
有人說:「我們的香港病了!」所以,讓我們求主耶穌醫治的大能臨到香港,為香港求平安吧!
祝君身心康泰,喜樂平安,和睦安寧,主恩滿滿。


2018年07月15日 
人老了,還需要甚麼呢? 
敬老主日  
第28期 

最近筆者在國內一紀念館看見以下一段的文字:「我國老齡工作的目的是:六個老有: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不錯,人老了,仍有各種不同的需要,其實,當一個人發覺自己已青春不再,事業雖然略有所成,兒孫亦相繼成長,但身體機能開始退化,健康亦開始出現問題,與社會漸漸脫節,和年青人漸感相處困難,如果老伴或朋友先後離去,失落與孤單的感覺隨之而生,加上社會上彌漫着歧老的現象,他們的生理和心理上實在需要更多的關顧,到底他們還需要甚麼呢?
當年有一個老人,夜半來找耶穌,他本來相當富有,是猶太人的官,當然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他仍感空虛和失落,為了避免別人的注意和要尋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半夜來尋找耶穌,希望和耶穌深入的傾談,解答其心中的困惑,耶穌知道他的需要,便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約3:3-4)不用說眾所週知,這個老人就是尼哥德慕。耶穌知道他雖然擁有的很多,但仍未能滿足他心靈的需要,他真正需要的是從上頭而來,屬於上帝的新生命,就是「重生」的生命。「重生」表面上是一個宗教術語,可以用「再生」和「再造」去形容它,簡單來說是一個藉耶穌的恩典而改變,從新開始,脫胎換骨的新生命,不論思想、行為、人生觀和生活態度都更新而變化的新生命。
所以,筆者認為除了上述的老人六個「老有」之外,仍要加上:老有所「信」,老有所「望」,老有所「愛」。老人實在需要從上而來的喜樂和平安的「信仰」,加上對將來永恆的「盼望」,更重要的是屬天的「愛與關懷」。耶穌肯定地說:「你們必須重生」(約3:7)人老了,他實在需要充滿信、望、愛和屬上帝的新生命。換言之,他實在需要主耶穌。
今天是敬老主日,敬老不是一個聽聽講講的口號,真正的敬老,不單是滿足其物質上、生理上的需要,讓我們更致力關懷他們心靈的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