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光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Dr LI Ping-kwong 
按立/轉職年份:
1966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愛主更深,委身事奉。 
喜愛之金句:
我們相信,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三:18)。 
見證或分享:
數十年的事奉和牧會,深感主恩豐盛,並且確信在主裡的勞苦是永不徒然,所謂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謹此籲請同道們殷勤事主,熱愛教會,多種多收,主必恩上加恩,力上加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2016年05月22日 
再思衞斯理 
衞斯理主日 
第20期 

關於我們會祖衞斯理約翰的生平,相信凡是本會會友都應該十分熟悉,耳熟能詳了。不過要研究一個人的一生不應單從外表來看他曾作過甚麼?曾擁有甚麼?和對人類或社會有甚麼貢獻?而應該更深入地了解其生命的特質,進而反省我們從他的生命學到了甚麼?正如亞密厄爾曾說:「並不是憑他『有』甚麼?甚至他『做』甚麼?可以顯出一個人的價值,而是憑他『是』甚麼?」
當然,衞斯理先天的質素是我們無法學習的。比方來說,他的聰穎,口才和寫作都是個天才。十七歲便入讀牛津大學,廿三歲入牛津的林肯學院作院士,任邏輯學、哲學、希臘文的講師,廿四歲取得碩士學位,在美國短時間便可以用德、意、西班牙文講道,他的寫作除宗教外,有英國史、羅馬史、倫理學,編希伯來文、希臘文、德文及法文字典,更有一部醫學手冊,介紹七百二十五條藥方,可治二百四十三種疾病,一七九一年已出版了廿三版……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們可以學到的,但他有一些質素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嚴謹的生活和敬虔的習慣:他每天四時起床,每天寫日記,他在求學時期組織「聖會Holy Club」敬虔祈禱,鑽研聖經,追求聖潔,立志行善。
敏銳的屬靈觸覺:他不斷反省個人與主的關係,常常感覺自己愛主不夠,承認自己信心不足,追求信仰的確據。
不斷學習追求的精神:在思想矛盾衝擊中,他尋求答案,他曾說:「我去感化印第安人,誰來感化我呢?」「我所要的是保羅介紹給全世界的那種信仰……」這些不斷的追求學習的精神,至令他獲得了「亞爾德門街靈性復甦」的經驗。
愛主和愛人靈魂的心:他佈道的熱誠是我們所景仰的,他一生騎馬行了廿五萬哩路,講道四萬次,橫渡愛爾蘭海峽四十次,他以全世界是他的牧區。
關懷貧弱和施與的表現:他一生過簡樸生活、濟助貧病,終生奉行。他說自己在倫敦只擁有兩隻銀匙羹,另兩隻在布里斯陀,但不會再買,因這麼多人仍需麵飽。他的收入由三十鎊至一百二十鎊,但他仍只用廿八鎊,其餘完全奉獻給貧窮人。他的名言:「盡你所能,盡所有方法,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對所有人,堅持到底,盡量作美好的事。」
伙伴合作同心和大公精神: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生中有一班同心同行的好同工,支持他的工作,和他對教會的大公精神,實踐主耶穌合而為一的使命。
衞斯理當然仍有其他美好的生命特質,但由於篇幅所限,只能簡述幾點,際此「衞斯理主日」與列位主內同道共勉之。


2015年12月20日 
聖誕頌歌 
聖誕主日  
第51期 

聖誕詩歌有誰不喜歡,但能唱出真義,表達愛意,動人心弦,則談何容易。
  第一首聖誕歌是在二千年前的伯利恆的曠野唱出,當年天使的歌聲安慰和感動了無數失望痛苦的群眾,但願今天仍帶給我們希望和信心:
1.不要懼怕(安慰的聲音)
2.大喜的信息(歡樂的佳音)
3.關乎萬民的(屬於所有人的)
4.為你們生了救主(拯救者的來臨)
5.包着布、臥在馬糟裏(窮人的福音)
6.那就是記號了(希望的記號)
7.至高榮耀歸上帝,地上平安屬世人(榮神益人的表現)
  這首聖誕歌的中心是主耶穌,因着他的誕生帶給人類平安的喜訊和對將來的盼望,但是,這首歌已唱了二千多年,人心仍是如此頑梗,平安仍是那麼遙遠,平安的歌聲,處處可聞,實際上人心仍盪亂不安。這使我聯想到1914年的聖誕節,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與協約國的軍隊在法國戰線的戰壕對峙,但在12月24日聖誕夜,在西方戰線沿線的交戰點,德軍士兵將點上蠟燭的樹放置在戰壕的胸牆上,並且唱起「平安夜,聖善夜……」來,協約國士兵也善意回應,雙方共同創造意外的和平,原本互相為敵的士兵,竟然握手,唱詩和交換禮物,這就是所謂「聖誕休戰」,發生在一百年前的今天,但今天人類仍生活在一個不安的世界,戰爭、兇殺、飢荒、地震、顛沛、流亡、生離、死別、恐佈仇恨……今天,這傳奇故事仍會發生嗎?
  最近,聽了一首賺人熱淚的短歌「To Believe信靠」,由一位年輕的歌手Jackie Evancho唱出,個人認為這是一首最能表達聖誕真義的詩歌:
  「每當我躺下睡覺前,我向主提個小要求,雖我有一切所需,但這次不為我自己,這世上有太多的人,連一塊棲身之地也沒有。
  讓爭鬥平息,讓你兒女們能平安,擦乾他們的眼淚。
  讓他們都相信,有一天,當飢餓和戰爭都遠離,絕望之中有希望,每隻麻雀祢都已數算過,祢當然垂聽他們哀求禱告,讓我們每天都能夠信靠,能同情他人的悲傷,叫我們不要忽視窮苦人的悲泣,否則他們的痛苦仍然存在……
  讓我們行在祢旨意中,那時互相都能看見祢慈愛的顔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UrBztgzZA)
  但願今天我們唱聖誕詩歌的時候,真能唱出上帝真摯的大愛,「在至高榮耀歸上帝,在地上平安歸世人」阿們。


2014年11月23日 
感謝神,路旁玫瑰!感謝神,玫瑰有刺! 
收割節感恩主日 
第47期 

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其中有一句:「感謝神,路旁玫瑰,感謝神,玫瑰有刺。」使我想起了另一句名言:「有人埋怨上帝將刺放在玫瑰花上,但為甚麼不感謝上帝他把玫瑰花放在刺中。」馬提生牧師(George Matheson)也有一段禱文如此說:「我的主啊!我從未為我的一根刺感謝你,我曾為我的玫瑰花感謝你千萬次,但沒有一次為玫瑰花的刺而感謝。我常常希望我的十字架得着補償,主啊!教我認識我十字架的榮耀,教我認識我的刺的價值,指示我透過痛苦的道路來到你跟前,指示我,我的淚水可以變為美麗的彩虹……」保羅也曾為他的一根刺而感恩,並且肯定主的恩典夠他用,因為主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7-10)感恩是用另一種眼光看事物,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回應生活的一切,因為感恩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更是一種生活的美德,感恩節可以過去,感謝的話可以說完,但一個感恩的人就好像一塊吸滿了水的海綿,隨時隨地都能擠出感謝的水,來滋潤自己和別人容易枯竭的心靈,來潤滑人際間脆弱的關係。
今年的感恩節我們都好像籠罩着一層濃霧,為着香港社會的問題,我們的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的,有人說在順境時說感恩是容易的,但在逆境中說感恩則十分困難了,不過,就我們基督徒的信仰立場而言,不能感恩,也要感恩,所謂「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8)
感謝是不受環境影響的,為歡笑感謝,也為眼淚感謝,因為在流淚時,學會了忍耐和體諒。為健康感謝,也為病痛感謝,因由病痛中,學會了安慰別人的功課。
感謝是體諒的,雖然喜愛那陽光明燦的日子,但也為細雨霏霏或傾盆大雨的日子感謝。因為農夫需要雨水,瓜果菜蔬更需要雨水的滋潤。
感謝是生生不息的,小感謝生大感謝,多感謝就有更多的感謝,越感謝覺得越需要感謝。
感謝是豐富的,它帶來喜樂、諒解、同情、安慰,有感謝就有知足,沒有嫉妒、紛爭、自私和驕傲。
我們更要為主耶穌基督而感謝,因他救贖的大愛,賜給我們喜樂、盼望、平安,更賜給我們一個常常感謝的心。
「讓我們以感恩的態度面對生活的一切,因為這都是上主給予我們學習的功課,讓我們一同感謝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