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至高無上的,和散那!」(可11:9-10)我們可以相信當年主耶穌榮耀入京的時候,四周的羣眾未必知道他們的歡呼吶喊實在是為了甚麼,大部分隨從的人只是趁熱鬧,在羣眾心裡的影響下,人云亦云地盲從附和,他們不知道那坐在驢駒的人是誰!祂為何要這麼高調地進入耶路撒冷?甚至祂的門徒也誤會了祂入京的目的,難怪「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太21:10)更難怪耶穌進城以後,就為耶路撒冷哀哭說:「但願你在這日子知道有關你平安的事,不過這事現在是隱藏的,你的眼睛看不出來……。」(路19:41-42)
耶穌到底是誰?這不但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問題,當年耶穌向門徒問:「人們說人子是誰?」大部份的答案都錯了,只有彼得似明非明的回應:「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因為當耶穌提到祂將要為人類的緣故受死和復活,彼得卻阻止了,結果被耶穌嚴厲地指責,他跟從耶穌三年多,卻沒有真正明白耶穌來世的目的,和在他生命中所發生的關係。
施洗約翰應該是最認識耶穌的一位,當他一看見耶穌時便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的!」(約1:29)當他為耶穌施洗,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身上時就說:「我看見了,所以作證:這一位是上帝的兒子。」(約1:34)但當他知道自己將快被希律處死,竟打發兩個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那位就是你嗎?還是我們要等候另一位呢?」(太11:3)我們真要佩服約翰那種求真的態度,他不厭求詳地,認真地尋求答案,結果他得着耶穌大大的稱讚。
今天棕枝主日,讓我們也反省耶穌與我們的關係。耶穌,他在我們的心目中到底是誰?他在我們的生命中到底發生了甚麼關係?他是我們生命中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抑或是一個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救主?今天我們的敬拜是否好像當年在城外的羣眾有口無心的歡呼,抑或真正因崇敬他而發出由衷的讚美?基督教的信仰若沒有與耶穌建立緊密關係,便沒有生命力,難怪教會對社會的影響力仍是那麼脆弱,基督徒仍是如此的一小羣。當年棕樹節在趁熱鬧的人羣中,卻有幾個希臘人向門徒說:「先生!我們想見耶穌!」(約12:21)外邦人竟然在信徒的羣體中尋找耶穌,今天,未相信主的人能否也在我們的生活中,看見耶穌呢?
保羅曾肯定地表示:「因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提後1:12)這是否也是我們信仰的宣告和有力的見證呢?
有人問:既然主已安排一切,預知一切,及在我們的生命中預定一切,為何尚要祈求?祈禱是否是一種多餘的,可有可無的或多此一舉的行動?一種沒有意義的行為?
其實這是一個十分複雜和深奧的神學命題,在歷史中已引起很多的爭辯,在這裏無法詳為分析,不過,個人認為雖然上帝已預知,是否我們便不需努力奮鬥呢?個人相信靠着上帝的幫助和自我的奮進,命運是可以轉化和更新的。不錯在我們未求以先祂已知道我們的需要,但我們仍要求,因為:
祈禱是信徒的生活,祈禱應像呼吸般的自然,也是我們經常與上帝建立關係的一種交往行為。祈禱絕不是單程的交通,而應是雙程的交往,不單是向主求告,而是與上帝對話,不是單方面訴說而同時也需要聆聽上帝的聲音。禱告好像與朋友建交,必須經常交往對話,才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明白對方的心意,進而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透過關係的建立,友誼的增進,在心靈互通的情況,我們會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同行,而絕不感到孤單。不是求主為我們作甚麼,而是求主加添信心與力量,面對和應付生活的一切,按着祂的旨意,完成祂要我們所作的工。所以祈禱絕不是自我為中心,而是以上帝為主。
耶穌的禱告生活可以給我們一個學習的榜樣:祂靜靜的上了高山,在祂繁忙的生活中,祂懂得歇一歇,安靜下來,單獨的面對上帝,祂也提醒我們:「你禱告的時候,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那在隱祕中的父禱告」(太6:6)這是基督徒的生活藝術,也是我們重新得力的秘訣:「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 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賽30:15)「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賽40:31)
單獨面對上帝,是在煩囂的生活裏,到一個安靜的環境中,暫時放下自我的主觀成見,以冷靜的態度,反省現狀,以上帝的眼光看事物,探索未來,求祂啟示及加給力量面對當前的處境,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罝身於一個豁然開朗的境界。雖然祂預知我們的需要,但祂也是一個聆聽禱告的主,我們可以向祂傾心吐意,將我們所想所求的向祂傾訴,祂會按祂的旨意應允我們的祈求。(請詳讀路11:5-13)
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凡事求告主名,讓我們珍惜「高山的生活」,靜一靜,歇一歇,與主相交吧!
家庭是社會一個重要的單元,人格的塑造、身心靈的成長、處人處事的態度、甚至社會的和諧幸福,都是由家庭孕育出來的。所以有人強調要改造社會,首先由家庭開始,但可惜我們往往都把「家」忽略了,「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是一個睡眠歇宿的地方,只是夫婦雙方等待對方回來的所在,兒女只是家庭中的點綴品,電視、電腦和麻雀枱代替了夫婦兒女間彼此的溝通,「無飯」家庭是香港家庭最流行的生活模式,Home, sweet home好像已是一個過時的術語,加上許多外來勢力的攻擊,如夫婦的貞潔,兒女的教育,不良的嗜好,經濟的問題和性格的衝突,破碎了幾許家庭,本來是上帝為人類預備的人間天堂,卻變成了打打鬧鬧、哭哭啼啼的人間地獄。
今天是基督化家庭主日,我們強調讓基督作我們一家之主,家中有共同的信仰是幸福和諧的保證,神是愛的根源,所謂「家中有愛,笑口常開」,只有愛才能建立一個家,否則卻只是一所度宿的旅舍而已。
聖經中有許多「模範」家庭,現試舉幾個蒙恩蒙福的家庭,讓我們在主內互相勉勵:
(一)馬大,馬利亞的家(路10:38-42,約11:1-46),這是一個與主有親密交往,聆聽與事奉,全然委身,更是充滿信心和蒙主所愛的家庭。
(二)哥尼流的家(徒10:1-48),這個家庭虔誠,敬畏神,常常禱告,看見異象和實踐異象,廣行善事,賙濟窮人,開放自己的家讓神使用,結果全家得救。
(三)獄卒的家(徒16:25-34),這個家庭經歷神蹟,求恩求福,聆聽教導,結果全家信主,大大喜樂。「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是保羅和西拉給這家的教導,也成為今日我們常引用的金句。
綜合以上三個家庭的生活見證,就會發現蒙恩蒙福的家庭有以下幾個共通點:
(一)與主深交,接待主和祂的僕人。(二)聆聽主訓,樂於事奉。(三)敬畏虔誠,常常禱告。(四)賙濟關懷。(五)開放家庭。(六)全家歸主,喜樂平安。
現謹節錄「基督教週報」早年一段有關基督化家庭的文字彼此分享:
「家庭基督化,除了夫妻都是真誠的基督徒之外,還要把基督帶到家裡來,作你一家之主,讓你的家成為基督管治的小王國;讓你的家成為研習基督真理的小課室;讓你的家成為實踐基督寶訓的試驗所;讓你的家成為宣揚基督福音的傳播站;讓你的家成為充滿神愛的小天堂。
讓你的長輩因你們的孝敬與順從得到安慰,歡度餘生。
讓你的後輩因你們的好榜樣和基督真理的薰陶而潛移默化,成為神人共悅的基督徒。
讓你的親友,因你們的愛心而格外尊重你們的信仰。
讓你的鄰舍因你們的善行而認識你們所信奉的基督,並榮耀歸與天父上帝。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