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堂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WONG Chak-tong 
按立/轉職年份:
2013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愛華村堂主任牧師、愛華村服務中心主任、社會服務部部長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2018年01月21日 
效法合而為一的主 
合一主日 
第3期 

一個可能很簡單,卻又頗複雜的問題:「教會」其實應該是單數,還是眾數?
就我們肉眼所見,很多間「教會」的確是存在於這城市中,甚至同一間大廈也可以有幾間,而我們又可以數出不同宗派的名字;但是,在信仰上,在《尼西亞信經》中所確立的神學立場,我們是宣認「獨一、神聖、大公、並由使徒所傳的教會」,這才是教會的本質。我們所看到教會「不合一」的情況,是由於種種歷史、人為、或人性軟弱下的因素所造成,以致無法履行那承傳自使徒的使命。以弗所書提到,主耶穌在十架上的捨身,拆毀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牆,使雙方「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上主只有一位,基督只有一位,聖靈只有一位,同樣必然只有一個教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位……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教會只有一個,我們應遵從聖經的教導,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
在約翰福音十七章中,耶穌為了門徒的合一向天父禱告,這是一種奧秘性的合一,是建基於聖父與聖子之間,以及聖父、聖子與信徒之間的互相內住。基督徒之間的合一,是有份於這種內住,並實際地將之體現出來。住在基督裏,就是住在他的話語和他的愛之中;耶穌在這裏所說的一切,最關鍵的就是愛,這禱告所談及的合一,是一種愛的聯合:無論是聖父聖子之間的愛,或是聖父與聖子向世人施與的愛,還是門徒之間的愛;並且基於這圓滿的愛,教會對世界的使命才得以延續下去,帶來各種的果效、更新及改變。
過往幾十年,經過不少前人的努力下,普世合一運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包括:改變態度、增進理解、發掘共識、鼓勵合作,甚至促成一些在體制上的聯合。我們更盼望將這些成果融入信徒的教會生活之中,在基督徒群體之間或是基督宗教之間,能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我們承認現實處境中的各種困難,正如一位神學家紐曼約翰說:「你不能擁抱基督教,卻排拒當中的種種差異」;雖則合一的道路仍然崎嶇及漫長,但在先賢所建立的美好基礎上,我們繼續努力,在種種困難挑戰下,為推動教會合一這目標而落實工作,讓世人從教會身上看到合而為一的上主。


2016年07月3日 
守護我城 自強不息 
香港主日 
第26期 

二0一六年轉眼間已過了一半,這六個月間香港社會發生了甚麼大事?還記得這些:銅鑼灣書店負責人及員工失蹤、特首「一帶一路」施政報告、年初一旺角騷亂、立法會新界東補選、高鐵超支撥款不記名舉手投票、特首女兒行李事件、學生自殺、亞視熄機、《十年》奪金像獎最佳電影、《明報》炒執總風波……差不多每一件都帶來爭議、對立和矛盾,也正正反映這城市走向兩極分化、敵我對立、關係撕裂的局面;我們正處身動盪不安、迷失和艱難的現況中。

路加福音十章記載耶穌指定七十二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往各城各地去,他形容差他們出去,如同羔羊進入狼群,這批人縱使遇到不同的對待,仍要送上平安的信息;在那城那地要和週遭的人和陸共處,住在那一家,就接受那一家的款待,並且要醫治城裡的病人,也傳達上帝國臨近的好消息。在稍後的記載中,耶穌說他已經給這些人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絕沒有甚麼能害他們。今天,耶穌正正同樣地差遣我們進入香港這城市中,面對急促變化的處境、艱巨的挑戰、不知的明天,我們沒有水晶球可以預測將來,然而就是在掙扎中,讓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繼續宣揚平安的福音,堅守上帝交託我們的使命和本分,我們要敢於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為公義發聲,也繼續努力服務廣大市民。

想起一首改編自《孤星淚》中著名歌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粵語版《問誰未發聲》:
試問誰還未發聲 都捨我其誰衛我城
天生有權還有心可作主 誰要認命噤聲
試問誰能未覺醒 聽真那自由在奏鳴
激起再難違背的那份良知和應
為何美夢仍是個夢 還想等恩賜泡影
為這黑與白這非與是 真與偽來做證
為這世代有未來 要及時擦亮眼睛

我們眾信徒是活在同一時空、背着同一身分、並同尋出路的一羣,讓我們在這信心的旅途上擦亮眼睛,看見掌權的上帝正在引導,也和他一起同工,守護香港這個我們所愛的地方。


2015年07月19日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要尊敬老人 
敬老主日 
第29期 

今年五月,傳媒揭發一間護老院職員在露天平台上,將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女長者,脫至全裸或半裸後才推入室內洗澡,以至周遭居民均可看到。事件引起全城關注及震怒,護老院最後不獲社署續牌,長者們獲搬遷安置。長者為家庭為社會奉獻一生,晚年因無法自我照顧及欠家人支援而無奈入住院舍,可說是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中國人喜歡祝願長壽,但今時今日你還會否盼望親友及自己「壽比南山」?
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長壽是上帝的賜福,「(上帝)必加給你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箴3:2)長者到老仍可得到上帝的眷顧,「直到你們年老,我不改變,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扶持,」(賽46:4)並且應許「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伯12:12)此外,聖經告訴我們,「髮白的時候仍結果子」(詩92:14),迦勒在八十五歲時,仍說:「現今我還很健壯……我現在的力量和那時的力量一樣。」(書14:10-11)並且長者可對上帝說:「我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宣揚你的能力給下一代。」(詩71:18)所以,各位長者兄姊,你們是上帝眷顧扶持的,是上帝賜福下結出果子的一族!
在去年的青年大會的話劇中,有這一幕:從前有一棵蘋果樹,他很愛錫一個細路哥,細路哥也很喜愛蘋果樹,每日細路哥都會到蘋果樹下玩。細路哥一日一日長大,他告訴蘋果樹他事業上的需要,所以他摘下所有蘋果賣作金錢,又斬去蘋果樹樹枝搭屋,只留下剩餘樹頭的大樹。多年後,細路哥再與蘋果樹見面,此時他已是一位老者。蘋果樹說:「細路哥,我已經沒有甚麼可以給你了。」他說:「我老了……可以像從前一樣,坐在你的身上嗎?」蘋果樹欣然答允……蘋果樹好比我們父母長輩,我們長大後就會離開他們,然而他們一生只會將最好的預備給我們,接著便是望著我們漸遠的背影,但當他們需要我們時,我們在哪裡?我們怎樣以「愛」回應呢?讓我們緊記父母或長輩親人,無論是物質、心靈、及陪伴時間上的需要。
在現實中,我們每一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沒有人會希望自己體弱多病,在床上動彈不得,要別人扶助才可以飲食或轉身。讓我們垂顧軟弱的長者,因為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