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創造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單沒有兩個人有相同的面貌,更因不同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及社會文化等因素而培養出不同的性格和喜好。但往往就是因這些相異,造成人際間的張力、矛盾、甚或紛爭。
然而一切信靠耶穌的人,不論甚麼種族、社會階層,有甚麼背景或成就,都是被上帝所接納,而這份不帶任何條件的接納,也帶來生命的釋放、安慰和自由。十字架的救恩就是廢掉了人與人中間的分化、偏見與冤仇,建立基督裡的大家庭。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雖則上帝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我們對其他人的接納卻是有條件的,就算在信仰群體中也是如此:與我性情、想法和生活習慣相近的人,我會接納;可愛友善的人,我可以接納;非此族類者,我的防衛機制已本能地排斥他在千里之外,更遑論那些與我意見衝突的人。但請看保羅的教導:「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還要穿上愛心,因為愛是貫通全德的關鍵」(歌羅西書3:12-14)(和修版,下同)。「彼此」接納和包容的意思,是指這不單是群體中某一些人的責任,而是每個人的責任。另一方面,耶穌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而相愛的自然結果就是接納和團結;若是沒有彼此相愛,既不能證明自己是主的門徒,也難以團結合一。「你們之間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
接納不是消極地忍受,因為忍受不會持久,縱使外表沒有明確的拒絕,心裡卻已是拒絕對方;接納不是勉強,因為接納是樂意的,而不是責任;接納是主動的歡迎,而不是一個擔子。
主耶穌在世上面對各式各樣不可愛、被人排斥的人,也是先無條件地接納這個人,然後被接納者就產生正面的改變。耶穌對行淫被捉的婦人時,先是接納和保護她,然後才鼓勵她不再犯罪。耶穌看見爬在樹上的撒該時,先是留意他,對他伸出友誼之手,因著耶穌對他的接納,撒該的生命便發生驚人的改變。我們已是新造的人,我們的生命本質已被更新和改變,但願我們也學習以耶穌對人的接納來彼此相處。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歸榮耀給上帝」(羅馬書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