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香港這大都會城市中,大部分人每天都在爭分奪秒,為生活、為工作、為事業、為家庭,又或是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期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事。然而我們也許會偶然停下來,問一問自己,我是為了甚麼拼搏?作為基督徒的你,更應問一問自己:我今天為誰辛苦為誰忙?在我有限的人生歲月中,為著甚麼來燃燒我的生命?我的生命中甚麼是優先?甚麼是次要?
有一位患上癌症的年青人,在治療的最後階段中,體驗出「洋蔥」的道理:生命中不重要的事情已沒有多餘時間去處理,像洋蔥一樣最先剝落的,就是平時花上最多時間追求的工作、成就、金錢。第二層剝落的,就是自己的夢想,如戀愛、婚姻、旅遊等,餘下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原來就是自己與上帝、家人、朋友及自己的關係。
最近在紀念俾士牧師抵港一百六十週年的活動中,一些昔日在港工作的差遣員講述他們當年的事蹟,他們千里迢迢來到香港,學習中國人的語言,興建禮拜堂、設立醫院、籌辦服務、宣講福音,為香港人爭取權益。他們所付上的,是寶貴的年青歲月,甚至更有付上兒女的生命。他們今天都是垂垂老矣,然而他們的生命十分美麗動人,而且活得精彩。他們就是將生命獻給上帝,將基督託付的使命放在最優先的次序。人生是有限的,但今天我們的所作所為卻可以帶給後世無限的影響,將上帝的愛、盼望、和好的信息延續下去。
有一天,我們都要到上帝面前交賬,上帝託付給你的,可能是五千、二千或一千銀子,你交回甚麼給上帝?你忠於上帝的託付嗎?你獻呈的是果子,是葉子?還是遺憾?但願我們都得著上帝的讚賞:「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你在少許的事上忠心,我要派你管理許多的事,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太25:21)
上帝創造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單沒有兩個人有相同的面貌,更因不同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及社會文化等因素而培養出不同的性格和喜好。但往往就是因這些相異,造成人際間的張力、矛盾、甚或紛爭。
然而一切信靠耶穌的人,不論甚麼種族、社會階層,有甚麼背景或成就,都是被上帝所接納,而這份不帶任何條件的接納,也帶來生命的釋放、安慰和自由。十字架的救恩就是廢掉了人與人中間的分化、偏見與冤仇,建立基督裡的大家庭。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雖則上帝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我們對其他人的接納卻是有條件的,就算在信仰群體中也是如此:與我性情、想法和生活習慣相近的人,我會接納;可愛友善的人,我可以接納;非此族類者,我的防衛機制已本能地排斥他在千里之外,更遑論那些與我意見衝突的人。但請看保羅的教導:「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還要穿上愛心,因為愛是貫通全德的關鍵」(歌羅西書3:12-14)(和修版,下同)。「彼此」接納和包容的意思,是指這不單是群體中某一些人的責任,而是每個人的責任。另一方面,耶穌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而相愛的自然結果就是接納和團結;若是沒有彼此相愛,既不能證明自己是主的門徒,也難以團結合一。「你們之間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
接納不是消極地忍受,因為忍受不會持久,縱使外表沒有明確的拒絕,心裡卻已是拒絕對方;接納不是勉強,因為接納是樂意的,而不是責任;接納是主動的歡迎,而不是一個擔子。
主耶穌在世上面對各式各樣不可愛、被人排斥的人,也是先無條件地接納這個人,然後被接納者就產生正面的改變。耶穌對行淫被捉的婦人時,先是接納和保護她,然後才鼓勵她不再犯罪。耶穌看見爬在樹上的撒該時,先是留意他,對他伸出友誼之手,因著耶穌對他的接納,撒該的生命便發生驚人的改變。我們已是新造的人,我們的生命本質已被更新和改變,但願我們也學習以耶穌對人的接納來彼此相處。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歸榮耀給上帝」(羅馬書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