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衛華會吏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MAK Wai-wah 
按立/轉職年份:
2023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廣源堂主任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2019年04月7日 
禱告、禁食、施與 
大齋節第五主日 
第14期 

轉眼之間已到了大齋期尾聲,下主日是棕樹主日,我們將要踏入聖週,準備迎接基督的復活。今年大齋期將盡,你的屬靈操練進行得如何?在教會傳統中,禱告、禁食、施與,被稱為預苦期的三大支柱,讓我們檢視一下自己在這三方面的屬靈操練進行得如何。

大齋期的禱告焦點是幫助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在禱告中面對世界的苦難,學習信靠天父上帝慈愛。今年我的大齋期禱告計劃,是每天為正在受苦的人禱告,我沒有一次過定下四十天代禱的主角,因為我相信上帝每天會給我不同的感動去禱告。結果第一天當我禱告的時候,心中自然就想起一位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姊妹。有一天我為到最近有家人離世的肢體禱告,當時教會接連舉行了幾個安息禮拜,讓我體會到他們的傷痛。在每天為受苦的人禱告中,我感到上帝愛和憐憫。

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以「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路4:4)拒絕將石頭變成食物以果腹。大齋期的禁食操練正是挑戰我們去思考,到底我們靠甚麼而活?為何而活?中國人有句說話:「民以食為天」,食是十分重要,沒有食物,人無法存活。而香港人以「搵食」來形容工作,「搵食啫」就成為一個常用、好用的藉口,合理化一個人做各種各樣不應該做的事情。人生難道真的單單只是為了「搵食」嗎?在禁食的過程中,即使只是禁戒部分食物飲品,我們也會感到自己對飲飲食食有很大的渴求,這時正適合多默想「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重新調整自己生命的焦點。

人的另一罪性是貪婪,我們總是渴望擁有更多東西,大齋期強調以施與作屬靈操練,正正是以付出對抗貪婪的罪性。透過付出,提醒我們一切從上帝而來。當我們樂於施與、當我們放下物慾,我們能夠更輕省地跟從上帝。另一方面,當我們樂於施與,也改變了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不再是競爭者,我們之間不需要彼此剝削、互相掠奪,而是可以互相幫助,以愛相結連的群體。我們的施與,未必能夠改變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但卻能將一點愛、一點盼望,帶給別人。

最後十二天的齋期,你將會如何度過?讓我們禱告、禁食、施與,悔改、信靠主。


2017年11月26日 
基督我們的君王 
基督君王主日 
第47期 

今主日是基督君王日,也是教會年曆最後一個主日,在一年終結時提醒我們基督是天國的君王,我們是屬於他的天國子民。雖然今日世界上仍有一些國家奉行君主制,但我們比較熟悉的君主制國家都奉行君主立憲制,君王只是一國的象徵人物,而古時君王與子民的關係,並不是這樣。古時君王是其子民的統治者,子民的身家、性命、財產基本上都在君王的主權掌控之下。基督君王日展現的君王形象又是怎樣的呢?今主日舊約和福音經課提供了一些答案。

以西結書34:23-24提到上帝要立大衛作王、作牧人,以西結是以色列民亡國被擄時代的先知,當時大衛王朝已歿,所以這裏所講的大衛其實是將要來的彌賽亞,即救贖主耶穌基督。以西結書34章提到上帝要使用這位新的王、這位牧者去拯救上帝的群羊,招聚他們、醫治他們,使他們得到牧養。耶穌正是這樣的一位君王、一位牧者,我們是被他尋找、被他拯救和看顧的子民,也是他的羊。

馬太福音25章,講到基督再來的時候要以君王的姿態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審判萬民,又好像牧人將不同種類的羊分開。在基督君王審判的標準中,我們再次看到他關注失喪、軟弱及需要幫助的人,甚至要求信徒把他們當作自己看待。他期盼屬他的子民,能分擔他治國之事,就是關心照顧那些飢渴、流浪在外,生病、及在監獄裏的人,只有這樣做才真的是他國度的子民,才可以與他共享天國的福樂。

這兩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基督君王不同於地上的君王,他不是君主立憲國家那樣徒具象徵意義的人物,他也不是以君權掌控人民的古代君王,基督君王乃是一位仁愛的牧者,他對自己的子民百般愛眷,但他也盼望我們有他一樣的心腸去愛軟弱者和罪人,當基督再來,他的國度要完全實現時,他會在王座上審判我們。

基督君王日是教會年的終結,下主日我們將開始新的教會年,在將臨期中準備迎接基督的誕生及他的再來。教會年的更替,提醒我們基督這位王者快來了,當警醒,準備迎接他。


2016年01月31日 
如果 愛 
基督顯現後第4主日 
第5期 

喜歡今天的讀經主題「以愛承擔召命」,當我們談到召命時,很容易會感到千斤重擔壓肩頭,但是當我們的召命與愛相連,就會變得不一樣。上帝就是愛,我們得以認識他,成為他的兒女,全因為他的大愛,而他對我們的召命,就是愛他和愛鄰如己。從上帝那裏得着愛,再去愛上帝和愛人,這就是以愛承擔召命吧。

如果有從上帝而來的愛,我們能夠去愛教會、愛弟兄姊妹嗎?最近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談及一名基督徒不再返教會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已受傷,不想再受傷。有時候我們的確會發現人的罪性仍然潛伏在信徒群體中,並會伺機突襲,令肢體間彼此傷害。使徒保羅受到哥林多教會信徒攻擊時,會切切禱告,也會跟弟兄姊妹講道理,但他不會放棄。保羅愛教會讓我想起〈我愛教會歌〉的歌詞「愛她,我常流淚,念她,我常祈求,為她事工,我更努力,直到力盡方休。」及「內敵外患,無時不有,主在無不拯救」。教會生活、事奉,從來都不容易,但靠著主,我們仍然可以去愛。

如果有從上帝而來的愛,我們可以怎樣去愛香港?執筆之時正值全城關注銅鑼灣書店五子失蹤事件,引發我對香港基督徒的召命與愛的聯想。香港正面臨重大的轉變,自由民主法治,每天都面對不同的挑戰。上帝把我們放在此時此地,對我們有何召命?近日為香港禱告時,腦海中浮現一句經文:「在這裏,我們本沒有永存的城,而是在尋求那將要來的城。」(來13:14)我們太喜愛並習慣香港的美好,不自覺地以為這一切會一直存留,其實只有上帝的國度能存到永遠。這不是說我們就不用關心眼前發生的一切,先知書一再強調上帝期望社會的公義,上帝一直關愛受政權和腐敗的制度壓迫的人。在香港改變之時,我們更要彰顯、持守上帝對社會,對受苦者的心意。要愛這城和其中的人,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受傷,會難過。愛,需要付上代價。

詩歌〈原諒我〉這樣描繪基督對我們的愛:「如果,越多的愛是叫人流越多的淚,那主,你為我落過多少淚?如果,越深的愛是叫人越多的心碎,那主,你的心會有多碎?」基督為愛我們而捨命,我們奉召去愛,甘願流淚、心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