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大齋期第一主日,大齋期提醒我們要省察己罪,悔改回轉歸向上帝。在過去大半年,香港社會經歷社會運動,並要對抗武漢肺炎疫情,過程中我們對己對人的罪性想必有更深刻的體會,今天的靈音稿,讓我們一同思考人性中驕傲、憤怒及貪婪這些常見的罪。
驕傲,香港人無疑有我們值得驕傲之處: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文明健全的制度、公民質素高等等,我們一向引以自豪。但是過去大半年,我們會發覺這一切是多麼的脆弱和不可靠。個人方面,過去大半年相信大家都曾經自覺比不同政見的人更有道理、更正義,然而,我們真的完全正確嗎?箴言16:18-19「驕傲在敗壞以先,內心高傲在跌倒之前。心裏謙卑與困苦人來往,強如與驕傲人同分戰利品。」當城市陷入艱難的境況中,謙卑地與困苦人一起共渡時艱,比驕傲自恃更能榮神益人。
憤怒,在社運之中無論你撐那一方,總會有太多事情令你感到怒不可遏,情緒失控;而在對抗疫情時,政府各種不合理的政策,更令全港市民民怨沸騰。網上有人戲說過去大半年,香港人講粗口頻密度不斷上升,大家可能對自己如此頻繁又強烈的憤怒情緒感到陌生。以弗所書4:26-27「即使生氣也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不可給魔鬼留地步。」憤怒可能會引人犯罪,但是當我們在禱告中平靜下來,聖靈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憤怒背後的原因。我們憤怒的背後可能是出於對他人的關愛或對公平公義的追求,而非針對單一對象。這些怒氣可以靠着主,轉化成正面的動力和行動。若只是基於內心的恐懼、不安、怨毒而發怒,我們就更要祈求上帝的憐憫和醫治了。
貪婪,在抗疫期間,我們明顯體會到人的貪婪。口罩及消毒用品被部分貪婪商人不合理地抬高價格,搶廁紙時一個人貪婪地搶購了一兩年才用得完的份量。我們在亂局中也無可避免地、盡力地囤積各種物資,以帶來虛假的安全感。利未記19:9-10記提醒我們收割莊稼及收取葡萄時,不可盡收,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提摩太前書6:6-10提醒我們貪婪只會來痛苦,要信靠上帝感到知足。在這非常時期,我們能否依靠上帝轉化人性中的貪婪,感受主所賜的平安,並慷慨地與人分享所有呢?
在大齋期中,願我們一起面對我們驕傲、憤怒及貪婪的罪,靠主的恩典追求美善。
轉眼之間已到了大齋期尾聲,下主日是棕樹主日,我們將要踏入聖週,準備迎接基督的復活。今年大齋期將盡,你的屬靈操練進行得如何?在教會傳統中,禱告、禁食、施與,被稱為預苦期的三大支柱,讓我們檢視一下自己在這三方面的屬靈操練進行得如何。
大齋期的禱告焦點是幫助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在禱告中面對世界的苦難,學習信靠天父上帝慈愛。今年我的大齋期禱告計劃,是每天為正在受苦的人禱告,我沒有一次過定下四十天代禱的主角,因為我相信上帝每天會給我不同的感動去禱告。結果第一天當我禱告的時候,心中自然就想起一位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姊妹。有一天我為到最近有家人離世的肢體禱告,當時教會接連舉行了幾個安息禮拜,讓我體會到他們的傷痛。在每天為受苦的人禱告中,我感到上帝愛和憐憫。
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以「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路4:4)拒絕將石頭變成食物以果腹。大齋期的禁食操練正是挑戰我們去思考,到底我們靠甚麼而活?為何而活?中國人有句說話:「民以食為天」,食是十分重要,沒有食物,人無法存活。而香港人以「搵食」來形容工作,「搵食啫」就成為一個常用、好用的藉口,合理化一個人做各種各樣不應該做的事情。人生難道真的單單只是為了「搵食」嗎?在禁食的過程中,即使只是禁戒部分食物飲品,我們也會感到自己對飲飲食食有很大的渴求,這時正適合多默想「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重新調整自己生命的焦點。
人的另一罪性是貪婪,我們總是渴望擁有更多東西,大齋期強調以施與作屬靈操練,正正是以付出對抗貪婪的罪性。透過付出,提醒我們一切從上帝而來。當我們樂於施與、當我們放下物慾,我們能夠更輕省地跟從上帝。另一方面,當我們樂於施與,也改變了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不再是競爭者,我們之間不需要彼此剝削、互相掠奪,而是可以互相幫助,以愛相結連的群體。我們的施與,未必能夠改變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但卻能將一點愛、一點盼望,帶給別人。
最後十二天的齋期,你將會如何度過?讓我們禱告、禁食、施與,悔改、信靠主。
今主日是基督君王日,也是教會年曆最後一個主日,在一年終結時提醒我們基督是天國的君王,我們是屬於他的天國子民。雖然今日世界上仍有一些國家奉行君主制,但我們比較熟悉的君主制國家都奉行君主立憲制,君王只是一國的象徵人物,而古時君王與子民的關係,並不是這樣。古時君王是其子民的統治者,子民的身家、性命、財產基本上都在君王的主權掌控之下。基督君王日展現的君王形象又是怎樣的呢?今主日舊約和福音經課提供了一些答案。
以西結書34:23-24提到上帝要立大衛作王、作牧人,以西結是以色列民亡國被擄時代的先知,當時大衛王朝已歿,所以這裏所講的大衛其實是將要來的彌賽亞,即救贖主耶穌基督。以西結書34章提到上帝要使用這位新的王、這位牧者去拯救上帝的群羊,招聚他們、醫治他們,使他們得到牧養。耶穌正是這樣的一位君王、一位牧者,我們是被他尋找、被他拯救和看顧的子民,也是他的羊。
馬太福音25章,講到基督再來的時候要以君王的姿態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審判萬民,又好像牧人將不同種類的羊分開。在基督君王審判的標準中,我們再次看到他關注失喪、軟弱及需要幫助的人,甚至要求信徒把他們當作自己看待。他期盼屬他的子民,能分擔他治國之事,就是關心照顧那些飢渴、流浪在外,生病、及在監獄裏的人,只有這樣做才真的是他國度的子民,才可以與他共享天國的福樂。
這兩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基督君王不同於地上的君王,他不是君主立憲國家那樣徒具象徵意義的人物,他也不是以君權掌控人民的古代君王,基督君王乃是一位仁愛的牧者,他對自己的子民百般愛眷,但他也盼望我們有他一樣的心腸去愛軟弱者和罪人,當基督再來,他的國度要完全實現時,他會在王座上審判我們。
基督君王日是教會年的終結,下主日我們將開始新的教會年,在將臨期中準備迎接基督的誕生及他的再來。教會年的更替,提醒我們基督這位王者快來了,當警醒,準備迎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