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為依然有中國人歷來尊敬老年人意識的,都不會抗拒「敬老」的意念吧。尊敬是一種美德,而老年人——他們都具備或多或少值得受尊敬的氣質,不見得罕見了?與此同時,常見老年人對幼兒孫表示慈愛。多麼令人珍貴的情景!
中國人有句諺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呀!家有一(或兩)老,有如一(或多)珍寶。不錯,在這世代,三代同堂——尤其是在香港——多時不能實現,如:家庭住用空間受限制,或不少家庭兩代移民他處。即使如此,就算是香港,或剩下老的一代,敬老慈幼,未必經已行不通了。例如互聯網有所幫助。
且說「敬老慈幼」連結了三代。原來《禮記》已經提及「敬老慈幼」。做父母的一代尊敬上一代,也愛護幼兒的一代。這不是空談呢!在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留下幾行坐位,椅位背後有幾個畫像:尊敬老者及弱者,又關顧幼兒,何不讓座他們?啊!很有意思的示意。敬老慈幼加上體恤弱者。多麼有意思的提醒——提醒大眾,老少傷貧,天天都可如是。不過指定一主日為敬老主日特別提升眾人的醒覺!以助老幼貧弱,即使是隔岸越洋,亦可實踐互愛互惠。
中國人的家教仍未全失,基督徒的美德更應保存,甚至發揚光大!在此用羅馬書8:37-39陪伴今主日的主題︰「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我們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活,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權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深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無論是年老的,幼年的,軟弱的,傷殘的……在一切的事上,我們都已得勝有餘了。
你可曾受人委託去辦理一樁事的經驗?你既然受人委託,即是你被重視,所謂「受寵若驚」,那麼委託你的應當是值得敬重的人物。
「受託主日」就要在這樣宏觀的框架中去了解。委任者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他委託信徒去辦理的是推動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事業,包括建設教會以及教會運作的各種事務,支持其中事奉人士所需要的經費、人才及物力的舟車費用、燈火油蠟的燃料費等等。
彼得前書4:10-11:「人人要照自己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各種恩賜的好管家。若有人講道,他要按着上帝的聖言講;若有人服事,他要按着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好讓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
是的,各種恩賜的信徒——講道的(在職或義務)、教導的(受薪或義務)、服事的(同樣,是職業或義務)等等,他們有甚麼需要就應當得以支持。如此一來,受託的內容,既是屬世的,又是屬天的,不必有俗、聖之分,在地上如在天上,都是值得支持。
教會有「十一奉獻」(十分之一)的傳統(始自舊約時代,支付聖殿的規例)。
新約聖經有「窮寡婦捐出她袋中僅有的銅錢」的典故;「主人獎賞忠心的僕人,各將五千及二千銀兩的忠心僕人倍增原本數目」的比喻;「多給誰,就向誰多取」的教導。
總結一句話:受上帝委託,成為他聖業中的好管家(steward),感恩而樂於事奉,使人得益,榮耀主名。這是「受託主日」的美好信息!
九七年七月一日起,香港回歸中國,它的正式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按照《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香港將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一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指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有不同的經濟、政治、法律等體制。
香港特區成立之初,各方步步為營,大致上還可勉強維持一種「均衡」(但那是不很穩定的)。近一兩年,種種矛盾愈來愈激烈和複雜,香港正面臨巨大危機,若社會陷入混亂,有關當局唯有加強高壓手段,而結果必釀成更大災難。
本會訂定「香港主日」,主旨是喚起牧者及教友,除了以公民身分去關心香港前途,盡上公民的責任,更要為城市守望,尋求上主的引導。
這一切都不是簡單的事。在縱橫錯綜的政、經、民生界域中議論紛紛,爭辯不休。
有人說,愛港愛國。另有人說愛國愛港。究竟愛國愛港,孰先孰後?
這些爭論,喋喋不休,公說公有理,但通通遺忘了上帝給我們最大的誡命:愛你的上帝,和愛你的鄰舍如同愛自己。非常斬釘截鐵,但足以教導我們應付一國兩制的矛盾,走出第一步。
上帝先愛我們,我們才可愛鄰舍(本地人、內地同胞皆為鄰舍)如愛己(自己、家人、主內弟兄姊妹)。但不是人人皆可愛,我們都有罪性,有時甚至面目可憎。但上主的愛浩大宏廣,包容一切,甚至化解敵對上帝的罪惡,何況是「一國兩制」所造成庸人自擾的矛盾呢!
主內弟兄姊妹,讓我們從自己做起,並互相督促勉勵,在香港這個一大國之內的小地區,踐履祂的誡命。
非常婉惜,最近因為新界東北發展撥款議案,立法會門前發生暴力衝突,令「以愛與和平佔中」計劃蒙上了陰影。儘管如此,我們仍相信仁愛、公義、和平依然適用於政改、民生的議題上,甚至長遠來說,祈盼以這些聖經理念去「佔領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