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受人委託去辦理一樁事的經驗?你既然受人委託,即是你被重視,所謂「受寵若驚」,那麼委託你的應當是值得敬重的人物。
「受託主日」就要在這樣宏觀的框架中去了解。委任者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他委託信徒去辦理的是推動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事業,包括建設教會以及教會運作的各種事務,支持其中事奉人士所需要的經費、人才及物力的舟車費用、燈火油蠟的燃料費等等。
彼得前書4:10-11:「人人要照自己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各種恩賜的好管家。若有人講道,他要按着上帝的聖言講;若有人服事,他要按着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好讓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
是的,各種恩賜的信徒——講道的(在職或義務)、教導的(受薪或義務)、服事的(同樣,是職業或義務)等等,他們有甚麼需要就應當得以支持。如此一來,受託的內容,既是屬世的,又是屬天的,不必有俗、聖之分,在地上如在天上,都是值得支持。
教會有「十一奉獻」(十分之一)的傳統(始自舊約時代,支付聖殿的規例)。
新約聖經有「窮寡婦捐出她袋中僅有的銅錢」的典故;「主人獎賞忠心的僕人,各將五千及二千銀兩的忠心僕人倍增原本數目」的比喻;「多給誰,就向誰多取」的教導。
總結一句話:受上帝委託,成為他聖業中的好管家(steward),感恩而樂於事奉,使人得益,榮耀主名。這是「受託主日」的美好信息!
九七年七月一日起,香港回歸中國,它的正式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按照《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香港將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一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指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有不同的經濟、政治、法律等體制。
香港特區成立之初,各方步步為營,大致上還可勉強維持一種「均衡」(但那是不很穩定的)。近一兩年,種種矛盾愈來愈激烈和複雜,香港正面臨巨大危機,若社會陷入混亂,有關當局唯有加強高壓手段,而結果必釀成更大災難。
本會訂定「香港主日」,主旨是喚起牧者及教友,除了以公民身分去關心香港前途,盡上公民的責任,更要為城市守望,尋求上主的引導。
這一切都不是簡單的事。在縱橫錯綜的政、經、民生界域中議論紛紛,爭辯不休。
有人說,愛港愛國。另有人說愛國愛港。究竟愛國愛港,孰先孰後?
這些爭論,喋喋不休,公說公有理,但通通遺忘了上帝給我們最大的誡命:愛你的上帝,和愛你的鄰舍如同愛自己。非常斬釘截鐵,但足以教導我們應付一國兩制的矛盾,走出第一步。
上帝先愛我們,我們才可愛鄰舍(本地人、內地同胞皆為鄰舍)如愛己(自己、家人、主內弟兄姊妹)。但不是人人皆可愛,我們都有罪性,有時甚至面目可憎。但上主的愛浩大宏廣,包容一切,甚至化解敵對上帝的罪惡,何況是「一國兩制」所造成庸人自擾的矛盾呢!
主內弟兄姊妹,讓我們從自己做起,並互相督促勉勵,在香港這個一大國之內的小地區,踐履祂的誡命。
非常婉惜,最近因為新界東北發展撥款議案,立法會門前發生暴力衝突,令「以愛與和平佔中」計劃蒙上了陰影。儘管如此,我們仍相信仁愛、公義、和平依然適用於政改、民生的議題上,甚至長遠來說,祈盼以這些聖經理念去「佔領香港」。
七月一日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剛過去了。兩天後的今主日,在教會裡反思一下,「一國兩制」的構思(香港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公式」),這是適切的一樁事吧!
「一國」是中國,一個統一的國家,擁有主權,香港歸屬其下(不再是外國的殖民地),當然是大好的事!聖經屢次頌讚以色列民復國。香港人不要搞中國分離或顛覆國家,否則便是背棄「一國」的原則。叫香港中國人「愛國」合情合理。祖國有成就,香港人與全國齊慶,國家有災難,香港人前往救助受難的同胞,在在表現愛國愛民的情懷。
愛國卻不等於漠視本國可能有差錯之處,有待改善;亦不是服從專制掌權者的命令,不可異議。國民教育瞞着學子國家無何不對,那不是真正的愛國教育。
「兩制」本來指資本主義(香港)和社會主義(內地),以經濟體制而言。可是中國內地的經濟運作方式已演變成跟香港式資本主義無別。資本主義不錯有突出的功績,但亦有缺失。
「兩制」實際上包括政制成份。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是中央集權,一黨專政。香港的管治理念源自「港人自港,高度自治」;還有法治精神,人權自由;最近民主的訴求日益加強。兩個政制的差距越來越遠。香港本地亦有支持建制(中方及港方)的政治勢力,增加異數。
走入錯綜縱橫的「一國兩制」迷宫,如何尋找出路呢?各方有各路向,基督教信徒有何方針?不易;但可有清醒的思路、堅實的信仰、響亮的發言、有遠象而有底線的識見、委身而約制的行動。
──對中國,應支持,甚至「愛」──但拒絶被逼去愛黨,盲從專制者。
──在香港,珍惜自由,維護法治,尊重民權,推動民主:這些元素可有基督教信仰的輔助。
──經濟與民生(香港和中國):作財富的好「管家」;「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受壓迫的得自由……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這些聖經上的指導是可落實的。
「一國兩制」是可行的,同道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