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上帝在你生命中的旨意是甚麼?我即時想到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這段我們耳熟能詳的經文:「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隨後你可能會再問:「這吩咐是否真的可能呢?」在順境時感恩當然容易,但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即使不是十常八九、亦必經常出現,在逆境中要我們常常喜樂和凡事感恩是否要求過高呢?
首先,感恩是因為我們相信上帝的良善,一切臨到我們的際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掌管歷史的主宰所安排,或是容許的。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說:「你們所受的考驗無非是人所承受得了的。上帝是信實的,他不會讓你們遭受無法承受的考驗,在受考驗的時候,總會給你們開一條出路,讓你們能忍受得了。」情況正如很多小孩子,可能都會視某些成長的經歷為苦事,作為家長的不可能免去他們一切的困難,如何讓小孩子在合適和安全的環境下接受挑戰才是家長需要小心安排的。試想我們在天上的父又豈不會,或不能如此引導我們呢?
其次,感恩是因為我們在上帝中有盼望,縱使今天我們沒有方法或把握去跨越面前的困難,我們仍然期盼在過程中,我們能夠有所成長。更重要的是確信上帝在最終,已應許我們永恆,無比的榮耀,正如哥林多後書四章16-17節所說:「所以,我們不喪膽。雖然我們外在的人日漸朽壞,內在的人卻日日更新。我們這短暫而輕微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所以,主耶穌也在馬太福音廿四章13節應許我們說:「堅忍到底的終必得救。」既然如此,我們即使在困難之中,又如何可以不為上帝在基督耶穌裏為我們所成就的偉大救恩而感恩呢?
最後,感恩是因為我們有上帝不變的愛,我一直以來都十分喜歡足印的故事,當中提醒我們,上帝在任何困難中都不會撇下我們,相反的他會更緊緊的與我們同在,這亦是我和很多信徒的親身經歷。上帝沒有應許我們天色常藍,基督徒在世上同樣需要面對苦難,只是我們有創造天地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與我們同行,這是何等的奇妙、何等的福氣啊!就讓我們由今天開始,立志在任何的境況中向上帝感恩吧!
耶穌對他們說:「在先知書上寫著:『他們都要蒙上帝教導。』凡聽了父的教導而學習的,都到我這裏來。」(約六:45)
從來都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攪學術的材料,除了自己最專長的數學科外,由中學開始每次測驗或考試都只是剛剛合格,還記得在崇基神學組讀神學的時候,每年都要面見導師,有一次導師看過我的成績單之後便說:「唔緊要,你將來只是在教會做牧者,成績不需要太好吧。」我當時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但這句話卻讓我不斷反思。
我認同在牧養的過程中,態度比學識重要。一個學問淵博但驕傲散漫的牧者和一個學識不足但謙卑誠懇的牧者,相信絕大部分的弟兄姊妹都會選擇後者。可是當日子久了,如果這位謙卑誠懇的牧者無法按正意講解上帝的真道,便不能真正幫助弟兄姊妹在生命中作出正確的抉擇,更無法讓教會成為上帝在世上的真光。今天在社會中出現了一些對基督徒的反感和貶稱,可能都是因牧者或是教導者未有在真理上好好裝備所致。所以在我牧會的這些年間,當每次接觸到一些信仰的難題時,我都絕不會輕易放過,一定要找方法讓自己弄清楚,好讓自己能夠帶著平安的心去跟弟兄姊妹分享;同時亦要不斷提醒自己,要繼續保持開放的胸襟,無論自己所知的有多少,仍會有未知的地方,甚至有出錯的可能。
那麼當年我的導師是說錯了嗎?其實亦不是,因為我認為成績好不等於讀得通。今日我們社會中亦出現很多「讀死書」的同學,他們有很好的學業成績,但卻未能好好運用,相反在社會中很多有大智慧的人(包括全球的首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卻沒有任何的學術成就可言。所以我們要追求的不是甚麼神學學位,而是在處理人生和信仰的重要問題時,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立場,並且能夠得到別人的明白和尊重。心水清的弟兄姊妹可能會知道,我是本會所有牧師中唯一一個事奉超過二十年、卻從未申請過工作進修的牧師,一方面是因為我十分享受與弟兄姊妹同行的時間,另一方面是因為明白本會牧者的短缺,但撫心自問,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神學和信仰的學習,發現到學習原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亦感恩看見自己隨著年日都有或多或少的進步。但願我們每一位都有好學的心,深信上帝必會悅納,並親自引導。
一般人說起「教會」,都只想到一個地方或建築物,而我們在使徒信經中宣認「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時,當中的「大公(Catholic)」就是指「教會」其實是一個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信徒群體,即歷世歷代中不同地域的每一位信徒都是「教會」中的一分子。至於「神聖(Holy)」就是指「教會」是屬上帝的,聖經中形容到基督是教會的頭,而教會則是基督的身子。我們若從「基督是教會的主」這個角度去看「教會」的時候,我們便應該有以下的幾個反思:
首先,「教會」存在的目的是榮耀主,今天我們各地方教會所做的,究竟有多少真的是為主而作?有多少只是為人而作?又有多少是為我們自己而作呢?當然每一件事工都未必能夠很清楚地劃分,但這卻是我們需要時刻反思的問題。
第二,「教會」雖然是屬於主,但她並不是主,所以她不是完美無瑕的,但既然基督無論如何還是「教會」的主,那麼當我們看到她的軟弱時,我們是否應該指責她、離棄她?還是應該幫助她、改善她呢?
第三,「教會」需要我們的參與,但結果卻在主的手中,今日當我們為「教會」的事工做到筋疲力竭、甚至疲倦灰心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嘗試將重擔與主分擔?以信心去接受他的安排,相信他已悅納我們的勞苦,並仰望他在前面的引領。
最後,但願我們每一位信徒都能夠重視「教會」,她是主在地上所設立、並看為極寶貴的,沒有任何一個信徒能在與「教會」抽離的情況下活出主所喜悅的生命,破壞「教會」合一的信徒更是主所不能容的,唯有當我們在「教會」中一起敬拜、禱告、相交、學習、奉獻、服事……我們才能成為主真實的門徒,在世上蒙主更大的賜福,同時也成為主更大的榮耀和世人更大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