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喜愛唱詩的老信徒,在晚年時患上舌頭癌,為保存性命,逼於無奈要把舌頭割去。在手術室裡,他問醫生:「做過手術後,我還能唱詩嗎?」醫生一時傷感起來,不能作聲,只搖頭表示不能。於是這位老信徒就請求醫生把他扶起,他要唱最後一次詩歌,他說:「我一生常常歌唱,如今將要不能再唱的話,我要唱一首感謝的詩。」說罷,他便懷著信心地高唱:「一息尚存我要讚美,直到目瞑聲竭身死;歌唱之日永無停止,我心我靈仍要稱頌。」這雖然是故事一則,但當中告訴我們,任何時刻都要歌唱稱頌我們的主。
另外有一首英文詩歌,內容大意是:「我有千個舌頭能發千把聲音,我心靈在主裡便滿有喜樂;無論在任何地方,我都要唱讚美的詩歌,向萬人宣告上帝在我身上的作為」。歌唱是基督徒生活的重要部分,在任何場合裡,我們都會唱詩,不論是個人靈修、集體敬拜、團契小組、歡樂喜慶、哀傷憂愁,都會用詩歌表達對上帝的感謝、讚美、渴求、仰望。透過詩歌,我們可以唱出信仰,表達出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並對祂的信靠。事實上,歌唱是一種敬拜上帝的行動,表達對上帝的尊崇,慶祝基督耶穌的救贖和聖靈的帶領,使我們能在生活中歸榮耀予上帝。
循道理宗被譽為是在詩歌傳統中誕生的「歌唱的教會」,早期的循道理宗信徒透過唱詩歌,確定自己作為上帝兒女的身份,並從當中學習信仰。作為循道理宗的信徒,我們每次唱詩時帶著怎樣的態度來唱呢?好的詩歌裡包含豐富的信息,並且能帶來復興的大能,當我們投入去唱時,無論在思想、感受和行為上,都可以被更新過來。記得有一次在崇拜中,唱著「就是這樣無善可陳,皆因我主流血捨身,又因我主召我親近,上主羔羊,我來,我來」時,心裡泛起一陣感動,熱淚盈眶,在感受自己卑微的同時,也感受到上帝的厚恩,使我在上帝面前更去謙卑降服。
讓我們尚存一息都以詩歌稱頌上帝,學習認識和表達信仰。
二零零四年八月的《呼聲》雜誌刊登過一篇名為「復和──寬恕的能力」的文章,作者講述一位曾在受戰火蹂躪的伊斯蘭國家當醫護人員,並參與當地核心重建工作的人士指出,如果這個國家的人不懂得寬恕,國家就不會有將來。對伊斯蘭國家的人來說,原本應充滿希望的將來,卻因過去受到限制,而寬恕過去就是重建將來的關鍵。
生命中有受傷和痛苦是人類共有的實況,問題視乎人怎樣理解和面對。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對周遭世界的認識是透過個人內在的理解。譬如當一個人被批評時,他可以理解這些批評是善意的提點,能夠幫助他去改善個人的弱點,提昇生命質素,內心便會衍生感激的情緒;但若認為是惡意挑剔,他會自然視之為人身攻擊,心中產生反感,並感到受傷害。同樣地,不論是人與人之間,或是國與國之間,當一方理解對方的動機為惡意時,內裡便會充滿受傷和仇恨的情緒;若從另一角度去理解的話,便會有不同的想法,能對人有多一點體諒,明白這是對方的限制和軟弱,不去計較,並可以去饒恕。
當然,饒恕並不能一蹴即就,傷害越深,癒合的過程便越長,而饒恕所需要的時間亦較久。對於基督徒來說,甚麼是我們饒恕的動力呢?當然是耶穌基督的愛!祂從沒計較我們的過犯,沒數算我們多少次令祂傷心失望,祂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施行赦免,饒恕我們的軟弱,使我們能與祂重新和好。同樣,我們要跟隨耶穌基督的榜樣,以愛克勝傷害和仇恨,學習饒恕的功課。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說:「人類必須動員一切最好的力量,使愛克服仇恨,和平克勝戰爭,真理戰勝謊言,寬恕勝過報復。」「只有寬恕能平息報復的火,並能使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胸懷開放於真實而持久的修和。」
饒恕看似軟弱,卻可以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能使人得長久益處。為何不去饒恕!
少年時常在團契裡唱一首詩歌,歌詞是這樣的:「使我的生命,像美妙詩歌,時常發出十字架寶貴信息;救主我願意,像美妙詩歌,常發妙音不論日子順或逆……」短短幾句歌詞,帶出一個重要信息──用自己的生命來表達信仰,見證基督。在聖經中,我們也可讀到使徒保羅以自己的生活見證、行事為人,靠賴聖靈的力量,傳揚福音,使外邦人信主: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 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 人順服;……。」(羅馬書15:18)
「言語」(word)是指口頭的宣講和教導,也包括文字的宣講和教導;而「作為」(deed)乃指保羅所做的和所忍受的一切。「神蹟」(sign)是一種徵兆,表示有上帝的同在或含有屬靈真理;而「奇事」則指一些使人驚奇、詫異、難忘的事情,這是上帝能力彰顯所帶來的後果。總括來說,意思是指保羅用言語和作為(行動)來履行傳福音的使命,他的事奉是由神蹟奇事伴隨著,並且靠著聖靈的能力來完成。
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與保羅一同承擔傳福音的使命。保羅靠聖靈的能力,藉生活見證、行事為人,傳揚與人生命攸關的好信息,我們又如何呢!要讓人認識基督,單單講述教義理論不會有很大效果。我們必須有口頭的表述,同時透過行為表現,以愛服事他人,加上生命的各種經歷,見證耶穌基督在我們的生命所帶來的改變大能。若非如此,我們難以說服未認識福音的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要在生活上經歷基督的改變大能,我們必須認真地與主同行每一天。試想想你現在的生活,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與主親近,以能貼近祂的心意?你願意付上多少時間研讀主話,以明白祂的道?你在面對生活各樣壓力和困難時,信仰發揮怎樣的作用?你對主耶穌有否存著時刻信靠的心?你經歷主的愛有多深,能否隨時與人分享?當我們在生活上越親近主,就有越多的信仰經歷與人分享。
傳福音不是說服人相信一個宗教,乃是將人帶到耶穌面前,讓人認識基督並與祂有生命上的結連。作為一個傳福音的使者,我們要以個人的生命經歷進行「信仰分享」,使人能經歷在主耶穌身上所體驗的新生命。願主賜恩予我們,使我們能以生命作見證,成為一個使人蒙福的信仰分享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