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嫦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WONG Wai-sheung, Sally 
按立/轉職年份:
2007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九龍東聯區聯區長、沙田堂主任牧師、海外宣教事工主任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以馬忤斯之旅事工執行委員會主席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與主同行、愈顯主榮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2014年12月21日 
我們的聖誕──仰望上帝 
聖誕主日 
第51期 

今年你期望過一個怎樣的聖誕節?你期盼收到甚麼聖誕禮物?
  剛踏進十一月,便有大型商場亮起聖誕燈飾,令我突然感到聖誕節早來了個多月!這些年,聖誕節漸漸變成商品化。聖誕禮物、聖誕老人、聖誕燈飾、聖誕大餐、聖誕假期,皆成為眾人所期盼和等待,聖誕節真正的主角卻被淹沒了。聖誕節對我們這班基督徒又是甚麼意義?
  聖誕對年輕的馬利亞,不是購物開派對,而是肩負一個她不太清楚的使命,等待一位她不太認識的主角蒞臨,縱然她不曉得是怎麼的一回事,她卻願意照著上帝的話去做。這份願意的心,不是因為她有無比的能力去實現這使命,或有無限的智慧能洞悉天機,只因她願意尊主為大,仰望上帝,她因信而順服,她甘心放下自我讓上帝帶領和引導她未來的人生。天使稱她為「蒙大恩的女子」,從中她得到上帝親自向她啟示這聖誕的奧祕,而她藉著實踐去經驗和了解上帝的啟示——耶穌道成肉身的啟示。
  耶穌道成肉身的事實已在二千多年前成就,然而他第一次的蒞臨使當時的希律王害怕,怕失去自己的王權而策動一次政治迫害,殺盡當時兩歲以下的小孩,耶穌也許成了不被歡迎的人物,當時更沒有人明白耶穌的出生是要帶來救恩。另一方面,上帝的啟示豈是單指主耶穌第一次的來臨,他親自向門徒承諾將有第二次來臨,只是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和預計得到。而主耶穌第二次來臨跟第一次來臨也絕不一樣,他再來之時也是審判之時。
  因此,今天當我們再過聖誕節之際,除了記念耶穌降生和開心慶祝共度佳節之餘,也更當時刻警醒,尤其是當我們活在這難辨是非黑白的時代,政治制度使我難免有所失望或沒有甚麼期望、社會民生經濟的情況也許不能使我們安居樂業,我們如何在這些日子仍有生活的盼望和力量?這刻讓我們藉著聖誕的啟示,學效馬利亞的榜樣,放下自我和纏擾我們的包袱,定睛仰望上帝,免得跌入迷惘之中,也得隨時準備妥當,以信心並專心地等候主的再來。


2012年09月2日 
真誠獻上 
聖靈降臨後第14主日 
第36期 

九月是第三季最後一個月,這一季分題為「塑造生命、奉獻己身」:從生命被塑造至奉獻生命——這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真誠打開自己心裏的門,讓塑造生命的主在我們裡面工作。
  「真誠」意味著一份由衷的心情、不作假設的推斷、無限的渴望和期待、鍥而不捨的精神。像雅歌中描寫男女兩情相悅,彼此的期盼和等待,也有學者指雅歌是描述上帝對以色列的愛情,是那麼的長和深,並且甚願這愛是發自內心自然的表達和行動。良人向所喜悅的女子發出邀請,就如上帝不斷向我們發出邀請一樣,祂期待我們與祂一起,期待這關係延展至永遠。
  我們以甚麼態度迎見主耶穌?有些法利賽人見到耶穌和祂的門徒時,並沒有感到興奮或欣悅,反而拘泥於祂的門徒沒有按古人的傳統洗手吃飯。耶穌卻指責那些拘守規條的法利賽人,只看表面而忽略更重要的事:就是要剔除心裏一切惡念。想想我們說出來的話,往往就是我們心裏隱藏的意念,更影響至深。這些話可能是一種要求、是一種指責、是一種只看見別人不是的眼光、是心底裏的埋怨和苦澀……。我們以怎樣的意念和心情回應耶穌的說話?
  「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自己的舌頭,反欺騙自己的心」(雅1:26)。
  我們正過著怎樣的虔誠生活?定時返崇拜?參與事奉?擔任招待?這種種行動的背後,如果不是出自真誠事奉的心,卻是個人的喜好、榮譽與欲望的表彰,那便好像手拿著一個盛載污垢的名貴瓷器而已。真實的虔誠,是在平日生活中履行耶穌的話,看顧面對困難的弱勢社群以及能過不被世俗同化的生活。這正是主喜悅我們所作的真誠獻上。


2011年11月6日 
奉獻應預備 
聖靈降臨後第21主日 
第45期 

每天早上起來,我們會梳洗整理自己,以最好狀態出門,這是不是你慣常作的事呢?梳洗本是簡單不過的事,也是習慣性的事情,但有些人會講究用甚麼洗面液、那種毛巾、那種牙刷和牙膏……。每天習慣性的事,無論是起居飲食,我們都會好好預備,那我們的靈性生命又如何?

在約書亞晚年之時,他與以色列人在示劍重申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敬畏耶和華,誠心誠意事奉他。以色列人歷盡多年飄搖的曠野生活,受著四週異邦文化的影響,今天我們的生活也許如以色列人一般,雖然我們不是生活在曠野,然而每天打拼,為生活籌算,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世俗價值潮流所溶化,我們對上帝的事奉,也容易落入形式或表面。事奉不是單單每週上教會,出席主日崇拜,偶爾協助單項事奉項目,而是每一部分的生活奉獻。

有些人視上帝是最後救星,即在事到盡頭時才找上帝。那麼上帝只是救星,不是創造生命的主。要讓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主,我們必須有好的心靈預備,就是操練我們的心靈時刻敬畏上帝。知道不等於行動,就如十個童女的比喻所言,明知新郎將到,卻有五位沒有好好預備足夠份量的油,以致當新郎來到時,她們未能進入這個開心派對。

活潑的奉獻生命,在乎我們在態度及行動上的配合。諸如我們甘心樂意為家人或朋友預備一頓美味的晚餐,我們會花心思配合菜色,選購上好的材料,用時間精心炮製每一道菜餚,最後奉上餐桌分享。今天讓我們以甘心樂意的態度預備,以我們的一生去「敬畏耶和華,誠心誠意事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