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CHEUNG Kwok-leung 
按立/轉職年份:
2014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大埔堂主任牧師、宣教牧養部部長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青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少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2019年05月5日 
親眼見主.生命改變 
復活期第3主日 
第18期 

使徒行傳記載掃羅在大馬士革的路上與主耶穌相遇後,生命得着改變。
這個悔改故事的高峰時刻是有主的呼叫:「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起來!進城去,你應該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相遇的高峰其實就是主耶穌與保羅的對話。
耶穌向掃羅提問:「你正在做什麼?……你應該做什麼?」這相遇對掃羅來說或許實在是太突然了,所以他當時只是反問:「你是誰?」以及後三天甚麼都看不見,也不吃、也不喝。
從屬靈的角度反思,掃羅或許是進入了安靜與沉思的過程。原來對話並不是語言上的問答和回應,而是生命的思考與重尋。掃羅與主的相遇及對話,讓他進入了人生的探索,蛻變出往後不一樣的人生!
那我們如何在對話中能得着從上而來的亮光呢?盧雲神父就在《心靈愛語》中建議:「你必須進入你感到痛苦的地方,尋找新的立足點;在你體會空虛的地方,這其實並不是最終的經歷。在它以外,還有一處地方是你可以得着上帝愛的環抱。當你越是往這個新天地去扎下根基,就越有能力哀悼舊天地裏的損失,並且容讓那裏的痛苦消逝。」(《心靈愛語》第59頁)雖然我們都有自己的軟弱,但只要我們能像使徒一樣與復活的主相遇,生命便能被改變及經歷上帝的愛與恩典。
約翰福音記載復活的主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向門徒顯現,讓門徒經歷捕魚的神蹟,並查問彼得的信心。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就在主耶穌的恩典下,三次回應了主的愛。這經歷就是上帝愛的環抱,能在傷痛中重新站立起來,改變起來!
無論是掃羅也好、彼得也好,他倆都是因着上帝給予的恩典與機會,在與主相遇後有所得着,繼而在生命中有所轉向。掃羅親眼見主及與主相遇後,由逼迫教會到在各會堂裏傳揚及見證主耶穌基督。而彼得領受了餵養主的羊的呼召後,成為建立教會的信心領袖。他們能活出生命的改變,實在是經歷上帝最有力的見證!
各位弟兄姊妹,你們有沒有經歷過與主的相遇?嚐過主恩的滋味?有否領受過「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的屬靈經驗?我們與超越時空並且是全能全知全善的主相遇,可能只是一剎那間的事。你已準備好或期待親眼見主,生命得改變嗎?


2017年07月9日 
因聽命而輕省 
青少年主日 
第27期 

近年與年青人相處的時候,發現在他們身上有一種特質是越來越明顯的,就是當有些事情是他們認同和確信時,無論要付出多少代價,他們都會嘗試去實踐,例如在環保的議題上,他們大都能在教會聚餐時自備餐具、餐盒。你若能使用手帕的,他們更會大聲叫好!又在茶餐廳裏,若你能拿出一枝個人金屬飲管,他們更會給你一個潮人稱號!在這些年青人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他們的果敢言行和堅定的信念,就在他們的生命和言行中實踐出來。對於要環保、要拯救地球,他們強悍像勇士,隨時樂於聽命。
聽命──不是順服於強權者或欺壓者的順從行為,也不是藉着順從而換來得益的等價交易。
「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這是聖經中不變的原則。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要順服在這原則下。原來面對上帝,人沒有藉口說他只部分聽從。上帝的話語就是命令!而祂的命令是要完全遵守的,無論人是否同意、明白或覺得是否合理。只有聽或不聽命,就是那麼簡單。
「耶和華喜愛燔祭和祭物,豈如喜愛人聽從衪的話呢?」(撒上15:22)有時候人會自我感覺良好的說:「我已為上帝做了很多事,我有聚會、讀聖經、靈修、祈禱……証明我已夠愛上帝,不是不肯跟從上帝吧!」但這些屬靈行為,其實是未能與真正聽從祂的話相題並論的。
相信在主裏的青少年人,其實大都是渴望聽命於上帝的。由他們赤子之心決志委身基督開始……只是在信徒的生活實踐中,或許未必人人能完全讓信仰與生活互相結連和顯露出來。
聽命──其實就是負基督的軛。「你們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這樣,你們的心靈就必得安息。」(太11:29)軛──是一種用木製造的樑,用來給兩頭牛拉貨物或用來幫助犁田。負軛就如外在加重負擔,但負軛同時亦是專心一致地領受責任來完成使命。看上來是外在加上,但真實的聽命是內在喚醒的火熱行動。聽命所負的軛,是不用多加思慮,他們的心靈就必得安息,所負的軛也會感到輕省的。
讓我們藉着一班年青人在第一屆現代基督教音樂創作比賽中冠軍的詩歌〈燃燒這生歸袮〉中,思考聽命勝於獻祭。當中副歌所表達的心聲,成為我們彼此的勉勵:「讓我知聽命勝於獻祭,順從較獻精金可貴。願你鑒察我心,是否敬畏你過於一切。聽命勝於獻祭,今懇求袮賜我火的洗禮,剔出污穢冷漠也燒毀,重將這心歸你!」阿們。


2016年06月5日 
罈內有麵、瓶裏有油 
中國主日 
第22期 

列王紀上的故事記述了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所有的王更嚴重,面對惡行他還當作是小事,及至列王紀上十七章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水,也不下雨。」因着亞哈的惡行,全國上下都生活在旱災的苦情中。這個境況似乎源於一人的罪惡,但眾人卻要受苦。甚至我們的人生有時根本並不知原因,卻要與別人同活在受苦的處境中。那婦人說:「我們吃了,就等死吧!」這是她的吶喊,亦是她的禱告。
一九八九年的春天,北京的學生悼念一生廉潔而因病去世的中央委員會胡耀邦總書記,藉着罷課、靜坐和絶食等,希望國家領導人能夠和他們會談,讓他們表達對社會貪污腐敗等情況之不滿。絕食的學生數目達三千人之多,並且有十萬人聚集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而香港亦有一百五十萬港人遊行,聲援學運。但在六月四日因着人民解放軍施用武力清場下而結束,死傷人數無法知道。北京的市民和學生,並且關心這場運動的香港人同時感受到這場運動帶來的痛苦。
「八九、六四」在中國領導人的判斷中,到今天還是一場「動亂」,二十七年來仍未能得到平反,失去生命的學生和市民,今天仍被視為暴徒;他們的家人不能追究責任,也不容去自由地悼念死去的親屬。對我而言,我期望有如那婦人一樣能發出吶喊的呼聲。
二十七年後的今天,我還要呼喊,還要悼念,因為我還深信上帝是看顧中國的上帝,上帝的公義和憐愛沒有止息。感謝上帝,不單讓以利亞有水有糧,亦祝福了這對寡婦和兒子。耶和華上帝藉着以利亞應許說:「罈內的麵必不用盡,瓶裏的油必不短缺,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耶和華上帝使以利亞、寡婦和兒子一同經驗到應許得以實現。
我會繼續悼念「六四」,因為這是我的禱告,亦是讓我能體驗應許得以實現的過程。我盼望能見到「罈內有麵、瓶裏有油」,更祈盼這場運動可以得到正確的評價。但願在不同崗位的我們,能各盡所能,彰顯人性的善良;也賜我們堅毅去貫徹信念,堅守公義。願主佑香港、主佑中華,奉基督耶穌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