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CHEUNG Kwok-leung 
按立/轉職年份:
2014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亞斯理堂主任牧師、宣教牧養部部長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青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少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2016年06月5日 
罈內有麵、瓶裏有油 
中國主日 
第22期 

列王紀上的故事記述了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所有的王更嚴重,面對惡行他還當作是小事,及至列王紀上十七章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水,也不下雨。」因着亞哈的惡行,全國上下都生活在旱災的苦情中。這個境況似乎源於一人的罪惡,但眾人卻要受苦。甚至我們的人生有時根本並不知原因,卻要與別人同活在受苦的處境中。那婦人說:「我們吃了,就等死吧!」這是她的吶喊,亦是她的禱告。
一九八九年的春天,北京的學生悼念一生廉潔而因病去世的中央委員會胡耀邦總書記,藉着罷課、靜坐和絶食等,希望國家領導人能夠和他們會談,讓他們表達對社會貪污腐敗等情況之不滿。絕食的學生數目達三千人之多,並且有十萬人聚集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而香港亦有一百五十萬港人遊行,聲援學運。但在六月四日因着人民解放軍施用武力清場下而結束,死傷人數無法知道。北京的市民和學生,並且關心這場運動的香港人同時感受到這場運動帶來的痛苦。
「八九、六四」在中國領導人的判斷中,到今天還是一場「動亂」,二十七年來仍未能得到平反,失去生命的學生和市民,今天仍被視為暴徒;他們的家人不能追究責任,也不容去自由地悼念死去的親屬。對我而言,我期望有如那婦人一樣能發出吶喊的呼聲。
二十七年後的今天,我還要呼喊,還要悼念,因為我還深信上帝是看顧中國的上帝,上帝的公義和憐愛沒有止息。感謝上帝,不單讓以利亞有水有糧,亦祝福了這對寡婦和兒子。耶和華上帝藉着以利亞應許說:「罈內的麵必不用盡,瓶裏的油必不短缺,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耶和華上帝使以利亞、寡婦和兒子一同經驗到應許得以實現。
我會繼續悼念「六四」,因為這是我的禱告,亦是讓我能體驗應許得以實現的過程。我盼望能見到「罈內有麵、瓶裏有油」,更祈盼這場運動可以得到正確的評價。但願在不同崗位的我們,能各盡所能,彰顯人性的善良;也賜我們堅毅去貫徹信念,堅守公義。願主佑香港、主佑中華,奉基督耶穌聖名祈求,阿們。


2014年07月13日 
體貼聖靈的感動 
青少年主日 
第28期 

記得早前收音機曾播出一段由記者訪問一位少年人,問他七月一日有何節目和計劃?這位少年人衝口回應,他已拿到門券,可以去巨蛋支持他喜愛的歌星,是他夢寐以求的心願;但又立時補充說,當他聽完那喜愛的歌星演唱,就會立即趕去維園參與遊行。似乎這少年人早已明白記者提問的心思,而他亦早有妥善的計劃,追追趕趕就是為了一舉兩得:既支持歌星,又參與遊行。今天的少年人就是不怕追趕,不怕辛勞,只要是追求夢想,就願意全情投入投身。或許,當要面對這世代的挑戰,甚至活在香港今天的處境,我相信可能我們都需要有像這少年人的勇氣和特質。
羅馬書八章六節:「體貼肉體就是死;體貼聖靈就是生命和平安。」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提到靠自己不能克服罪,不能遵行律法;在第八章指示人能勝過罪的途徑,就是藉著聖靈在基督裡,把凡信靠他的人都釋放過來,在聖靈的引導下過成聖的生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上帝的靈是生命本身的保證,也是與上帝和好的保證,又是平安生命的保證。透過聖靈的工作,基督實際地活在信徒裡面。生命、榮耀的主竟住在我們的身體裡,實在奇妙。雖然我們的身體仍受死的轄制,但我們毋須不安或沮喪。聖靈住在我們裡面這個事實,向我們保證聖靈會使我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就像他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一樣。因此體貼聖靈,順從聖靈給予的感動,能使我們勝過肉體的轄制和生活處境的障礙!
一班身處海外的循道衛理青年人,在七月一日雖未能回港,但內心有感動要為香港做點事,因此自發又簡單組織下上載了一首合唱的《問誰未發聲》※,體會到他們帶著一份內在的感動,勝過地域的限制,要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與自由,要勇於發聲。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三十七節中告訴我們:「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求主教導我們有屬天的智慧去判斷是非,更賜我們勇氣去為公義、民主、自由和真理站起來。提摩太前書四章十二節也提醒年青的信徒們:「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但願我們信徒們都能學效主耶穌基督的榜樣: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阿們。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6F_zWEY4Zg&feature=youtu.be


2013年06月23日 
釋放自由的群體 
聖靈降臨後第5主日 
第25期 

談起悔改,許多人的腦海裏就會出現一個審判者的形象;使人因罪受責。他們心目中所存的是一位可敬又可怕的上帝,要求人過嚴苛的清教徒式生活;上帝更像一個嚴厲的父母,每當我們稍作鬆懈,他便立刻命令我們:「立正!」

其實悔改,就是一個人真正的認識自我,能夠完全坦然面對自己,在上帝面前敢承認自己的污穢,經歷祂施恩之下,生命將感到如釋重負。我們不用壓抑,也不需收藏,更不用再裝假。悔改,並不是全盤否定自我,而是承認自己的本相,從而接受上帝的拯救鴻恩。

經歷真實的悔改,就是體會生命從罪咎的枷鎖中釋放出來,重得自由過新的生活。這釋放與自由,都藉從天上來的救恩而再來!浪子決定要悔改,他「醒悟過來」並摒棄舊有的生活方式跑回父親的家(路十五:17)。格拉森被鬼附的人,鬼附使他瘋癲,住在墳墓裏,與鄰舍家人隔絕;當耶穌逐出「群」鬼,他「清醒過來」,並懇求要和耶穌同行;被耶洗別王后下令追殺的以利亞,他逃到何烈山的山洞中,向耶和華上帝申訴他的苦情,心裡想著「只剩下我一人」;耶和華上帝使他知道他在「以色列中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親吻巴力的同路人」以利亞醒悟了,得力再前行。醒悟(awakening)就是確定自己從罪惡的桎梏裡得釋放,生命享自由,再世為人的重要時刻。

若真實地重視悔改帶來的醒悟,在生命中是如此重要和真實,基督的群體就應常常分享悔改歷程!你的團契小組有沒有讓團友分享個人悔改經歷?教會洗禮班有否幫助每一位準備接受洗禮的,重溫及肯定這屬靈旅程?個人層面上,你有否敏銳聖靈的醒察,自由地活出聖潔和得勝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