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每次進行洗禮,都鼓勵洗禮者撰寫或分享個人信仰見證。這安排既能增加對新加入教會的弟兄姊妹之認識,又讓全會眾能為他獻上感恩禱告,上帝恩典彰顯在生命中。
上帝在人生命中不斷介入,施行恩典拯救。在耶穌止息風浪的故事中,門徒與耶穌渡河,船因風浪灌滿了水,命懸一線間。門徒向耶穌呼救:「老師!我們快沒命了!」(可4:38)耶穌止息了風浪(可4:39),施行了拯救,他不單施行神蹟的能力,更是因對門徒的愛與關顧。
就是在信徒的日常生活,那應許臨在人生命中的聖靈,時刻參與在你生活中並彰顯著上帝的恩典。少年大衛,面對頭戴銅盔,身穿鎧甲的歌利亞,卻能宣告「我是靠着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攻擊你。」(撒上17:45)他體驗到上帝在他身上彰顯著大能力的恩典,所以能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彰顯著主恩的勝仗。
保羅勸勉信徒,不可白受上帝的恩典,倒要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林後6:4)人生處境會陷於苦難,面對艱辛,但上帝的用人內心卻可常有喜樂;生活在貧窮,時要面對飢餓貧乏,但上帝的用人還可有能力祝福他人,得享喜樂與富足。這都是源於上帝的恩典,配合著上帝用人的委身行動。凡事謝恩,不住禱告就是秘訣。
你有否憶記起上帝恩典介入你生命的時刻而時常感恩?你有否留意到上帝要透過你的生活和生命,也向別人彰顯出上帝恩典?你有否時刻警醒聖靈是內住在你心?
「信就是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和修本)
有「信」的人,對前面路向有盼望
「信仰」 關係著人的生命走向,你相信些 "什麼",你的人生就為此而努力。亞伯拉罕就是因著信,遵命出去,作客旅異地寄居,為的是上帝的應許,盼望得著更美的家鄉。所以「信」與「盼望」是彼此關聯的。有「信」的人,是個人生有方向,有盼望的人。
有「信」的人,對所信之事有把握
「信」是對於 "未知的領域",投下清晰的決定。以賽亞先知,由烏西雅王崩那年,直至希西家作猶太王的時候,擔任先知,向猶大和耶路撒冷說出警戒與上帝應許的話。他對未來清晰而有把握,正因為多年與上帝相處及相遇(encounter)對上帝的個性及心意有深切認識。
有「信」的人,對未見之事有確據
在"不確定的事上" 投放時間資源,是因為有確據(Assurance)。路加福音12章耶穌論述天國,人變賣所有賙濟人,為的是積攢財寶在天上。他們確切及肯定父樂意把國賜給他們,這份肯定就是有確據。故此人願意變賣現有的,為天國多留一分。有確據的人,願意把生命投放在未見的事上。
祝願循道衛理的信徒們都因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對將來人生有把握,對明天有盼望,懷著信,開創明天。
主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捨己顯然是跟隨主耶穌的標誌與要求。但捨己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捨己就是否定自我,捨棄自己,沒有了自我。引用保羅所說:「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 “同釘十字架,不再是我”,是否意味著我失去了自我,沒有了我的思想、情感、意志?果真如此,那麼我是誰?保羅又說:「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我”又彷彿還活生生的在肉身裡活著。到底基督徒的“我”還存在嗎?如果“我”還存在是否是全然被動,只聽使喚?
馬可福音八章主耶穌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向門徒發出挑戰:「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又為人生下了一個新定義:「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這一段經文清楚的解釋了捨己的真義,就是體貼上帝的意思,不體貼人的意思。我們否定自己並不是失去了“自我”,而是放下不合上帝心意的想法、愛好,並且積極的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為要順服上帝的旨意,成全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擁有比賺得全世界更有價值的人生。
使徒約翰,在約翰一書裡寫著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壹3:16)捨命就是捨己,為了別人甘心放下自己的意見,愛好,利益,甚至生命。
一個人因著宗教的義務,良心的驅使或其他的原因作出的犧牲,未必是聖經所說的捨己。保羅說﹕「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真正的捨己乃是懷著對上帝和對人的一份摯愛,所作的“放棄”或“堅持”。正如保羅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而放棄了靠福音養生的權利,也為了純正的福音,堅持立場,甘心受苦。這也正如坎伯摩根牧師所描述:「真正的門徒既不揀選歌唱,也不揀選輓歌;既不揀選陽光,也不揀選陰影;除了明白並遵行主的旨意以外,別無他選。」一言以蔽之“捨己”就是捨棄自己的意見,揀選上帝的道路,為主活好這生!
願以【主,你犧牲的愛】共勉實踐(青年聖歌第I冊,54首)
『主,你犧牲的愛已賜給我,主,我不願為己留下甚麼;
我在愛中景仰,將我心願還償,今將供物獻上,奉獻與你。
主在施恩座前,為我求父,我的信心軟弱,只望耶穌;
助我十架背上,將主妙愛宣揚,以禱告或歌唱,奉獻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