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邦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FAN Kin-pong, James 
按立/轉職年份:
200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聖樂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以馬忤斯之旅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弗4:2-3) 
喜愛之金句: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見證或分享:
我喜愛《詩篇》23篇,因為詩人所描述的景況亦述說了我的際遇,詩人所舒發的情懷亦表達出我的心境,詩人所立的誓願亦道出了我的心願。現藉重新填詞,以表心志。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得享平安。祂賜我出生於牧師家庭,使我從小在主愛中成長。祂呼召我走上事奉道路,為主的名牧養祂的群羊。我雖被兇惡的狼狗嘶咬,也沒有喪命,因為祂大施憐憫,祂寬恕,祂拯救,賜我新生。在眾多挑戰面前,祂加添我信心力量,祂的真道使我剛強壯膽,使我的靈命更新。我永永遠遠都要盡心事奉上帝,我且要竭力服務社群,直到主再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20年06月28日 
混亂世代的真假信息 
聖靈降臨後第4主日 
第26期 

舊約聖經記載,以色列民族長期面對北方強國的軍事及政治壓力,從主前722年亞述帝國覆滅北國以色列,到主前586年巴比倫大軍攻陷南國首都耶路撒冷,最後以色列民族遭受亡國之苦。在這數百年間,耶和華上帝興起眾先知,嚴詞斥責猶大君臣百姓所犯的罪,三番四次要求他們認罪悔改,又宣講千禧年將會來臨的信息,使在苦難中的百姓看見大光,得着盼望。然而,在這兵荒馬亂之時,有人企圖混水摸魚,自稱「先知」,到處傳講虛假的信息,藉此擾亂人心。
今主日選讀的經課耶利米書28章的背景,正是猶大國面臨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君臣百姓對前景感到非常擔憂。這時,先知哈拿尼雅在聖殿宣告:「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我已經折斷巴比倫王的軛,二年之內,我要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這地擄掠到巴比倫的器皿,就是耶和華殿中的一切器皿,都帶回此地。」(參耶28:2-3)對猶大君臣百姓來說,這個信息似乎很受歡迎,因為只需要等候兩年時間,巴比倫就要被覆滅,聖殿被擄的器皿得歸回。
不過,先知耶利米卻說出截然不同的信息,雖然耶利米深信上帝最後必定滅除巴比倫罪惡勢力,但他勸告猶大君臣百姓不要過份樂觀,要正視眼前的困境,他對哈拿尼雅說:「耶和華如此說,你折斷木軛,卻換來鐵軛。」(耶28:13)這樣的信息,實在不容易被人接受,但耶利米堅持說:「那預言平安的先知,到先知的話應驗的時候,人就知道他真是耶和華所差來的。」(耶28:9)
這就是分辨真假信息關鍵之處﹗先知耶利米強調:真假信息的分辨不在於是否討人喜悅,而是出於上帝。哈拿尼雅只憑着血氣說急功近利的話,耶利米卻提醒猶大君臣百姓:信息的真假是需要時間考驗的﹗雖然大家都相信,看似強大的巴比倫帝國最終都必遭覆滅,但時間表卻是在上帝的手裏,只有上帝才是掌管和審判歷史的主宰,他的權能直到永遠,他的應許永不落空﹗
在現今這個互聯網資訊非常發逹的世界,尤其是香港在面對社會運動及疫情肆虐期間,社會上經常流傳許多真假難分的信息,使人感到無可適從。究竟在這個混亂的世代如何分辨真假的信息呢?今日經文的信息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堅持仰望掌管和審判歷史的上帝,倚靠賜給我們智慧、信心和力量的上帝,並且憑信心守望等候,就能夠在這混亂的世代中辨別真假的信息,並且能夠行走在正道當中﹗


2019年01月13日 
做一個忠心良善的受託者 
受託主日 
第2期 

英文「Stewardship」,中文譯為「管理者」或「受託」。聖經《創世記》記載:上帝在造人之後,就賜福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這地,治理它;要管理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和地上各樣活動的生物。」(創1:28)意思是說:上帝在創世之初,就將管理宇宙萬物的權柄交給人類。這就是「受託」最原始的聖經基礎。
  在新舊約聖經中都有許多受託的故事。在舊約時期有一個人名叫「約瑟」,他被哥哥賣到埃及護衛長波提乏家裏做奴隸,因著上帝的同在與他的勤勞忠心,主人就將家裏的一切都交託給他管理。約瑟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分只是管家,並沒有因為被主人重用就放肆,他義正辭嚴地拒絕主母的勾搭。可見一個忠心的管家,不但在日常工作上盡職盡責,在道德生活上也要堅守忠貞。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多次用管家的比喻,要求門徒盡忠職守,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比喻是三個僕人怎樣回應主人的託付。請留意,耶穌在比喻中強調:主人並非將錢財平等交給僕人,而是按各人的才幹分配資源,並按各人完成使命的情況施行賞罰。
  在以上兩個富有代表性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受託」的關係是主人與僕人。在權責上,僕人要服從於主人,但在實際事務上,主人則需要倚重僕人的才幹,信任僕人的忠誠。但無論這個管家如何忠心能幹,最後他都必須隨時準備好向主人交賬。
  後來,耶穌再提升「受託」的關係,他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但我稱你們為朋友。」(約15:15)我們知道,朋友關係比主僕關係更進一步,如果我們能以這種「在耶穌裏,我們是好朋友」的心態一起參與事奉,就能彼此守望,互相勉勵,也只有用這種心態參與事奉,我們在教會事奉的擔子才會變得輕省。
  使徒保羅更將「受託」喻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參羅8:14-17)因為基督徒不僅是上帝產業的一個託管人,更因信靠耶穌而同屬上帝的兒女。作兒女的,自然有份承受父親一切的產業;與基督同作上帝後嗣的,除了與基督同得榮耀外,也有份承擔管理基督教會的責任,並主動參與「十一奉獻」行動,使上帝的家有糧;又要主動參與教會事奉,同心建造上帝的家,努力拓展上帝的國度。
  今日是本會「受託主日」,盼望我們能夠用實際行動回應與上帝所立的約,無論在堂會及本會的事工,或是在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中,都能盡自己的本分,做一個忠心良善的受託者。


2018年05月13日 
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 
基督化家庭主日 
第19期 

若要用大自然一件物體來比喻何為「基督化家庭」的話,我認為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頗為恰當,因為樹木的結構與人類的家族系統非常相似。
首先,樹幹就好像以父母為中心的家庭,是支撐整個家庭的核心,若樹幹粗壯,就可以抵擋狂風吹襲;其次,樹根就如家庭的族譜那樣源遠流長,樹木長得越高,根部就更加深入地底,樹木才能「根深蒂固」;最後,樹枝就像子孫後代,必須緊密連於樹幹,得到從樹根、樹幹源源不斷輸送的養分,才能不斷開枝散葉,結出豐碩的果子,傳宗接代。而眾多樹木可以組成森林,就如由眾多家庭組成教會,不同族群組成社會,甚至國家。
聖經當中有不少關於樹木的經文與家庭有關,其中詩人這樣描述:「你妻子在你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如同橄欖樹苗。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要這樣蒙福﹗」(詩128:3-4)葡萄樹和橄欖樹都是中東地區最常見的植物,也是當地最有經濟價值的植物。聖經的作者形容內室的妻子是多結果子的葡萄樹,這種講法與中國文化所說「男主外,女主內」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繼而描述「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如同橄欖樹苗」(和修本),其實,和合本原譯「如同橄欖栽子」,原來是另有「乾坤」。因為橄欖樹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主幹因樹齡太大而不能再結果子時,根部就會長出不少嫩芽環繞着它,就像兒女圍着桌子一樣。這些嫩芽長大之後,同樣可以結出果子,榨取橄欖油,延續橄欖樹的生命和經濟價值。
橄欖樹的這個特色恰好顯示「基督化家庭」的重要性,如果父母的信仰根基能夠扎得穩,不但自己可以多結果子,即使到了年紀老邁之時,憑着父母活潑的信仰生命力,以及強壯的屬靈根基之助,兒女亦能夠在信仰上成長,他們環繞在父母的身旁,給予父母所需的關愛及支持,並且能夠結出豐碩的果子。
然而,任何一棵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充足的水源,同樣,一個富有信仰生命動力的基督化家庭,都離不開「活水江河」——上帝的話語,主耶穌的教導。因此,聖經的作者提醒我們:「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
基督化家庭並非一句宗教口號,而是基督教信仰生命的實踐。若有人問:為何教會缺少「信二代」、「信三代」?那我們就要撫心自問:我們作為父母的信仰根基是否扎實?我們的生命見證能否成為兒女的榜樣?以致他們能夠如同「橄欖栽子」,一方面圍繞在我們身旁,給父母守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延續家庭信仰生命,為主多結果子。
祝願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夠成為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