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讀到馬可福音十章42至52節經文,這對於「社會關懷」這課題有何反思和教導:
1. 「領導與服務」——耶穌重新定義了領導的概念。他向門徒說明,真正的領導不是通過統治和權力,而是通過服務和關心社會中軟弱和需要幫助的人。這種領導方式需要謙卑和為他人服務的心態。
2. 「顛覆傳統觀念」——耶穌的教導顯示了一種顛覆傳統的社會觀念,即在你們中間,希望成為偉大的人必須要成為謙卑的服務者。在當時的文化中,權力和地位是被高度重視的,而耶穌強調的是以服務為本的生活方式。
3. 「犧牲精神」——耶穌提到他自己作為「多人的贖價」將要做出的犧牲,這是對無私關懷和犧牲精神的極致體現。耶穌的犧牲出於對人類深切的關懷,而這種關懷應當成門徒在社會關懷中努力模仿的典範。
4. 「關懷邊緣群體」——巴底買作為一個被邊緣化的瞎子,代表了社會中常被忽視的群體。即使在他尋求憐憫時起初被抑制,耶穌還是停下腳步,關注了他的需求,並給予了適切的回應。這顯示出耶穌對社會中邊緣社群的深切關注。
5. 「切實地回應需求」——耶穌不僅是關注巴底買,還詢問他具體的需求,並滿足了這個需求。這教導我們在援助他人時應該考慮到他真正的需求,而非僅提供表面的慰問。
6. 「信心與恢復」——耶穌強調了信心在全人服事中的作用。他說「你的信救了你」提醒我們,對那些尋求幫助的人來說,令他們保持希望和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總的來說,這段經文鼓勵我們要謙卑地服務於他人,特別是那些在社會中處於邊緣地位的人。它呼籲我們要有慈悲憐憫之心,並以具體行動積極地回應他人的需求,並且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其尊嚴和價值。
求主使用我們。阿們。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西門彼得和「那門徒」看見耶穌的裹頭巾和細麻布,看見就信耶穌基督真的復活了。馬利亞在墳墓外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當耶穌親自呼喚:「馬利亞」,她頓然發現在她面前的就是那位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的主耶穌。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各位弟兄姊妹,我們也看見嗎?
復活的聖經希臘原文anistemi,其意思是「睡著的人被再次喚醒過來!」在這「新的一天」,人能從黑暗和絕望中重新甦醒過來。在復活節節期,教會會用「白色」作為節期顏色。這喻意耶穌基督已戰勝死亡權勢,得勝復活了。「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不從生命冊上塗去他的名;我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的眾使者面前,宣認他的名。」(啟三5)這得勝的生命是永恆的。「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所有的人更可憐了。其實,基督已經從死人中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19-20)「主已經復活了!」叫我們再一次甦醒過來,經驗父上帝賜我們新的一天,新的恩典。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有否經驗到這「復活的生命」?這復活的生命會帶給我們真實的改變嗎?我們不單關心耶穌復活這事件,更要關心這「復活的生命」是否真實地在我們生活中體現出來。這是復活節主日的一個首要主題。「耶穌基督真的復活了!」這事實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甚麼動力與盼望?
初期教父Melito of Sardis 指出:耶穌基督復活事件,向我們展示創造、墮落、道成肉身、死亡和苦難、復活的勝利,以及人類終極的盼望。這份靈性的覺醒帶領我們進入上主「新的創造」(New Creation)當中。而教會乃蒙召成為這復活大能的見證人。我們有責任號召世人進入這新生命的旅程,一起等候耶穌再來!
「願頌讚歸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着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重生了我們,使我們有活的盼望,好得到不朽壞、不玷污、不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一3-4)
今主日舊約經課乃出埃及記三章1至15節。這段經文對我們認識上帝的呼召及我們如何回應,有深刻的教導。
出埃及記三章記載摩西被上帝呼召帶領以色列人離開為奴之地。上帝定意揀選合適的人為他工作。正如以弗所書二章10節「我們是他所造之物,在基督耶穌裏創造的,為要使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上帝對我們每一個屬他的人有獨特的心意和計劃,因此我們要常作預備,隨時回應他的呼召。
摩西回應上帝的呼召第一句說話是「我是甚麼人?」摩西在此表達的是一種「抗議」。摩西向上帝抗議説:「我算甚麼?怎能去見法老,還要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新普及譯本3:11)。摩西似乎不大認定自己是以色列人,乃上帝的選民!這裏讓我們可反思兩件事情:
第一,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嗎?我們的生命從何而來?我們活着的價值是甚麼?到底我們的人生是向誰交賬?當時摩西不大知道自己是誰,加上他受着生命的挫折與衝擊後,只想停留在自己的安舒區,不期望有甚麼突破或更新。然而,上帝卻要呼召他面對「我是誰?」這重要功課。或許當我們思考上帝呼召時,上帝要我們反省的起點就是「我是誰?」這最基本且重要的命題。
第二,摩西未遇見耶和華上帝時,他只能憑自己過去的經驗、知識、能力和智慧去面對生活及前途。當上帝呼召他作一件他認為又大又難的事時,他被自己「設限」而來的恐懼牢牢困住,諸多藉口推卻及反抗上帝的呼召。我們往往也像摩西一樣,活在自己的過去,不肯承認及放下自己的恐懼,不敢面對自己的未來。然而,上帝卻肯定的回應摩西:「我必與你同在!」
當我們回應上帝呼召,最重要的條件,並非我們「能夠做甚麼?」乃是我們否定「上帝與我們同在」這真實的應許。正如約書亞記一章9節:「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弟兄姊妹,我們要好好預備自己,隨時領受上帝在生命中獨特的呼召。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會更深刻認識自己的本質、身分與使命。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上帝與我們同在」這真實經驗,會帶領我們進入上帝豐盛的應許中。求主使用我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