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似乎活力無窮、無憂無慮似的;但事實上,我們可知道他們也是軟弱、迷惘、充滿掙扎、困擾,與成年人一樣,受著多方面的生活壓力。當我們越想幫助他們,教導他們,扶持他們……但往往可能會好心做壞事;皆因我們沒有細心了解今日青少年真正的面貌和需要。筆者就著過往與青少年相處體驗中,體會到他們一些深層的呼聲:
1. 想有真正關心我感受和成長需要的人,而不想有只叫我達成他們期望的父母/家長/導師。
2. 想一步一步走自己的路,想知道自己應有的方向和目標,但有太多的聲音說我應該這,不應該那……,我想有人真正聽我的心聲,用真誠和愛心扶持我,引導我走當行的路,但請不要抱起我!
3.請不要看輕我,我是可以刻苦耐勞的,我也敢於面對挑戰,我也期望有人肯定我的價值,我是可以更新長進,甚至成為領袖,請不要「睇死我!」請不要再視我為「細路仔」。
4. 知道我做錯很多事,很多時候事與願違,我需要有真正無條件的關懷、接納和鼓勵,只要我再有機會,有人教導我正確方法,我將可如鷹展翅上騰!我的生命是可以突破的!我是能夠的!
因此,我們要向今天的青少年以行動去宣告:上帝的恩典夠你用,因為主必加力(Empower)與你,在軟弱掙扎中能經歷主無私的愛,在真理和恩典中,我們必能行在光明中,過著喜樂、豐盛的人生。我們一起上路吧!
創世記卅七章記載了約瑟因其人生面臨突如其來的遭遇,竟被其兄長因嫉妒父親對這小子的寵愛而遭被賣埃及的命運。在人的角度去理解,這是十分荒謬且令人沮喪的事情;但上帝的計劃實在奧妙宏大,祂是掌管時間空間的神,祂奇妙的救贖計劃就在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默默地展開。正如馬太福音十四章22-33節記載門徒彼得想學效耶穌履海卻不成,而遭耶穌基督責他:「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真的,我們所信靠的是滿有大能、信實、守約施慈愛的上帝,在祂奇妙偉大的救贖計劃,祂正呼召信靠祂的人要有飄洋過海的信心,才能成就人看為不可能的大事。
就以近代中國宣教史為例,一位來自英國的循道公會的年青宣教士柏格理,就是懷著一份單純而堅固的信心於1887年間來到中國進行異常艱鉅的宣教工作;當時他受著中國排外氣氛極濃的文化的衝擊以及冒著重重的生命危險,深入雲貴地區以石門坎為中心的黔、滇、川毗鄰地區進行宣教、教育、醫療及於少數民族間進行服侍等工作,最終在廿多年的工作中成就驚人,竟促使該地區整個苗族、彝族居民起著重大的變化,無論在信仰及文化教育等不同層面均發揮其重大深遠的影響力,甚至有令整個地區少數民族歸信主基督。上帝的工作委實叫人驚嘆不已!正如羅馬書十章14-15節:「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但願我們都擁有飄洋過海的信心為主作更大的事;在這小信的世代,見証上帝的慈愛與大能。
主耶穌昔日曾為耶路撒冷哀哭,祂為自己的國家、城市人民,甚至是整個人類社群均深表憐憫關切之情。而舊約哈巴谷先知也為他身處的時代哀求:「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名聲就懼怕。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哈巴谷書三1-2)我們又有否為香港社會求憐憫,求復興?
今天香港社會面對不同層面的危機,無論是經濟、政治、民生各方面均面對重大的困難,特別是市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沉重,抑鬱症成為都市殺手,政治爭拗不斷……然而,香港最大的隱憂可不單是經濟滑落,而是社會凝聚力下降,是家庭解體,人與人關係越來越疏離;核心問題是「心靈失連,人心無望」。當人先與自己失連,與家人、朋友、師長失連,更與那創造主,救贖主失連!最後人唯有只顧眼前的事,唯利是圖,埋首生活中的忙亂。貧富懸殊,官民對峙,社會分化成為可以預測的社會現象。教會面對這境況,正是最好機會讓我們去承擔使命,實踐信仰。
本會一向秉承宣教、服務及教育三結合的精神,以表達對社會的承擔,對人類社群之全人關懷。正如神學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的解釋,教會與世界是彼此關係的概念,他們不可能分割。他們是旅程中的同行者,缺一不可。縱使我們的世界不承認上主對它的拯救,但上主卻拯救了我們的世界。教會決不能放棄我們的世界,以致讓它陷入一個被遺棄的絕望處境中,相反,教會要成為一個有盼望的群體,以致支持我們的世界去認識它被拯救的身份!
但願我們眾弟兄姊妹,在這充滿挑戰、困苦的時代繼續勇於承擔使命,為主作鹽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