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加三27) 「披戴基督」是甚麼意思呢?這是保羅十分關注的主題,在不同的書信,他用不同的詞彙。除了加拉太書之外,羅馬書也用披戴基督。(羅十三:14)﹔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是用脫去和穿上(弗四:22 - 24,西三:9)﹔他還用被聖靈充滿,順從聖靈而行等詞匯。他強調的都是一樣,人信了基督以後,在基督裡有新的生命。
這裏所說的「披戴」就是穿著衣服的那一個穿上。我們已經穿上了「新人」,因此我們也有了嶄新的生命,正如我們穿上一件衣服,所有的人都能藉著它而看出我們是誰一樣。這個全新的你會是怎樣呢?聖經告訴我們:「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3-24)保羅說的披戴基督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心意更新而變化,不要效法世界(羅十二:2)。不但外面的行為改變了,連思想上,心意上也全然更新,是一個全新的人。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人若說他住在主裡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約壹二﹕6)。試想想,如果,有一天,耶穌基督以祂的心懷代替「你」去活一段時間,這個你會怎樣過日子?當你個人的心思意念暫且休假一段日子,讓基督的心懷引領你的生活,讓祂掌管你的行動、決定和發展方向……,這個「你」會變成怎樣?別人會注意到這個「你」有甚麼改變嗎?「你」對家人、朋友、同事、社會上弱勢社群及仇敵的態度會有甚麼不同呢?他們會否發現這個「你」比以前較為溫柔、仁愛、喜樂、平安、健康和專注?
從今天起,盼望我們能藉著讀經、靈修、祈禱及自省,認真選擇和調整生命的優先次序,一同披戴基督,心意更新,同作基督裡新造的人。
上帝吩咐耶利米到匠的家裡觀察匠用泥製作器皿的過程。匠本想用一團泥製作出合自己心意的器皿,但由於這團泥的質地不大好,因此最終在他手中作壞了。到底這團泥出了甚麼問題,經文中未有進一步解說。一團作壞了的泥,理應棄掉,但經文卻指出,這位匠又用這泥作別的器皿。此時耶和華對耶利米說:「以色列家啊!我待你們,豈不能照這匠弄泥嗎?」
人與上帝的關係,好像泥與匠的關係。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上帝是有絕對的主權將人拔出、拆毀、建立或栽植;但上帝卻不會胡亂行使祂的主權,祂會先按人本身的特性與質素,才決定如何好好使用他。而泥能否成為匠眼中優質的器皿,關鍵乃在於這團泥在匠手中是否有合用的質地以及高度的可塑性,以至匠能夠隨心所欲地運用這團泥。那麼,何謂合適的質地呢?
著名的牧者史徒華曾說:「上帝選擇來建造祂國度的,是靠人的軟弱、卑微,而不是人的力量、自信。祂不僅不在乎我們的平凡、無助、條件不夠、默默無聞,而且正因為這樣,祂揀選了我們。」
同樣保羅於哥林多前書一章廿六至廿九節也這樣提醒我們蒙召的 ,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 為要廢掉那有的,目的是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唯有人在上帝面前認定自己是軟弱與卑微,心存謙卑;這樣,我們才能夠時刻依靠上帝的恩典,在幻變不定的人生路途上,聽從上帝的吩咐,享受美好的生命。
至於「有高度可塑性的泥」,就是指那些願意開放生命,聽從耶和華吩咐,樂意為主所用的生命。正如以賽亞書六章八節所提到的情境,當我們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們能否像以賽亞的回應來得這樣清楚肯定、滿有力量的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願意我們各人均能經常心存謙卑,為主所用,同心合意,興旺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