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 3 : 5-12 太 23 : 1-12 帖前 2 : 9-13
近日整個世界受著金融海嘯的衝擊,人心活在無奈惶恐當中。就如詩篇十二篇1-4節所描述的世代,就是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推銷極高風險投資產品的人向鄰舍說謊,他們說話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充滿油滑的嘴唇和誇大的舌頭,人還以為必能以自己之舌頭得勝。
今天整個世界面對最大的危機之一,是這世代缺乏「真實」、「誠信」和「負責任的態度」,而我們所相信的是一位誠實無偽、聖潔的、公義的、正直的、無可指摘的上帝(帖前二10)。因此在這黑暗混亂的時代,我們作為主的子民,更應活出真誠、可靠、明辨是非的生命。正如彌迦先知堅定的宣告,他藉著耶和華的靈滿有力量、公平、權能,向雅各說明他的過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惡(彌三8)。
主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廿三章1-12節中也鼓勵我們不要自卑,以為自己的力量渺小,不足為事,同時不要自高自大,以為自己是世界的救主領袖,總要凡事仰望主,聽候差遣,以真誠作榜樣,為主在這世代作鹽作光。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路十2)當我們祈盼新一代的青少年可以成為社會及教會的未來領袖,他們是社會與教會的未來。他們除了在家庭及學校中需要接受全人培育,在教會中更極需得到屬靈的牧養和裝備。
教會是延續主耶穌基督職事的群體。因此,教會青少年事工的使命應以引導青少年經歷基督的臨在、聖靈的大能及生命更新的豐盛為目標。
因此,我們須集中於引導青少年得著生命的更新和轉化,認識及體驗基督的關愛和臨在,而並非只注重參與聚會人數的增長。這方面實有賴教會群體如何實踐對青少年的捨己及關愛的見證行動。
青少年期望在生活上經歷信仰的真實! 後現代社會強調個人感受和經歷,教會群體若不能幫助青少年將「信仰知識」轉化為「信仰經歷」,欠缺生活體驗,信仰成為他們頭腦上的知識,福音最後只成為眾多宗教中其中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由於教會本質上乃是一個持續見證的群體,要向世上的青少年顯明那位復活的基督之臨在與權能。教會群體應從自身生命更新的見證開始,幫助及陪伴未信或初信主的青少年一同經歷真理和福音的真實性,給予愛心和接納,使他們藉教會群體的愛經歷到聖靈的赦罪、釋放和醫治。
此外,教會同工也應關注青少年佈道事工與其他年齡群體事工的整合,嘗試透過教會不同年齡的群體彼此之間的互動,給予他們共同相處及互相關懷和服侍的機會,視他們為教會的一整體,好使青少年對教會的各弟兄姊妹有「家」屬感。
事實上,真正吸引青少年人恆久地參與教會聚會或加入教會群體而生命得著更新的因素,相信並非單單因為堂會舉辦了甚麼精彩的節目或活動、擁有甚麼特色的室內設計和設施、抑或是那裡有甚麼「明星級」的人物,關鍵在於青少年人是否能夠透過群體愛的動力及聖經真理的教導,在教會群體中能經歷基督的臨在、聖靈的大能和教會群體在基督裡捨己的真愛。由於在整個成長的歷程上,青少年極需要生命的導師和同伴。因此我們更同心祈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讓青少年在基督的愛中成長!
青少年似乎活力無窮、無憂無慮似的;但事實上,我們可知道他們也是軟弱、迷惘、充滿掙扎、困擾,與成年人一樣,受著多方面的生活壓力。當我們越想幫助他們,教導他們,扶持他們……但往往可能會好心做壞事;皆因我們沒有細心了解今日青少年真正的面貌和需要。筆者就著過往與青少年相處體驗中,體會到他們一些深層的呼聲:
1. 想有真正關心我感受和成長需要的人,而不想有只叫我達成他們期望的父母/家長/導師。
2. 想一步一步走自己的路,想知道自己應有的方向和目標,但有太多的聲音說我應該這,不應該那……,我想有人真正聽我的心聲,用真誠和愛心扶持我,引導我走當行的路,但請不要抱起我!
3.請不要看輕我,我是可以刻苦耐勞的,我也敢於面對挑戰,我也期望有人肯定我的價值,我是可以更新長進,甚至成為領袖,請不要「睇死我!」請不要再視我為「細路仔」。
4. 知道我做錯很多事,很多時候事與願違,我需要有真正無條件的關懷、接納和鼓勵,只要我再有機會,有人教導我正確方法,我將可如鷹展翅上騰!我的生命是可以突破的!我是能夠的!
因此,我們要向今天的青少年以行動去宣告:上帝的恩典夠你用,因為主必加力(Empower)與你,在軟弱掙扎中能經歷主無私的愛,在真理和恩典中,我們必能行在光明中,過著喜樂、豐盛的人生。我們一起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