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章報導,去年香港女性擁有百萬元流動資產比例,首次超越男性。有人認為這現象,證明香港是個平等社會,男女均能擔任要職,獲取高薪。此外,女性入讀大學的比例又較男性高,教育水平提昇,加上語言表達力高,辦事細心、感性等優點,增加了婦女擔任主管的機會。無可否認,香港整體婦女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提高了,但我們屬上帝的婦女,必須反思如何合上帝心意地運用這些能力,以致更有效配搭事奉上帝。
舊約聖經記載了一個關乎女性影響力的故事,描述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家庭,如何回應上帝的呼召,離開本地本族及父家,往上帝應許之地生活,當中提供了不少可作反省參考的地方(創12:1-5)。上帝應許亞伯拉罕及撒拉的家庭,要藉他們使萬國得福。上帝又多次作出應許,他們的後裔像地上的塵沙,天上的星那樣多(創13 : 16;15 : 5;17 : 1- 8)。但時光飛逝,年事已高的撒拉還沒有生育。於是她的信心動搖,便擅作主張,將使女夏甲給丈夫為妾而得子,因使女的兒子是屬於主母名下的(創16:1-2)。
撒拉為了想得孩子,用自己的方法,以私意代替上帝的旨意,走錯了路。接踵而來的,是理不清剪不斷的苦惱、禍患、磨擦和糾紛,弄得整個家庭沒有安寧(創16 : 4;21:8-11)。今日,女人對男人的影響仍然至深,但有些女士沒有好好利用上帝所賦予的影響力,在家庭中,在社會上作美好的建樹;反而有意無意地播散痛苦、失敗、紛爭等種種罪惡的種子。女性與女性之間也有許多水火不相容的時候,夏甲的命運因操縱在主母撒拉手中,她感到痛苦繼而作出反擊,結果也弄至家無寧日,最後也不能避免被趕出家門;幸而,上帝看顧卑微的人,樂意聽人的苦情(創16:11)。看在亞伯拉罕的情份,上帝眷顧夏甲,使她的兒子以實瑪利日後也成為大國。
從以上的故事,我們應借鑒及反省,提防受人性的驕傲和任意妄為的試探,小心自我膨脹,違反上帝的心意。然而,屬上帝的婦女們,更要善用女性特殊的恩賜、資源和地位,發揮美好的影響力,去榮神益人,事奉上帝,幫助、提攜、鼓勵並建立其他人,更要放下自我,作合乎上帝心意的女人,成為萬族萬民的祝福。
在舊約以色列人的信仰歷史中,歌頌上帝被認為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事奉。大衛在臨終前,重整利未人的職分,在三萬八千名利未男丁中,安排四千人負責以樂器頌讚耶和華(代上23 : 5),另外,他也從這四千人中選立了二百八十八位更有恩賜的,分作二十四班,在上帝的殿中唱詩,敲鈸、彈琴、鼓瑟、讚美上帝(代上25:7-8)。這群在歌頌的事上供職的人,明顯地是備受極大的尊重,因為他們的事奉代表著整體以色列人表達出對上帝的敬畏。
當所羅門建造聖殿完畢,以色列人對上帝感恩的心達至一個高峰。約櫃被抬進聖殿時,負責歌唱的利未人與一百二十位祭司一同歌唱,「吹號的、歌唱的都一齊發聲,聲合為一,讚美感謝耶和華。」(代下5:13)當眾人同心合意地讚美時,「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上帝的殿」,以致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在以色列人經驗中,何時他們同心將榮耀頌讚獻給上帝,上帝便何時臨在他們中間。
不單只講道能培育靈性,釋放的歌頌也有造就靈命的果效。歌羅西書三章十六節提及在肢體的關係上,「用詩章頌詞靈歌(來)彼此教導、互相勸戒….歌頌上帝」,都能「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藏在心裏」。當我們領受真理後,可以透過歌頌上帝來建立我們的屬靈生命,因此歌頌也是信徒彼此建立的一種途徑。我們歌頌的對象是上帝,然而從心靈發出的讚美也必然造就其他肢體。教導與歌頌能將我們的思想與心靈領到上帝的面前。
詩人說:「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有些教會參與主日崇拜的人數不少,但歌頌的聲音郤十分微弱,那份「矜持」好像是說這位上帝不大值得我們歡呼;有些弟兄姊妹高聲歌頌,卻被周圍的「寧靜」所嚇怕,不得不「收斂」起來。來吧!讓我們在上帝的殿中,放下煩鬱的心情,回想祂的恩典,將心靈的眼睛專注在那位永遠可稱頌的救主身上,放開胸懷讚美祂,在讚美中彼此建立。
我們現在所處身的社會不斷鼓吹要趕得上潮流,要追求時尚,由個人物品如手提電話、化妝品、衣飾、電腦以至家庭電器都講求入時新穎。每日大眾傳媒,廣告宣傳也常常帶出新的東西好像較有價值、較好看、較合用、也較迎合現代人的品味,因此我們也急於把舊的東西淘汰。
在萬事萬物不斷變換更替,每個人都追求更新的時代,我們的信仰又怎樣呢?我們在研讀一本兩千多年前的書 – 聖經,崇拜一個兩千多年前被稱為耶穌的人物,這麼古舊的信仰,能滿足急於更新求變的現代人嗎? 從我們信仰角度回應,答案卻是肯定的。
不錯,雖然基督教是古舊的,然而它永遠是新的,我們所相信的上帝是永不改變,更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是過去、現在、將來永遠存在的上帝。祂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三:15)」更是活在廿一世紀現代人的上帝。因為上帝啟示的真理及與我們所建立愛的關係,並沒有時間限制;雖然社會制度不同、但永存的真理和應許的恩典永不改變,上帝永遠是創造和救贖的主宰,不分種族、國家和時代,人人都可得到上帝無限的愛。還有,時代無論如何改變,科學無論如何進步,生活水準無論如何提高,人的本質都沒有改變,人的基本問題都是一樣,所以任何時代的人都需要悔改歸向上帝,跟從耶穌,得著拯救。
基督教似乎一年比一年的變成更古舊,但是神的大愛和恩典卻每早晨都是新的。(哀三:22-23)」在急變的社會中,我們必須持守恆久不變的真理,作出適當的回應,並需要對聖經有全面和嶄新的瞭解,使古舊真理成為今日的教訓。我們要常常反思信仰的適切性,將信仰活用在瞬息萬變的世代。基督教的福音不僅是一種知識,乃是一種使人更新的力量,更是生命轉化的經歷,需要以上帝為中心,透過聖靈的內住和更新,讓我們體會新的啟示與生命,活出萬古常新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