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禹勤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SHAM Yu-kan 
按立/轉職年份:
2001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海外宣教委員、推廣及教育小組主席、澳門宣教計劃執行委員會核心委員、「循道衛理佈道團」常務委員、栽培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成長伙伴計劃小組成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廿六:19下) 
喜愛之金句:
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該二:9上) 
見證或分享:
被神揀選成為傳道牧者,實在令許多自小認識我的人都不敢相信。這個既衝動、又有「牛」脾氣的人,竟然在八十年代,成為觀塘堂、工人福音工作開荒者之一,後來又在本會藍田堂及澳門堂擔任拓荒者之角色,所以,我經常自嘲自己是教會的一隻「開荒牛」;但心裏知道事奉主的「牛」需要常存謙卑、負主的軛,學祂的樣式(太十一:29)。家中共有三人,女兒希曼,師母董玉霞(Ivy),而當她們在家彈琴時,我便有她們是對「牛」彈琴的感覺。不過,我卻非常享受跟她們一起的時間,尤其是一起返教會、一起旅行、去「短宣」並一起吃零食、看電視、做運動,真是一家蒙主恩、生活樂融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2014年08月10日 
「放心」「禱告」 
澳門宣教主日 
第32期 

你們要求莊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8)
  澳門宣教事工明年便踏進廿五週年。要持續發展澳門宣教使命並非容易,因為人手的問題,向來都困擾著事工發展。
  以本會為例,廿多年來事工主任,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由香港的堂會牧師兼任,當然他們都滿有天父的恩賜,積極推廣事工、關顧牧養會友,但始終是一心二用、不及專一帶領澳門事工有利。其次,宣教師也同樣欠缺,全澳有九十多間教會、百多名傳道中,接近有半數由香港或外地來的,過去澳門堂的幾位,基本上全是「港產」,且有幾年是沒有堂會宣教師的,到今年九月,這情況又會再次出現。而本地全時間事奉的同工,也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需要資深的教牧作帶領和培訓接班人。另外,信徒領袖在教會配搭和拓展福音事工上同樣重要,尤其澳門事工有不少社會服務的機會。可是,甘願委身承擔責任的人,同工們卻感到不易找到,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在職青年。
  儘管如此,在聖經和宣教歷史裡面,我們卻看見了上帝宣教的身影,我們的上帝乃是一位宣教中的上帝,在任何時代有任何困難,也不能阻止上帝救贖萬民的心意。從亞伯拉罕開始,他啟動一份祝福,賜福萬國(創十二:1-3),也不斷呼召和差派各式各樣的工人,進入工場,建立教會,拓展基督國度(徒十三:1-3)。因此,我們要「相信」由第一位進入澳門宣教的馬禮遜,直到今天或是明天,上帝都仍在作工。雖然多年來我們會為澳門人手問題擔心,但我也曾看見有退休的、年輕的、單身的、全家的、女的、男的……受了聖靈感動獻身澳門宣教,更感恩的,也有正在考慮接受差遣的人。
  在這紛亂的時代,是誰掌管澳門宣教事工?當教牧本身都忙個不停、許多人都追求安逸的時候,又是誰可以感動人作福音的使者?在今天的經課中,當門徒都在害怕喊叫時,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關心澳門的弟兄姊妹,我們擔心澳門事工的人手問題嗎?願你我也相信,是「上帝」掌管澳門一切,我們只管「放心」、「禱告」,並回應他的差遣﹗


2013年04月7日 
一次重新確信之旅 
基督復活後第2主日 
第14期 

福音書記載耶穌復活的事蹟時,往往採用以下的模式:(一)門徒受著情緒困擾,(二)耶穌出現門徒面前,(三)結果門徒生命改變。例如:婦女由哀傷變為興奮,多馬從懷疑變為相信(約20:11-18, 26-29)。雖然這種轉暗為光的經歷,或許各人發生的時間不同,表現的方式不同,但我願意在此分享一次最近自己的經歷。
  上月一個主日,我參加完一個與埃及熱氣球爆炸事故有關人士的教會祈禱會,便帶着一份沉重的心情,到長洲思維靜院,作為自己安息年假期內的一次退修之旅。在靜修院內,有許多安靜祈禱的操練時間,而導師們提醒每個營友,要「口為主靜,心為主開」。因此,在一連四天的祈禱工作坊中,我刻意藉着課堂的學習,重溫十多年內每篇安息禮拜的講章,然後與主耶穌逐一訴說在事奉中所保存,與去世者之間的感情和思緒。另一方面,也藉着與修院屬靈導師的對話,幫助自己抒解在教會內,常常遇到生離死別的憂傷情緒。尤其近年面對家人體弱、衰老、去世和教友病危、災難、困境等事情,我實在需要從厚厚的迷霧中,重新一次看見復活大能的曙光,好叫生死兩相安,自己能繼續暢暢快快地宣講死人復活的福音。
  在這次安靜旅程中,我體會牧者和信徒一樣,同樣也有信心軟弱的時候;正如門徒面對耶穌受苦死亡之後,他們恐懼、失望、懷疑,甚至四散逃走。可是透過這些與主相遇的傷痛經驗,卻能更有力地見證復活的主(徒5:27-32)。所以,我感到牧者和信徒在忙碌或有限的時間中,若能夠找到合適的人,訴說自己不同原因造成的憂傷或困惑情緒,這是靈性康復的重要一步。其次是爭取置身在安靜的環境,回到聖經裏面,學習默想耶穌的言行和門徒的見證,在聖靈帶領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總能出現昔日復活的主與門徒對話的提醒,好叫我們感受這份「平安、興奮」,並再次確信從死亡中復活的主,真是「我的主,我的上帝」!(約20:28)
  我們的主是一位常彰顯復活大能的主,但願弟兄姊妹在信仰中常能踏上重新確信的旅程。


2012年05月6日 
以愛相「傭」 
基督復活後第5主日 
第19期 

上帝是愛,基督教的精神是愛,基督徒的生活,也是以愛心連繫不同背景的人,讓他們得以進入上帝國度。但生活在城市中,我們真能放下身段成見,以愛去善待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文化的外來者嗎?
由於本宗印尼教會期望與本會合作,開展印尼傭工福音事工,本年初,牧師部成立了「探討開展服侍本地印尼傭工工作小組」,就此事工的異象、可行性和具體細節提出建議。本人為該小組成員,所以在探討的過程中,認識了一些關心外傭的教牧和機構,從他們分享中學習到怎樣把握機會,服侍香港近卅萬的外來傭工,尤其是當中近十五萬的印尼穆斯林「姐姐」。現分享三點心得如下:
(一)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教會卻身處多元文化的城市中,除了住有93%華人外,也有7%非華人。今天香港教會,在宣教方面需要築起跨文化的橋樑,藉聖靈澆灌的愛,切實回應非華人的福音需要。正如使徒時代腓利在巴勒斯坦境內,擁抱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文化的撒瑪利亞人和非洲太監,並為他們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徒八章)。
(二) 服侍那些服務香港家庭的傭工(Serve the Server),視她們為香港的一分子。因為這班照顧孩童、陪伴長者出席聚會的「姐姐」,就如舊約的寄居者,也是上帝吩咐我們必須關懷的對象(利23:22,申10:17-19)。所以,近年五月的第四主日,這些機構便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一個名為「關愛家傭」的嘉年華會,推廣欣賞家傭,關愛家傭的訊息。
(三) 在同一屋簷下,帶領世世代代的伊斯蘭家傭信主,確實有不少難度,她們飲食的習慣、做事的方式,甚至言語道德行為方面,或許容易與基督徒產生格格不入的感覺。但在2007年有機構訪問了750個有伊斯蘭背景的基督徒,訪問他們信主的原因。他們發現最大的原因是欣賞基督徒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有一個信主的印傭見證說:「當我病了,主人為我祈禱。當我遺失了手機,她教我祈禱。當主人聚會時,她也邀請我一同參加,我們真的情同姊妹。」
  弟兄姊妹,試想想我們對外來者的一舉一動,有沒有以愛見證基督,見證祂喜樂、和平和公義的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