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禹勤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SHAM Yu-kan 
按立/轉職年份:
2001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海外宣教委員、推廣及教育小組主席、澳門宣教計劃執行委員會核心委員、「循道衛理佈道團」常務委員、栽培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成長伙伴計劃小組成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廿六:19下) 
喜愛之金句:
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該二:9上) 
見證或分享:
被神揀選成為傳道牧者,實在令許多自小認識我的人都不敢相信。這個既衝動、又有「牛」脾氣的人,竟然在八十年代,成為觀塘堂、工人福音工作開荒者之一,後來又在本會藍田堂及澳門堂擔任拓荒者之角色,所以,我經常自嘲自己是教會的一隻「開荒牛」;但心裏知道事奉主的「牛」需要常存謙卑、負主的軛,學祂的樣式(太十一:29)。家中共有三人,女兒希曼,師母董玉霞(Ivy),而當她們在家彈琴時,我便有她們是對「牛」彈琴的感覺。不過,我卻非常享受跟她們一起的時間,尤其是一起返教會、一起旅行、去「短宣」並一起吃零食、看電視、做運動,真是一家蒙主恩、生活樂融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2009年01月25日 
一生受用的半句經文  
基督顯現後第三主日 
第4期 

一個基督徒或是一間堂會,若要忠於上帝的託付,興旺福音,領人信主,我便想起使徒保羅所說的半句經文,是令我和所服侍的堂會一生受用的。

當使徒保羅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他仔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然後將自己在傳道生涯中重要的心得,寫信囑咐他的傳人提摩太,他要這位年輕的接班人做什麼呢?是「務要傳道」。在什麼時候傳道呢?是「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4︰2上),〈當代福音〉翻譯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都要專心傳道」。或者,大家會問務要傳道,是否指教會或每個信徒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天廿四小時,都要與人分享福音嗎?經驗告訴我們,並不是任何時候環境,都可以鬆容去傳,還要考慮對象、環境、機會和方法等因素,特別遇到一些抗拒福音或對信仰沒有反應的人,便要按部就班,不可「硬銷」,避免引人反感。

事實上,以上所說的,都是與人分享福音要克服的困難。但所謂「難與易」、「快與慢」,關鍵在乎一個“傳”字,即“做與不做”的問題。一個基督徒或一間堂會,若能做到像使徒保羅所說,堅持無論易難,無論順逆,無論接受或抗拒,也務要隨時隨地,把握機會,將福音“傳”開。若是這樣,不合時候的也會變得合時,不理想的環境也會變成福音土壤。不然,機會在眼前也會錯失,有反應的也會變得無反應。其中一個例子是因近年內地的交通發達和政策開放,方便了不少內地同胞來港;一個專門在旅遊點接觸他們的「蒙福之旅福音事工」,據悉去年便一共送出二十一萬個福音包給這些來港人士。另外,有些信徒也能把握他們短短留港期間,邀請他們出席教會聚會認識福音。因此,「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這半句經文,不單叫我們一生受用,也是上帝向我們發出的挑戰﹗

在將臨的農曆假期,你又認為是不是與人分享福音的合適時候呢?

祝牛年進步,隨走隨傳!


2008年08月10日 
主說︰「你們放心」 
聖靈降臨後第十三主日 
第32期 

基督徒在人生路上,也會遇上不少風浪挫折。當你或所愛的人處身其中,在理性和情緒上,正感到困惑時,若主慈聲的向你們說︰「你們放心」。你能安心依靠祂的帶領嗎?
今天福音書的經課(太14:22-33),主耶穌便用了這句話來考驗門徒(太14︰27),讓他們得?信心來面對海中風浪,並克服無助的心情。或許,單憑理智和現實的思想,一般對主缺乏信心的人,可能對「你們放心」這句話有以下反應︰

(一)祂在說「風涼話」︰事實風浪已發生了一段時間,主仍在山上禱告,這種主活在遠處的感覺,我們的事好像與祂無關。(太14︰23-25)

(二)樂觀過早︰主雖靠近他們,但眼前的難題未見解決,門徒仍陷在困苦之中,我們的難題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好了。(太14︰28)

(三)主也愛莫能助,祂雖然一番好意,出言安慰,但現實環境仍然翻起甚大風浪,主的話好像無濟於事。(太14︰30)

其實,主耶穌看見我們的任何光景,不論是你或所愛的人,遇上危疾、財赤、感情受挫、成績未如理想、面對升學就業的徬徨……,主都一一知道。祂極願意靠近我們,為要帶領我們面對人生風浪挫折。情況正如主耶穌主動靠近門徒,並願意上船與他們同在,好使他們經歷平安,認識真神。但關鍵在於我們陷入困惑時,我們是否思想︰主耶穌是誰?(太14︰26或14︰32)主與我同在嗎?有基督為我導航嗎?還是讓膽怯、不信,代替了堅定靠主的信心呢﹗

主耶穌行在水中和平靜風浪的記載中,(太8︰23-27,可4︰35-41,路8︰22-25)讓我們看見跟隨主的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甚至主也會容許我們一次又一次遭遇風險,就是彼得聽見主說︰「你們放心」後,決定離開了保護他的船艙,踏上變幻無常的浪潮而遭遇危機。幸好,主信實無變,祂愛我們到底,當彼得在海浪中再遇患難時,滿有大能的主,隨時隨地伸出慈愛的手相助脫險?(太14︰31)因此,當你或所愛的人面對人生的種種風險挫折,關鍵不是主的話有多麼真切可靠,而是我們信靠主的心是有多緊貼﹗


2008年02月24日 
共席的行動 
大齋節第三主日 社會關懷主日 
第8期 

「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事情。生活在香港,更有不少雜誌和電視節目,跟我們講飲講食。然而,在聖經的教訓和主耶穌的行動中,「食」不單止為了充饑飽肚,享受人生。原來「食」也具有建立友誼、促進和睦、分享信仰和實踐憐憫的深層意義(書9:13-15、賽58:10-11、可2:15-16),但信徒卻往往疏忽或遺忘這些重要價值。

如今天在約翰福音的經課中,主耶穌與門徒刻意行經被猶太人藐視的撒瑪利亞地區,當門徒進城買食物時,主又對一個不道德的婦人求水喝,並對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直湧到永生。」後來,這個婦人就信了主,得著新生。當門徒買了食物回來,耶穌卻歡喜地說了句:「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約4:34)當然,這裏主耶穌所指的「食物」不是飽肚的東西,而是在上帝眼中,每一位跟從祂的信徒,在人群中間實踐祂所託付的使命。

本會一向教導實踐敬虔和憐憫,宣講和服務是不可分割的使命。以神愛堂和神愛關懷中心為例,透過進入社區的服務,的確實踐了「有米派、有飯食、有糧出(靈糧)」,以「行動分享基督愛;以生命見證上帝恩」的教訓。從參與服務的義工的體會中,我們知道接受中心和禮拜堂服務的人,他們不單需要填飽肚子的東西;也需要聆聽、關懷、愛護和接納,藉著共吃、共喝的機會,往往較能達致生命交流和分享,也能建立更深入的接觸。有位神愛關懷中心會員就曾對我說:「我最喜歡來到你們中間,是因為有人同我傾偈,甚至跟我們一起飲茶食飯。」

真的,對一個領取綜援的公公、婆婆或家貧的學生來說,經常跟他們一起「食平?」、「講心事」的人實在不多,特別在政府現時的資助政策下,機構需要用較多的時間「追數」和「達標」。所以,可以跟他們共席的人,更叫他們體會何謂「生命」比「飲食」重要的道理。你又是否願意有更多與貧苦大眾共席的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