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良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AU Kin-leung, Francis 
按立/轉職年份:
2004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將軍澳堂主任牧師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宣教牧養部委員、信仰分享運動委員、青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門徒〉事工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今天,2006年2月4日,一個平凡的禮拜六,恰巧是我至愛的一位神學家潘霍華牧師的百週年忌辰。但願他那愛上帝、愛教會、愛國家、肯承擔使命和責任的生命,成為我們至死忠心,追隨基督的激勵。 The church-community is so structured that wherever one of its members is, there too is the church community in its power, which means in the power of Christ and the Holy Spirit....Whoever lives in love is Christ in relation to the neighbor....Christians can and ought to act like Christ; ought to bear the burdens and sufferings of the neighbor....It must come to the point that the weaknesses, needs, and sins of my neighbor afflict me as if they were my own, in the same way as Christ was afflicted by our sins. (Santorum Communio (DBWE I):179-80.) 
喜愛之金句: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06年08月6日 
同心配搭事奉 
聖餐主日 
第32期 

約書亞記廿二章記載,以色列人在約書亞帶領下征服迦南之後,便按上帝的吩咐給各支派分配土地。而曾經協助弟兄爭戰的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包括流便、迦得及瑪拿西半支派,便返回自己的土地。但他們在途中卻築了一座高壇,惹來河西九支派半的人誤以為他們已經背離上帝,就準備起來攻打他們,討他們的罪。一場內戰一觸即發。但感謝上帝,他們在攻打前差派祭司及領袖前往了解二支派半築壇原因,最後知道他們築壇只為記念這次幫助同胞得到應許之地,亦讓後人知道河東兩支派半的也是上帝的子民,便冰釋前嫌,和好收場。

今天,我們生活在各種的關係中都有誤解和不同意見的時候,有時會很容易處理,有時卻會令雙方陷於僵局,互不瞅睬,這種疏離的關係,好像頭顱裡的一根刺,令人感到不安和煩惱。而同樣情況也會在教會內出現。在教會內,我們有時也會對一起事奉的弟兄姊妹失去信任,問題不在處事的手法不同,而是懷疑對方的動機。情況就像河西各支派懷疑兩支派半的人一樣,質疑他們對上帝的真誠。為甚麼他/她要這樣做呢?他/她這樣做真的不好,真的不對!然而,與弟兄姊妹一起事奉上帝,我們必須向對方投以信心票,不應懷疑對方,也不應質疑對方愛上帝和愛教會的心,反而要尋求各種方法將自己心中的疑慮清除,祈求上帝給自己一顆清潔的心。有時這種沒好好處理的不信任態度,會成為我們同心事奉上帝的最大攔阻,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見證,我們會變得容易說對方的不是,也會將這種不滿與懷疑的心態傳播;甚至在教會內見面時也不瞅不睬。這對教會帶來何等的傷害。當然,我們也要常常反省我們所作的會帶來別人誤解嗎?有哪些地方要避免和改善呢?當雙方均採取同心配搭的心懷和行動,我們彼此間同心事奉才能暢通無阻。

但願我們像以色列人一樣,主動尋求和解的方法,也像法蘭西斯一樣,祈求上帝使自己成為和平之子(make me an instrument of Thy peace)。


2005年10月16日 
美好的見證 
聖靈降臨後第廿二主日 
第42期 

中國航天的神州六號載人太空船成功升空,兩位飛行員費俊龍及聶海勝成為萬眾觸目的太空英雄。在「神六」未發射前,新聞界已走訪兩人的家鄉,並訪問了兩位候選太空人,介紹他們的成長歷程。原來他們都是窮農出身,卻有青雲之志。費俊龍憶述父親小時的教導,說:「我 (父親) 不會阻止你當航天員,但你既然定下了自己的目標,就要努力按目標前進。」這句話,費俊龍一直都記在心裡,成為他奮鬥向上的動力。至於聶海勝,當他與女兒聶天翔進行天地對話時,天翔特別為父親獻唱了一首生日歌,慶祝他41歲生日,使這位太空英雄也感動得流下男兒淚來。一幕幕親情的訪問,一點點真情的思念,使這次太空計劃加添了不少溫情和感性。

整個「神六」計劃,充滿著互相關聯,彼此相屬的關係:太空人是家鄉、父母、家人及國家的光榮,他們的勇敢和委身,見證國家在航天科技上的成功。另一方面,鄉親們也是他們克苦成長的見證,訴說他們成功背後的故事。

基督徒應該擁有像兩位太空英雄的心志,願意為上帝的國度而付出,奉獻時間、青春和生命,也在所不惜。早期教會的信徒,為了見證基督的恩典,而願意面對政權的逼迫。教會內的監督和執事都有美好的名聲,以能負起領導教會之責 (提摩太後書3)。所以,我們也當在生活中以謙讓的心處事待人,以基督的愛去接納人、寬恕人;願意努力承擔事奉,沒埋怨,只忠心地去做;遇到困難不逃避,專心倚靠主;對傷心軟弱者加以安慰與扶持,這樣就能榮耀上主聖名,別人亦因我們的生命而蒙福。

基督徒的美好見證,不單是有沒有與人分享信仰,而是我們有沒有建立基督徒應有的品德,在每日的生活中榮耀基督!


2005年05月1日 
委身受苦的使命 
聖餐主日 
第18期 

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這是主在約翰福音16:33所說的話,這句話提醒基督徒會在生活中遇到令人沮喪及困苦的事情,但基督已經藉著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勝過罪惡和死亡,賜人永生,也有生存的盼望。

世界上沒有人想自己或別人受苦,但人活在世間,因為罪惡的緣故,無論是自己或別人的罪惡,都會受到影響而受苦。好像「沙士」及禽流感,又好像911事件和恐怖襲擊,甚至簡單如走在街上遇到打劫一樣,也是人生可能遇到的一些苦難。所以,受苦本是人之常情,並沒有甚麼特別,但聖經卻明言,基督徒應以為基督、為福音及為義受苦而感到榮耀 (提摩太後書1:8、2:9; 彼得前書3:14)。

廿世紀中國教會領袖王明道先生,他出生於1900年,自少蒙上帝呼召作傳道人,二十歲那年把原來的名字「永盛」改為「明道」,意為「願上帝用我在這黑暗邪惡的世界上,證明祂的真道。」王明道先生創辦了《靈食季刊》,又在北京成立「基督徒會堂」教會。後來,受到日本人和無神論政府的逼迫,要求他放棄信仰,他都一一拒絕,清楚表明自己的信仰立場。不過,他也曾一時軟弱,向政府簽寫悔改書以求得到釋放;後來經不起良心的責備,並經歷上帝的赦免,他與妻子主動向公安局否認悔改書的內容,重申自己信仰的立場,亦因此而再度入獄,坐了廿年監。王先生雖然被逼迫綑綁,卻甘願為主而受苦,承擔福音的使命,實在是所有基督徒的安慰和榜樣。

羅馬書8:17說:「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這是何等大的應許和福氣,上帝使我們與基督一同經歷祝福,並因我們與基督同受苦難,而一同得榮耀。但願我們都清楚明白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心意和託付,作個忠心為主,見證主,效法主的基督徒。

求主叫我們不忘使徒保羅所說的話:「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