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真理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對一些極端的人來說,真理正是不可變更的,甚至自己就是在站在真理的一方,而且視對方為沒有真理,不按真理而行。在國際關係當中,這種自義的心態,帶來了霸權,也帶來了戰爭。在人際關係當中,這種心態,帶來了專制,也帶來了傷害。
從亞瑪謝控告阿摩司的說話(摩7:10-17),亞瑪謝並不是因為阿摩司所言的真假,而是因為難以承擔。對於亞瑪謝來說,他認為自己就是信仰的權威,而且只有以色列國才有他所承認的王,他所承認的聖所和宮殿,所以他否定阿摩司的預言。在權力和既定的價值,使人看不清楚事情的真實。
同樣地,耶穌復活對於最早期的門徒來說,是超出他們的經驗,是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所以他們曾經因為耶穌之死而意志消沉,所以耶穌復活之後,他就向門徒重申他以前曾經講過的說話(路24:44-49)。門徒要學習從意志消沉,轉為重拾信心和喜樂,可以再進入耶路撒冷這個傷心地,這個秘訣就是要重溫經驗和重溫神的話。
保羅認為堅守真理,並不是站著不動,也不是一成不變,想要得勝就要好像打人像一樣的裝備自己,一面要防衛,另一面也要進攻(弗6:10-20)。如果我們把屬靈生命比喻為戰爭,更重要的就是靈活變通,才會有必勝的信心,因為從來沒有人打沒有把握的仗。
弟兄姊妹,真理本來就是活的,真理不在你手裡,也不在我手裡,只在神的掌握之中。我們不可以把自己既定的經驗,來判別真理。我們只可以好像門徒一樣,由重整經驗和重拾神的話,來對真理有所理解,然後縱使面對困境,卻仍可以用信心和生命來宣告:真理必得勝!
在今日都市的生活中,我們在衣食住行、處理金錢及接受服務,都可以有很多為方便我們而設的選擇,因為這些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需要。在這種選擇中,信仰使我們知道,只有我們是被揀選出來,事奉上帝。被揀選出來的事奉,不是指我們做與不做,而是我們選擇以什麼生命的價值和態度來事奉上帝。
生命負責的抉擇 - 當摩西將離開以色列人時,摩西提醒他們過約但河之後,他們要愛神,守誡命,就可以在應許之地上安居,反之就會滅亡,於是他們就要揀選生命,並要自己承擔一切後果。(申30:15-20) 在進入迦南之後,他們要獨立面對自己的軟弱和信靠神,他們要面對外敵,沒有人為他們決定,也沒有人可以埋怨,他們就更要知道不可倚靠自己,唯有靠能力的來源-耶和華上帝,也要愛祂的誡命律例,以至成為自己生活的依據。
生命安全的抉擇 - 耶穌教導門徒,要專心事奉主,不可「一腳踏兩船」,因為這是不切實際的,也不要為身外物去憂慮。(太6:24-29) 我們多少時候都想兼顧生活週圍一切,以為可以全盤掌握生命。我們甚至依賴物質,以為它們可以帶來安全。然而,耶穌提醒跟隨祂的人,要單一的事奉神;而其他生命以外的一切,都會因為神把我們看為貴重而供應我們,所以真正的安全乃是來自我們事奉的神。
生命獨立的抉擇 - 保羅醫好一個從來沒有走路的人,使他可以走路,而其他人就向他們獻祭,但被保羅所制止。(徒14:8-18) 事奉吸引群眾的歡呼與認同,它們往往會帶來飄飄然的感覺,但使徒選擇不依從群眾,因為他們認清自己只是凡人,而且一切都只源於上帝。
弟兄姊妹,今日你事奉的價值和態度如何?以什麼為依據呢?是大河對岸的摩西?是生命外圍的事物?是眾人的歡呼稱讚?還是,基於你真的願意選擇對生命負責,甚至使你走到神面前,對祂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呢?
無論我們看服事是義務,是責任,是權利,或是光榮,服事就是基督徒天生的職份,於是我們又會想:究竟如何服事,才可以得主的喜悅呢?究竟怎樣做可以好一些呢?豈不是一個勤勤力力的基督徒,在事奉上又從不怠慢,他的服事就一定是主所喜悅的嗎?
按照之前兩個禮拜的主日讀經表,我們閱讀了大衛犯罪之後,他又再用其他罪行來掩飾自己罪行的故事,而這件事成為他一生重大的打擊。在整件事中,兩個小人物--赫人烏利亞和先知拿單,深深地影響這位偉大君王服事神的生命。雖然我們不是大衛,但我們也帶著不同的個人成長經驗,不同的價值判斷,甚至主觀喜惡,來參與服事的行列。不論你是什麼年齡,教會年資多久,這些行為與價值,有好有壞,它們都是等候上帝雕琢。
撒母耳記下廿二:21-29是大衛對耶和華上帝的稱頌。他在服事耶和華中,看見服事者要有公義清潔為生命目標的重要。這是因為屬世的工作和生活,是屬靈生命的一個重要部份,而縱使屬世生命總有黑暗,但確信耶和華必照亮生命!
所以,我們很難想像「衛生麻雀」與服事上帝會有何相干,我們今日也很難想像「衛生賭波」與服事上帝會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因為兩者是互相抵觸。我們也很難相信一個成為服事榜樣的基督徒,會因工作需要而參與偶像崇拜,因為兩者是矛盾的。我們相信一個熱心服事的基督徒,他們平日也必須是一個良好道德操守的人,最少他們平日會有這種追求,因為生命是一個整體!
如果我們相信服事是一個向神的獻祭,我們就更加明白獻祭是否蒙神悅納,不單是如何進行獻祭的儀式,更加是要考慮到祭物及祭師本身的潔淨。
所以,服事是否可以得主喜悅,原來並不是只在於我們做與不做,或者如何服事,更加在乎誰來服事!神更加在乎我們平日有沒有邁向聖潔的生活,並以此來評價我們的服事。
願我們作為上帝的服事者,我們「總要察驗(Try to find out)何為主所喜悅的事」,亦即嘗試尋找神所喜悅的服事,更要竭力成為神所喜悅的服事者,學像光明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