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慈光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EUNG Chi-kwong, Moses 
按立/轉職年份:
201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大埔堂主任牧師、服侍本地印尼傭工事工主任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主日學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聖樂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以馬忤斯之旅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2017年10月22日 
以誠、以靈去唱 
聖樂主日 
第42期 

詩歌的重要性可從舊約中詩篇看到,詩篇可謂信仰文化的寶庫,包含着不少美麗的詩章,也有不同的處境中創作的詩歌,包含苦難中的哀歌、慶祝上帝拯救的感恩詩,又有信徒前往聖殿路途中唱頌的上行之詩。雖然其中音樂失傳已久,但其保留下來之文字卻仍煥發信仰情懷,充滿感染力,就如詩篇廿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至今仍給人無限安慰和啓發。今天已有不少詩篇重新譜上音樂,讓這些歷久不衰之篇章重新被唱頌及欣賞。
今天聖樂的事奉似乎限於詩班、敬拜隊、詩琴及樂手,他們帶領崇拜中之頌唱,其中不少是每週練詩以準備帶領崇拜,他們對崇拜的委身是美好的見證,值得欣賞。但詩人呼籲:「你們要向上帝歌頌,歌頌!向我們的王歌頌,歌頌!因為上帝是全地的王,你們要用聖詩歌頌!」(詩47:6-7)顯然每一位信徒皆當以誠、以靈來盡心去唱,詩歌不單幫助我們唱出所信,更讓我們明白我們為何歌頌上帝,歌唱豐富我們的生命、孕育我們的靈命,並且塑造我們的生命。
十八世紀本宗發展的初期,衛斯理約翰的弟弟查理士(Charles Wesley)便開始創作詩歌,創作六千多首詩歌,被譽為循道的詩人,他的詩歌整合信仰、神學及經驗,並且有如屬靈的百科全書包羅萬有;早期本宗的信徒甚至帶詩集回家,唱頌詩歌成為家中平日靈修的一部分,故此詩歌與循道運動的發展不能分割,本宗信徒更長期以來被稱為「歌唱人」(singing people),這是何等美好,讓我們重拾這美好的傳統,同心去唱。
最近聽到一位青年人分享自己的困難:感到自己未達歌詞那份委身而無法唱出詩歌,對此分享我不禁肅然起敬,欣賞他對信仰的認真及對詩歌的尊重。記得一位長輩說:「基督徒唱大話,比講大話更多。」這話多年提醒我用悟性去唱,又以誠、以靈去唱,即或今天尚未完全做到,但唱出如此心願和目標,也是有意思的。相信主喜悅這種頌唱,讓我們投入詩歌與敬拜中。


2015年10月25日 
我的故事,我的詩歌 
聖樂主日 
第43期 

今年四月參加了一個特別的音樂會,主題是「我的故事,我的詩歌——一位失明詩人的傳奇和詩歌」,紀念著名聖詩作家克羅斯比(Fanny Crosby),她從八歲開始失明,卻生命中充滿熱誠,《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稱她為有史以來最具創作力之聖詩作家。當晚藉她創作的詩歌與旁白,將這位作家生平的經歷演繹出來;音樂會上有失明鋼琴師演奏,也有失明的聽眾出席,場面觸動人心。她的作品〈有福的確據〉,歌詞:
有福的確據,耶穌屬我,我今得先嚐,主榮耀喜樂!
為神的後嗣,救贖功成,由聖靈重生,寶血洗淨。
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讚美我救主,晝夜唱和。
詩歌不單讓人唱出上主豐盛的恩典,「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湧溢出詩人對生命的體會,更感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命怎樣先嚐這恩。
筆者自小與家人在家庭一起聚會,父親講信息、兄長領禱,人人有份參與的便是唱詩歌;知道每位家人甚喜歡唱聖詩,但自己到少年信主時才開始明白與喜歡詩歌,被歌詞觸動、啟發,甚至建立與主的關係,詩歌陪伴着我的成長。
少年時代自己喜歡〈我是主的羊〉這首詩歌,歌詞雖然簡單:「主領我到青草地,安歇在溪水旁;黃昏時主與我一路同行,牧場上主的羊都得飽足心快暢,我是主的羊。」,但卻蘊含詩篇廿三篇的美景,感受到主是我牧者的福氣。成為職青後,工作壓力迫人,有一首詩歌 You are my hiding place〈祢是我的藏身處〉常常縈繞鼓勵着我,歌詞意思是「祢是我的藏身處,常以拯救的詩歌充滿我……讓軟弱的能說在主裡我是剛強」,助我跨過一些艱苦的歲月。工作一段時間後,在未考慮上帝呼召成為牧者前,我在聚會中接觸到一首詩歌〈請差遣我〉,內容以主呼召先知以賽亞為背景,在唱這首詩時,心裏感動得不住流淚而不知原因,直至上帝呼召後我才明白,後來這首詩被選為我按立禮的獻唱詩歌,十分有意思。十多年前有機會接觸到泰澤反覆誦唱之短歌,例如「在最漆黑的夜深裡,祢仍點燃燈火從沒有熄滅,從沒有熄滅……」不單能幫助自己,當弟兄姊妹經歷極度苦痛時,分享這些短歌能帶來安慰。
以上是我的故事,我的詩歌,一生激勵着我、陪伴着我。鼓勵你也要回想在自己生命中,哪些是你的詩歌,你的故事,這些都是主賜給你寶貴的禮物,值得珍惜與回味!


2013年12月8日 
實踐使命 
聖經主日 
第49期 

施洗約翰在猶大的曠野宣講,應驗了以賽亞的話:「在曠野有聲音呼喊着: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馬太福音3:3)馬太福音這段描寫,充份表示聖經的話真確可信,幾百年前的預言最終成就了。
試想在曠野中的呼喊聲,真會有人聽到嗎?有人會留意嗎?怎麽不在城市內呼喊?這都超乎一般理解。去年曾到經文提及的猶大曠野,四處杳無人煙,看不到植物、流水與燈光,全無生氣,那裡大喊也沒有人回應,「曠野中的呼喊聲」看似全無意義。這曠野就在耶路撒冷東面,與耶利哥城連接的路就在猶大曠野中,無怪乎耶穌在好撒瑪利亞人比喻中,提到有猶太人在此路上遭強盜洗劫,然而約翰卻在此無人的曠野中呼喊,應驗舊約聖經先知的預言。
看似無意義的工作,約翰忠心的實踐,果效卻出人意表,「耶路撒冷、全猶太和全約旦河地區的人」(馬太福音3:5-6)都出來悔改認罪,甚至接受約翰的洗禮。看來上帝的工作,上帝必會完成;上帝的話帶有能力,不單預言應驗,更改變人心,歷代信徒都渴望認識上帝而查考聖經。
六十年前在猶大曠野死海旁的昆蘭,一牧童尋找失羊時意外發現聖經最早的手抄本,被視為考古學歷來最偉大發現之一。經考古學鑑證舊約卷籍早於耶穌的年份,不單推翻過往外界批評舊約預言應驗只是事後孔明,更加有助優化聖經校勘,使聖經的修訂更趨完善。過往舊版《和合本》聖經九十年來廣受華人教會喜愛,陪伴不少華人信徒成長,靈魂藉此被救、教會得以建立、信徒得以被造就。今天我們教會一般所使用的聖經已轉用的《和合本修訂版》,已加入死海古卷的發現為參考,當中經歷不少困難和挑戰,彰顯了《和合本》之「和衷合作,承先啟後」精神,凝聚了港台與國內聖經學者的心血優化,實踐使命,使我們今天唾手可得的優質聖經,為此感恩。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你的話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16)但願我們愛讀聖經、踐行聖經,並為主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