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恩明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YU Yan-ming 
按立/轉職年份:
201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香港堂主任牧師、鴨脷洲堂主任牧師、(監獄事工)、 學校教育部部長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2011年06月5日 
異見者的堅持 
中國主日 
第23期 

自一九九三年開始,本會就把每年六月首個主日定為「中國主日」,一方面是表達對祖國的關懷、對中國人身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紀念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晚上,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被武力鎮壓而犧牲的中國學生及市民。這段被稱為「六四事件」的歷史,源自當年北京學生悼念於四月中病逝的胡耀邦,一位素以清廉著稱的前中央總書記。學生以罷課、靜坐、遊行及絕食等行動,望能與當權者對話,表達對民主和政治改革的訴求。歷時不足兩個月的和平抗爭,持「異見」學生的申訴未被接納,生命卻被血腥鎮壓所摧殘。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這場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的革命,首推當年十月十日晚上的「武昌起義」最為人熟識;然而,這場人民以武力推翻滿清政府和超過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卻源自一八九零年代。今天仍有人尊稱為「國父」的孫中山,亦曾因組織革命而被通緝、被禁止入境及在倫敦被清廷所綁架。這些「異見」分子超過二十年的組織和革命行動,方見成效。
我所理解的「異見」者,只不過是所持的政見與執政者不盡相同而已。今天我們還會有印象的,包括:「六四事件」的學生領袖王丹,他不能回國,甚至連香港也不能入境;起草「零八憲章」,一份對中國民主期盼宣言的劉曉波,也不能出國領取諾貝爾和平獎項;從事藝術創作外,還關注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艾未未被拘禁、「被失蹤」卻未被起訴。
在中國主日,並非要分析中國政情,而是要紀念和重溯上述所謂「異見」者的行為,他們在國家的民主進程中付出過,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性命。生活在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市民,又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可有反思自己的身分和角色?可有學效或延續他們的堅持,在國家的民主事業上盡一分力?願以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今年的聯署禱文一段作結:
上主啊!求祢賜下平安、勇毅、堅定、無悔的心志,
教我們珍惜身處自由的土地,讓民主的爝火薪傳不熄。
深信民主、自由、法治是國家邁向長治久安、均富康強的基礎;
縱然困乏疲累,我們還是會走下去。奉基督耶穌的聖名祈求。
阿們。


2010年08月22日 
同心開拓公義新境界 
聖靈降臨後第13主日 
第34期 

前數天,電視新聞報導了兩則有關香港排名及指標的調查。一份名為〈外交政策〉的美國雜誌,發表了「2010全球城市指數排行榜」,香港在全球六十五個大城市之中,排行第五,列於紐約、倫敦、東京和巴黎之後,顯示香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市場及革新等綜合實力,有頗高的地位。同一日的新聞又報導了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項「核心指標」的最新調查結果,五項核心社會指標──自由、繁榮、安定、法治和民主──之中,「法治指標」的評分明顯下跌,亦是自二00四年以來的新低;該計劃的總監表示,這指標的大幅下跌,與近期襲警案訴訟事件有關。

有人指出,掌摑警員案之所以受到傳媒廣泛報導,乃因市民的仇富心態,認為司法部門有偏幫權貴之嫌,這又與香港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有關。畢竟經濟、政治及民生有著不能分割的關係,而公義則是維護這關係的重要基石。在路加福音有一段記載,可以看到基督徒必須堅持爭取公義的原則。路加福音13:10-17記述了耶穌在安息日,醫治好一個被鬼附、腰不能伸直達十八年之久的女人。由於耶穌在安息日〝工作〞,管會堂的人便指責耶穌破壞安息日的規條。當耶穌回應這些指責時,首先稱管會堂者為假冒為善的人,意思是他們只重視僵化的制度而忽視人的真正需要,僅有宗教的外表,卻沒有內在敬虔和真心尊崇上帝;更嚴重的是他們只看重牲畜的經濟收益,卻輕看具有上帝形象的人的無比價值。

回顧今日香港,當立法會就「最低工資」進行辯論,資方團體表示若法定時薪高於某一水平,便會有多少間食肆要倒閉,多少個從業員要被裁失業,香港整體經濟利益有多少損失。我們要去問的是,這二十多、三十元的時薪,如何可以讓人在萬多元樓宇呎價的城市中生活?香港的整體經濟收益為何不能較為平均地分配予市民大衆,卻總是流向大財團地產商的袋中?作為基督的信徒,我們每週聚集敬拜上帝,有否真心記念孤兒寡婦,為社會上被欺壓的勞苦大衆爭取合理對待?或是視社會上的種種不公義如不見,猶如那些「管會堂者」。當耶穌見到那位十八年腰不能直的女人時,祂沒有問她需要得痊癒否,卻是主動、又不怕挑戰虛假的宗教外表和輕忽人性尊貴的規條而進行醫治。讓我們不作「假冒為善」的人,在香港這個只看重經濟增長的國際大都會裡,同心努力開拓公義新境界。


2010年03月14日 
落實新造的生命 
大齋節第4主日 
第11期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農曆新年開始之際,我們常有重新開始的感覺與動力,也懷著一顆在新一年度有新盼望的心情。可是,隨著假期的完結,各人回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崗位,發現一切如常,「新」的期盼便慢慢淡忘,不久之前的立志,亦忘記得一乾二淨。

基督徒的生命亦然,回想我們多少次真誠地願意改過自新,在上帝面前立志,在牧者及弟兄姊妹的鼓勵下訂立目標,做一個更新的信徒。但正如保羅的掙扎:「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的由不得我。」(羅7:18)我們發覺,這刻才交上立願表,下一刻便從回舊我,心裡所受的責難,比立志前更甚,心想倒不如不立志過新生活為好。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裏,有這樣一段慘痛的記載:凡從埃及出來、一切能打仗的男丁、在出埃及以前受過割禮者,在出了埃及以後,都死在曠野(書5:4-5)。另一方面,耶和華卻吩咐約書亞為在曠野出生的眾民(男丁)行割禮,以準備他們進入那稱為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迦南(書5:2-3)。究竟如何理解上帝的心意呢?同樣是以色列人,同樣是男丁,同樣是有受割禮作為立約的記號,為何部分能夠進入迦南,部分卻要死在曠野呢?原因就在於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故此,耶和華「不容他們看見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的地」(書5:6);與此同時,耶和華就興起他們的子孫來接續這應許。當約書亞為這批國民完成割禮後,耶和華向約書亞表示:「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他們便開始吃迦南地的出產。(書5:8-12)

從這段歷史中我們認識到,縱然是上帝親自呼召,與人主動立約,人若然依然故我,不肯「聽從耶和華」,仍舊我行我素,不肯為着新生命而徹底改變,人就無法到達上帝曾應許賜予我們的迦南美地──永恆的生命、豐盛的生活。弟兄姊妹,讓我們在這個仍是正月、亦是大齋節期間,好好反省自己仍有那些未「聽從耶和華」的問題,處理好陋習罪性,好讓「新造的生命」能真真正正在你身上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