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議會給人的感覺是一個組織,無數的會議,架構中有執行幹事,辦公室。這都是行政和事務性的,不少教友或會問,為何要設立「總議會主日」?
其實,總議會是指我們整個的教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這包括了各堂會、社會服務單位和學校教育等見證服務工作。昨天我們剛舉行了每年一度的總議會代表部會議,聆聽過去一年各事工部門、各委員會所作的事工報告、但亦看到整個教會在現今的困擾時代中上帝要我們所做的是甚麼,使我們有更美好的見證,讓這教會更成為上帝所喜悅的教會,我們作為教友的,也覺得更有意義和能名符其實地,被稱為一個「循道衛理友」。
在英國舉行總議會時,大會往往被稱為總議會“Conference”,有點組織化的感覺;在美國有些會督會稱Conference為“Body”,是身體,是主耶穌的身體之意,大會代表著整個教會,具有最高的權力,也能作出最適當的決定,並希望能指引教會將來之方向,在地上活出天父的旨意。
總議會主日提醒我們作為會友或是同工都好,我們是共同組成一體,在主內成為肢體,彼此互相支持,為的是要「建立主的身體」,我們每一個人也藉此「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2,16)我們所關顧的不單只是自己的堂會、服務單位而是靠著各肢體,「連於元首基督」共同發揮信徒、教會的功效;在總議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能更有力地宣揚循道衛理宗的精神,活出上帝的道,使更多人蒙恩!
如果我們的循道衛理總議會主日所要達到的目標只是要教友多捐點金錢,使教會可以做多些例行事工,增聘人手,擴充會務,那便失去了總議會主日的意義。總議會主日的目標之一是讓教會能更投入整個教會的事工發展,有多一點歸屬感,不是屬於行政幹事,也不是屬於會長,而是各人都有份,因為教會的一切都是大家在總議會中議決或建議的。總議會是大家都有份的!但第二點,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齊心合力,在這艱苦困境中,讓總議會因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投身參與和支持,我們共同創立我們教會的宣教使命,在社會中活出仁愛公義憐憫和突顯我們教會的獨特屬靈生命。
在世界,循道衛理是一很獨特的大宗派,因她在社會各階層中都有見證,有參與,亦有其宗教精神,是一活躍、靈活、勇敢活出信仰與生活的信仰群體。其實,總議會只是一個形式上和精神上聯繫中心,真正負起見證我們教會此獨特見證的是個別的會友、堂會、教育和社會服務單位的每位同工,彼此有共同的遠象和使命,齊步同心,不卑不亢!勇於為主作出見證。
衛斯理約翰在描述作為一個循道衛理會會友“Plain Account of the People Called Methodist”和指出我們的特徵時,他說:「他們沒有既定的假設;但各樣事件都提供不同的回應需要。他們看見或感覺到邪惡將臨時,或是要追求美善的事,他們便會去做。許多時候,他們錯失了或不醒覺到那些行動會帶來善或除滅邪惡。但有時候,他們互相諮詢,交換意見,根據聖經和一般常識,尋求最可行的方法。」
總議會代表部會議就是我們彼此探討和諮商的時候,總議會主日是讓我們同心合力,攜手推進在世上追求美善驅除邪惡之決定力量。衛斯理約翰所提倡的不單只是個人的聖潔,同時也是社會的聖潔,並且要去到完全的地步。他甚至說「新約聖經有的是社會聖潔」!
單憑個人、個別堂會、學校、社會服務單位、個別單獨能發揮的真是微不足道,也不能改變香港這迷惘失落的社會,但若我們能在基督元首的引導中,同心合力,社會聖潔之目標離我們不遠了!
對循道衛理宗的會友而言,每年五月廿四日是一既特殊且神聖的日子,因在一七三八年那個晚上,會祖衛斯理約翰的心「感到奇異地溫暖」;他的信仰生命,在基督裏尋找到了人「心靈深處」的保證。自此,他確定得著救恩,自由與喜樂油然而生,生命為主燃燒。
會祖這靈性與生命的特殊經驗我們曾稱它為「復甦」、「重生」;英國循道會作家溫大偉(David Winwood)提出是否應稱為「喚醒」(AWAKENING),是光照,是啟示呢?從那刻開始,衛斯理隨後的五十三年所作的奇妙事工,都見證了上帝在他生命裏所帶來的改變;然而,由始至終,直至他離去前,他認為最寶貴的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無論我們成為了循道衛理會友多久,相信我們在個人靈修或崇拜中,可能曾經歷過類似衛斯理約翰那一剎那之間的「心靈感動」,聖靈觸動了我們的心靈深處,「喚醒」了我們;在那一刻真正感受、體會到上帝與我們同在,信心得著保證,心中有一種衝動,有一種從上而來的力量,願意為主而活,再不是一個「自我中心」和被動的信徒。
SARS,有人將它演繹為犧牲、才能、責任和事奉(Sacrifice, Ability, Responsibility, Service);「非典型肺炎」將香港人那種沉迷於安逸、自私自利、任意妄為,及內向性的個人心態和教會觀扭轉過來──我們在艱苦和恐懼中被「喚醒」了!在一七三八年五月廿四日晚上,約翰衛斯理的心靈不安,生命受到困擾,信心低落甚至瀕臨失喪;當人對前景感到迷茫之際,主的靈就向他顯現,其後不單使循道衛理會成為一個普世性的宗派,也促進了英國的宗教復興和避免了社會擾亂。
信心的力量源於上帝的恩典,但我們的生命也要有所回應才能彰顯上帝的榮美。今日經文的保證是肯定和有力的,「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差遣我去醫治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賽六十一章1-3)這亦是主耶穌的使命宣言,二千年來仍是屹立不倒,堅定不移。這也是我們的使命嗎?讓我們首先求主喚醒我們這因循、自滿、沉睡、迷失、困擾和不安的心!
相信當我們克勝「非典型肺炎」後,不少人會被喚醒起來,教會和社會亦隨之而更新變化。願主的靈感動我們,火熱我們的信心,改變我們的生命!
普世聖餐主日的目標有二:一是「教會合一」、二是「人類和平」。
今日的教會仍處於分裂的局面,彼此可以合作,但合一則遙不可及;人類和平、和睦同居似乎成為夢想;反之,美英正在打響攻打伊拉克之戰鼓,中東戰火若再被撩起,受苦的只是平民百姓;仇恨加深,公義與和平更難現。我們會問,究竟過去六十二年來,全球信徒,不分宗派,東南西北,從日出到日落,誠心為世界和平與教會合一祈求,但為何進展緩慢,甚至倒退呢?
雖則如此,我們仍是樂觀和積極的。我們仍深信這目標是正確的,要堅持不斷地為「合一」與「和平」禱告,並且要努力不懈地盡己所能,倡導、致力於伸張公義。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力量單薄,孤軍作戰,好像向空氣打拳一般,但若能同心協力,就能深化教會的合一,再憑著信仰的力量,更能化解那導致分裂和戰爭的惡勢力,改變執政當權者的心,這是由下而上之團結力量。上週末,在倫敦就有十五萬多的英國人集體遊行,向首相貝利雅大聲疾呼說:「戰爭不再」。「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賽2:4)。
今年夏天,英國循道會總議會通過將繼續與英國聖公會商談合一,大家都知道困難仍多,但表決的結果是一種積極的態度。相比於今日各地的宗教衝突和暴力事件,教會可見的「合一」(Visible Unity)已不是當務之急;無論是基督徒、回教徒、印度教徒、天主教徒等被殺害,或是教堂被焚,這都是普天下人類所不願見到的事。我們祈求,希望夢想成真的是人類和平、合一、相愛、和睦同居。以賽亞先知祈求的是「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鎌刀,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賽2:4) 要達致和平與合一,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公平、公義、互愛之精神。在這全球化的發展中,其中所顯露出是更多的不公義、不公平的事;受惠的屬極少數人,受苦的則是大多數,試想這又怎會有和平與合一呢?
今日,教會和信徒要對那些活在壓迫下的人說:「我們感受到您們的痛苦,我們願意與您們在一起,憑著主賜給我們的信心和屬靈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世界祈禱。」「合一與和平」仍是我們的夢想,不論多久,總有一日,天國會降臨在人間。
讓我們在主前:願以巴之仇殺止息,重開和平的會談;又願伊拉克問題得到和平解決,免動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