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光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O Lung-kwong 
按立/轉職年份:
1979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循道衛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專業發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高級研究員(榮譽)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2017年06月4日 
香港是否中國? 
中國主日 
第22期 

這個主日是聖靈降臨節,又逢六四,是本會第廿八個中國主日。
  聖靈降臨節所發生的事,就是在耶穌升天後的第十天,使徒都被聖靈充滿,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宣講;那時,有從天下各國的猶太人,住在耶路撒冷,他們都聽見使徒用自己的鄉談講論上帝的大作為(徒2:1-11)。
  這些散居在外地的猶太人,也就是猶僑,他們在外地成長,已不懂猶太人的母語希伯來話,散居地的語言成為他們的鄉談。
  自從挪亞之後,他的兒子分為不同的邦國(創10),而他們因計劃建巴別塔,要為人類自己立名,而被上帝變亂口音,成為不同的民族。可見人類本來同出於亞當,因罪惡的緣故與上帝破裂關係,並且分散為不同語言的民族!但在聖靈降臨中,這些已分散各地,各有鄉談的猶太人,竟然一起聽到使徒用親切的鄉談講論同一個信息,使他們凝聚起來;聖靈的大能使這些分散的猶太人,重新合成一群!
  今天的世界,因狹隘的民族主義及本土主義而破裂。民粹主義抬頭,不少國家都以各自利益為依歸而排斥其他國家和民族。本來各地區、各民族為自己謀求利益乃是理所當然的責任,但在這個時代忽略了彼此依存互助合作的關係,卻是罪惡的詭計,因為罪惡就是使人分裂的權勢。本土化和全球化本來就是良性的互動過程,偏側一方皆會造成世界秩序的混亂。
  香港和中國的關係也是同樣的道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從歷史、文化、地理等因素來看,中國是香港的母親。但是九七回歸這二十年,北京政府承諾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方針不斷變質,以一國壓兩制,明目張膽干預香港的自治,近日更以「老爸」對「兒子」的態度教訓港人,卻不以德、以理、以誠信令「兒子」信服,以致大批九七後才成長的年青人對北京政府反感,抗拒,甚至部分人高舉「本土主義」的旗幟,以對抗北京的高壓!
  過去廿八年來,港人以愛國的心記念六四,被北京政府斥責為反華!今天部分香港年青人反對記念六四,因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究竟北京政府希望香港人記念六四,還是不記念六四?這正是香港是否中國的核心問題所在!
  聖經告訴我們,既是整體人類的一員,又應盡上各地域及各民族的責任;我們既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更是上帝所愛的兒女!我們當以基督的愛去愛香港,愛中國!


2016年01月24日 
在主愛裏彼此合一 
合一主日 
第4期 

香港的社會因政制上立場的分歧而撕裂,世界因政治和經濟利益而發生各式各樣的衝突,一些宗教狂熱分子因狹隘的信念而排斥異見分子,甚至一些恐怖分子以恐怖手段去殺害異己;家庭成員,為了金錢利益而對簿公堂,彼此控訴。
這是一個分裂和彼此排斥的世代,各人都以為自己擁有真理而醜化、批評甚至攻擊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香港和世界各地教會近年來也面對着因對同性戀和同性戀者的不同立場而引起紛爭和分裂。一月十四日普世聖公宗作出歷史性決定,宣佈暫停與支持同性婚姻的美國聖公會的合一關係,在未來三年暫停其在普世聖公宗的地位。
無論在社會和教會,分裂的原因主要在於認知、信念和行動上的差異。
(一)在尼希米和以斯拉的時代,律法書及當時所明白的意思成了以色列人的共識和合一的基礎(尼8:1-10);在古代的社會,以色列人皆接受律法師對律法教導的權威,但在時代不斷轉變之際,認知之差異越來越明顯;在耶穌的時代,他在安息日進入了自小長大的拿撒勒會堂,在他讀出以賽亞先知的話時,雖然好像獲得了眾人的稱讚,但他們對他的解釋覺得驚訝,卻不接納(路4:14-29)。律法和先知的經文雖然維持不變,但卻有不同的解釋和認知;因此,即使在耶穌的年代,他已不能用經文去作為合一的基礎,他對經文的解釋,反而帶來對立!這種差異的現象,其實是學習彼此聆聽、尊重和分享差異的機會;故此,訴諸理性的認知,並不能帶來合一。
(二)在建立合一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即使大家的信念相同,如對民主的肯定,確認一男一女的婚姻關係才是聖經的教導和教會傳統。在實踐的過程中,往往由於對信念的委身程度不同,面對實際情況時的不同分析和考慮,帶來實踐信念在意見上的差異,並因此彼此不信任;若只強調建立共同信念以達成合一,往往不能達到目標。
(三)合一的最重要基礎並不是共同的認知和信念,而是愛的行動。正如耶穌在為信徒合而為一的祈禱所說的,信徒合而為一是因為知道上帝愛我們如同父愛基督一樣(約17:20-23);而保羅強調我們是一個身體,促使合一的最大恩賜就是愛(林前12:14-13:7)。愛包含了接納,包容,忍耐,恩慈,不自誇,不張狂,不計算人的惡,彼此信任,满有盼望,以及上帝為愛我們而犠牲基督的生命。
面對社會、家庭和教會內的差異、分裂,只有人們願意以愛的行動去聆聽,彼此體諒、尊重與相愛,不一意孤行,各走極端,而是以牧養的愛去彼此牧養,我們才可以經歷在主愛裏彼此合一,這是主最大的教訓。


2015年03月1日 
上帝的約使萬國得福 
大齋節第2主日 
第9期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在於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與受造物的人建立約的關係,他是被造者的上帝,被造者是他的子民。

這個約的芻形起源於上帝的創造,這本來理所當然的約,上帝卻賦予人有自由去接納或拒絕。而這個原始的約,發展為挪亞與上帝之約(創9:1-13)、亞伯拉罕之約(創15:17-21;17:1-8)和摩西在西奈山上之約(出19:3-6;20:1-17)。

在歷史的發展中,以色列人不斷破壞這約,不遵守約所訂的誡命,並且視生命之約的誡命,只是硬化的石版上的規條,着重的是文字、字眼,而非精意(羅3:29;7:6),更忽略了上帝的約是寫在心版上。上帝並非要廢掉舊約,乃是要更新他與以色列家和猶太家的約(耶31:31-34)。

當以色列人經歷了國家分裂,南國及北國先後被滅,猶太人被擄,以色列族經歷了上帝的審判而被離散的過程,但同時也經歷了拯救、回歸及重整的過程,真正的以色列已非歷史中只強調血緣文化,政治的群體,已是強調與上帝立約的信仰群體,而這個也是回歸到上帝在創造時,在洪水審判之後,在與亞伯拉罕和摩西立約時的原始群體,單以上帝的恩典被揀選,以上帝的信實為凝聚的基礎,在上帝的恩約中遵守上帝律法為日常生活的準則而形成的信仰群體。但強調血緣的猶太人卻在歷史的苦難中成為一個更內向和排外的群體,在各種的災難中積聚了仇恨,為生存而掙扎中視其他民族為敵人,所有外邦人都被排斥在上帝子民以外,除非他們按照律法要求的行為,如割禮、守食物的條例和守節日等成為猶太人。

這是罪惡權勢操控的結果!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宣告天國的福音,呼喚他們悔改回歸上帝的統治,教導他們人不是為律法而生,而律法是為人而有,不要本末倒置,結果耶穌被憎恨,被釘在十字架上!自願受死去打破罪惡的權柄,打破人與上帝和人與人之間的阻隔,勝過死亡的生命為全人類帶來生命的正確方向和道路,保羅宣告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的福音,使我們藉着上帝的恩典和信實,將生命和耶穌基督聯合,不再只是猶太人,而是全世界的人,也就是外邦人都可以成為上帝的子民,在主的約內合而為一。

這不是一個新的道理,但猶太人、不同的族群,甚至不少基督徒都繼續排斥這道理!自以為優越、自義、自我為中心,排斥非我族類,外人,各式各樣的異見分子等!在今天,無論是在世界政治,香港社會,家庭和教會中,繼續發生!但在創世之約和亞伯拉罕之約中早已明確指出,上帝要使萬國得福,要包容所有人都得到上帝的賜福是上帝的心意和應許!

願我們成為上帝的僕人,使上帝的旨意成就在我們中間!